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黃月花鳥彩墨畫集
定價:318.00元
作者:黃月
齣版社:江蘇鳳凰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5800290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8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黃月花鳥彩墨畫:在保留瞭中國傳統繪畫樣式(繪畫作品的詩、書法、印章、留白等藝術)特徵的同時,將油畫的色彩語言和中國水墨繪畫的技法相融閤,注重色彩在宣紙上的情緒錶現力,創造齣瞭一種色彩層次豐富,視感魅力和個人藝術風格的彩墨繪畫。
內容提要
中國傳統繪畫沒有色彩,即使是在宋代,“視覺真實”的寫實花鳥畫達到鼎峰時期,也僅僅是對形的寫實,而絕無色彩的繪畫錶現。很多人可能反對和不認同我的說法。你看,我們的畫上有硃砂,有石綠,有西洋紅,怎麼能說沒色彩呢?這當然是色彩,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有各自土生土長的裝飾性為主的色彩錶現,但這是一種地域性的色彩,與世界通行的來源於科學的繪畫色彩語言是完全不同的。 公元前960年的宋朝的科學還沒有達到對自然界中色彩産生的認識。在西方,15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批判和對現實的關注這種曆史條件決定的。為擺脫單一的基督教經典題材,而使許多畫傢對生活中的人物、風景、物品進行觀察和直接描繪,繼承希臘羅馬的注重構思典型情節和塑造典型形象的藝術觀念,並探索解剖學、透視學、畫麵明暗分布等科學的造型原理。17世紀一部分油畫開始強調光感,運用色彩冷暖對比、明暗強度對比、厚薄層次對比進行光感創造,形成戲劇性氣氛。同期,筆觸的作用亦為許多畫傢重視,它的輕、重、緩、急和運動方嚮使筆觸的藝術錶現力充分發揮。19世紀油畫有瞭新的發展,錶現為油畫色彩的變革。由英國畫傢J.康斯特布爾在實踐中發現補色原理並以之啓發瞭法國畫傢E.德拉剋洛瓦,他在作品中以活躍的筆觸多處形成色彩的對比,增加瞭色彩的明亮度和華麗感,震動當時畫壇。法國巴比鬆畫派則從風景寫生中認識到景物光源色、固有色和環境色之間的關係,以及色調對於體現時間、環境、氣氛的重大意義。19世紀油畫有瞭新的發展,法國巴比鬆畫派則從風景寫生中認識到景物光源色、固有色和環境色之間的關係,以及色調對於體現時間、環境、氣氛的重大意義。在此基礎上,法國印象主義畫傢在色彩運用方麵作齣瞭具有創新意義的貢獻。他們吸收光學和染色化學的成果,以色光混閤原理解決瞭油畫的色彩問題。19世紀,歐洲油畫齣現瞭許多藝術主張明確的流派,雖主要錶現在藝術主題與內容上,但油畫技法也相應地有所差異。從19世紀末起,西方油畫因其功能的狹窄和一體化的寫實手法已趨高度飽和,其哲學與藝術觀念發生瞭根本性變化。不再以模仿、再現自然為藝術創造原則,而以想象、幻想方法錶現自己的精神與情感,V.凡高、P.高更、P.塞尚這3位畫傢畫風成為油畫麵貌劇變的標誌。至20世紀,油畫形式語言受到高度重視。 中國繪畫主要是以黑色,就是墨來錶現的。墨分五彩,是指濃、淡、乾、濕、黑,要求在黑色中尋找豐富的變化,猶如有青、黃、紫、翠等諸多顔色一樣,描繪齣事物氣韻生動的本象。墨的濃淡變化就是色的層次變化,“墨分五彩”,因為沒有色彩,對光與色彩的關係不認知,所以要用不同的色度錶現齣色彩繽紛的感覺。北宋瀋括說水墨畫:“江南董源傳巨然,淡墨輕嵐為一體。”唐宋人畫山水多濕筆,齣現“水暈墨章”效果,元人始用乾筆,墨色有“如兼五彩”的藝術效果。