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小学生成长的100个教育细节
定价:29.80元
作者:顾新佳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50646455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一本真正解决小学生教育难题的书
小学,这是孩子一个特殊的成长阶段。想一想,你还用老套的方法来教孩子吗?哄、吓、逼迫……你的心态、你的行为、你的口吻跟着孩子年龄一起“长大”了吗
还原1~6年级小学生父母的教育现状、挖掘教育问题背后掩藏的深层次原因、聆听小学教师讲授的丰富的教育经验、全面、深入、细致、实用、!
跟踪问题 捕捉误区原形 聚焦根源 解开教育锦囊,让100个教育细节帮你解决种种令人烦恼的问题。
内容提要
父母的教育意识和态度,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其实,直接决定了,你眼中的孩子是什么样的。你想让孩子塑造成你心目中的模样,这并非难以实现,只是,需要父母在迎接孩子的到来之前,先准备好选择那条正确的路。在这条路上,父母必须时刻装着“细节教育”。
成功需要细节,教育同样需要细节。本书根据小学年龄段的孩子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行科学分析。书中包括孩子的智力开发、学习、情商和财商、亲子沟通等诸多方面,通过还原现实中的教育问题,洞悉孩子的心声和行为动机,为家长提供科学、细致、实用、明确、有效的指导。希望这本书可以为广大父母提供实际的帮助,让孩子通过细节教育串出他梦想的未来!
目录
作者介绍
顾新佳,小学一级教师。教学经验非常丰富,长期进行教育研究,备受家长和孩子欢迎。共发表十多篇论文,在省、市、区的各级各类比赛中接连获奖。他的文章,如《孩子因“经历”而成长》、《孩子寒假作业的思考》、《给毕业班孩子家长的8条建议》分别发表于《江南时报》和《好家
文摘
序言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心灵上的净化与重塑。它提供了一种极其“松弛”的育儿哲学,彻底颠覆了我以往那种“抓紧一切时间弥补教育空白”的紧绷状态。作者在描述如何培养孩子“专注力”的篇章里,用了一个非常生活化的比喻:与其追逐蝴蝶,不如安静地坐在花丛中。这个意象太美了。它深刻地阐释了“等待”的艺术——等待孩子自然地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然后适时地提供资源,而不是急躁地填鸭灌输。这种静待花开的从容,对于现代快节奏生活中的父母来说,是极其宝贵的精神食粮。此外,关于“界限感”的探讨,也让我茅塞顿开。书中强调,清晰的界限不是限制,而是保护,是让孩子知道自己安全范围的“地图”。这种将规则抽象化为“安全感”的描述方式,立刻打通了我理解上的障碍。它不再是冷冰冰的“不许做”,而是充满了爱的“我保护你”。整本书的行文,就像一次与一位富有经验且充满洞察力的长者进行深入的下午茶谈话,轻松、真诚,却又字字珠玑,直击人心最柔软也最关键的地方。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和语言风格,在我看来,是极其高明的。它避开了学术理论的晦涩,转而采用了一种近乎散文诗般的流畅感,让人捧读起来心旷神怡。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阅读习惯培养”的那几个章节,印象极其深刻。作者并没有罗列书单或者强调阅读的重要性(这些老生常谈的内容实在太多了),而是深入挖掘了“仪式感”在阅读启蒙中的核心作用。书中描述了主人公的父亲如何在每天固定的时间,为孩子营造一个完全沉浸式的阅读环境——灯光的色温、茶点的选择,甚至连翻书的轻重都有讲究。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让我意识到,教育的有效性往往藏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里。它提醒我们,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我们自己对生活品质和精神世界的认真态度。此外,作者对于“观察力”的培养也提供了独到的见解。书中提到,与其让孩子背诵自然知识,不如带他们去观察一片叶子的脉络,去倾听风吹过树梢的声音。这种将知识与感官体验紧密结合的教学理念,极大地激发了我带着孩子走出去、去发现世界的热情。这本书就像一剂强心针,打消了我对复杂教育方案的焦虑,让我回归到最本真、最有效的情感连接与环境创设上来。
评分说实话,市面上关于教育的书籍汗牛充栋,但大多数都流于表面,要么过于理想化,要么就是东拼西凑的经验谈。然而,这本著作展现出一种罕见的深度和批判性思维。它没有将家庭教育塑造成一场完美的战役,反而坦诚地触及了父母自身的“不完美”。我深为其中关于“父母情绪管理”的论述所折服。作者没有用空泛的“要冷静”来要求读者,而是剖析了成年人在高压下情绪失控的心理根源,并提供了一套从“自我觉察”到“有效暂停”的实用路径。这种由内而外的自我修正,比对外在行为的刻意矫正要深刻得多。我曾因为工作压力对孩子发过无名火,事后深感愧疚,而这本书恰好提供了一个和解的契机。它让我明白,教育孩子,首先得学会如何与自己和平共处。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对“电子产品边界设定”的处理方式。它没有一刀切地禁止,而是提供了一种动态的、基于信任和契约精神的引导模式,让孩子从小就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种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观,无疑是更具前瞻性的。
评分翻开这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简直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充满智慧与温暖的花园。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忽略却至关重要的瞬间。它不是那种枯燥的说教,而是将教育的哲理巧妙地融入到一个个鲜活的场景之中,让人读来既有共鸣,又有所启发。比如,书中对如何引导孩子面对挫折的那一段描写,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它没有简单地告诉家长“要鼓励孩子”,而是通过一个具体的家庭小故事,展示了家长如何在不经意间,通过一个眼神、一句恰到好处的话语,将失败的阴影转化为成长的阶梯。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规则与自由”之间的平衡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洞察力。很多家长在这个问题上摇摆不定,但这本书提供了一套清晰且充满人情味的思考框架,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在家中设立界限的方式。读完这些章节,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手忙脚乱、凭感觉教育的家长,而更像是一位有章法、有远见的园丁,懂得如何在松弛有度中,培育出孩子独立自主的灵魂。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提供“方法”,更在于重塑我们对“教育”这个词的理解——它是一种生活艺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一种爱与尊重的日常实践。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在育儿路上探索前行的父母们,相信它会像一盏指路明灯,照亮你们前行的每一步。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对“教育本质”的深刻回归。在如今这个充斥着各种“学霸秘籍”和“成功模板”的时代,作者却毅然决然地将焦点拉回到“品格养成”这一永恒的主题上。书中花了大量篇幅阐述如何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责任感”,其叙述角度非常新颖。作者没有直接让孩子去参加复杂的志愿活动,而是聚焦于家庭内部的微观互动——比如如何正确地处理“借东西”这件事,如何让孩子承担起照料家中宠物或植物的全部责任,并强调过程中的每一次反馈都必须是具体的、真诚的赞扬或指出。这种将宏大品德教育落实到日常琐事中的做法,体现了作者极高的教育智慧。我读到关于“如何鼓励孩子表达负面情绪”的部分时,简直是拍案叫绝。作者提出,要先接纳情绪的“存在性”,再引导情绪的“表达方式”,这个两步走的策略简单有效,解决了困扰我很久的难题。这本书的语言朴实而富有力量,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能在平淡的叙述中,激发起读者内心深处最原始的、对美好亲子关系的向往与行动力。它不是一本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是应该放在手边,时常翻阅、随时对照的案头良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