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一起成长:从《弟子规》学做智慧父母

与孩子一起成长:从《弟子规》学做智慧父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侯宝达 著
图书标签:
  • 亲子教育
  • 家庭教育
  • 弟子规
  • 育儿
  • 儿童教育
  • 传统文化
  • 父母成长
  • 行为习惯
  • 品德培养
  • 教育方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爱读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368526
商品编码:2948752544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与孩子一起成长:从《弟子规》学做智慧父母

定价:32.00元

作者:侯宝达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11136852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弟子规》——中华教子**书,父母是子女*好的课外老师,子女是父母品行的*好反映。只有智慧父母,才能教出天才儿童!

内容提要


  《弟子规》一书共1080个字,但其蕴涵的深刻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依然适用。《弟子规》不仅适用于孩子学习,更应该成为父母教育孩子的指南。做父母的读懂了《弟子规》,才能更好地影响孩子、教育孩子,让孩子学会做人、做事。
  《与孩子一起成长:从<弟子规>学做智慧父母》没有刻意的诠释,而是选择把现代教育方法与《弟子规》的精髓揉在一起;没有刻板的教育性的语言,而是选择借助活生生的案例来说明父母对孩子要怎么教、怎么做。为人父母者在使用《与孩子一起成长:从<弟子规>学做智慧父母》时,应把书中的案例当做一面镜子,照出现实中自身的不足,并加以完善、补充。
  《弟子规》不足万字,但其深刻的教育理念在今天依然适用。《弟子规》不仅适合孩子学习,更应该成为父母教育孩子的实践源泉。父母读懂了,才能更好地影响孩子、教育孩子,与孩子一起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没有刻意的诠释,而是有选择性地把现代教育方法揉进《弟子规》中;没有刻板的教育性的语言,而是选择:借助活生生的案例来说明父母要怎么教、怎么做。父母在使用《与孩子一起成长:从<弟子规>学做智慧父母》时,可以把书中的案例当作一面镜子,照出现实中自身的不足,并加以完善、补充,进而掌握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诀窍。

目录


前言
总叙
部分 入则孝 
 1 如何说孩子才愿意听 
 2 怎样批评孩子有效 
 3 用实际行动教孩子关爱父母 
 4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作息习惯 
 5 教育孩子不要任性 
 6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 
 7 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8 教孩子如何保护自己 
 9 让孩子学会自省 
 10 做好孩子的榜样 
 11 带领孩子共同孝顺父母 
第二部分 出则弟 
 12 让孩子学会宽容 
 13 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4 让孩子学习正确的行为规范 
 15 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品德 
 16 让孩子拥有谦虚的品格 
 17 和孩子一起尊老敬贤 
 18 教孩子如何遵守规矩 
 19 怎样让孩子有教养 
 20 教育孩子团结友爱 
第三部分 谨 
 21 让孩子懂得珍惜时间 
 22 从小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23 与孩子共同关注仪表问题 
 24 教孩子注意生活细节 
 25 杜绝爱慕虚荣的坏习惯 
 26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7 教孩子正确的举止礼仪 
 28 培养孩子细心谨慎的习惯 
 29 和孩子一起学习自律 
 30 教孩子拜访的礼仪 
 31 让孩子懂得“偷”和“借”的区别 
第四部分 信 
 32 让孩子拥有诚信 
 33 让孩子学会“慎言” 
 34 陪孩子一起掌握语言 
 35 让孩子懂得见贤思齐 
 36 不要让孩子盲目攀比 
 37 教孩子如何择友 
 38 引导孩子正视错误 
第五部分 泛爱众 
 39 让孩子学会博爱 
 40 培养孩子德才兼备 
 41 纠正孩子身上的“小缺点” 
 42 让孩子学会“察言观色” 
 43 教孩子为人处世的细节 
 44 培养孩子的说服力 
 45 和孩子一起学习谦让 
 46 让孩子懂得为他人着想 
 47 教孩子学会感恩 
 48 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 
第六部分 亲仁 
 49 引导孩子尊敬和学习贤人 
 50 教孩子明辨是非 
第七部分 余力学文 
 51 学习要有恒心 
 52 教孩子掌握课堂学习的正确方法 
 53 告诉孩子做学问要专注 
 54 陪孩子共同制订学习计划 
 55 让孩子掌握质疑的能力 
 56 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57 培养孩子在学习中的耐心 
 58 让孩子学会爱护图书 
 59 教孩子如何正确选择图书 
 60 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作者介绍