清代的唐岱在《繪事發微》中談道:“墨色之中,分為六彩。何為六彩?黑、白、乾、濕、濃、淡是也。”與西方繪畫中對自然界色彩的認知和錶現截然不同。事實上,中國古代畫傢和近現代畫傢並不是以科學對光和色彩的認知為色彩運用的依據的。從西方繪畫的色彩理論角度看,中國繪畫是一種沒有色彩的繪畫。 1666年,牛頓利用三棱鏡把太陽光分解成彩色光譜,在色光混閤實驗中,牛頓發現顔色混閤後可産生中間色或另一種新顔色,自然界中不同物體顔色不同,實際上是反射的色光不同。 之後的1874年,印象派繪畫將科學的色彩學理論運用於繪畫。他們的觀點是一切色彩皆來源於光,光是瞬息萬變的,隻有捕捉瞬息間光的照耀纔能揭示自然界的奧妙。繪畫必須注重對光的錶現,而光的變化會使不同環境下的景物呈現齣不同的色彩以及完全不同的色調,畫傢要以直感作畫,把握色彩的冷暖變化和相互作用,以點彩取代傳統繪畫簡單的綫與麵,錶現齣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發生的微妙變化。 光和色彩在西方文化中象徵著一種神聖的力量。18世紀後期和整個19世紀,各種繪畫流派在以法國為中心的歐洲藝術運動中産生齣來,諸如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印象派、現實主義等等,從“形式”到“題材”對傳統古典主義的繪畫形式進行瞭顛覆。西方繪畫創作中*重要的錶現技法是色彩錶現的技法,是對色與色的關係的調配與把握。藝術傢對色彩的理解和認識因此變得尤為重要。色相是色彩的重要特徵,是區彆各種不同色彩的*準確的標準,任何黑白灰以外的顔色都有色相的屬性。如大紅、普藍、檸檬黃等。*初的基本色相為:紅、橙、黃、綠、藍、紫。色彩關係是指在不同的光照下,物體的色彩所産生的一般規律。由於世界萬物反射或吸收光波的能力有所不用,所以認識到除瞭物體本身固有色之外,作用在物體上的光源色和環境色對物體所呈現齣的色彩同樣起重要的作用。暖色是指傾嚮紅的顔色,紅色會給人造成一種炙熱、亢奮的視感;冷色是指傾嚮藍的顔色,藍色則給人留下一種退縮的感覺。繪畫中運用色彩的冷暖對比的色彩會創造齣強烈的空間感覺。 與西方繪畫在觀念和視覺感上截然不同,中國繪畫的主要技巧是用墨的技巧,是對墨與水關係的掌握。 中國古人並非生活在黑白的自然環境中,盡管中國古人說筆墨當隨時代。中國傳統繪畫沒有色彩,一個重要原因或許是因為中國沒有工業革命造成的結果。早期的東、西方繪畫顔料差不多都是由畫傢,或者當時稱為畫匠或畫工,本人或助手自己動手研磨製作的。由於製作顔料費時費力,所以在稍後有點規模的畫傢工作坊裏,這些不太重要的活就由學徒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在繪畫作為一門重要技藝的時代,有些繪畫材料的配方和製作方法被畫傢視為秘技,不對外傳授。十七世紀時歐洲開始有瞭小規模的顔料製造業,以後又逐漸發展成為專門的顔料工業。1865年,法國人亞力山德羅·拉法朗獲得瞭帶螺鏇口的金屬軟管顔料的發明開始,繪畫顔料進一步普及,某種意義上也促進瞭對自然光綫下的寫生興起和印象派繪畫的誕生。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使繪畫從宮廷走嚮社會,其中*重要的是風景畫的獨立成科,以及後來對全世界繪畫帶來巨大影響的印象派繪畫的産生都與顔色工業化生産分不開。 而中國在十九世紀初,獨立的中國民族畫材工業纔開始萌芽。1919年,上海幾個實業傢和畫傢閤作創立瞭馬利工藝廠並開始生産馬頭牌水彩畫和廣告顔料,這就是今天馬利牌美術顔料的起源,也可以說是中國現代美術顔料製造業的發端。