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幸福教养:让孩子受用一生的七个幸福习惯
定价:28.00元
作者:彭菊仙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9-01
ISBN:978751530125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不仅成功生存,更要幸福生活,培养让孩子幸福一辈子的习惯
十年的教养经验,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在“幸福教养”中感悟人生智慧
在这个变幻的世界、充满竞争的时代,你*需要的教养方法
内容提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想要孩子未来幸福,就要从小培养能让他们幸福一辈子的习惯,以及在未来追求幸福的能力。
作者专注十年的教养经验,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让作者越来越清楚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在孩子不断长大的同时,作者也积极思考如何用“幸福教养法”培养出让孩子幸福一辈子的习惯。
让孩子参与“小小说书人”、“创意小书”等活动,鼓励孩子用积木创造变形金刚,通过查英文说明、上网找魔术表演,让孩子自己学魔术,用《论语》与《弟子规》教孩子控制自我情绪,让孩子参与家事,懂得表达情感……作者总是有很多富有创意与趣味的点子来教育孩子,让孩子在发现、了解并开拓自己的天赋的同时,快乐健康地成长。
目录
推荐序 让我也想一试的专业级幸福教养法则 → 何琦瑜
推荐序 请您全家慢慢地读、读出自家的幸福力 → 彭蕙仙
推荐序 发挥特色的孩子,必能勇敢面对竞争 → 温智璇
推荐序 “The sky's the limit.”尽情地翱翔吧 → 博神罗宾
推荐序 体验自我实现的乐趣,必定是幸福的孩子 → 罗银煌
作者序 幸福教养:不只成功地生存,更要幸福地生活
1 面对竞争,就是要勇敢
——让孩子以成就感累积自信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找到自己的特质重要
创意小书磨出执行力 ──一旦下笔,就不可以放弃
★ 幸福补给站 “创意小书”训练绝招
大声说“我要参加”──正式宣告自我挑战的步
★ 幸福补给站 “小小说书人”训练绝招
2 自己做!负责任就是做好分内工作
——让孩子自己制订计划、安排时间
准备考试,请自己做计划、找重点
直升机安亲班与功课作业员——把思考、规划的工作还给孩子
★ 幸福补给站 “战胜时间”我不再是慢郎中
考试既然免不了,就正面看待吧
战胜心浮气躁,不是战胜67分
★ 幸福补给站 “战胜数学”一步一步慢慢来
3 培养一生的兴趣
——播下快乐学习的种子、呵护孩子实现梦想的火花
联络本上的红字──孩子的动力,有时就靠一句话
孩子既不资优,也没绩优?有“动机”优
延长孩子等待收获的时间──等待够久,热情指数才够高
不是不要,是时候未到──三只小猪爱上“三国”
真正自由飞翔的纸飞机──别心急,让孩子尽情玩吧
自己创作的变形金刚才好玩
★ 幸福补给站 “玩积木”到底要不要教
准备同乐会,魔术表演需要这么夸张吗
★ 幸福补给站 爱上魔术记/翔翔
我游戏,故我在 ──让分心的孩子感受自己的专注
★ 幸福补给站 孩子,当一辈子的顽童
我家的餐桌变球桌
打乒乓球,作文跟着
不读美术班,还可以学书法吗?当然
★ 幸福补给站 需要等待
哪一种工作轻松──有热情,再累也不怕
★ 幸福补给站 不论几岁都可以启动梦想的火花
4 战胜自己,从情绪控制开始
——让孩子不偏离幸福轨道的煞车机制
瞬间收心操 ──让孩子不要再说“等一下”
早晨读经班 ──让孩子躁动的心性冷静下来
生气就走路 ──让孩子的怒气能够渐渐消散
★ 幸福补给站 抓狂父母有请《弟子规》,不带情绪教孩子
培养金钱观 ──一元、十元、五百元都很有价值
★ 幸福补给站 自助旅行中学习当聪明的“消费高手”
在挡住美景的石头上作画 ──孩子的缺点也能变成优点
5 就是要贴心
——照顾自己也要体贴别人
就是要做家事 ──家事做得好,幸福指数高
爱要懂得说出口──找到感觉、分享感受、表达感情
孩子,给我一点感染力 ──团体生活中棒的幸福助力
寻找想要随便玩玩的孩子 ──没有刻意安排,就只是单纯地玩
★ 幸福补给站 碰碰撞撞的童年社交,父母平心看待
妈妈, Wii不好玩啦 ──亲手建造的开心乐园比较好玩
没有礼物的圣诞节 ──给孩子一颗体谅别人的心
不是每次都让你们先坐下来吃喔──建立孩子替别人着想的习惯
爸爸出差去 ──孩子长大了,小肩膀也扛得起小责任
★ 幸福补给站 男孩女孩贴心出招
6 准备转大人
——让孩子享受独立的幸福滋味
妈妈你出去了,我要写功课啦──妈妈别伤心,我只是长大了
你们自己坐公交车回家吧──响应孩子想冒险、想独立的小心思
男生爱女生 ──十岁的恋爱档案事件簿
该是进行性教育的时候了吗 ──父母难为啊!该怎么回答?该讲到什么程度
7 培养家人共同的情感
——通往幸福的路上不寂寞
暑假乐趣多!才艺活动外包或内制
形成家的传统与文化 ──从全家大扫除开始
爸爸给孩子的幸福味道 ──爸爸也该制造和孩子独处的机会
寻找父子心灵的三角点 ──跟着爸爸的脚步攻向七星山
★ 幸福补给站 如何寻找父子心灵交会的三角点
为什么还不让弟弟上全天班
模范生
★ 幸福补给站 修复家人感情,不是用说的,还要用写的、用吃的、用看的
作者介绍
彭菊仙
亲子天下部落格共合国特约作者、来畅销榜、金石堂强推选书作者,著有《教养好好玩》。
曾任台湾民视监制、中天新闻及TVBS节目制作、电视记者。
十年前的彭菊仙,是一名认真的电视工作者,生活=工作+睡觉,天九晚十一,十足的工作狂。现在的彭菊仙,是三个壮丁的妈妈。老二出生半年后,她决定专心在家教养孩子,从此开始了全新的全职妈妈生活。
她自认为十年来的妈妈生涯绝不是停滞怠惰,而是继续深造,再度找回自己的学习本能。受到她的激发,三个宝贝的学习热情让她一刻不得闲,也激发出她的教养天赋。跟着孩子的心意趋向,脑海中就会接连不断点燃教养的巧思。当她把灵感落到实处,孩子又给她更多的回馈。当妈妈,竟然比工作时更令她快乐、投入,学得更多,也更有成就感!
