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文化遗产导论
定价:38.00元
作者:王焕清,谭建光
出版社: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广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546204390
字数:
页码:2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文化遗产导论》作为“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志愿服务丛书”的开山之作,以点带面、深入浅出,既系统分析了志愿服务文化遗产的典型特征,又深入挖掘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的独到之处;既全景展现了大型国际赛会志愿服务成果,又凝练形成了对广州志愿服务事业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展望,是广州亚运会遗产研究开发中一项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这份珍贵的亚运文化记录,必将成为释放亚运后续积极效应、鼓舞全市人民在新征程上创造新辉煌的宝贵精神财富。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志愿服务对于少年儿童的形塑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少年儿童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养成时期,这一时期受到志愿服务理念的熏陶、志愿精神的感染,并亲身参与到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当中,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大有裨益。
(二)青年志愿者
青年志愿者无论是在日常的志愿服务,还是广州亚运会举办期间,都是志愿服务实践的主力军,是数量多,也是发挥着大功效的群体。亚运会志愿者中,以高校师生为代表的青年志愿者数量超过了志愿者总数的70%,无论是在亚运会体育场馆,还是在广州的街道上,青年志愿者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是亚运会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承担了多的志愿服务任务,他们朝气蓬勃、健康积极的形象深入广州市民的心中。除了有针对青少年、退休职工或其他群体的志愿服务项目之外,几乎所有的亚运会志愿服务项目都与青年志愿者拄钩。青年志愿者,尤其是高校志愿者们,对亚运会志愿服务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青年是建设文明社会的关键所在,二十几年来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证明,参与志愿服务对当代青年的成才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志愿服务对青年的形塑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首先就是文化道德修养的提升。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仁、义、礼、智、信”等优良品德,对青年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因为在参与志愿服务、奉献爱心的过程中,青年深入到社会和人民群众中,可以唤醒他们的道德情感和行动,促使他们自觉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其次就是能够提升青年志愿者的个人能力。一方面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阅历,另一方面也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有利于促进专业知识与实践运用的有机结合。志愿服务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边干边学的良好社会实践机会。志愿组织通常根据志愿服务的具体内容对志愿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大学生经常参与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可以从中接受不同内容的培训,而这些培训中的知识既实用又有针对性,有利于不断完善和充实大学生志愿者的知识结构。后,亚运会志愿服务项目遗产的建设有利于加强青年人的心理素质建设。
……
序言
最近我一直在关注关于大型体育赛事筹办的幕后故事,尤其是那些关于人文精神和城市形象塑造的内容。在阅读了许多关于奥运会、世博会的书籍后,我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志愿服务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的补充,更是传递城市温度、展现国民素质的重要载体。这次偶然接触到《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文化遗产导论》,立刻引起了我的兴趣。我想象着书中可能会详尽地描绘出广州亚运会上,那些来自不同背景、怀揣不同梦想的志愿者们,是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的。他们如何克服困难,如何展现出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如何为远道而来的客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挖掘“文化遗产”这一概念,思考在亚运会这样一个国际化的大平台上,志愿服务如何能够超越单纯的服务行为,上升到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层面。它或许涉及到志愿服务精神的培育,志愿服务文化的构建,甚至志愿服务经验的总结和推广,从而为未来的城市发展和大型活动提供有益的借鉴。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是对一次辉煌赛事的追忆,更是对志愿服务精神内核的一次探索。
评分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对能够承载时代印记和精神财富的事物有着天然的偏爱。当我在书架上看到《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文化遗产导论》时,我的目光就被深深吸引了。在我看来,广州亚运会不仅仅是中国体育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更是这座城市发展历程中的一次辉煌的集体记忆。而志愿服务,无疑是这场盛会中最具人情味、最富生命力的组成部分。我想象着这本书将会带领我穿越时空,重温那段令人激动的时光。它可能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数据和事件,而是试图去挖掘和梳理,在亚运会的筹备和举办过程中,那些志愿者们所展现出的无私奉献、积极乐观、团结协作的精神。更让我好奇的是,“文化遗产”这个词在这里所赋予的深层含义。它意味着,这些志愿者的经历和精神,并非是转瞬即逝的浪花,而是能够沉淀下来,成为一种可以被后人学习、借鉴和传承的宝贵财富。这本书的出现,我觉得是对广州亚运会的一次非常有价值的“再发现”,它将志愿服务从一个执行层面的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文化传承的高度,让我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评分作为一名对体育赛事特别是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充满热情的老读者,我一直对那些在赛事背后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们的故事特别感兴趣。每次看到运动员们在赛场上挥洒汗水,取得佳绩,我的目光总会不自觉地飘向看台上、赛道旁那些身穿统一制服、脸上洋溢着热情笑容的志愿者。他们不仅仅是服务的提供者,更是连接观众与赛事的桥梁,是展现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所以,当我在书店偶然瞥见这本书的书名时,内心便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想要深入了解。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细读这本书,但仅从书名就能感受到它试图探讨的主题——“志愿服务文化遗产”。这个概念本身就非常有吸引力,它意味着志愿服务不仅仅是一次性的活动,而是能够沉淀下来,形成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甚至成为城市发展中宝贵的财富。广州亚运会作为一次盛大的国际赛事,必然留下了无数感人的志愿服务故事和宝贵的经验。我想,这本书一定能够带领我回顾那段激动人心的岁月,去感受志愿者们的付出,去理解志愿服务在推动社会进步、塑造城市精神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我对书中可能收录的那些鲜活的案例、志愿者的心路历程,以及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和传承方式充满了期待,相信它会是一次触及心灵的阅读体验。
评分作为一个曾经参与过一些社会公益活动的普通市民,我对“志愿服务”这个词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它代表着一种无私的奉献,一种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当我在书店的架子上看到《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文化遗产导论》这本书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本书一定能给我带来很多启发。广州亚运会,那可是我记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我记得当时整个城市都洋溢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而志愿者们无疑是这场盛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猜测这本书里会有很多感人的故事,那些志愿者们在烈日下、在雨中,甚至是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去帮助来宾,去维护秩序,去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我非常好奇“文化遗产”这个词在这里是如何被解读的。志愿服务如何能够沉淀下来,成为一种可以被继承和发扬的精神财富?它是否涉及到志愿者培训体系的完善,志愿服务理念的普及,以及这种奉献精神如何融入到城市的DNA中,让广州在亚运会之后,依然能够保有那份热情和友善?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这本书,去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去感受那份属于志愿者的荣耀与力量。
评分最近在关注一些关于城市品牌建设和文化传播的议题,偶然间看到了《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文化遗产导论》这本书。在我看来,一场大型赛事的成功举办,除了硬件设施的完善,更重要的是软件服务和人文精神的体现。而志愿服务,正是人文精神最直接、最生动的载体。我想象着这本书可能会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广州亚运会留下的宝贵财富。它不仅仅是关于运动员们的比赛成绩,更是关于成千上万的志愿者们,他们如何用自己的行动,向世界展示广州这座城市的魅力和中国人民的热情。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文化遗产”的内涵,是如何将一次次的志愿服务行为,转化为一种能够被长期传承和发扬的精神力量。这可能涉及到志愿服务理念的普及、志愿服务模式的创新,甚至是如何将这种精神融入到教育体系和社区文化中。这本书的出现,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它提醒我们,在回顾体育盛事时,不应忘记那些默默付出的普通人,以及他们所代表的,一种更加深远的城市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