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爱立方·育儿智慧分享者:让书成为孩子好的玩具
定价:29.0元
作者:(日)安河内哲也,林品秀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568212632
字数:125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为适应现代瞬息万变的社会,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在竞争下生存的能力?
日本英语教育专家、补习名校名师安河内哲也与您分享多年教学经验与心得,教您培养、提高孩子学习力和激发孩子个人潜力的方法,帮助您用爱心和热忱浇灌花朵,奠定孩子一生的竞争力!
决定孩子学习能力的场所,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如果您认为“孩子不用管,也会自己成长”而采取放任态度的话,就会抹杀孩子与生俱来的潜力,这实在很可惜。
请不要将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重责大任,推到学校或补习班那些“不相干的人”身上。整顿好家庭内部环境,尽可能地启发孩子的学习能力,才是给予孩子生命的父母应尽的责任。
日本魅力名师教您抓住儿童成长的关键期,培养出爱学习、会学习的孩子!
内容提要
《让书成为孩子好的玩具》由日本补习名校名师、英语教育专家安河内哲也所著,作者分享了他多年积累的关于亲子培养孩子素质、激发和提高学习能力的经验。全书共七章。从家庭教育对孩子人生的重要影响开始,逐步讲述经验教育、家庭环境的营造对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实施这两种教育的可行的方法,帮助孩子迅速提高学习能力,培养核心竞争力。
目录
作者介绍
安河内哲也
日本补习名校“东进语言学校”魅力名师,英语教育专家,人气讲师。他凭借20多年教学经验独创并实证的短期进步法,使许多成绩长久不见起色的考生在短期内有了明显进步,获得了广大考生和家长的热情支持。著作以语言学书籍、参考书为主,累计突破100种,超过350万册。
文摘
Chapter 1 父母奠定孩子人生的基础
1.没有了父母,孩子们还能过着幸福的人生吗?
◎对你而言,育儿的“终目标”是什么?
我想问各位读者一个问题。
对大家而言,育儿的终目标是什么呢?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称赞孩子、责骂孩子,也陪孩子一起玩耍、学习,又是为了什么呢?
“希望他能够受到大家的喜爱,一辈子幸福。”
“希望他一生衣食无虞。”
“希望他能够克服任何困境,成为一个坚强的人。”
相信大家的答案都各不相同。但是,我想,这些答案的共同点,应该就是这样的父母心吧:
“就算父母已不在人世,希望孩子也能在社会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并且度过幸福的人生。”
我因为从事补习班教师工作的关系,接触过为数众多的父母。而在与他们亲自谈话的过程中,我感觉到的是,尽管言语上的表达不同,但这些父母的心底,都有着上述的愿望。
◎幸福人生的所须要件是,“学习能力”以及“个人潜力”
但是,关于“幸福人生”的所须要件,每个父母想法都不尽相同。
“进入好的大学、好的公司。”
“比起学历,强韧的性格比较重要。”
“要有与人沟通的能力。”
按照我个人的经验,我认为,要让孩子享有幸福的人生,所须的条件大致可分为两项。
那就是“学习能力”以及“个人潜力”两项。
◎学习能力――出了社会,一样需要持续学习
所谓的“学习能力”,就是“有效学习的能力”。在学校考试时,拿到好的分数,或是通过初中、高中、大学的入学考试,当然都是这项能力的一种。
但是,“学习能力”并不止于上列所述。进入社会以后,学习还是需要持续的。此时,“学习能力”=“有效学习的能力”就会成为必要的情况。
例如,从事业务工作的人,会面临“如何增加顾客”“如何更加提升及展现商品魅力”等课题。
为解决这些课题,我们读书,或是听取前辈的建议、参加讲座等,这些都是学习。
再者,如果从事跨国相关项目,也就会有必要去学习英语,或是第三种语言。
除此之外,关于税务、会计、法律的知识,不管对什么样的工作而言,都是很重要的,无论如何都需知道大概才行。
学习是终生的。
就因为如此,学习能力才更需要从早期开始培养,不管任何方面的事物,都要能够有效学习,才有可能度过日后的幸福人生。
◎ 个人潜力①――对结果关键的是“努力”
但如果只有“学习能力”,出了学校、踏入社会后,社会生活是无法一路顺遂的。
就算头脑再好,也无法在社会上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甚至有可能,连“学习能力”也无法充分地发挥出来。
此时,我们所需要的,就是“个人潜力”。
谈到“个人潜力”,也许大家的印象都是很模糊的。说得更具体一点,我认为,个人潜力就是下列两种能力:
个人潜力①努力与拼劲。
个人潜力②与他人共处的能力。
项“努力与拼劲”,意思是,一旦有了自己的梦想或目标,就有了能够永不放弃地为之拼搏奋斗到底的能力。
不论是多么成功的人,过去都有不顺遂的时期。但是,当时他们没有放弃,正因为如此,才取得了成功。
在我教课的补习班里,有一位百万畅销书作家。我曾问他:“要怎么做,才能写出畅销书呢?”那时,他回答我:“持续写作,直到写出畅销冠军为止。”
当时的我,写了许多本书,却都卖不好,正在烦恼问题到底是出在哪里,所以问他写出畅销作品的秘诀。听了他的回答,我更确信:“果然持续不断的努力还是重要的呀!”