  侯宝达,1961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专业,中央党校法学学士。现系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央社会法制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少年法学研究会副局级研究员,聂荣臻教育促进委员会副主席,北京潭柘紫石艺术书画院常务院长。

文摘


序言



与孩子一起成长:点亮智慧育儿之路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与多元价值碰撞中,为人父母,我们肩负着塑造下一代心灵与品格的重任。然而,许多父母在面对孩子成长的种种挑战时,常常感到迷茫与无助。是教育方式出了问题?是孩子的天性使然?抑或是我们自身存在的不足?《与孩子一起成长:点亮智慧育儿之路》并非一本照搬古籍、僵化说教的育儿指南,它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引导我们在日常的点滴互动中,重新审视亲子关系,发掘教育的真谛,最终抵达“与孩子一起成长”的美好彼岸。 本书的出发点,是认识到真正的智慧育儿,并非简单的知识灌输或技能训练,而是一种深刻的生命体验,一个持续学习与自我完善的过程。我们深知,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他们有自己的节奏、兴趣和潜能。作为父母,我们的角色并非是塑造一个符合预设模板的“好孩子”,而是要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最坚实的后盾,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发展潜能,成为一个独立、完整、有爱、有责任感的人。 本书的叙事逻辑,并非遵循严格的理论框架,而是以生活化的场景与真实的情感为线索,层层递进地展现智慧育儿的方方面面。我们将从最基础的家庭环境营造谈起。一个充满爱、尊重与理解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沃土。我们探讨如何构建这样的氛围,如何通过父母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孩子树立积极的榜样。这包括了日常沟通的艺术:如何倾听孩子的内心,如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期望,如何避免冲突升级,化解矛盾。我们并非提倡一味地迁就,而是强调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有效的沟通策略。 接着,我们将目光投向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观的传递。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价值观鱼龙混杂,如何在孩子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本书将通过生动的案例,阐释如何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日常生活,如何引导孩子理解孝道、仁爱、诚信、勤俭等基本原则。但这并非是对传统道德的简单复制,而是强调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如何赋予这些美德新的生命力,让孩子在传承中有所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道德判断力。 在孩子的学习成长方面,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学业成绩,更是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对知识的热情。我们探讨如何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如何帮助他们建立自主学习的习惯,如何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我们鼓励父母成为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而非监视者。在这个过程中,挫折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失败,如何帮助他们从中汲取教训,培养 resilience(韧性),是我们智慧育儿的重要一环。 亲子关系的建立与维护,是本书贯穿始终的主题。我们认为,深厚的亲子关系是解决一切教育问题的基石。当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与支持时,他们更愿意敞开心扉,接受父母的引导。本书将深入探讨如何在高压的社会环境中,为孩子创造高质量的陪伴时间,如何通过共同的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与情感。我们还将关注如何处理孩子青春期的叛逆,如何在这个特殊阶段,既保持原则,又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与信任,帮助他们平稳度过。 除了上述几个宏观层面,本书还触及了许多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具体问题。例如,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饮食健康、整理收纳等。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小事,实则关乎孩子未来的独立生活能力。我们还将探讨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电子产品,如何在数字化时代,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 更深层次地,本书也将引导父母进行自我反思。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并非没有道理。父母的言行、情绪、思维模式,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父母自身的成长与成熟,是智慧育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将鼓励父母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反思自己的行为模式,学习情绪管理,提升自我认知。当我们自身变得更加平和、理性、有智慧时,我们就能更好地应对育儿的挑战,也能为孩子提供更优质的成长环境。 本书的语言风格,力求朴实、真诚,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我们希望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引发读者的共鸣,让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既能获得启示,又能感受到温暖。我们相信,每一个父母都怀揣着对孩子最美好的期望,只是实现这个期望的路径,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与学习。 《与孩子一起成长:点亮智慧育儿之路》并非提供一套万能的育儿秘籍,因为它深知育儿的复杂性与独特性。它更像是一盏灯,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给予我们勇气与智慧,让我们在与孩子共同成长的道路上,步履更加坚定,内心更加充实。它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与反思,每一个父母都能成为孩子生命中最值得信赖的引路人,最终帮助孩子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这本书,是送给所有渴望成为更智慧、更有爱的父母的一份真诚礼物。它邀请您,一同踏上这场充满意义与喜悦的成长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视角真是太独特了,我本来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的说教式育儿指南,结果完全出乎意料。它没有直接告诉我“该怎么做”,而是通过一系列引人深思的故事和生活片段,巧妙地引导我们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于“言传身教”的阐释,她并不是强调父母必须完美,而是坦诚地展示了自己在育儿路上的困惑与成长,这种真实感极大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比如,书中关于处理孩子情绪爆发那一段,没有给出僵硬的步骤,而是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框架,让我意识到,比起压制,理解和命名情绪才是关键的第一步。我甚至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处理家庭冲突的方式,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在放大镜下都折射出了深层次的亲子互动模式。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像完成了一次深呼吸,心中的焦虑被一种更平和、更具建设性的力量所取代,它教会我如何真正“看见”我的孩子,而不是仅仅“管理”我的孩子。这是一本值得放在床头,时不时翻阅,每次都能获得新启发的书。

