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聽懂寶寶
定價:28.00元
作者:楊巍著
齣版社:江蘇文藝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11-01
ISBN:9787539947945
字數:
頁碼:
版次:5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寶寶會說話之前,75招成就*貼心*能乾的媽媽!
1、75招幫生手媽媽擺脫帶娃慌亂癥!
涉及帶嬰兒的方方麵麵,吃喝睡玩生病,不同情況都給予有用的可行的問題分析和方法指導。
2、不請保姆自己帶孩子放心有底的靠譜保證!
不用擔心保姆對自己的孩子不好,不用擔心自己帶孩子沒經驗,想要輕鬆能乾就從這本書開始。
3、親子培養從不會說話時開始!
填補胎教與幼教之間嬰兒這個階段的情感培養空白,給寶寶留下體貼、善解寶寶心的好媽媽形象
內容提要
嬰兒在不會說話之前,無法用語言直接錶達自己的想法,哭鬧和肢體語言是他們的錶達方式。生手媽媽們看著他們歇斯底裏的哭泣、不明原因的鬧騰,是不是很迷惘很著急很心疼?
75個關鍵詞,75個親身經驗和靠譜知識,楊巍讓你不用再恐慌:
0~1月齡的寶寶,喂奶要注意時間,也要采用正確的姿勢!
2~3月齡的寶寶,睡覺姿勢不對會把頭型睡歪!
4~5月齡的寶寶,學翻身時媽媽要幫忙!
6~7月齡的寶寶,坐也是需要訓練的!
8~9月齡的寶寶,喜歡扔東西不是調皮,而是在成長!
10~12月齡的寶寶,會走時要注意補鈣!
13~16月齡的寶寶,斷奶要“和平演變”不要突然襲擊!
*的照顧基於精準的瞭解!做能乾媽媽,從寶寶不會說話時開始!
目錄
次走進這個世界(0~1月齡)
1. 聽,餓瞭的聲音∥怎樣識彆寶寶餓瞭?
2. 我生命中的次“”∥為什麼寶寶齣生後吃得好睡得香卻體重下降?
3. 我是名副其實的“黃”種人∥新生兒黃疸怎麼辦?
4. 疼——肚臍磨破瞭∥怎樣護理新生兒嬌嫩的肚臍?
5. 不許碰,我的囟門是禁區!∥怎樣對待新生兒的囟門?
6. 爸爸說我像蛇一樣脫皮∥怎樣照顧脫皮期間的寶寶?
7. 哎呦,這個嗝啊!∥寶寶打嗝怎麼辦?
8. 我是個浪費糧食的傢夥∥寶寶溢奶為哪般?
9. 吃奶也能把全傢嚇得手忙腳亂∥ 寶寶嗆奶怎麼辦?
10. 我嬌弱的皮膚起癬瞭∥寶寶齣現奶癬怎麼辦?
11. 吃完就吐∥寶寶吃奶後嘔吐怎麼辦?
12. 睡覺也搞怪∥寶寶睡覺時為什麼會有奇怪的錶現?
13. 肚子鼓鼓像個球∥寶寶腹脹怎麼辦?
滿月寶寶嚮前衝(2~3月齡)
14. 見不得光?∥怎樣讓新生兒接觸陽光?
15. 為啥有那麼多人想我?∥新生寶寶總打噴嚏怎麼辦?
16. 我是大鼻子豬∥寶寶鼻塞怎麼辦?
17. 如期而至的哭泣源於如期而至的腹痛 ∥寶寶腸絞痛怎麼辦?
18. 哭齣來的高肚臍 ∥寶寶哭泣後肚臍突齣來怎麼辦?
19. 睡覺也纍人∥被放下就醒、抱著就睡怎麼辦?
20. 咳嗽真痛苦∥怎樣照顧咳嗽的寶寶?
21. 猴屁股∥怎樣預防寶寶尿布疹?
22. 淌淌男子汗∥寶寶睡覺時大量齣汗,小心缺鈣!
23. 偏頭型是這樣誕生的∥怎樣固定寶寶正確的頭部睡姿?
24. 我是一隻小鴨子,咿呀咿呀呦∥ 061 寶寶不願洗澡怎麼辦?
“翻”也翻不齣媽手心(4~5月齡)
25. 我要翻身!∥怎樣訓練寶寶翻身?
26. 愛的抱抱∥怎樣看待寶寶對媽依戀?
27. 我不再隻會哭瞭,我還會笑∥怎樣培養寶寶笑?
28. 夜裏有個愛哭鬼∥寶寶夜驚怎麼辦?
29. 三天沒大便瞭∥怎樣緩解寶寶大便不暢?
30. 我也有不想吃奶的時候∥寶寶厭奶怎麼辦?
31. 糖做的手指頭∥寶寶愛吃手怎麼辦?
32. 有時候我哭是因為我想你∥怎樣從哭聲中分辨寶寶的需要?
33. 腳丫子也要啃啃∥寶寶齣牙時要注意什麼?
34. 白開水也可以是美味∥怎樣讓寶寶愛上喝白開水?
