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听懂宝宝
定价:28.00元
作者:杨巍著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01
ISBN:9787539947945
字数: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宝宝会说话之前,75招成就*贴心*能干的妈妈!
1、75招帮生手妈妈摆脱带娃慌乱症!
涉及带婴儿的方方面面,吃喝睡玩生病,不同情况都给予有用的可行的问题分析和方法指导。
2、不请保姆自己带孩子放心有底的靠谱保证!
不用担心保姆对自己的孩子不好,不用担心自己带孩子没经验,想要轻松能干就从这本书开始。
3、亲子培养从不会说话时开始!
填补胎教与幼教之间婴儿这个阶段的情感培养空白,给宝宝留下体贴、善解宝宝心的好妈妈形象
内容提要
婴儿在不会说话之前,无法用语言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哭闹和肢体语言是他们的表达方式。生手妈妈们看着他们歇斯底里的哭泣、不明原因的闹腾,是不是很迷惘很着急很心疼?
75个关键词,75个亲身经验和靠谱知识,杨巍让你不用再恐慌:
0~1月龄的宝宝,喂奶要注意时间,也要采用正确的姿势!
2~3月龄的宝宝,睡觉姿势不对会把头型睡歪!
4~5月龄的宝宝,学翻身时妈妈要帮忙!
6~7月龄的宝宝,坐也是需要训练的!
8~9月龄的宝宝,喜欢扔东西不是调皮,而是在成长!
10~12月龄的宝宝,会走时要注意补钙!
13~16月龄的宝宝,断奶要“和平演变”不要突然袭击!
*的照顾基于精准的了解!做能干妈妈,从宝宝不会说话时开始!
目录
次走进这个世界(0~1月龄)
1. 听,饿了的声音∥怎样识别宝宝饿了?
2. 我生命中的次“”∥为什么宝宝出生后吃得好睡得香却体重下降?
3. 我是名副其实的“黄”种人∥新生儿黄疸怎么办?
4. 疼——肚脐磨破了∥怎样护理新生儿娇嫩的肚脐?
5. 不许碰,我的囟门是禁区!∥怎样对待新生儿的囟门?
6. 爸爸说我像蛇一样脱皮∥怎样照顾脱皮期间的宝宝?
7. 哎呦,这个嗝啊!∥宝宝打嗝怎么办?
8. 我是个浪费粮食的家伙∥宝宝溢奶为哪般?
9. 吃奶也能把全家吓得手忙脚乱∥ 宝宝呛奶怎么办?
10. 我娇弱的皮肤起癣了∥宝宝出现奶癣怎么办?
11. 吃完就吐∥宝宝吃奶后呕吐怎么办?
12. 睡觉也搞怪∥宝宝睡觉时为什么会有奇怪的表现?
13. 肚子鼓鼓像个球∥宝宝腹胀怎么办?
满月宝宝向前冲(2~3月龄)
14. 见不得光?∥怎样让新生儿接触阳光?
15. 为啥有那么多人想我?∥新生宝宝总打喷嚏怎么办?
16. 我是大鼻子猪∥宝宝鼻塞怎么办?
17. 如期而至的哭泣源于如期而至的腹痛 ∥宝宝肠绞痛怎么办?
18. 哭出来的高肚脐 ∥宝宝哭泣后肚脐突出来怎么办?
19. 睡觉也累人∥被放下就醒、抱着就睡怎么办?
20. 咳嗽真痛苦∥怎样照顾咳嗽的宝宝?
21. 猴屁股∥怎样预防宝宝尿布疹?
22. 淌淌男子汗∥宝宝睡觉时大量出汗,小心缺钙!
23. 偏头型是这样诞生的∥怎样固定宝宝正确的头部睡姿?
24. 我是一只小鸭子,咿呀咿呀呦∥ 061 宝宝不愿洗澡怎么办?
“翻”也翻不出妈手心(4~5月龄)
25. 我要翻身!∥怎样训练宝宝翻身?
26. 爱的抱抱∥怎样看待宝宝对妈依恋?
27. 我不再只会哭了,我还会笑∥怎样培养宝宝笑?
28. 夜里有个爱哭鬼∥宝宝夜惊怎么办?
29. 三天没大便了∥怎样缓解宝宝大便不畅?
30. 我也有不想吃奶的时候∥宝宝厌奶怎么办?
31. 糖做的手指头∥宝宝爱吃手怎么办?
32. 有时候我哭是因为我想你∥怎样从哭声中分辨宝宝的需要?
