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不打不骂60招教出好孩子
定价:29.80元
作者:岳贤伦著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56393840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没有复杂的理论,只有丰富的案例;没有烦琐的说教,只有良好的效果。 生活中,妈妈教育孩子会遇到很多头疼的问题,这问题处理起来很棘手,常常令妈妈束手无策。《不打不骂60招教出好孩子》由岳贤伦编著,本书旨在为妈妈提供一种智慧的处理方式或思维方法,从而起到拨云见日、柳暗花明的效果,让妈妈教育起孩子来更轻松、更有效。
内容提要
《不打不骂60招教出好孩子》由岳贤伦编著,本书主要向读者介绍如何用正确有效的方法,教育出有时代特点的的孩子。书中采用一事一议的形式,提出存在问题,分析问题原因,给出解决办法。《不打不骂60招教出好孩子》中所提出的问题是当前社会孩子所普遍存在的问题,很有针对性。所教给读者的方法,也很实用,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目录
章 好习惯,从孩子的生活小事做起1 孩子爱睡懒觉——“妈妈,让我再睡会儿吧”2 孩子爱偏食挑食——“我不吃土豆丝,我要吃鱼”3 孩子爱喝饮料不喝白开水——“我不喝白开水,我要喝可乐”4 孩子爱吃零食不爱吃饭——“我不想吃饭,我想吃蛋糕”5 孩子贪吃没饥饱——“妈妈,我还想再吃点儿饼干”6孩子不吃水果——“我不要吃苹果,太酸了”7 孩子浪费,不懂节俭——“吃不完就扔掉呗”8 孩子不讲卫生——“妈妈,已经很干净了”9 孩子乱花钱——“这些不够用,再多给我点儿吧”10 孩子长时间看电视——“我看完电视再睡觉”11 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就是玩会儿游戏吗”12孩子随手乱丢东西——“我的袜子哪儿去了”13孩子不注意保护眼睛——“我就喜欢躺着看书” 第二章 好性格,要懂得慢养14 孩子任性——“你别管我,我就要这样”15 孩子自私——“这盘烤鸭是我的,谁都不能吃”16 孩子霸道——“这个小板凳是我的,谁都不能坐”17 孩子性格腼腆——“我下次再和阿姨打招呼”18 孩 子依赖性强——“妈妈呢?我要妈妈”19 孩子有暴力倾向——“他不和我玩,我就打他”20 孩子爱发脾气——“哼,不让我玩茶壶,我就摔了它”21 孩子倔强不认错——“那不是我的错”22 孩子叛逆不听话——“我不要去,就不去”23 孩子胆小怕这怕那——“妈妈,我害怕”24 孩子懦弱常受欺负——“我如果反抗,他们还会打我的”25 孩子动不动就哭闹——“呜呜呜我就要那架小飞机”26 孩子动不动就生气——“你走开,我不和你玩了”27 孩子自卑没信心——“我不行,我怕我做不好”28 孩子好动坐不住——“老是坐着多累呀” 第三章 好素质,细节决定孩子的品位29 孩子爱顶嘴——“不用你管,我就爱这样”30 孩子没有耐心——“真烦人,公交车怎么还不来”31 孩子没有毅力——“妈妈,我坚持不下去了”32 孩子自制力弱——“我想吃饺子,现在就要吃”33 孩子爱慕虚荣——“我也要穿阿迪达斯的运动鞋”34 孩子懒惰不爱劳动——“为什么总是让我干活”35 孩子受不了批评一“你们都在说我,我不喜欢你们了”36 孩子输不起——“我要赢,我就是要赢”37 孩子承受不了挫折——“这道题很难,我不做了”38 孩子没主见——“我不知道怎么办,妈妈你决定好了”39 孩子自理能力差——“妈妈,给我系鞋带”40 孩子不懂与人分享——“这是我的,不能给她”41 孩子不与他人交往——“我不想和他一起玩”42 孩子不懂得与他人合作一“各做各的,我才不帮他呢”43 孩子安全意识薄弱——“没事,我不就是玩玩开关吗”44 孩子体质差老爱生病——“妈妈,感冒好难受呀” 第四章好成绩,妈妈只需要1%的改变45 孩子爱信手涂鸦——“快来看,我画在墙上的房子多漂亮”46 孩子不去幼儿园——“我不想去幼儿园”47 孩子贪玩不爱学习——“我不要看书,我想出去玩”48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我上课时老走神”49 孩子粗心马虎——“呀,我点错小数点了”50 孩子成绩差——“我这次考试没及格”51 孩子没有求知欲——“不学,不学,我就是不学”52 孩子不懂得珍惜时间——“今天做不完就明天做呗” 第五章 好品德,从孩子的一言一行开53 孩子没有上进心——“73分已经够多的了,有的同学还不及格呢”54 孩子说脏话粗话——“×××,你给我滚”55 孩子不懂礼貌——“老头,给我一杯豆浆”56 孩子撒谎不诚实——“我也不知道,成绩还没出来呢”57 孩子不懂得尊敬长辈——“糟老头儿,我讨厌你”58 孩子不懂得宽容——“都怪他,我就不原谅他”59 孩子缺乏同情心——“那是她倒霉,我凭什么给她捐钱”60 孩子缺乏责任感一“这不关我的事,和我没关系”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实用价值体现在其对“积极倾听”技巧的深入挖掘上。作者并非泛泛而谈“多听少说”,而是详细拆解了如何在嘈杂、混乱的家庭环境中捕捉孩子话语中的“潜台词”。他提出了一个“三明治反馈法”来处理批评性的意见——先肯定一个优点,再说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后以一句鼓励或期待收尾。这个方法在处理青春期孩子的抵触情绪时尤其有效,因为他们对直接的批评非常敏感。我用这个结构和正处于“叛逆期”的女儿进行了一次长谈,效果立竿见影,谈话氛围从一开始的剑拔弩张,慢慢转变成了相互倾听。