|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厚德健行取精用弘:浙江工業大學文化研究文集 |
| 作者 | 浙江工業大學老教授協會 |
| 定價 | 60.00元 |
| 齣版社 | 浙江工商大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517823285 |
| 齣版日期 | 2017-11-01 |
| 字數 | |
| 頁碼 | 426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厚德健行取精用弘:浙江工業大學文化研究文集》是浙江工業大學老教授協會“浙工大文化研究”課題的成果匯集,包含三十九篇文章,沿著浙工大本身及其主要學科六十多年發展演進的脈絡,從文化傳承、教書育人、學科發育等視角,探索瞭“浙工大文化”的曆史形成、主要錶現及內涵特色。全書分為“學校”“院、係、學科”和“學人”三個篇章。“學校”篇包括“工大文化”的縱嚮曆史沿革和橫嚮專題論述兩部分;“院、係、學科”篇可看到浙工大的大部分學院(或係部、學科)的誕生、發展和近況;“學人”篇則可領略到一些“工大學人”的人格和學術風采。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前言 學校篇 我校源遠流長的文化脈絡 我校初創期八年在務實圖強中崛起 爛柯山記憶:浙江化工學院 古運河畔新學府:浙江工學院 追求的強校之夢 烏溪江化工學院的故事 浙江工學院的誕生與華麗轉身 七十年代,我校學術文化前行的足跡 論我校的“厚德健行”校訓 論“取精用弘”學風 ——“取精用弘”學風碑三讀 校園變遷的文化展示 “存中樓”史話 院、係、學科篇 溯源·集群·共進 ——我校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集群記 化工工藝專業發展簡史 二十世紀化工原理教研室的成長之路 化工機械學科的發展與精神沉澱 我校機械製造專業的建立與發展 我校力學學科的發展及其特點 迴憶信息學院的初創時期 敦實鼎新,勵誌建工 ——建築工程學院學科發展的足跡與展望 生環學院的崛起 騰飛的藥學院 教科學院的發展與變革 工程語言技術傳媒,審時圖變度勢求進 ——畫法幾何與機械製圖學科的65年 三環之路:從工業管理工程係到經貿學院 人文學科發展溯源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及其效用的曆史迴顧 ——記我校思政學科的傳承與發展軌跡 大學英語教學的成長之路 我校數學學科的成長 物理學科的成長與現狀 校園裏的軍工 ——記省重點學科“武器係統與運用工程” 學人篇 憶我國化工教育的先驅李壽恒先生 “知識經濟”這一原創性科學範疇的確立 ——紀念項浙學先生《論知識勞動的價值觀》發錶三十周年 從教五十一周年感懷 化工學院的脊梁 鍥而不捨。終成正果 ——Amomax-10/10H氨閤成催化劑項目的漫漫長徵路 我校科研管理和高教研究的奠基者 吳挺教授二三事 浙江工業大學老教授群像速寫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厚德健行取精用弘:浙江工業大學文化研究文集》: 一、抓住機遇,促成浙江工學院升格 1993年12月3日,這是學校發展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天。中午,雨過天晴,空氣格外新鮮。時任黨委書記屠德雍和校長洪起超帶領學校黨政領導班子全體成員,把浙江工業大學的校牌掛在當時學校大門的柱子上。沒有儀式、沒有講話;他們鼓掌、他們凝望;這是責任的擔當,也是新徵程的開始。 當時,國傢教委對學院升格為大學是管得很嚴格的。為什麼其他學院沒有做到,而浙江工學院卻做到瞭呢?這與一位颱灣實業傢張子良先生的愛心有關,而浙江工學院較好地把握瞭這一機遇。 張子良(1915-1993),浙江嘉興市塍鎮人,青少年時就懷有實業救國的理想,在滬、寜等地開辦紡織廠和貿易公司;1947年赴日本興辦企業,曾任日本華僑聯閤會副會長,主持全日僑務工作;1954年定居颱灣,先創辦東南堿業公司,後從事、房地産等業。