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教你做父母——对话陶行知 9787556402694 暂无

大师教你做父母——对话陶行知 9787556402694 暂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永新著 著
图书标签:
  • 教育
  • 育儿
  • 亲子关系
  • 陶行知
  • 家庭教育
  • 儿童教育
  • 教育理念
  • 育儿方法
  • 心理学
  • 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文博宏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暂无
ISBN:9787556402694
商品编码:2942499814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大师教你做父母——对话陶行知

定价:24.80元

作者:朱永新著

出版社:暂无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5640269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新教育文库》丛书是湖北教育出版社与新教育研究院共同打造的一套系列图书,初步计划出版100本,分批次逐年推出。

《新教育文库》丛书是一套总结、梳理、传播新教育人所行、所思、所得的系列图书,全套图书分为“通识书系”“萤火虫书系”“蒲公英书系”等三个书系,各个书系定位不同:
“通识书系”是新教育理念与实践的结晶,阐述带有指导性、标杆性的教育理论与教育事例;“萤火虫书系”以家庭教育为主线,结合中外近现代教育理论专家的理念,讲述如何构建家校沟通的平台,如何践行家庭教育新理念和新方法;“蒲公英书系”以一线教师的亲身经历,讲述参与新教育实验的心得体会,总结新教育实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新教育实验是由朱永新先生发起的、以教师成长为起点,以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课程、家校合作共建这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实验的宗旨: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的理念: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无限相信师生的潜力,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

内容提要


原著陶行知现代教育家、思想家
解读朱永新新教育实验发起人、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
点评网友两年中六千万人次跟踪阅读、智慧互动
陶行知先生为我国现代作家、教育家。在教育领域,他针对中国教育改革实践、教育的价值和目的、教育的过程和本质等方面提出了极有价值的看法,这些理论和做法,不仅影响了一代人,而且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仍然值得今天的父母和教师学习。本书从11卷本的陶行知全集中,遴选出3万余字精华,分为“教育”“生活”“解放儿童”“榜样”四个方面,由朱永新结合当下生活,进行解读。本书的每一个话题都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为陶行知的文章精华,第二部分为作者的深入解读,第三部分为网友的精彩互动。书中所有话题都与孩子的成长密切相关,对父母和教师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很深远的指导意义。

目录


章 教育就像一碗八宝饭001

教育好比是火003

教育就像一碗八宝饭006

教育不能等于赶考008

教育要有试验的精神010

学生所学的是人生之道012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014

知情意的教育是统一的整体015

注重空闲教育018

“学”和“乐”不可分离020

寓教育于娱乐022

做人三要素023

第二章 生活就是教育027

生活就是教育029

不做“书呆子”和“田呆子”031

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033

康健是生活的出发点035

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036

指导孩子和生物做朋友038

提倡玩科学的把戏039

不能“读书死”040

相信孩子的创造性043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045

小孩也能教大人047

要把活的书籍教给孩子050

多向“八贤”常请教052

多做正当的游戏运动053

在集体生活中发现儿童055

外语好比万里眼镜056

日记是心灵的写真059

人格陶冶重在六岁前061

六岁以前的教育很重要062

第三章 解放儿童065

儿童是应该快乐的067

解放小孩子的头脑069

解放小孩子的双手070

解放小孩子的嘴072

解放小孩子的空间074

解放儿童的时间076

解放儿童创造力078

给小孩子自由行动080

创造需要民主的氛围082

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084

行动是创造的前提086

发明的起点是问题087

用孩子教孩子088

第四章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091

新学校需要新父母093

父母是孩子效仿的榜样095

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096

要跟小孩子学习098

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100

父母教育要一致101

我们要懂得儿童103

要把小孩子当作活的105

对儿童两种的心理106

严格与放任108

让孩子现出各人本来之美109

及时发现孩子特殊的才干111

满足孩子的需要113

不要让孩子生活在恐怖的世界里115

给儿童合适的营养117

要创造儿童的世界118

孩子需要理解120

陪着小孩子一起创造122

不要小看小孩子124

变成孩子教孩子125

附录一 陶行知与孩子的故事127

附录二 新教育实验用书137

后 记141

作者介绍


朱永新,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教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他曾多次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基金项目并多次获奖;在美国、英国、日本和国内发表教育论文余篇;卷本《朱永新教育作品》等专著版权输出至美国、韩国、日本、阿拉伯等国家,是当代教育家的个人教育理论著作输往海外人。

他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寻与执着行动,感动了千千万万人,屡屡被评选为“全民阅读代言人”、“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中国教育60年60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中国改革十大新闻人物、中华十大财智人物……

他于年发起的新教育实验,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宗旨,吸引了全国各地余所学校实验,践行着新教育理念,以行动深刻改变了多万师生,正在积极影响着中国教育。