此外,书中对“自我教育”的论述也很有分量,作者反复强调,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好的教科书,与其花费大量精力去纠正孩子的行为,不如先审视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反应模式。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慢下来、向内看的视角,让教育不再是一场与孩子的拉锯战,而是一场与自我的和解之旅。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朴实,一看就知道是面向实用主义读者的。我翻开书页,首先注意到的是作者在开篇就强调了“理解”在亲子关系中的核心地位,而不是一味地强调“管教”或“技巧”。他并没有直接抛出什么惊世骇俗的教育“秘籍”,反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去剖析现代父母在面对孩子行为问题时的焦虑和无措。特别是关于情绪管理那一章,作者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观点,认为很多所谓的“坏习惯”,其实是孩子在用不成熟的方式表达未被满足的需求。我记得书里举了一个关于孩子执意要穿雨鞋出门的例子,大部分家长可能直接制止或者强行更换,但作者却引导我们去探究雨鞋背后代表的“掌控欲”或“安全感”需求。这种由表及里的分析,让我开始反思自己以往处理问题时的急躁和简单粗暴。整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温和,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邻家长辈在耐心分享心得,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感,而是充满了同理心,让人读起来倍感亲切,也更容易接受他提出的那些看似简单却往往被我们忽略的细节。
评分读完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成功地解构了我内心深处对“完美育儿”的执念。作者非常坦诚地承认,父母首先是人,有情绪、会犯错,并倡导一种“不完美但真诚”的育儿哲学。这对我这种追求事事周全的父母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他甚至提到,有时候父母的“退一步”和“沉默”,比任何激烈的语言干预都更有效。我尤其喜欢他对“设定边界”的论述,它不是用强硬的语气去说“不行”,而是用清晰、一致的行动来展示“界限在哪里”。书中用了很多篇幅来讨论如何处理孩子对电子产品的痴迷问题,作者没有主张一刀切的禁用,而是提供了一套与孩子共同协商并逐步建立使用契约的流程,强调让孩子参与到规则制定中,从而提高规则的执行力。这种尊重个体差异、强调协商共治的理念,让我意识到,教育的最高境界或许是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而不是仅仅听从外界的声音。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颇具匠心,它不是那种按照年龄段划分的教科书式指南,而是围绕着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引发冲突的几个核心场景进行展开,比如“说教无效”、“规则难以遵守”以及“亲子沟通障碍”等。我个人最欣赏的是作者在阐述每一个原则时,都会附带一些非常详尽的、甚至是有些“笨拙”的对话脚本示例。比如,当孩子明显在说谎时,如何不带指责地引导他说出真相,而不是直接揭穿,让孩子体验到“被信任”的感觉。我试着在家里模仿了其中一个场景,虽然一开始效果并不明显,但坚持了两三天后,我发现孩子在面对类似问题时,眼神里的闪躲少了,开始愿意停下来思考如何解释,而不是立刻启动防御机制。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不是一次性的战斗,而是一场持续的、需要耐心的“关系重塑工程”。书里对“惩罚”的定义也很有启发性,它强调的不是让孩子“痛苦”,而是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种区别虽然微妙,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有着天壤之别,引导我们从“控制”转向“赋能”。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有一种久经风霜的沉淀感,不像一些新潮的育儿书那样充满了时髦的术语和理论,它更像是一部关于人性观察的随笔集。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总能捕捉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微妙心理活动,比如孩子故意打翻牛奶后,那种既期待父母反应又害怕被责骂的矛盾心理。书中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大意是“我们总是急于教孩子如何成功,却忘了教会他们如何优雅地面对失败”。这引导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孩子考试成绩的反应模式。我开始尝试在孩子考砸后,首先关注的是他付出的努力和从中吸取的教训,而不是那个分数本身。这种关注点的转移,极大地缓解了我自身的焦虑,也让孩子感受到了无条件的接纳。全书论述的核心逻辑似乎是:当我们不再把孩子看作需要被“修理”的工具,而是看作一个需要被“理解”的独立个体时,那些困扰已久的难题便自然迎刃而解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