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與孩子一起成長:從《弟子規》學做智慧父母
定價:32.00元
作者:侯寶達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11136852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22kg
編輯推薦
《弟子規》——中華教子**書,父母是子女*好的課外老師,子女是父母品行的*好反映。隻有智慧父母,纔能教齣天纔兒童!
內容提要
《弟子規》一書共1080個字,但其蘊涵的深刻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依然適用。《弟子規》不僅適用於孩子學習,更應該成為父母教育孩子的指南。做父母的讀懂瞭《弟子規》,纔能更好地影響孩子、教育孩子,讓孩子學會做人、做事。
《與孩子一起成長:從<弟子規>學做智慧父母》沒有刻意的詮釋,而是選擇把現代教育方法與《弟子規》的精髓揉在一起;沒有刻闆的教育性的語言,而是選擇藉助活生生的案例來說明父母對孩子要怎麼教、怎麼做。為人父母者在使用《與孩子一起成長:從<弟子規>學做智慧父母》時,應把書中的案例當做一麵鏡子,照齣現實中自身的不足,並加以完善、補充。
《弟子規》不足萬字,但其深刻的教育理念在今天依然適用。《弟子規》不僅適閤孩子學習,更應該成為父母教育孩子的實踐源泉。父母讀懂瞭,纔能更好地影響孩子、教育孩子,與孩子一起學會做人、學會做事。沒有刻意的詮釋,而是有選擇性地把現代教育方法揉進《弟子規》中;沒有刻闆的教育性的語言,而是選擇:藉助活生生的案例來說明父母要怎麼教、怎麼做。父母在使用《與孩子一起成長:從<弟子規>學做智慧父母》時,可以把書中的案例當作一麵鏡子,照齣現實中自身的不足,並加以完善、補充,進而掌握與孩子一起成長的訣竅。
目錄
前言
總敘
部分 入則孝
1 如何說孩子纔願意聽
2 怎樣批評孩子有效
3 用實際行動教孩子關愛父母
4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作息習慣
5 教育孩子不要任性
6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品德
7 矯正孩子的不良習慣
8 教孩子如何保護自己
9 讓孩子學會自省
10 做好孩子的榜樣
11 帶領孩子共同孝順父母
第二部分 齣則弟
12 讓孩子學會寬容
13 教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14 讓孩子學習正確的行為規範
15 培養孩子樂於助人的品德
16 讓孩子擁有謙虛的品格
17 和孩子一起尊老敬賢
18 教孩子如何遵守規矩
19 怎樣讓孩子有教養
20 教育孩子團結友愛
第三部分 謹
21 讓孩子懂得珍惜時間
22 從小養成講衛生的習慣
23 與孩子共同關注儀錶問題
24 教孩子注意生活細節
25 杜絕愛慕虛榮的壞習慣
26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27 教孩子正確的舉止禮儀
28 培養孩子細心謹慎的習慣
29 和孩子一起學習自律
30 教孩子拜訪的禮儀
31 讓孩子懂得“偷”和“藉”的區彆
第四部分 信
32 讓孩子擁有誠信
33 讓孩子學會“慎言”
34 陪孩子一起掌握語言
35 讓孩子懂得見賢思齊
36 不要讓孩子盲目攀比
37 教孩子如何擇友
38 引導孩子正視錯誤
第五部分 泛愛眾
39 讓孩子學會博愛
40 培養孩子德纔兼備
41 糾正孩子身上的“小缺點”
42 讓孩子學會“察言觀色”
43 教孩子為人處世的細節
44 培養孩子的說服力
45 和孩子一起學習謙讓
46 讓孩子懂得為他人著想
47 教孩子學會感恩
48 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
第六部分 親仁
49 引導孩子尊敬和學習賢人
50 教孩子明辨是非
第七部分 餘力學文
51 學習要有恒心
52 教孩子掌握課堂學習的正確方法
53 告訴孩子做學問要專注
54 陪孩子共同製訂學習計劃
55 讓孩子掌握質疑的能力
56 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57 培養孩子在學習中的耐心
58 讓孩子學會愛護圖書
59 教孩子如何正確選擇圖書
60 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
作者介紹
侯寶達,1961年齣生於北京,畢業於天津大學建築專業,中央黨校法學學士。現係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中央社會法製委員會委員,中,國青少年法學研究會副局級研究員,聶榮臻教育促進委員會副主席,北京潭柘紫石藝術書畫院常務院長。
文摘
序言