35. 為什麼挨針的總是我?∥給寶寶打疫苗應該注意什麼?
我是“坐”著觀察世界的(6~7月齡)
36. 鏡子中的另一個我∥ 寶寶為什麼愛照鏡子?
37. 渾身都是紅點點∥寶寶長急疹怎麼辦?
38. 哭到背氣嚇壞媽媽∥如何預防寶寶背氣?
39. 真正的飯把我給吃撐瞭∥添加輔食應注意什麼?
40. 不會坐,後果很嚴重!∥怎樣教會寶寶坐?
41. 哈喇子那些事兒∥怎麼處理寶寶長流不止的口水?
42. 挑食?厭食?∥怎樣讓寶寶順利接受新食物?
43. 吃藥是場戰鬥!∥怎樣喂寶寶吃藥?
44. 躲貓咪,躲媽咪∥為什麼寶寶喜歡藏貓貓的遊戲?
終於可以“爬”嚮外麵的世界(8~9月齡)
45. 我和奶嘴一起睡覺∥寶寶睡覺時要吃奶嘴怎麼辦?
46. 我進化為爬行動物∥怎樣教會寶寶爬?
47. 麵朝枕頭背朝天∥寶寶趴著睡時應該注意什麼?
48. 陌生人真可怕∥寶寶怕生怎麼辦?
49. 天黑黑真可怕∥寶寶怕黑怎麼辦?
50. 扔瞭又扔∥寶寶喜歡扔東西怎麼辦?
51. 小身闆也打呼嚕∥寶寶打鼾怎麼辦?
52. 書是用來撕的∥寶寶為什麼喜歡撕紙?
53. 一天拉七八次,我虛弱瞭∥寶寶拉肚子怎麼辦?
54. 好瞭肚子壞瞭嘴∥怎樣預防寶寶鵝口瘡?
55. 外麵的世界真精彩∥抱著寶寶外齣時應注意什麼?
56. 因為肉多被認為是扁平足∥如何預防寶寶扁平足?
“走”下窗颱走齣傢門(10~12月齡)
57. 我的腿是羅圈∥怎樣判斷寶寶是否真的是羅圈腿?
58. 媽媽我熱∥怎樣護理發燒的寶寶?
59. 我怎麼變得這麼嬌氣?∥怎樣照顧病愈後的寶寶?
60. 彆給我吃我不需要的∥怎樣給寶寶進行食補?
61. 邁開小步∥怎樣教會寶寶走?
62. 我運動我齣汗∥寶寶盜汗怎麼辦?
63. 把酒杯放迴它的傢∥怎樣培養孩子的秩序感?
64. 好個暴力狂∥寶寶愛咬人怎麼辦?
65. 咿咿呀呀學說話∥怎樣教會寶寶說話?
長大瞭還是有那麼多事(13~16月齡)
66. 我生命中的場雪∥怎樣預防寶寶感冒?
67. 我生氣我生氣∥寶寶脾氣大怎麼辦?
68. 我長10顆牙瞭∥怎樣鍛煉寶寶的吞咽和咀嚼功能?
69. 耳朵裏流水瞭∥寶寶中耳炎怎麼辦?
70. 鄰傢小瘦猴兒∥怎樣避免寶寶營養不良?
71. 四季皮膚皆煩惱∥怎樣避免寶寶皮膚過敏?
72. 人小火氣大∥怎樣預防寶寶上火?
73. 摔倒瞭,看見媽媽我再哭∥寶寶摔倒後媽媽應該怎麼辦?
74. 斷奶的日子∥怎樣順利地給寶寶斷奶?
75. 哎,還是害怕怪物∥寶寶膽小怎麼辦?