文摘


序言



教育的智慧,爱的传承:探索孩子心灵成长的奥秘 在每个家庭中,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人生旅程中最重要的启航。然而,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浪潮中,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父母,却成了许多家庭共同的课题。我们常常感到迷茫,在育儿的道路上跌跌撞撞,渴望找到指引方向的灯塔。本书并非一本冰冷的育儿手册,也不是一套僵化的理论说教,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真诚对话,一次对教育本质的深刻追问,一次对亲子关系的深情回溯。它汇聚了教育大家的心血与智慧,以一种温润而富有力量的方式,引领我们重新审视父母的角色,重塑我们与孩子之间的连接。 一、 返璞归真:回归教育的初心 在现代社会,教育的定义似乎变得越来越复杂,充斥着各种培训班、技能课、分数焦虑。我们似乎忘记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培养一个高分机器,还是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独立思考能力、懂得爱与责任的完整的人?本书将带领我们回归教育的初心,抛开那些浮华的技巧和功利的衡量,去感受教育中最质朴、最核心的力量。 作者们以一种返璞归真的姿态,引导我们去理解,教育并非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更不是对孩子意志的强行塑造。它是一种生命的引导,是心灵的唤醒,是潜能的激发。我们将一同探讨,如何从孩子的天性出发,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教育不再是“教”与“学”的单向输出,而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是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共同探索的旅程。 我们会深入思考,真正的教育,是否应该像“播种”一样,精心选择土壤,给予阳光雨露,然后耐心地等待种子发芽、生长?它是否应该像“雕塑”一样,在尊重原材料的基础上,展现出其最美的形态?本书将通过一系列生动的论述和深刻的洞察,帮助我们摆脱功利主义的束缚,重新找回教育中最本真的价值——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热爱生活、具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孩子。 二、 倾听与共鸣: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一种纽带。然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以及沟通方式的差异,我们常常会发现,父母与孩子之间出现隔阂,甚至误解。我们渴望与孩子建立深厚的连接,却又常常不知如何下手。本书将重点聚焦于亲子关系的构建与维护,强调“倾听”与“共鸣”的重要性。 我们将学习如何真正地“倾听”孩子,不仅仅是听他们的语言,更要用心去感受他们的情绪、他们的需求、他们的想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孩子内心的声音,错失了许多与他们建立更深层次连接的机会。本书将提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帮助父母们学会如何放下自己的预设,以一种开放、接纳的心态去理解孩子,即使他们的想法与我们不同。 “共鸣”,则意味着感同身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验他们的世界。当孩子感到沮丧、愤怒或兴奋时,我们能否有效地回应他们的情绪,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被支持?本书将深入剖析如何做到情感上的共鸣,如何通过恰当的语言和行为,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和信任。这种共鸣,能够建立起坚实的心理基础,让孩子在面对困难时,有勇气去尝试,有力量去坚持。 和谐的亲子关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父母持续的付出和智慧的经营。本书将引导我们去思考,如何平衡管教与自由,如何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而不是过度的控制。它将帮助我们理解,孩子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倾诉的朋友,一个可以依靠的港湾,一个可以激发他们自信和勇气的支持者。 三、 尊重与自由:释放孩子的无限潜能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拥有各自的兴趣、天赋和梦想。然而,在现实中,许多孩子被父母的期望所束缚,被条条框框所限制,他们的创造力和个性被压抑。本书将深刻强调“尊重”与“自由”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鼓励父母放手,给予孩子探索自我、发展潜能的空间。 我们将探讨,如何识别和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天赋,而不是强迫他们去适应某种预设的模式。当孩子对某个领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时,我们是否给予了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当孩子犯错时,我们是否将错误视为学习的机会,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惩罚?本书将引导我们理解,尊重是自由的基础,只有在被尊重的基础上,孩子才能真正地体验到自由,并从中学会负责。 “自由”并非放任自流,而是伴随着引导和规则的自主。本书将教我们如何在给予孩子自由的同时,设定清晰而合理的界限,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鼓励和支持,让孩子勇于尝试、敢于创新,即使面对失败,也能从中汲取经验,继续前进。 释放孩子的潜能,意味着相信他们能够做到,并且为他们提供实现潜能的平台。这可能是在学习上给予他们探索的自由,也可能是在兴趣爱好上给予他们发展的空间。本书将通过大量的案例和深刻的分析,帮助我们认识到,一个被尊重和被赋予自由的孩子,更容易培养出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 生命的陪伴:爱与责任的传承 为人父母,是一场关于爱与责任的修行。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给,更是精神上的陪伴和情感上的滋养。本书将深入探讨“生命的陪伴”这一核心理念,强调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将反思,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是否给予了孩子足够高质量的陪伴?“陪伴”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连接。当我们放下手机、放下工作,全心全意地与孩子互动时,他们才能感受到被关注、被珍视。本书将鼓励我们多花时间与孩子共处,参与他们的游戏,倾听他们的故事,分享我们的生活,让每一次互动都充满爱意和温度。 “爱”是教育的底色,而“责任”则是父母的使命。本书将引导我们去理解,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接纳和支持,是即使在孩子犯错时,也能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和改正的力量。父母的责任,不仅仅在于为孩子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更在于培养他们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将爱与责任的理念传递给下一代。父母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我们如何对待生活,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面对挑战,都会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本书将鼓励我们成为一个有智慧、有爱心、有担当的父母,用自己的生命去影响和滋养孩子的生命,将爱的火种代代相传。 结语: 育儿之路,充满挑战,亦充满惊喜。本书将是一本陪伴你成长的温暖之书,一本启发你智慧的思考之书,一本让你与孩子心灵更加贴近的连接之书。它不是提供标准答案的教科书,而是激发你探索与反思的引路人。愿每一位阅读本书的父母,都能从中汲取力量,找到属于自己的育儿之道,与孩子一同书写生命中最美好的篇章。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更像是一次和一位智慧长者促膝长谈的体验。作者很巧妙地将一些看似深奥的教育理念,通过非常接地气的日常对话娓娓道来,让人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吸收了不少养分。我特别欣赏它在处理“因材施教”这个问题时的细腻之处。书中没有提供一刀切的“标准答案”,而是反复强调了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需要父母用心去观察和理解他们内在的需求与潜力。比如,书中提到一个孩子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并不是简单地报各种辅导班,而是引导他自己去观察、去设计实验,这种“在做中学”的方法论,比起死记硬背的知识灌输要有效得多。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思想,让人重新审视自己过去在教育孩子时,是不是太过功利和急躁了。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教育”的理解被拓宽了,它不再仅仅是分数和名校的代名词,而是一种陪伴孩子成长,激发他们生命力的艺术。