五十年篳路藍縷,實業終有成就。 1990年8月,張子良先生作為海峽兩岸工商訪問團副團長訪問北京、上海。此行所見所聞,促使他萌發瞭捐資辦學的想法。因為先生深諳“欲強鄉幫必先辦教育,欲強教育必先興學校”之道理。過去,他曾捐資嘉興市小學、中學和嘉興高專,在嘉興及杭州等地設立奬學金、建造教學樓和圖書館等,而這一次他想的是辦一所大學。 1991年10月13日,張先生一行2人到杭州考察。與浙江省人民李德葆副省長、周洪昌副秘書長及浙江省教委領導商談捐資辦學事宜。10月14日,來到浙江工學院實地考察,他在貴賓簿上用毛筆寫下“心中有愛迴故鄉”七個大字。洪起超院長嚮張先生介紹瞭浙江工學院的概況,張先生錶示滿意。座談結束後,張先生從十樓貴賓接待室下來,在主樓周圍走瞭一圈,蔥鬱的綠化、清潔的馬路、整齊的樓宇和放置有序的自行車,都給張先生留下良好的印象。當他走到圖書館附近時,張先生對當時建築工地留下的一幢坐西朝東的二層“小紅樓”感到好奇。當工作人員告訴他這是學校領導的辦公樓,二樓南麵一間是洪起超院長辦公室時,他感到震驚,並予稱贊。 張子良先生在談及捐資辦學時還關切學校的後續發展,他要求提供一塊土地,由他籌資建設一座教育發展基金大廈,由基金委員會負責管理,其經營收入用於學校的發展。子良先生認為,有固定的後續基金比一次性投入更加重要。 由於當時基金大廈的土地暫沒有落實,子良先生準備第二天先迴颱灣。晚餐時,洪起超院長提齣:學校在莫乾山路和文一路交叉口(莫文路)有一批五六十年代建造的教工宿捨,占地麵積約10畝,可作為基金大廈用地。在座的省教委鄭祖煌副主任和阮忠訓處長等都認為可行,這立即激起張先生的興趣,於是他決定不迴颱灣,到莫文路考察。第二天,由洪起超院長陪同,到現場察看,還計算周圍汽車的流量,他對該地塊感到滿意。 張先生通過省領導的推薦、聽取學校介紹和實地考察,以及與洪院長的多次交談,對浙江工學院已有良好的印象,包括對辦學理念和管理的認可,而開拓奮進的精神風貌,艱苦奮鬥、務實圖強的工作作風,……都使他感到放心。12月4日,張先生緻函省府周洪昌副秘書長,明確錶示同意在浙江工學院的基礎上興建浙江工業大學的方案。 12月14日上午,張子良先生一行5人再次來到浙江工學院,聽取瞭洪起超院長關於建設浙江工業大學的初步方案,與李德葆副省長、周洪昌副秘書長進行會談,具體商議捐資辦學事宜,形成瞭《關於張子良先生捐資興建浙江工業大學協議書》和《關於開發莫文路土地的協議書》。12月16日下午4時,葛洪升省長在杭州黃龍飯店接見張子良先生,並與張先生親切交談;接著,李德葆副省長代錶浙江省與張子良先生在《關於張子良先生捐資興建浙江工業大學協議書》上簽字。葛洪升省長及省、省教委、省颱辦負責人魯鬆庭、周洪昌、楊麗英、鄭祖煌、馮裕德、阮忠訓和浙江工學院洪起超院長等見證瞭簽字儀式。當晚,葛省長在黃龍飯店宴請瞭張先生一行。次年4月21日,浙江工業大學子良教科大樓奠基典禮暨文化體育中心(體育館)開工儀式隆重舉行。葛洪升省長、李德葆副省長齣席,張子良先生專程來杭參加奠基儀式。 …… |
| 序言 | |
這本書名《厚德健行取精用弘:浙江工業大學文化研究文集》頗有古韻,透露齣一種嚴謹而又不失人文關懷的學術氣質。我曾接觸過一些大學的文化研究成果,通常會涉及曆史、哲學、藝術等多個領域。而“浙江工業大學”這個背景,又為這本書增添瞭一層工業文明與傳統文化融閤的可能性。我非常好奇,該文集中的研究者們是如何在理工科的背景下,深入探索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又如何將其與現代工業社會的特點相結閤?“健行”二字,我傾嚮於理解為一種積極進取、勇於實踐的態度,這與工程技術領域所需的創新和開拓精神不謀而閤。而“取精用弘”則可能代錶著一種批判性繼承和創新性發展的學術路徑,即在保留傳統文化精華的同時,也注重其在當代的傳播和應用,使其與時俱進。這本書,或許能夠為我們理解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文化維度提供寶貴的視角。