從結構上看,這本書的編排是極其富有層次感的,它不是按照年齡階段劃分,而是按照品德修養的不同維度展開,這使得內容具有極強的跨度性和持久的參考價值。每一章的主題都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日常生活中容易忽略的道德盲點。比如,在討論“誠信”這一章時,作者並未停留在“不撒謊”這種錶層教育上,而是深入剖析瞭孩子從“推卸責任”到“承擔後果”的心理轉變過程,並提供瞭大量情景模擬的對話腳本。這些腳本非常實用,它們不是教條,而是引導性的提問,讓我學會如何提問纔能激發孩子的內省,而不是直接給齣答案。這本書的語言簡潔有力,沒有冗餘的學術術語,使得閱讀門檻非常低,即便是忙碌的職場人士也能快速抓住重點,並且立刻付諸實踐,這對於我這種時間碎片化的傢長來說,簡直是福音。
評分我必須說,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其到位,它不是那種一氣嗬成的理論堆砌,而是更像一部細膩的散文集,穿插著對傳統文化精髓的現代解讀。它最大的魅力在於其“連接性”——它成功地將那些古老的智慧與當代都市父母麵臨的實際壓力(比如學業競爭、電子産品依賴等)編織在一起,使得原本抽象的理念變得觸手可及。例如,書中探討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時,它引用瞭一個古老的典故來解釋“心一則萬事全”,然後立刻轉到如何在傢中營造一個“無乾擾”的閱讀角,這種古今結閤的方式,讓閱讀過程充滿瞭“啊哈!”的時刻。作者的文筆功力深厚,情感錶達非常剋製而有力,不會過度煽情,但字裏行間流露齣的那種對傢庭的珍視和對下一代成長的期盼,非常能打動人。它像一位溫和的前輩,在你耳邊低語,而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導師在發號施令,讀起來非常舒服,讓人願意主動接受其中的觀點。
評分這本書真正體現瞭“潤物細無聲”的力量。它不像某些育兒書那樣,承諾“七天速成智慧父母”,而是提供瞭一種長期的思維框架。我最欣賞的是它對“規矩”的重新定義。過去我總覺得規矩是用來限製孩子的,但讀完這本書,我明白瞭規矩的本質其實是“愛與界限的平衡藝術”。作者通過一係列生動的小故事,展示瞭如何設立清晰、一緻的界限,同時又確保孩子在邊界內感受到充分的安全感和被愛。這些故事的情節設計非常巧妙,它們不是虛構的童話,而是從真實生活中提煉齣來的片段,充滿瞭生活氣息,讓人讀起來有代入感。特彆是關於“尊重差異”的那一節,它鼓勵我們放棄將孩子塑造成我們理想中模樣的執念,轉而欣賞他們獨一無二的生命軌跡。這本書讓我對“教育”二字的理解,從“教導知識”上升到瞭“培育生命”的哲學高度,是一次非常深刻的精神洗禮。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最大的衝擊是關於“自我成長”與“育兒”關係的重塑。過去,我總認為育兒是一種犧牲和奉獻,把所有精力都傾注在孩子身上。然而,這本書清晰地指齣,一個不成長、不滋養的父母,很難培育齣一個健康、獨立的孩子。它花瞭大量篇幅去探討父母如何處理自己的內在衝突、如何管理自身的疲憊感,這在我以往閱讀的育兒書籍中是很少見的。作者並沒有把父母塑造成無所不能的超人,而是鼓勵我們擁抱自己的不完美,並把這些不完美看作是孩子學習接納世界復雜性的絕佳教材。我特彆欣賞其中一個觀點:我們對孩子的每一次耐心,都來自於我們對自己過去的和解。這讓我開始將更多的注意力從“糾正孩子行為”轉移到“療愈自身情緒”上來,效果立竿見影,傢庭氛圍明顯輕鬆瞭許多,這簡直是一本“父母自救指南”。
評分這本書的視角真是太獨特瞭,我本來以為它會是一本枯燥的說教式育兒指南,結果完全齣乎意料。它沒有直接告訴我“該怎麼做”,而是通過一係列引人深思的故事和生活片段,巧妙地引導我們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對於“言傳身教”的闡釋,她並不是強調父母必須完美,而是坦誠地展示瞭自己在育兒路上的睏惑與成長,這種真實感極大地拉近瞭與讀者的距離。比如,書中關於處理孩子情緒爆發那一段,沒有給齣僵硬的步驟,而是提供瞭一個開放性的框架,讓我意識到,比起壓製,理解和命名情緒纔是關鍵的第一步。我甚至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過去處理傢庭衝突的方式,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在放大鏡下都摺射齣瞭深層次的親子互動模式。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像完成瞭一次深呼吸,心中的焦慮被一種更平和、更具建設性的力量所取代,它教會我如何真正“看見”我的孩子,而不是僅僅“管理”我的孩子。這是一本值得放在床頭,時不時翻閱,每次都能獲得新啓發的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