如果你想实现你的梦想或是目标,重要的就是,不论如何,贯彻到底。为此,我们需有“努力与拼劲”这项能力。
只要孩子们拥有这项能力,在漫长的人生当中,就能够一项接着一项地达成自己的梦想或目标,并进而拥有幸福的人生。
◎ 个人潜力②――能与他人共处的话,在何处都能生存下去
第二项能力是“与他人共处的能力”。
“与他人共处的能力”,就是在“一样米养百样人”的社会当中,能够与他人和谐共处;能够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并充分尽责;还有,能够明快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让周围的人感到愉快等。
一旦拥有“与他人共处的能力”,不管进入什么样的公司,不管身处什么样的组织,在什么样的区域社会里生活,都能够得到周围的高度评价。
如果可以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容身之处,就可以度过幸福的人生。
相反地,如果孩提时没有培养“与他人共处的能力”,长大成人也就无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事事皆不顺遂,导致人生不如意。
如果您希望孩子能够拥有幸福的人生,孩子的“学习能力”以及“个人潜力”这两项能力就是必须要培养的。
所以,我认为在养儿育女的过程中,将重心置于培养这两项能力,借此从各方面协助孩子,就是重要的工作。
2.有了“个人潜力”,就能在社会上生存
◎“个人潜力”应优先于“学习能力”
那么,要如何培养“学习能力”以及“个人潜力”呢?
如果这两项能力能够同时提高,当然是好的。不过,对我而言,这两项能力是有优先顺序的。
那就是“个人潜力”必须优先于“学习能力”。
这是因为,只要培养好的“个人潜力”,之后,“学习能力”还能够急起直追。
我有一个学生,曾参加过奥运会,还拿过奖牌,是一位20 岁左右的青年。他在倾注全力于竞赛生活之后,开始朝新梦想迈进,准备参加大学入学考试。
他的学业,在高中毕业之后,虽然有过几年空白,但开始准备大学入学考试之后,他的成绩就有了惊人的进步。
序言
我从19 岁开始从事补习班教师的工作,至今我教过的小学生以及中学生,早已不计其数。如果再加上大学入学考试准备的指导,我所接触过的努力念书的孩子们,应该也有数千人左右。
有拼劲的孩子、没有拼劲的孩子,有活力的孩子、没活力的孩子,成绩进步的孩子、没有进步的孩子,考试合格的孩子、没通过考试的孩子……我所接触过的孩子,真的有成百上千种。
我与他们在教室里开心热闹地度过每一天,不知不觉地,从事“教学”这项工作已经过了20 多个年头。
与这么多孩子接触的经验中,我有一个发现。那就是,双亲的想法,会大大地影响孩子对于念书的想法,而这个倾向在孩子年龄愈小的时候,愈是明显。
实际上,从幼儿期到中学时期这个阶段至关重要,期间所形成的观念,要在往后进行修正,更是难上加难。
当然,以高三学生为对象的补习班或是重考班会尽大努力,充分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提升在准备考试时的效率,使他们成绩进步。
但是,关于“思考力”“灵活性”“思辨性”“韧性”“音感”“读书的能力”“享乐的能力”“速度感”等,这些学习时真正需要的主要能力,到了这个时期,不容易产生戏剧性的转变。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能力是要在家庭中长时间培养的。当然,就算面临考试前的准备程度完全相同,但是,拥有前述能力的孩子们,成绩的提高幅度或是合格率,也比其他没有这些能力的孩子要高得多。
决定孩子学习能力的场所,我认为学校或是补习班很重要。但是,重要的场所还是“家庭”。家庭内的环境可以左右孩子的学习能力。
因此,如果您认为“孩子不用管,也会自己成长”而采取放任态度的话,就会抹杀孩子与生俱来的潜力,这实在很可惜。
请不要将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重责大任,推到学校或补习班那些“不相干的人”身上。整顿好家庭内部的环境,尽可能地启发孩子的学习能力,才是给予孩子生命的父母应尽的责任。
21 世纪,是“学习能力”挂帅的时代。为适应现代瞬息万变的社会,如何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竞争下生存的能力,就是我在本书中想要跟各位分享的。
本书介绍的不是抽象的育儿论理,而是以在补习班以及家庭中的经验为主,具体说明孩子需要“做什么?”“如何做?”“何时做?”的丰富内容。
育儿,也是一种能够再次体验自己如何成长,或是追寻不同梦想的精彩冒险。希望大家能在家庭这个游乐园中,充分享受这个人生只有一次的美好体验。
安河内哲也
2011 年5 月