評分我是一位初涉學術研究的學生,近期在搜集資料時偶然看到瞭這本書的信息,書名《厚德健行取精用弘:浙江工業大學文化研究文集》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首先,“厚德”二字便觸動瞭我對個人品德修養的思考,而“健行”則讓我聯想到腳踏實地的實踐精神。我猜想,這本書或許會對這些傳統美德在當代社會中的價值進行探討,尤其是在高校教育語境下,如何培養兼具高尚品德和實踐能力的優秀人纔。至於“取精用弘”,我理解為是對知識和文化的吸收與傳播,這意味著文集中的研究可能不僅限於理論層麵,更會關注如何將學術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或者如何將優秀的文化理念普及到更廣泛的社會群體中。浙江工業大學的學者們,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對文化的理解必然有著獨特的視角,這讓我對文集中可能齣現的創新性觀點充滿期待。
評分偶然瞥見這本書的標題《厚德健行取精用弘:浙江工業大學文化研究文集》,便被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所吸引。書名本身就飽含哲理,讓人聯想到中國傳統文化中關於道德修養、實踐精神以及知識傳播的智慧。“厚德”象徵著高尚的品格,“健行”意味著積極的行動,“取精用弘”則指嚮對精華的提煉和廣泛的應用。我推測,這本文集匯聚瞭浙江工業大學學者們在文化研究領域的豐碩成果,可能涵蓋瞭對中國傳統文化、現當代文化思潮、以及文化産業等多個維度的深入探討。鑒於作者的學術背景,我尤其期待其中能湧現齣將工程技術與人文社科相結閤的研究,例如文化在科技創新中的作用,或是工業發展對社會文化帶來的影響等等。這樣的跨學科研究,往往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啓發。總而言之,這本書在我心中已然成為一部充滿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的文化讀本。
評分這是一本厚重且引人深思的著作,雖然我尚未細讀其全部內容,但從其書名《厚德健行取精用弘:浙江工業大學文化研究文集》以及齣版社“浙江工商大學齣版社”這個信息,我足以感受到其學術分量和研究的嚴謹性。光是“厚德健行”這四個字,便充滿瞭中華傳統文化的底蘊,暗含著品德高尚、身體力行、學以緻用的治學理念。再結閤“取精用弘”,更是突齣瞭其文化研究的宗旨——汲取精華,廣泛傳播。這樣的書名本身就如同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其中可能蘊含的深刻見解和紮實考證。我尤其期待其中能探討如何將傳統文化中的“厚德”精神融入現代社會的價值體係,以及“健行”對於創新創業可能帶來的啓示。對於“取精用弘”的理解,我猜想書中定有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梳理、提煉,並探索其在當今社會具有可行性和生命力的發展路徑的論述。作為一名對中國傳統文化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它無疑是瞭解浙江工業大學在文化研究領域探索成果的寶貴窗口。
評分從書的封麵和齣版信息來看,這本《厚德健行取精用弘:浙江工業大學文化研究文集》似乎是一部體係龐大、內容豐富的學術閤集。浙江工業大學作為一所理工科為主的綜閤性大學,其文化研究文集本身就帶有一種跨學科的魅力。我很好奇,在這份文集中,工業大學的學者們將如何看待和解讀“文化”這一宏大的概念?是側重於其在工程技術發展中的影響,還是更深入地挖掘其在社會、經濟、教育等更廣泛領域的作用?“厚德健行”作為核心理念,我設想其中可能包含大量關於企業文化、工匠精神、社會責任感等方麵的論述,這些都是現代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而“取精用弘”則暗示瞭研究的方法論,即在對傳統文化精髓進行深入研究的同時,也要考慮如何將其發揚光大,使其在當下煥發新的生機。我猜測書中一定匯集瞭多位專傢的智慧,他們的研究角度和方法可能會有很大差異,但最終都圍繞著“文化”這一核心主題,展現齣一種多元而統一的研究格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