作者介紹
楊巍:教育學碩士,教育事業從業者和踐行者,開心育兒網教育專欄作傢,兩個可愛孩子的媽媽
文摘
序言
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點是,它對“傾聽”的定義進行瞭革命性的拓展。傳統的“傾聽”大多指語言上的理解,但這本書將“傾聽”的概念延伸到瞭身體、氛圍乃至沉默之中。我被書中關於“環境共振”的那一節深深吸引。作者闡述瞭傢庭氛圍對孩子神經係統的影響,遠超我們想象。如果父母之間充滿著未言明的緊張感,即使錶麵和睦,孩子也能敏銳地捕捉到這種“低頻振動”,並將其內化為自己的不安。書中提供瞭一些非常實用的、近乎冥想練習的小方法,教父母如何主動淨化和穩定傢庭的“情感磁場”。這些練習既不需要昂貴的設備,也不需要大量的時間,隻需要十分鍾的專注,就能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這簡直是為那些忙碌、常常感到精神內耗的父母量身定做的“心靈急救包”。我嘗試瞭其中一個關於“共同呼吸”的練習,效果齣乎意料地好。在那個瞬間,我和孩子似乎達成瞭某種深層的同步,那份寜靜和連接感,是任何物質奬勵都無法替代的。這本書真正做到瞭將哲學思考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微小細節之中。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功底簡直令人驚嘆,簡直不像一本育兒書,更像是一本優秀的散文集。它的節奏感把握得極好,時而如涓涓細流,溫柔地撫慰著新手父母的忐忑;時而又像一陣清風,將那些堆積在心頭的疑慮一掃而空。我特彆留意瞭它在處理“情緒引導”部分時所用的詞匯。很多同類書籍會使用“管理”、“控製”這些詞,但這本書裏充斥著“陪伴”、“確認”、“命名”這些更具溫度和尊重的詞語。例如,當描述孩子因為玩具壞瞭而大哭時,作者寫道:“讓悲傷有地方安放,即使那個‘東西’在成年人看來微不足道,對他們而言,那是整個世界的崩塌。” 這種對兒童內在世界的精準捕捉和高度共情,讓人讀後久久不能平靜。它教會我的不是技巧,而是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學會用兩英尺高(即孩子的高度)的視角去看待這個成人世界構建的規則和流程。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對孩子的反應變得更有耐心,不是因為我強迫自己耐心,而是因為我真正開始理解瞭他們行為背後的邏輯鏈條。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重塑瞭父母的“心智模式”。
評分這本書真是讓我耳目一新,完全超齣瞭我對育兒書籍的傳統認知。我原以為它會像我書架上那些厚厚的、充滿專業術語的指南一樣,要麼是枯燥的理論堆砌,要麼就是一闆一眼的“你應該這樣做”。但拿到手後纔發現,作者的筆觸是如此的細膩和富有同理心。它不是那種居高臨下地教你如何做父母的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又非常理解現代父母焦慮的朋友,在你耳邊輕聲細語地分享她的觀察和感悟。特彆是關於建立親子間“無聲連接”的那幾個章節,簡直是醍醐灌頂。作者沒有用復雜的心理學名詞去解釋,而是通過大量生動的生活場景,描繪瞭嬰幼兒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卻蘊含深意的信號——比如一個眼神的停留,一次輕微的肢體動作,或者僅僅是呼吸頻率的變化。這些細節在我日常帶娃時經常被我忽略,總覺得孩子哭鬧就是餓瞭或睏瞭,但這本書讓我開始真正慢下來,去“解讀”而不是“應對”。這種由內而外的改變,讓親子關係從一種“管理”模式,轉變成瞭一種更深層次的“共鳴”模式。閱讀過程中,我時不時會停下來,迴想起前幾天孩子對我做的某個反應,然後豁然開朗,原來當時他想錶達的是那個!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讓養育過程不再是疲憊的戰鬥,而是一場充滿驚喜的探索。
評分我必須得說,這本書的敘事結構非常巧妙,它避開瞭那種時間綫式的、從齣生到學步的綫性敘述,而是采取瞭一種主題式、碎片化的敘事方式,讀起來一點都不費勁,反而像在品味一係列精心策展的藝術品。每個章節都像一個獨立的觀察窗口,聚焦於育兒旅程中的某個特定“瞬間”或“情境”。舉個例子,書中有一段關於“初次分離焦慮”的描述,作者並沒有直接給齣“如何應對”的步驟,而是深入剖析瞭這種分離焦慮背後的“信任構建”過程。她用一種近乎詩意的語言,描繪瞭孩子對安全基地的依賴,以及父母在抽離過程中需要保持的“穩定存在感”。這種寫法的好處是,它不再是標準化的答案,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自己孩子在那個特定情境下的獨特需求。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挫敗感”的坦誠。她毫不掩飾地寫齣瞭自己作為父母也會有的崩潰時刻,這極大地緩解瞭我因為“不完美育兒”而産生的罪惡感。它傳遞齣的核心信息是:成為一個足夠好的父母,比成為一個完美的父母重要得多。這本書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像是卸下瞭一個沉重的包袱,重新獲得瞭麵對日常挑戰的勇氣和幽默感。
評分如果要用一個詞來概括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那一定是“解放”。它徹底解放瞭我對“好父母”的僵化定義。在很多主流的育兒觀念中,總有一種無形的壓力,要求父母必須時刻保持清醒、高效和充滿能量。這本書則像一個溫柔的叛逆者,挑戰瞭這種不切實際的期望。作者坦誠地探討瞭父母的“邊界感”和“自我照料”的重要性,但她描述的自我照料並非是奢侈的SPA或者度假,而是指如何在與孩子深度連接的同時,不丟失“自我”的棱角和需求。書中分享瞭一個非常觸動我的觀點:孩子的成長,其實也是父母重新認識自己原生傢庭模式、並進行療愈的過程。我們在對待孩子時,不自覺地會重演自己童年時被對待的方式,而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暫停鍵”,讓你在那個自動反應發生之前,有意識地選擇不同的迴應。這種深層的自我審視和覺察,是這本書最寶貴的饋贈。它不僅僅是關於如何養育孩子,更是關於如何通過孩子,成為一個更完整、更真實的人。讀完之後,我感到一種久違的輕鬆和踏實,知道自己正在以一種更健康、更可持續的方式,走在為人父母的這條路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