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王冠助花鳥畫專輯 | 作者 | 王冠助 |
| 定價 | 58.00元 | 齣版社 | 遼寜美術齣版社 |
| ISBN | 9787531442776 | 齣版日期 | 2009-05-01 |
| 字數 | 頁碼 | 95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王冠助是在從事飛行事業的軍旅生涯時開始研習中國畫的,那番艱辛、那番勤奮是常人無法想象和無法效仿的。同時,也讓我深刻理解瞭自學成纔之路的酸甜苦辣。冠助繪畫的飛躍是從拜識魯迅美術學院教授郭河先生之後起步的,此後的歲月裏他把寶貴的探索經驗與老師的教誨點撥融為一體,形成瞭自己的作畫技法。 |
| 作者簡介 | |
| 王冠助,藝術簡曆 王冠助,筆名伴月,1950年齣生。 師從畫傢原魯迅美術學院教授郭西河先生。 現為中國人民銀行瀋陽分行調研員, 《東北金融》副主編。 中國金融美協副主席。 遼寜省美協理事,瀋陽市美協理事。 中國同澤書畫研究院理事,瀋陽中山金石書畫研究會副會長。 繪事以花鳥為主,尤擅畫梅,偶畫山水。 1989年在瀋陽舉辦二人美展。 1992年在中央美院舉辦五人聯展。 1999年在遼寜省美術館舉辦個人美展。 2006年赴韓國舉辦七人聯展。 2007年在魯迅美術學院舉辦九人聯展。 1983年以來多次在全國、省、市美展中獲奬。 1997年齣版個人專輯。 軍事博物館、中央美院陳列館、遼寜省博物館、人民畫報社、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張學良紀念館、遼寜大廈均收藏有王冠助的作品。 作品入編多種大型畫冊,在三十餘傢報紙雜誌發錶過作品。 |
| 目錄 |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 中國金融係統美協副主席、遼寜省美協理事、瀋陽市美協理事、中國同澤書畫研究院理事、瀋陽中山金石書畫研究會副會長、原中國人民銀行瀋陽分行黨委宣傳部副部長……這些是他人眼中的王冠助。也許我和冠助一直近距離接觸,我眼中的他卻隻是一個酷愛畫畫不計功利的藝術傢,一個勤奮作畫鍥而不捨的藝海拓荒者,一個樂觀豁達、睿智沉穩、真摯友善、直率淳樸的朋友。 王冠助的花鳥畫作品筆墨精到,古樸靈動,體現瞭紮實的中國畫功力;色彩協調,清麗明朗,給人以不彰眼不浮躁的自然美;章法沉穩,駕輕就熟,追求一種散得開聚得攏立得住的視覺感;技法嫻熟,求新求變,就是同一種花卉也有不同的錶現方法。他雖年近花甲,卻沒有形成個人難以突破乃至不能突破的風格,這是藝術傢實力所在,潛能所在,他下過工夫學書法、刻石、詩詞,有從事音樂的經曆,工作實踐又練就瞭寫作能力。因此說他的修養是比較全麵的,研讀他的作品便會有同感。冠助的畫體現抒情之美,自然之妙,瀏覽其中仿佛徜徉在亦實亦虛的瑰麗世界,體驗著滌蕩靈魂的美。 王冠助是在從事飛行事業的軍旅生涯時開始研習中國畫的,那番艱辛、那番勤奮是常人無法想象和無法效仿的。同時,也讓我深刻理解瞭自學成纔之路的酸甜苦辣。冠助繪畫的飛躍是從拜識魯迅美術學院教授郭河先生之後起步的,此後的歲月裏他把寶貴的探索經驗與老師的教誨點撥融為一體,形成瞭自己的作畫技法。冠助繪畫的成熟是在20世紀90年代後,與瀋城畫壇名傢近距離的接觸與交流,對高端名作揣摩研習,廢寢忘食,大膽無束地追求,在花鳥畫領域中開闊瞭新視野,樹立瞭新理念。更加注重把握傳統,錘煉筆墨,純化形象,突破常規,精研花鳥畫得其形、得其神、得其韻、得其意、得其趣的藝術境界,在繪畫中不斷創新,在創新中領悟精髓,確立瞭他花鳥畫無定法的風範。 我不知道什麼是大傢、名傢,隻知道如果一個平常人以一顆平常心做一些平常事兒,用他美麗的心靈、博大的胸懷、高尚的人格、勤奮的探索,會在藝術的殿堂中有一席之地。作畫時,從形式到內容都以美為靈魂,以樸素自然的內涵誠摯地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他就應該被業內外所認可,就會給人間帶來愛和美的享受。 梅花香自苦寒來,韆裏之行始於足下。冠助就是這樣走過來的,我深信以他的人品和修養,用他的天真與自然,會影響他今後的發展終決定他的藝術成就。 人書俱老是藝術傢追求的高境界,時日尚遠,畫意正濃,我們期待塞外的沃土上綻放齣一朵新美的奇葩,讓時間見證畫傢的成長——大器晚成。 |
作為一名從小就喜歡畫鳥,也對花鳥畫情有獨鍾的愛好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夠係統性地引導我學習和欣賞花鳥畫的著作。市麵上確實有不少關於花鳥畫的書籍,但要麼過於偏重技法,缺少文化內涵的解讀;要麼過於宏觀,讓人抓不住學習的重點。我期待的是一本既有紮實的基礎指導,又能激發我創作靈感的書。理想中的這本書,應該能從花鳥畫的曆史淵源、不同流派的風格特點,乃至不同畫傢獨特的創作理念和錶現手法等多個維度進行深入淺齣的闡述。它不應僅僅是技巧的堆砌,更應該包含對自然界生命力的細膩觀察,以及如何將這份觀察轉化為筆下生動的藝術形象的指導。我希望它能教會我如何去“寫”花,如何去“畫”鳥,不僅僅是形似,更是神似,能夠捕捉到它們在自然界中生動的姿態和內在的韻味。如果這本書能涵蓋一些經典的寫意花鳥畫作品的臨摹指導,並提供一些創新的構圖和色彩運用建議,那將是錦上添花。最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感受到作者對花鳥畫的熱愛和敬畏,感受到一種傳承的力量,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實踐這門古老而充滿活力的藝術。
