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1001个秘诀,培英的男孩
定价:38.00元
作者:肖骁,徐军英著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80203881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22kg
编辑推荐
用*通俗的语言,指导父母教出*精英的男孩
用*实用、*科学的方法,让父母圆“望子成龙”之梦
内容提要
很多父母都觉得,养育男孩要比养育女孩困难,男孩顽皮、不听话、粗枝大叶,制造麻烦。其实,那都是因为不了解男孩。培养男孩,父母不仅要懂得男孩的心理,更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模式。这样才能赋予男孩一个精彩的人生。
目录
作者介绍
肖骁 教育工作者、青少年心理咨询老师、编辑。曾在教育一线工作多年,对现行的家庭教育有独到的见解。现从事儿童、青少年教育研究和文字创作,思想成熟,视角独特,教育理念先进新颖,力求给父母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给孩子一片快乐的天空。
文摘
序言
拿到这本据说汇集了千条生活智慧的书时,我内心是带着一丝审慎的期待的。毕竟,“1001个秘诀”这个数字听起来宏大,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堆砌内容的空洞感。然而,从初步的触感和翻页时的感受来看,它似乎避免了那种流水账式的记录。我注意到排版上留白恰到好处,这让我想起一些经典哲学著作的印刷风格,强调呼吸感和思考的空间。我猜想,这本书的价值可能不在于秘诀的数量,而在于对每一个秘诀背后的逻辑进行深入的挖掘和阐释。例如,一个关于时间管理的“秘诀”,它是否会从心理学角度剖析我们为何拖延,而非仅仅给出一个待办事项清单的模板?我更倾向于那些能够改变底层思维模式的洞察。那些关于“培英的男孩”这个副标题带来的隐喻感,也让人遐想,它是否暗示着一种精英式的、经过沉淀的、面向未来的智慧传承?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完整的认知工具箱,帮助我在面对人生岔路口时,做出更明智的选择,而不是提供一堆即时满足的“小窍门”。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引人注目,那种沉静的蓝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散发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让人立刻联想到那些跨越时代依然有效的真理。我个人对这种融合了传统智慧与现代应用的书籍抱有极高的兴趣。我期待它能像一本“武功秘籍”一样,虽然招式繁多,但每招都蕴含着深刻的内功心法。读这类书,最怕的就是那种零散的、碎片化的信息,读完后合上书本,一切又回归原点。因此,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如何组织和串联这上千个“秘诀”的。它是否有清晰的脉络,比如从自我认知到外部实践,再到人际关系的进阶?我更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培养长期主义思维”的秘诀,因为在当下这个追求快速回报的社会,沉下心来做一件长久的事情,本身就是一种需要学习的艺术。这本书的出版社选择也让我感到信赖,这通常意味着内容经过了比较严格的筛选和把关,而不是市面上那些追求短期热度的快餐读物。
评分我注意到这本书的副标题“培英的男孩”颇具文学色彩,它立刻将这本书的调性拉高,暗示着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可能是一本关于“如何培养一个具有优秀品格和卓越能力的人”的指南,也许是针对年轻一代,也可能是一种对自我重塑的隐喻。这种对“培养”的关注,让我相信书中会包含关于价值观塑造和长期目标设定的内容。我期待它能揭示那些成功人士是如何在其成长期就建立起稳固的道德和能力基石的。阅读这类书籍,我的目标往往是寻找那些能够被内化为个人信条的原则,而非表面的技巧。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构建“意义感”的秘诀,因为没有意义的效率堆砌,最终只会带来空虚。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一个邀请,邀请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蓝图,并用更坚实、更具远见的砖石去修筑它。
评分这本《1001个秘诀》简直是生活中的一盏明灯,虽然我还没来得及仔细研读它的每一个章节,但光是翻阅目录和粗略浏览几个章节的标题,就已经被它那种务实又充满智慧的氛围深深吸引了。我最欣赏的是它那种直击痛点,却又温柔提供解决方案的叙事方式。比如,光是看到“如何用五分钟激活早晨的效率引擎”这样的标题,我就忍不住想立刻实践。它不是那种空泛的说教,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坐在你身边,手里递过来一杯热茶,然后用最朴素的语言告诉你,生活中的那些小难题,其实都有更巧妙的破解之道。书的装帧设计也很有品味,那种沉稳的配色,让人感觉这本书的内容也一样厚重而可靠。我尤其期待那些关于人际交往和情绪管理的“秘诀”,毕竟在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有效沟通的能力,比什么都重要。我打算把它放在床头,每天睡前翻阅一两个秘诀,让那些智慧的微光,慢慢渗透到我的日常琐碎之中,期待它能真正带来潜移默化的改变,而不是昙花一现的阅读快感。
评分这本书的纸张触感非常舒适,散发着一种淡淡的油墨香,这对于沉浸式阅读体验至关重要。我关注的重点在于那些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影响深远的“生活小确幸”的获取之道。在这个“内耗”盛行的时代,能够高效地处理那些日常琐事,从而解放出精神空间去追求更高层次的思考,才是真正的智慧。我猜测,这本书中一定蕴含着不少关于如何优化日常流程,如何构建个人专属“舒适圈”的独到见解。例如,关于如何挑选和维护自己的工具(无论是物理工具还是心智工具)的秘诀,可能会让人受益匪浅。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可执行的“反内耗”流程图,帮助我们识别那些悄悄偷走我们精力的隐形杀手。读完一本好书,应该像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深度清洁,让心灵重获清爽和活力。这本书的厚度似乎预示着这种深度的承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