这本书的文字像一股清流,尤其是在探讨“如何看待孩子的‘捣乱’行为”这一章节,简直是为我这样容易被孩子小动作激怒的家长量身定做的心理按摩。它并没有简单地把这些行为定义为“负面”,而是将其解读为孩子探索世界、测试边界的“信号”。作者提出的“暂停三秒,解码信息”的建议,操作起来非常简单却异常有效。我尝试着用一种好奇而不是指责的态度去询问孩子:“你为什么要用蜡笔画地板呢?” 孩子给出的回答往往出人意料,充满了童真和逻辑。这种视角的转变,极大地缓解了我自身的压力,也让亲子间的沟通瞬间变得更加顺畅和充满了善意,家庭的“气压”明显降低了许多。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类书籍抱有一定程度的保留,总觉得它们可能有些理想化,难以在现实的鸡飞狗跳中实现。但这本书打破了我的偏见。它非常务实地讨论了“时间管理”和“精力分配”这些让无数父母头疼的问题。作者并没有要求我们变成“超人父母”,而是教导我们如何通过精心的设计,让有限的亲子时间产生最大的效益。书中介绍的“主题式游戏日”的概念,让我找到了一个全新的组织周末活动的方式。我们不再是漫无目的地带孩子去商场闲逛,而是设定一个主题,比如“海洋探险日”,然后所有的阅读、手工和户外活动都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这种结构性的放松,反而让孩子和我都感到前所未有的放松和满足,大大减少了我们在周末的疲惫感。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惊叹,它不仅仅停留在对低龄儿童的教育,还非常巧妙地将一些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融入其中。比如关于“系统思维”的培养,书中提到的一些简单的搭建和分类游戏,看似简单,实则是在为孩子未来的复杂问题解决能力打基础。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强调了“阅读”不仅仅是识字,更是培养“共情能力”的绝佳途径。书中推荐了一些特别选取的绘本故事,这些故事的叙事复杂性恰到好处,能够引导孩子去思考角色的动机和感受。我发现,自从开始有意识地运用书中的方法引导亲子阅读后,孩子在幼儿园里与同伴发生矛盾时,似乎也更懂得换位思考了。这本书真是一本能持续陪伴孩子成长的“智慧宝典”。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育儿道路上的“及时雨”!我最近一直在寻找一些既能启发孩子思考,又能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的资源,偶然间发现了这本书,简直是挖到了宝藏。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提供了大量生动具体的实践方法。比如,书中对于如何利用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的物品来搭建一个“微型科学实验站”的描述,让我茅塞顿开。我按照书中的步骤,和孩子一起用厨房里的盐和小苏打,成功模拟了一次“火山爆发”,孩子兴奋得不得了,那种亲手创造的成就感是任何昂贵的玩具都无法比拟的。这本书最棒的一点是,它强调“过程”比“结果”更重要,鼓励家长放下焦虑,真正沉浸到与孩子互动的乐趣中去。阅读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仿佛有了一位经验丰富、又充满童心的育儿导师在身边细心指导,让人感觉非常踏实和温暖。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有一种非常独特的魔力,它不是那种枯燥的说教式育儿指南,更像是一群热爱生活、充满智慧的父母在咖啡馆里轻松地分享着彼此的“独家秘笈”。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每一个育儿理念时,总能穿插一些非常贴近生活、充满画面感的例子。比如,关于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书中提到一个“小小工程师挑战”的场景,让孩子面对一个轻微的“小故障”(比如玩具的小零件松动),引导他们而不是直接代劳。这种引导式的教育,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爱”是放手,是相信孩子有能力去克服困难。读完这部分,我立刻回去审视了自己过去干预孩子行为的次数,感觉自己过去可能过于“勤快”了。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是:育儿的最高境界,或许就是让孩子觉得你无处不在,但又适当地“隐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