33. 脚丫子也要啃啃∥宝宝出牙时要注意什么?
34. 白开水也可以是美味∥怎样让宝宝爱上喝白开水?
35. 为什么挨针的总是我?∥给宝宝打疫苗应该注意什么?
我是“坐”着观察世界的(6~7月龄)
36. 镜子中的另一个我∥ 宝宝为什么爱照镜子?
37. 浑身都是红点点∥宝宝长急疹怎么办?
38. 哭到背气吓坏妈妈∥如何预防宝宝背气?
39. 真正的饭把我给吃撑了∥添加辅食应注意什么?
40. 不会坐,后果很严重!∥怎样教会宝宝坐?
41. 哈喇子那些事儿∥怎么处理宝宝长流不止的口水?
42. 挑食?厌食?∥怎样让宝宝顺利接受新食物?
43. 吃药是场战斗!∥怎样喂宝宝吃药?
44. 躲猫咪,躲妈咪∥为什么宝宝喜欢藏猫猫的游戏?
终于可以“爬”向外面的世界(8~9月龄)
45. 我和奶嘴一起睡觉∥宝宝睡觉时要吃奶嘴怎么办?
46. 我进化为爬行动物∥怎样教会宝宝爬?
47. 面朝枕头背朝天∥宝宝趴着睡时应该注意什么?
48. 陌生人真可怕∥宝宝怕生怎么办?
49. 天黑黑真可怕∥宝宝怕黑怎么办?
50. 扔了又扔∥宝宝喜欢扔东西怎么办?
51. 小身板也打呼噜∥宝宝打鼾怎么办?
52. 书是用来撕的∥宝宝为什么喜欢撕纸?
53. 一天拉七八次,我虚弱了∥宝宝拉肚子怎么办?
54. 好了肚子坏了嘴∥怎样预防宝宝鹅口疮?
55. 外面的世界真精彩∥抱着宝宝外出时应注意什么?
56. 因为肉多被认为是扁平足∥如何预防宝宝扁平足?
“走”下窗台走出家门(10~12月龄)
57. 我的腿是罗圈∥怎样判断宝宝是否真的是罗圈腿?
58. 妈妈我热∥怎样护理发烧的宝宝?
59. 我怎么变得这么娇气?∥怎样照顾病愈后的宝宝?
60. 别给我吃我不需要的∥怎样给宝宝进行食补?
61. 迈开小步∥怎样教会宝宝走?
62. 我运动我出汗∥宝宝盗汗怎么办?
63. 把酒杯放回它的家∥怎样培养孩子的秩序感?
64. 好个暴力狂∥宝宝爱咬人怎么办?
65. 咿咿呀呀学说话∥怎样教会宝宝说话?
长大了还是有那么多事(13~16月龄)
66. 我生命中的场雪∥怎样预防宝宝感冒?
67. 我生气我生气∥宝宝脾气大怎么办?
68. 我长10颗牙了∥怎样锻炼宝宝的吞咽和咀嚼功能?
69. 耳朵里流水了∥宝宝中耳炎怎么办?
70. 邻家小瘦猴儿∥怎样避免宝宝营养不良?
71. 四季皮肤皆烦恼∥怎样避免宝宝皮肤过敏?
72. 人小火气大∥怎样预防宝宝上火?
73. 摔倒了,看见妈妈我再哭∥宝宝摔倒后妈妈应该怎么办?
74. 断奶的日子∥怎样顺利地给宝宝断奶?
75. 哎,还是害怕怪物∥宝宝胆小怎么办?