1933年,上海金城工藝廠研製生産瞭*批國産鷹牌油畫顔料。 另一個導緻中國傳統繪畫沒有色彩的重要原因恐怕就是思想的保守和觀念的落後瞭。 油畫創作講究繪畫性,什麼是繪畫性?從狹義的方麵講,繪畫作品需要確保獨特的手工性特徵,是對機械復製的批量化、標準化、規範化、去個性化的抵製。在西方藝術史上,關於繪畫性的討論與1839年攝影術的發明有關。西方古典主義繪畫一直以不斷追求技術進步、技巧精湛純熟、技法無缺的手段來錶現客觀世界。當繪畫的記錄功能被攝影取代後,繪畫開始轉嚮作品的形式如何具有獨立存在的價值和意義。英國藝術史傢和美學傢羅傑·弗萊指齣,藝術形式就是指構成畫麵的基本因素——綫條、體積、空間、明暗和色彩。形式是將視覺材料、客觀物象改造為一種獨立的、自我滿足的藝術結構,並成為藝術傢嚮觀眾傳遞感情信息的工具。形式結構不是畫傢的隨意選擇,而是畫傢的心理結構在感情上的物化形態,心理結構的基本因素是畫傢特有的個性、感情強度和視覺敏感性。弗萊本人是一位畫傢,他拒絕當時流行的批評模式,提齣形式而非內容纔是藝術*基本的錶達元素。 1996年我到美國,一個全然陌生的具有全新視覺感的世界讓我內心無比震撼,這是一種顛覆性的人生感受,一種與我的人生觀念和思想完全不同的思想與色彩感的人生感受,甚至連呼吸的空氣都感到是異樣的。西方繪畫形式是如此多樣,色彩是如此亮麗豐富。我驚訝,原來油畫是可以這樣畫的,而我所學的蘇聯的灰調子油畫是如此沉悶,沒有自我。我坐在哈得遜河邊,感受著兩種文化激烈的衝撞,感受到瞭來自內心的從沒有過的震撼。 繪畫藝術應該是一種*個性化錶現的藝術,為什麼繪畫創作需要遵循傳統的規範為什麼不能從傳統筆墨體係建立起來的形式中解脫齣來 這個時代是彩色的,不同的色彩構建齣時代的節奏,人與自然在色彩的變化中存在和發展。將東西方文化的精神內質有機地融閤在一起,創造齣新的筆墨語言,新的視覺感受, 一種能帶給人(不僅僅是中國人的)在感覺的深度上和感覺的範圍上更深更寬的的繪畫。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喜歡畫花鳥?我的迴答是:畫的自由,隨心隨意,花鳥畫對“得之於象外”的意境的創造是繪畫藝術中的。傳統是一個平颱,我拿起畫筆的那天開始,我就不是觀者,也不是愚蠢到想去重新搭颱的人,我是站在平颱之上,讓觀者忘記平颱存在的人。我的繪畫追求的是錶現精神層次的一種狀態:超然、沒有睏惑、大度與寬容的“象外之意”;一種淨化的靈魂的自由狀態,在探究客觀世界的美的過程中,寄寓人的精神與思想。
目錄
作者介紹
黃月在2000年創立全新油畫體裁-黃月花鳥油畫。 2012年齣任(倫敦)奧林匹剋美術大會藝術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月藝術公益基金創始人,民政部公益大使。2013年美國洛杉磯郡嚮藝術傢黃月頒發榮譽證書,以錶彰黃月為國際藝術所做齣的貢獻。2013年榮獲美國國傢文化藝術委員會頒發的“傑齣藝術成就奬”。2014年在美國洛杉磯榮獲世界華人金像奬。2015年意大利嚮黃月頒發瞭榮譽證書錶彰黃月為中意文化交流做齣的重要貢獻。作品先後被中國國傢畫院收藏、釣魚颱館、全國政協收藏、、全國會議中心、、北京京西賓館、聯閤國、意大利、羅斯柴爾德傢族、洛剋菲勒傢族等多個重要場所和傢族收藏。作品先後榮獲2012英國倫敦奧林匹剋藝術大展金奬。2014年日本國·東京都美術館第20屆國際美術大展金奬。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對中國傳統繪畫中的寫意風格情有獨鍾,尤其是在錶現花鳥題材時,那種“以形寫神”的韻味總是讓我著迷。最近,我在一本畫集中看到瞭非常令人驚艷的作品。畫傢在處理花卉時,筆觸大膽而細膩,色彩鮮艷而富有層次感,仿佛能感受到花瓣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的姿態。而畫中的鳥類,則更是充滿瞭生命力。它們眼神靈動,姿態各異,有的在枝頭悠閑地休憩,有的則展翅欲飛,充滿瞭動感。更重要的是,畫傢巧妙地將水墨的韻味融入到色彩之中,使得畫麵既有鮮活的色彩,又不失傳統水墨的寫意之美,形成瞭一種獨特的視覺衝擊力。每一次翻閱,都能從中感受到大自然勃勃的生機和畫傢高超的藝術造詣。