評分每次翻開一本新書,我最看重的是它能否在某個特定領域給我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或者是在我已有的知識體係上進行有效的補充和升華。對於花鳥畫,我尤其關注那些能夠觸及“意境”和“神韻”的書籍。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教我如何勾勒花瓣的輪廓,如何渲染鳥兒的羽毛,更重要的是,它能教會我如何去“寫意”,如何通過筆墨的揮灑,傳遞齣花鳥的生命活力、季節的更迭,以及畫傢內心的情感。一本優秀的畫冊,應該能讓我感受到畫傢的“胸有成竹”,也能讓我體會到“筆精墨妙”的境界。我想象中的這本書,或許會從中國古典詩詞中汲取靈感,將花鳥的意象與文學的意境巧妙地結閤起來,讓讀者在欣賞畫作的同時,也能領略到詩情畫意的融洽。它可能會引導我從大自然的細微之處著眼,觀察花葉的舒展,鳥雀的鳴叫,去體會生命蓬勃的力量,然後將這份感知化為創作的源泉。我期待它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運用不同筆墨技法來錶現不同質感、不同光影的指導,例如如何用飛白來錶現枝乾的蒼勁,如何用淡墨來渲染花瓣的輕盈。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真正理解花鳥畫中“師造化”的精髓,並從中獲得啓發,創作齣具有個人風格的作品。
評分對於一本藝術畫冊,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夠給我帶來視覺上的震撼,也能在精神層麵有所啓迪。花鳥畫,對我而言,是一種充滿詩意和生命力的藝術形式,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夠讓我深度領略其精髓的作品。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展現齣不同風格的花鳥畫作品,讓我感受到從工筆的細膩到寫意的奔放,各有韆鞦的美。同時,我更期待它能夠深入解析這些作品的創作理念和錶現手法,讓我不僅僅停留在“看熱鬧”的層麵,而是能夠真正理解畫傢是如何捕捉花鳥的“神韻”和“意境”的。例如,我希望書中能有對特定花卉(如梅、蘭、竹、菊)和鳥類(如鶴、鷹、燕)的詳細講解,包括它們的象徵意義、形態特徵以及在不同畫派中的錶現方式。如果它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通過構圖來烘托主題,如何運用色彩來錶達情感的示範,那就再好不過瞭。我期待這本書能給我帶來創作的靈感,讓我能夠從名傢的作品中學習到精湛的技藝,更重要的是,能夠汲取他們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命的熱情,最終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我希望通過這本書,我能更深刻地理解花鳥畫的東方美學,並從中獲得無盡的藝術享受。
評分作為一個對中國傳統藝術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深入解讀傳統繪畫技法與美學理念的書籍。花鳥畫作為中國畫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背後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哲學思想。我渴望找到一本不僅能教授繪畫技巧,更能闡釋其藝術精神的書。我期望這本書能夠從曆史發展的角度,梳理齣花鳥畫的演變脈絡,介紹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名傢及其代錶作品,讓我能夠對花鳥畫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同時,我也希望它能詳細講解各種花卉和鳥類的繪畫要領,例如如何捕捉花朵盛開時的嬌媚,如何錶現鳥雀展翅欲飛的動態,以及如何運用色彩來烘托氣氛。更重要的是,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花鳥畫的“氣韻生動”和“神形兼備”的藝術標準,引導讀者理解畫麵背後的象徵意義和文化內涵。如果書中能夠包含一些關於構圖布局的經典案例分析,以及如何通過留白來營造意境的講解,那就更好瞭。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提升我對花鳥畫的鑒賞能力,也能夠為我自己的繪畫創作提供更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更豐富的實踐指導,讓我能夠更好地體會中國傳統繪畫的魅力。
評分當我拿起一本書,我希望它能帶我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或者是在我熟悉的世界裏發現新的視角。對於花鳥畫,我更關注的是它所傳達的那種生命力和自然之美。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技巧的堆疊,而是能夠引領我感受自然界的生機勃勃,體會花鳥的神態與情趣。一本好的花鳥畫專輯,應該能讓我看到花兒的含苞待放,看到鳥兒的婉轉啼鳴,感受到那種躍然紙上的生命力。我期待它能夠從不同角度去解讀花鳥畫的魅力,例如,或許它會從寫生的角度齣發,教我如何細緻觀察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鳥一禽,如何捕捉它們最動人的瞬間。又或者,它會從意境營造的角度,引導我如何通過筆墨的濃淡乾濕,來錶現花卉的柔美與堅韌,鳥雀的靈動與自由。我希望它能讓我理解,花鳥畫不僅僅是描摹,更是一種情感的寄托,一種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如果書中能包含一些關於不同季節、不同主題的花鳥畫創作示範,並提供一些具有啓發性的創作理念,那我一定會愛不釋手。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培養我更加敏銳的觀察力,以及更加細膩的情感錶達能力,從而在我的繪畫中注入更多靈動與生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