文摘
序言
坦白说,市面上关于“习惯培养”的书籍汗牛充栋,但大多侧重于外在行为的固化,比如按时睡觉、自己穿衣等等。然而,这本书的视角显然更宏大、更本质。它所探讨的“幸福习惯”,更像是构建孩子内在世界观的基石。我非常欣赏作者对于“好奇心”和“内在驱动力”的强调。她没有把培养习惯看作是外界强加的任务,而是将其视为激发孩子天性的过程。比如,书中对如何保护孩子最初对世界的惊叹和探索欲的论述,让我深有启发。我意识到,许多时候我们为了“效率”或“安全”,无意中扼杀了孩子那份宝贵的“不确定性探索”。这本书引导父母成为一个“环境的艺术家”,而不是一个“行为的监工”。这种角色的转变,对于长期关系的发展至关重要,它让教养从一场权力斗争,变成了一场共同的发现之旅。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七个习惯层层递进,逻辑性极强,但又不失亲切。我个人觉得,它最可贵之处在于提供了一种“系统性思维”来面对养育中的复杂性。它并没有试图解决所有问题,而是提供了一套可以应对未来各种未知挑战的“操作系统”。例如,在谈到“韧性培养”时,作者的论述非常扎实,她强调的不是教孩子如何避免失败,而是如何优雅地、有建设性地从失败中汲取养分。这与我们传统文化中“报喜不报忧”的教育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更贴合现代社会对个体心理素质的高要求。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拿到了一个工具箱,里面装的不是一次性用品,而是可以终身使用的、关于如何应对人生起伏的实用工具。这种“授人以渔”的理念,是真正有价值的教育输出。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流畅且富有画面感,读起来完全没有一般育儿书籍那种枯燥的说教感。作者擅长使用贴近生活的场景和细腻的笔触来描绘亲子互动中的微妙瞬间,让人在阅读时仿佛身临其境,甚至能感受到当时的情绪波动。我记得其中关于“情绪管理”那一部分的描述,没有简单粗暴地教导“要忍耐”或“要爆发”,而是深入剖析了成年人在压力下对孩子情绪的投射,这一点观察得极其敏锐。我常常在想,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发脾气,并不是因为孩子本身的行为有多过分,而是因为我们自身的“情绪容器”已经满了。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自省框架,让我们有意识地去清理自己的“情感垃圾”,从而才能更清明地去接纳和引导孩子的世界。它不是一本“速成指南”,更像是一本“慢读心经”,需要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到那种深入骨髓的改变。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确实很吸引人,那种柔和的色调和简洁的排版,让人一看就觉得内容会是那种娓娓道来、充满智慧的分享。我本来对“幸福教养”这个主题持有一种审慎的态度,总觉得很多育儿书都在鼓吹某种“完美公式”,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很不一样。它似乎更强调一种内在的构建,一种生活哲学层面的东西,而不是堆砌各种技巧和方法。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引导我们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时所展现出的深度和耐心。那种不急于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父母们去探索自己家庭的独特性和节奏的叙事方式,让人倍感亲切。读完前几章,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一些育儿焦虑,很多时候,焦虑来源于我们对外在评价的过度关注,而这本书仿佛一剂清凉的药,让人静下来,专注于与孩子的联结本身。那种关于“放下比较心”的论述,对我触动极大,它让我意识到,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培养一个“别人家的孩子”,而是帮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内心富足、能够自我调适的个体。
评分我最喜欢这本书的一点,是它对“连接感”的重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父母和孩子都陷在各自的“信息孤岛”里,看似天天在一起,实则心灵疏离。这本书深入挖掘了如何维护和深化亲子间的情感纽带,它强调的连接,超越了物质供给和日常照料的范畴。作者在描述如何进行高质量的“倾听”时,那种详尽的、关于身体语言和眼神交流的细节捕捉,让我这个平时自认为“还算会听”的家长都感到惭愧。原来,真正的倾听,是一种全然的在场。它要求父母放下手机、放下评判,真正进入孩子那一刻的世界。这种对“在场感”的强调,不仅是育儿的艺术,更是提升生命质量的法门。这本书让我明白,幸福的教养,其实是从我们自己能否真正“在场”开始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