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文化通识
定价:99.00元
售价:77.2元
作者:姜义华,朱子彦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301284025
字数:700000
版次:1
装帧:
开本:16开
编辑推荐
《中华文化通识》:中华文化是知行结合的,我们了解了中华文化,也就具备了一种生活能力、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情怀。掌握了中华文化,我们就能做更好的中国人。
内容提要
《中华文化通识》是一本中华传统文化核心素养的基本入门书。与《中华文化通志》相呼应,《中国文化通识》应运而生。《中华文化通志》十典百卷,体系宏大,研究精深。本书是专门为大众读者编写的中华传统文化基础读物,它针对中等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量身打造,将中华传统文华按专题分门别类,从宏观层面讲解系统知识,资料详实却不引用大段资料,深入浅出,行文生动,“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文字可读性性极强,并配有多幅高质量的插图。它以通俗性定位并自成体系,具有知识性、感染性、实用性等特色,可以使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与今天的现实生活相融会,从中汲取营养、规范行为、涵养人格,培育具有中国心、民族魂、文化根、创新力的现代人。本书是从大众阅读习惯与实际着手,由学者为大众读者精心写作的,是难得的一本集学术文化性与通俗趣味性为一体的普及读物。
目录
作者介绍
姜义华,历史学家、文化学家。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曾任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复旦大学人文学院首任院长。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史学理论及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代表作有《百年蹒跚》《中华文明的根柢》《史学导论》等多部。
朱子彦,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曾在东方卫视、湖北卫视主讲历史文化节目。著作有《中国朋党史》《帝国九重天》等多部。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虽然是《BF:中华文化通识》,但实际拿到手后,我最大的感受却是它提供了一个看待中华文化宏大叙事的独特视角。作者们并没有按照我们通常理解的时间线或者地域划分来展开,而是选取了一些看似零散但却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和思想片段,然后通过层层深入的剖析,展现出它们背后蕴含的深刻逻辑和历史演变。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道”与“礼”的讨论,它不再是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结合了丰富的史实和生动的案例,让我真切地体会到这两种观念如何渗透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社会结构乃至政治思想之中。读完相关章节,我甚至开始反思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思维模式,是不是也受到了这些古老思想的潜移默化。这种“由点及面,由表及里”的叙述方式,确实颠覆了我以往对文化通识类书籍的认知,它更像是一次智识的探险,跟随作者的引导,去挖掘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宝藏。
评分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不自觉地停下来,去思考作者提出的问题。他们并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引导和启发,让你自己去寻找答案。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让我感觉像是在进行一场智力马拉松,需要不断地调动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联想能力。书中的一些章节,比如关于“家国情怀”的探讨,从古代的宗法制度一直讲到现代的民族认同,其间的逻辑链条非常清晰,却又充满了意想不到的转折。作者在论证过程中,引用了大量古籍和史料,但处理得非常巧妙,既保证了学术的严谨性,又不会让普通读者感到枯燥。我最欣赏的是,这本书能够将宏大的历史叙事和个体的情感体验联系起来,让我感受到中华文化是一种有温度、有生命力的存在。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首先被它的装帧设计所吸引,古朴又不失现代感,封面上那几个汉字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然而,当真正开始阅读时,我意识到它绝不仅仅是一本“好看”的书。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但更令人称道的是他们对中华文化那种近乎“ chirurgien”(外科医生)般的精准解剖能力。我注意到书中对儒家思想的解读,不同于许多泛泛而谈的介绍,它深入到儒家内部不同学派的争鸣,甚至触及到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比如不同时期对“仁”的侧重和理解差异。这让我看到了中华文化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充满了动态的演变和深刻的辩论。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使得这本书具有了很高的阅读价值,它不仅仅是传播知识,更是在引导读者去思考,去质疑,去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每一次阅读,都感觉像是在和历史对话,与古圣先贤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交流,这种体验是极其宝贵的。
评分拿到这本《BF:中华文化通识》的时候,我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待,以为不过是市面上常见的文化普及读物。然而,当我沉浸在书中时,我才发现自己错了。作者们对于中华文化的理解,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知识堆砌,而是一种深刻的洞察力。书中的一些章节,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让我看到了许多自己身上和周围人身上那些“习以为常”的习惯,原来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根源。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变通”的讨论,它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智慧,一种在复杂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哲学。作者通过历史上的种种例子,展现了中华民族在面对挑战时所展现出的韧性和创造力。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我更清晰地认识了我们自己,以及我们所传承的文化。
评分作为一个对中华传统艺术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在这本书中找到了很多意外的惊喜。我原本以为“文化通识”这样的主题,会更侧重于历史事件或哲学思想,但作者却将艺术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并且赋予了它们深刻的文化内涵。书里关于书法和绘画的章节,并没有停留在技法的介绍,而是深入探讨了它们如何体现了中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以及不同朝代审美趣味的变迁。我尤其被描述汉代帛画的部分所打动,作者的文字将那些模糊的线条和色彩重新赋予了生命,让我仿佛能听到战国的战鼓,看到秦汉的繁华。这种将艺术作为理解文化载体的方式,是我之前很少接触到的,它让原本抽象的文化概念变得鲜活起来,也让我对中华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欣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