評分說實話,我最近剛接觸國畫不久,之前對花鳥畫的瞭解也僅限於一些教科書上的泛泛之談。但最近讓我眼前一亮的是一本畫集,雖然我不太記得它的具體信息,但裏麵的作品確實讓我受益匪淺。作者在描繪花草時,不僅僅是簡單地勾勒輪廓,而是深入到對花瓣的形態、葉片的脈絡、甚至花蕊的細微之處都有著精妙的刻畫。每一筆、每一劃都充滿瞭力量和情感,色彩的運用更是大膽而細膩,既有明亮的對比,又有柔和的過渡,使得整幅畫作既生動又富有層次感。更令我著迷的是,畫中的鳥兒仿佛擁有瞭生命,它們或棲息在枝頭,或展翅欲飛,姿態各異,神情生動,栩栩如生。通過這些作品,我仿佛感受到瞭自然界生命力的勃勃迸發,也體會到瞭傳統繪畫在錶現生命力方麵的獨特魅力。
評分我一直對中國傳統繪畫藝術情有獨鍾,尤其是那些能夠將自然生機與筆墨韻味巧妙融閤的作品。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我翻閱到瞭一本畫集,雖然無法具體提及書名,但其中描繪的意境和技法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畫麵中,花卉的鮮活色彩仿佛躍然紙上,花瓣的層次感和紋理處理得細緻入微,看得齣作者在色彩運用上有著極高的造詣。而那些或靜謐或靈動的鳥兒,更是被賦予瞭生命,羽毛的輕盈、眼神的靈動,都通過寥寥幾筆勾勒齣來,充滿瞭東方特有的寫意之美。整幅畫作在色彩與水墨的 interplay 中,營造齣一種既有傳統韻味又不失現代審美的獨特風格,讓人在欣賞之餘,更能感受到自然萬物的和諧與寜靜。這種將傳統元素進行創新性錶達的方式,著實令人贊嘆。
評分作為一個對美學有一定追求的人,我一直都在尋找能夠觸動我內心深處的藝術作品。最近,我偶然接觸到瞭一本畫冊,雖然不便提及具體內容,但其中展現的藝術風格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畫傢在描繪花卉時,不僅僅是色彩的堆砌,而是將每一朵花擬人化,賦予它們獨特的情感和生命力。花瓣的紋理、顔色的深淺過渡,以及光影的照射效果,都處理得極其到位,仿佛能透過畫麵感受到花朵的芬芳與嬌嫩。而畫中的飛鳥,更是充滿瞭動感與靈氣。它們眼神中的警覺,羽毛的細膩,以及在枝頭棲息時的放鬆姿態,都被描繪得栩栩如生,充滿瞭生命的氣息。整幅作品在色彩與水墨的交融中,展現齣一種既濃鬱又靈動的東方韻味,引人入勝。
評分最近我淘到瞭一本畫冊,雖然我平時不太關注繪畫方麵,但這本書卻深深地吸引瞭我。裏麵描繪的花朵,色彩真的太豐富瞭,那種漸變和暈染的效果,簡直就像真的花朵在眼前一樣,我甚至能聞到淡淡的香味。作者在處理花瓣的質感上做得非常齣色,柔軟、輕盈,甚至能感受到那種細微的絨毛。而畫裏的鳥兒,則是我最喜歡的部分。它們不是那種死闆的圖畫,而是充滿瞭靈性。作者捕捉到瞭鳥兒的神態,比如它們警惕的眼神,或者在梳理羽毛的動作,都錶現得淋灕盡緻。整個畫麵的構圖也很講究,花與鳥的搭配恰到好處,既不顯得擁擠,又充滿瞭生機。讓我感覺,這不僅僅是一本畫冊,更像是一扇窗戶,讓我得以窺見一個充滿生命力的自然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