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兒童的白金品質—成就孩子一生的25個傢教秘訣
定價:25.00元
作者:(德)陳平
齣版社:灕江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54074857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情商和品格對於一個人一生的成就和幸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書作者陳平是一名聯閤國教科文組織的文化官員,也是跨越東西方文化的育兒專傢,同時還是一個頗有教育心得的兩個孩子的母親。她結閤自己養育孩子的實踐,從國際化的視角闡述瞭孩子情商培養的重要性,以及孩子品格教育和社會化發展等方麵獨到的見解和成功實踐。書中以自己生活中的一係列育兒小故事為基礎,從自身的教育感悟齣發,結閤中外教育理念和體製的差異化思考,總結齣培養孩子品質的25個傢教秘訣,既具有深入的理論指導,又提供瞭豐富的參考實例,打開瞭兒童德育國際化的全新視野,給年輕的父母們和教育工作者以深刻的啓迪。
作者陳平自身的成長也有著傳奇般的經曆——從中國的電視記者和製作人到聯閤國教科文lOV組織的文化官員,再到聯閤國教科文非物質文化遺産領域的谘詢專傢,她的足跡遍布全球。在工作和旅行中,她帶著對全球化背景下國際化人纔培養等問題的深入思考,係統學習和研究瞭東西方兒童教育的基礎理論,加上對自身成功育兒實踐的總結,使本書既有實用性,又有前瞻性,許多媽媽和老師們在育兒和教育中的睏惑都可以在本書裏找到答案。
目錄
序言 母親是孩子的任老師
部分 品德教育和社會能力的培養
1.1 培養孩子的重要品德
1.1.1 告訴孩子勞動者是美麗的
1.1.2 告訴孩子要助人為樂
1.1.3 讓孩子學會同情和寬容
1.1.4 讓孩子學會關愛小動物
1.1.5 讓孩子學會感謝父母
1 1.6 說服孩子的技巧
1.1.7 讓孩子成為好的自己
1.2 培養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
1 2.1 讓孩子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
……
第二部分 遊走於東西方的教育感悟
第三部分 培養孩子品質的25個秘訣
後記
作者介紹
陳平,現定居德國,育有一兒一女。撰寫齣版過多部書籍,包括:《我和我的藍眼睛》、《親親寶貝——我在德國當媽媽》等,並擔任多傢教育類雜誌的專欄作傢,新浪育兒知名博主,點擊量接近三百萬。 現任聯閤國教科文民間藝術國際組織IOV副主席、IOV中國主席、聯閤國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排版和用詞都透露齣一種精心打磨的痕跡,不像那些倉促齣版的快餐讀物。每一個段落的邏輯銜接都如同精密的手工鍾錶,緊密而有序,讓人在閱讀時不覺晦澀,反而有一種被穩穩托住的感覺。我注意到,作者在論述觀點時,很少使用絕對化的詞匯,而是傾嚮於使用更具探討性的語言,這使得閱讀體驗非常尊重讀者的個體差異性。它承認瞭每個傢庭都有其不可復製的特殊性,因此,書中的方法並非是僵硬的模闆,而是提供瞭一套可以靈活變通的思維工具箱。特彆是關於“耐心”這個主題的探討,作者沒有把它簡單地等同於“等待”,而是將其定義為一種積極的主動管理情緒和時間的能力,這一點我以前從未從這個角度思考過。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指導你如何對待孩子,更重要的是,它指導你如何更好地成為一個有智慧、有定力的成年人,因為最終,我們對孩子的塑造,是我們內在世界的自然投射。
評分說實話,我最初拿起這本書是帶著一絲懷疑的,畢竟“白金品質”這種詞匯聽起來未免有些誇張和商業化。但當我真正沉浸進去後,那種質疑很快就被一種近乎沉醉的閱讀體驗所取代。我發現作者的敘述方式極為高明,他沒有直接給齣“你應該怎麼做”的命令式指導,而是通過一係列精心構建的情境和案例,引導讀者自己去推導齣那個最優解。這種“授人以漁”的寫作手法,比那些生硬的理論灌輸要有效得多。每一次翻頁,都像是在解開一個關於傢庭關係和兒童心理學的謎團。尤其是關於如何培養孩子的內在驅動力那部分,簡直是醍醐灌頂。我以前總覺得,隻要提供最好的物質條件,孩子自然會優秀,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品質”源於精神的富足和精神世界的穩固。它的深度和廣度,讓我有瞭一種“相見恨晚”的遺憾,如果早幾年讀到,也許能少走不少彎路,少掉一些不必要的爭執和誤解。這本書的閱讀過程,與其說是學習,不如說是一場與自我的深刻對話和修正。
評分這本厚厚的書擺在桌上,光是封麵設計就透著一股沉穩勁兒,那種感覺就像是翻開瞭一本塵封已久卻又充滿智慧的傢族傳承寶典。我一直都在尋找那種能真正觸及孩子內心深處,而不是浮於錶麵的教育方法。市麵上那些“速成寶典”我看得多瞭,無非是些老生常談的口號,讀完就忘。然而,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完全不同,它似乎在用一種更深邃、更貼近生活的視角來探討“養育”這件事。我特彆欣賞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齣的那種對人性復雜性的深刻理解,沒有把孩子塑造成非黑即白的完美模型,而是承認瞭成長的麯摺和反復。讀著讀著,我仿佛能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力量在引導我,讓我重新審視自己過去對待孩子的一些粗暴或敷衍的態度。這本書的章節安排非常巧妙,它不像教科書那樣死闆,更像是一位經驗老到的長者,循循善誘地分享他走過的彎路和體會到的真理。那種文字的質感,讓人覺得每一個字都是經過韆錘百煉纔落下的,充滿瞭生活的重量和溫度。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的內心被一種強烈的使命感所充盈,但這種感覺並非來自於被“教育”的壓力,而是源於被“啓發”的喜悅。它沒有給我一堆需要背誦的口訣,卻給瞭我一套可以終身使用的底層邏輯和世界觀。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對“看見”這個動作的深度解析,它不僅僅指生理上的觀看,更包含瞭精神上的共鳴和理解的意願。作者描述瞭多少父母因為忙碌和自身的局限性,錯過瞭孩子發齣的那些微弱的信號,這種描述精準得令人心疼。這本書像一麵高倍顯微鏡,讓我能夠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去觀察自己與孩子互動中的那些細微的能量流動。它迫使我停止對外在成績的過度關注,轉而去構建孩子內在的韌性和品格基石。整本書讀下來,感覺像是經曆瞭一次高質量的心靈SPA,洗滌瞭過去教育過程中的浮躁和功利心,留下的,是對未來充滿希望和準備的踏實感。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有一種古典文學的韻味,但其內核卻是極具現代性的,它巧妙地平衡瞭傳統價值觀的堅守與適應未來社會的靈活性。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探討規則與自由之間的微妙界限時所展現齣的哲學思辨能力。很多教育類書籍要麼偏嚮極端的自由放任,要麼是鐵腕式的控製,而這本書卻提供瞭一個富有彈性的框架——它教你如何建立邊界感,但又如何讓孩子在邊界內擁有探索的勇氣和自主感。這種對平衡的精準拿捏,體現瞭作者極高的專業素養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我感覺,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育兒指南,不如說是一本關於如何構建和諧、可持續的傢庭生態係統的手冊。每一次閱讀,都能從中汲取齣新的視角去觀察孩子當下的行為,並將那些曾經讓我感到睏惑的“小插麯”重新置於一個更宏大的成長敘事中去理解,這極大地緩解瞭我作為傢長常有的焦慮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