评分

从结构上看,这本书的编排是极其富有层次感的,它不是按照年龄阶段划分,而是按照品德修养的不同维度展开,这使得内容具有极强的跨度性和持久的参考价值。每一章的主题都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日常生活中容易忽略的道德盲点。比如,在讨论“诚信”这一章时,作者并未停留在“不撒谎”这种表层教育上,而是深入剖析了孩子从“推卸责任”到“承担后果”的心理转变过程,并提供了大量情景模拟的对话脚本。这些脚本非常实用,它们不是教条,而是引导性的提问,让我学会如何提问才能激发孩子的内省,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这本书的语言简洁有力,没有冗余的学术术语,使得阅读门槛非常低,即便是忙碌的职场人士也能快速抓住重点,并且立刻付诸实践,这对于我这种时间碎片化的家长来说,简直是福音。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其到位,它不是那种一气呵成的理论堆砌,而是更像一部细腻的散文集,穿插着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现代解读。它最大的魅力在于其“连接性”——它成功地将那些古老的智慧与当代都市父母面临的实际压力(比如学业竞争、电子产品依赖等)编织在一起,使得原本抽象的理念变得触手可及。例如,书中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时,它引用了一个古老的典故来解释“心一则万事全”,然后立刻转到如何在家中营造一个“无干扰”的阅读角,这种古今结合的方式,让阅读过程充满了“啊哈!”的时刻。作者的文笔功力深厚,情感表达非常克制而有力,不会过度煽情,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对家庭的珍视和对下一代成长的期盼,非常能打动人。它像一位温和的前辈,在你耳边低语,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导师在发号施令,读起来非常舒服,让人愿意主动接受其中的观点。

评分

这本书真正体现了“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它不像某些育儿书那样,承诺“七天速成智慧父母”,而是提供了一种长期的思维框架。我最欣赏的是它对“规矩”的重新定义。过去我总觉得规矩是用来限制孩子的,但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规矩的本质其实是“爱与界限的平衡艺术”。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小故事,展示了如何设立清晰、一致的界限,同时又确保孩子在边界内感受到充分的安全感和被爱。这些故事的情节设计非常巧妙,它们不是虚构的童话,而是从真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片段,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读起来有代入感。特别是关于“尊重差异”的那一节,它鼓励我们放弃将孩子塑造成我们理想中模样的执念,转而欣赏他们独一无二的生命轨迹。这本书让我对“教育”二字的理解,从“教导知识”上升到了“培育生命”的哲学高度,是一次非常深刻的精神洗礼。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最大的冲击是关于“自我成长”与“育儿”关系的重塑。过去,我总认为育儿是一种牺牲和奉献,把所有精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然而,这本书清晰地指出,一个不成长、不滋养的父母,很难培育出一个健康、独立的孩子。它花了大量篇幅去探讨父母如何处理自己的内在冲突、如何管理自身的疲惫感,这在我以往阅读的育儿书籍中是很少见的。作者并没有把父母塑造成无所不能的超人,而是鼓励我们拥抱自己的不完美,并把这些不完美看作是孩子学习接纳世界复杂性的绝佳教材。我特别欣赏其中一个观点:我们对孩子的每一次耐心,都来自于我们对自己过去的和解。这让我开始将更多的注意力从“纠正孩子行为”转移到“疗愈自身情绪”上来,效果立竿见影,家庭氛围明显轻松了许多,这简直是一本“父母自救指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