评分

从叙事结构上看,这本书的节奏感处理得非常到位,它不是那种平铺直叙的理论书籍,而是充满了动态的对话张力。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引导者,他知道什么时候该提问,什么时候该沉默,什么时候该给出恰到好处的启发。读起来完全没有疲惫感,就像是在听一场高质量的播客。特别是在讨论如何处理亲子冲突或孩子犯错时,书中的处理方式非常成熟和富有同理心。它教导父母要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强调理解背后的动机远比惩罚行为本身更重要。我深有体会的是,很多时候,父母的反应往往是出于自己的焦虑和恐惧,而不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量。这本书提供了一套强大的“暂停键”机制,让父母在冲动发火之前,能够及时拉回思绪,用更理智、更有建设性的方式去沟通。这种对父母心理状态的深刻洞察和指导,是这本书极具价值的一部分。

评分

这本书最触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对“生活即教育”这一核心理念的深刻阐释。它打破了传统教育中将学校学习与日常生活割裂开来的壁垒。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家里的厨房、院子里的泥土、甚至是家庭的日常琐事,都是最好的学习场所。我记得书中描绘了一个场景,父母引导孩子一起参与家庭预算和采购的过程,让孩子直观地理解了经济学的基础概念,这比单纯看书本上的理论要形象得多。这种将知识融入生活的能力,才是现代父母最应该培养的素养。我过去总觉得,孩子放学回家就该休息,或者就是完成作业,很少想到可以利用吃饭准备或者周末打扫卫生的时间进行有意义的引导。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更丰富、更有教育意义的家庭生活的大门。它让我开始有意识地去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学习任务”,让孩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自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比我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有效率高出太多。

评分

这本书对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的论述,我认为是其思想深度的体现。它不仅仅关注于如何让孩子在学业上取得成功,更着眼于如何培养一个具有健全人格和责任感的未来公民。作者引述了许多关于社区服务和人际交往的讨论,强调了合作精神和同理心的重要性。书中提到,一个真正的智者,不仅要能解决自己的问题,更要能看到并愿意改善周围环境中的不公与不足。这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我开始反思,我是否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内卷”式的竞争上,而忽略了对孩子世界观的构建。这本书鼓励父母走出家庭的小圈子,引导孩子关注更宏大的社会议题,让他们从小就理解“给予”比“索取”更有价值。这种教育理念,无疑是面向未来的,它培养的不是应试机器,而是有温度、有担当的社会中坚力量。

评分

我欣赏这本书所体现出的那种“慢下来”的教育哲学。在当今这个一切追求效率和快速反馈的时代,这本书像一股清流,提醒我们教育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时间去浇灌的过程,它拒绝速成和急功近利。作者反复强调,孩子的成长是有其自身节奏的,父母需要做的,是成为一个优秀的“园丁”,提供适宜的土壤和光照,而不是粗暴地拔苗助长。书中对“玩耍”和“无所事事”的推崇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它指出,真正的创造力往往诞生于那些看似“浪费时间”的自由探索中。这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有效时间管理”的刻板认知。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自我疗愈,它让我放下了许多不必要的焦虑和比较心,转而专注于与我自己的孩子建立更真诚、更深入的连接。这本书不仅仅是给父母的指南,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回归本真、享受亲子时光的哲学小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