作者介绍
杨巍:教育学硕士,教育事业从业者和践行者,开心育儿网教育专栏作家,两个可爱孩子的妈妈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文字功底简直令人惊叹,简直不像一本育儿书,更像是一本优秀的散文集。它的节奏感把握得极好,时而如涓涓细流,温柔地抚慰着新手父母的忐忑;时而又像一阵清风,将那些堆积在心头的疑虑一扫而空。我特别留意了它在处理“情绪引导”部分时所用的词汇。很多同类书籍会使用“管理”、“控制”这些词,但这本书里充斥着“陪伴”、“确认”、“命名”这些更具温度和尊重的词语。例如,当描述孩子因为玩具坏了而大哭时,作者写道:“让悲伤有地方安放,即使那个‘东西’在成年人看来微不足道,对他们而言,那是整个世界的崩塌。” 这种对儿童内在世界的精准捕捉和高度共情,让人读后久久不能平静。它教会我的不是技巧,而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学会用两英尺高(即孩子的高度)的视角去看待这个成人世界构建的规则和流程。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对孩子的反应变得更有耐心,不是因为我强迫自己耐心,而是因为我真正开始理解了他们行为背后的逻辑链条。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重塑了父母的“心智模式”。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耳目一新,完全超出了我对育儿书籍的传统认知。我原以为它会像我书架上那些厚厚的、充满专业术语的指南一样,要么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要么就是一板一眼的“你应该这样做”。但拿到手后才发现,作者的笔触是如此的细腻和富有同理心。它不是那种居高临下地教你如何做父母的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又非常理解现代父母焦虑的朋友,在你耳边轻声细语地分享她的观察和感悟。特别是关于建立亲子间“无声连接”的那几个章节,简直是醍醐灌顶。作者没有用复杂的心理学名词去解释,而是通过大量生动的生活场景,描绘了婴幼儿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蕴含深意的信号——比如一个眼神的停留,一次轻微的肢体动作,或者仅仅是呼吸频率的变化。这些细节在我日常带娃时经常被我忽略,总觉得孩子哭闹就是饿了或困了,但这本书让我开始真正慢下来,去“解读”而不是“应对”。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让亲子关系从一种“管理”模式,转变成了一种更深层次的“共鸣”模式。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回想起前几天孩子对我做的某个反应,然后豁然开朗,原来当时他想表达的是那个!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养育过程不再是疲惫的战斗,而是一场充满惊喜的探索。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它对“倾听”的定义进行了革命性的拓展。传统的“倾听”大多指语言上的理解,但这本书将“倾听”的概念延伸到了身体、氛围乃至沉默之中。我被书中关于“环境共振”的那一节深深吸引。作者阐述了家庭氛围对孩子神经系统的影响,远超我们想象。如果父母之间充满着未言明的紧张感,即使表面和睦,孩子也能敏锐地捕捉到这种“低频振动”,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不安。书中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近乎冥想练习的小方法,教父母如何主动净化和稳定家庭的“情感磁场”。这些练习既不需要昂贵的设备,也不需要大量的时间,只需要十分钟的专注,就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这简直是为那些忙碌、常常感到精神内耗的父母量身定做的“心灵急救包”。我尝试了其中一个关于“共同呼吸”的练习,效果出乎意料地好。在那个瞬间,我和孩子似乎达成了某种深层的同步,那份宁静和连接感,是任何物质奖励都无法替代的。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哲学思考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微小细节之中。
评分我必须得说,这本书的叙事结构非常巧妙,它避开了那种时间线式的、从出生到学步的线性叙述,而是采取了一种主题式、碎片化的叙事方式,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劲,反而像在品味一系列精心策展的艺术品。每个章节都像一个独立的观察窗口,聚焦于育儿旅程中的某个特定“瞬间”或“情境”。举个例子,书中有一段关于“初次分离焦虑”的描述,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如何应对”的步骤,而是深入剖析了这种分离焦虑背后的“信任构建”过程。她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孩子对安全基地的依赖,以及父母在抽离过程中需要保持的“稳定存在感”。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它不再是标准化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自己孩子在那个特定情境下的独特需求。我尤其欣赏作者对“挫败感”的坦诚。她毫不掩饰地写出了自己作为父母也会有的崩溃时刻,这极大地缓解了我因为“不完美育儿”而产生的罪恶感。它传递出的核心信息是:成为一个足够好的父母,比成为一个完美的父母重要得多。这本书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像是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重新获得了面对日常挑战的勇气和幽默感。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那一定是“解放”。它彻底解放了我对“好父母”的僵化定义。在很多主流的育儿观念中,总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要求父母必须时刻保持清醒、高效和充满能量。这本书则像一个温柔的叛逆者,挑战了这种不切实际的期望。作者坦诚地探讨了父母的“边界感”和“自我照料”的重要性,但她描述的自我照料并非是奢侈的SPA或者度假,而是指如何在与孩子深度连接的同时,不丢失“自我”的棱角和需求。书中分享了一个非常触动我的观点:孩子的成长,其实也是父母重新认识自己原生家庭模式、并进行疗愈的过程。我们在对待孩子时,不自觉地会重演自己童年时被对待的方式,而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暂停键”,让你在那个自动反应发生之前,有意识地选择不同的回应。这种深层的自我审视和觉察,是这本书最宝贵的馈赠。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养育孩子,更是关于如何通过孩子,成为一个更完整、更真实的人。读完之后,我感到一种久违的轻松和踏实,知道自己正在以一种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方式,走在为人父母的这条路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