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与孩子共享自然
:25.00元
售价:18.3元,便宜6.7元,折扣73
作者:(美)约瑟夫.克奈尔
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6-01
ISBN:978750742792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241kg
 ◆2011年度,荣登美国“1890年以来出版的**影响力15部儿童自然读物”榜单
 ◆荣登美国“1890年以来出版的15部**影响力的儿童自然读物”榜单
 ◆韩国环境部、自然之友倾情推荐的儿童精选读物
 ◆风靡世界、深受几代人喜爱的“自然教育”
 ◆倍受各国环保组织推崇,超过45万册,翻译成15种语言,风靡世界的自然教育手册。
《与孩子共享自然》是自然教育专家约瑟夫·克奈尔的“二十年纪念版”。本书自1979年出版以来,在不断地补充与修订过程中,伴随着约瑟夫·克奈尔的自然教育走过了十几个国家。引发了一场全球化自然教育的革命,从而成为经典之作。作者约瑟夫·克奈尔是当今世界上*受人尊重的自然教育家之一,他将对自然的那种崇敬、忠诚以及执着的热情跃然纸上,将自己对自然教育独特的理解,以及他所营造的创造性的学习气氛带给远离自然的人们。
《与孩子共享自然》,集录了约瑟夫·克奈尔多年来在辅导孩子“体验自然”的过程中收集和创作的50个游戏。这些游戏有助于帮助各种性格的孩子以及大人开启心扉,接近自然,是提高自然意识的*户外活动指南。这些游戏除了用充满创造力的方式讲述生态学知识外,还能让人们充分体会在自然中的喜悦、宁静,培养人民对周围世界的爱和尊重。
写在前面
推荐序
序言
作者前言(一)
作者前言(二)
如何成为一名的自然向导
对于优质教学的几点建议
选择与时间、地点相应的游戏
亲近自然
 大地之窗
 树的心跳
 蒙眼游戏简介
 盲行
 我的树
 盲径
 角色扮演
你能看见多少
 声音和颜色
 伪装的小路
 蒙眼毛毛虫
 蒙眼定点摸索
 复制
 微观之旅
自然平衡
 生命金字塔
 我的森林
 编织生命之网
 弱肉强食
 观察植物演替
学习是一种乐趣
 指鼻子
 猜动物
 我是谁
 识别游戏
 猫头鹰和乌鸦
 找和你同岁的树
 做棵树
 寻宝
 野生动物大聚会
 诺亚方舟
 动物肢体
 动物接龙
玩耍与发现
 捕马
 伪装
 穿越野人林
 沉睡的护宝人
 蝙蝠和蛾子
 守路人
观察和吸引动物
 唤鸟
 树枝上的鸟
 招引食肉动物
 徒步侦察
探索大地之心
 探寻一块自己的天地
 印象
 探索之旅
 为你的小天地赋诗
 与朋友分享你的天地
探险
 无声狩猎
 日落时分
 夜晚的世界
 生存训练
 折叠诗
 敞开心灵
 特别活动一起静静地走
附录
关于作者
 约瑟夫·克奈尔美国人,从事户外教育工作,是当今世界负盛名的自然教育家。他将对自然的敏锐感悟力和热爱之情,倾注在了他的户外教育活动中,以游戏的方式把孩子们带进了奇妙的大自然,体验自然的纯美,共同分享自然的乐趣。
 1979年,约瑟夫组织并成立了“共享自然”基金会,目的是为了和更多的成人及教师交流他的自然哲学和教法。约瑟夫到世界各地宣传他的自然教学法,有上万人参加过他的自然教育研讨班。凡听过他演讲的人,都感觉妙不可言。大家都知道自己找到了一位朋友,一位能叫我们如何深入体验自然的和谐与美丽的朋友。迄今为止,《与孩子共享自然》一书在全球已发行45万册,世界各国有数万人听过约瑟夫的课。无论孩子还是大人,只要接触过他的自然教育的人,都会被他的独特魅力所征服。
这套书的结构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巧妙。它不是线性地从A讲到Z,而是像一棵大树的根系,不断地向外延伸,又在不经意间互相连接。我特别欣赏它对“时间尺度”的把握。有一部分内容专注于“瞬间的奇迹”,比如描述雨滴落在水面形成涟漪的物理过程,或者蜜蜂采集花粉时的精密动作,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忽略的“快闪”时刻。但紧接着,它又会跳跃到“漫长的演化”,用非常生动的比喻解释地质变迁和物种适应。这种在宏大与微观之间自如切换的能力,极大地拓宽了读者的认知边界。我曾试着给一个上小学的孩子读其中关于“光合作用”的一小节,我没有用化学式,而是描述了叶子如何像精巧的太阳能工厂一样,默默地为世界输送能量。孩子立刻就被“工厂”这个概念吸引了。这种叙事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尊重了不同认知层次的读者,既能让成年人找到深刻的哲思,又能让孩子理解其中的乐趣。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通往自然知识的桥梁,而且这座桥本身就充满了美感。
评分我特别喜欢这本书在处理“不确定性”和“失败”时的态度。自然界充满了变数,很多我们精心准备的观察计划最终都会落空,比如我们守候了一整天的动物没有出现,或者我们试图培育的植物枯萎了。很多同类书籍会试图弱化这种挫败感,或者提供万无一失的“秘诀”。但这本独特的书却将“失败”视为自然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书中有一段写道:“当你期待的春天没有如约而至时,你才真正开始学习等待的艺术。”这种坦诚和接纳,极大地减轻了我们作为新手观察者或家长在实践过程中的压力。它鼓励我们庆祝过程中的每一个“未成功”的尝试,因为每一次的失误,都指向了对自然规律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成熟、近乎禅宗般的智慧,让这本书在众多指导手册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我案头常备的“心灵稳定剂”。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真是太温柔了,读起来就像是听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在娓娓道来,带着一种对生命最深沉的敬意和无限的耐心。它不像那种堆砌着晦涩术语的科普读物,而是充满了生活中的鲜活气息。我记得其中有一章详细描述了如何观察一片落叶从翠绿到枯黄的转变过程,作者没有直接给出植物学的定义,而是引导你去感受阳光如何一点点地被叶脉吸收,风如何改变它在枝头的姿态。这种叙事方式,让人不自觉地放慢了呼吸,重新拾起了童年时那种对微小事物的好奇心。它教会我的,不是“知道”某件事,而是“体验”这件事。比如,书中提到如何用最简单的方式,在自家后院里模拟出蝴蝶的迁徙路径,用身边最容易获得的材料制作简易的昆虫旅馆。这些实践性的指导,都不是那种生硬的“操作指南”,而是渗透着一种对自然的体贴和理解。读完后,我发现自己看待后院里那些杂草的眼神都变了,它们不再是需要清除的“麻烦”,而是一个个微小的、努力生存的生命体。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吧。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视觉呈现堪称艺术品。每一页的留白都处理得恰到好处,给人一种呼吸的空间,绝不拥挤。插图的选择极其考究,它们不是那种写实的、照片般精确的图谱,而是更偏向于手绘的速写风格,线条流畅,色彩自然,充满了艺术家的灵性。例如,有一页专门展示了不同种类的苔藓,用墨色描绘出它们细微的纹理和错综的结构,配合着简短的文字描述,仿佛每一张图都在低语着自己的生命故事。我发现自己常常会因为一张图片而停下来,沉浸其中很久。这种对美学细节的坚持,体现了编者对“美即是教育”这一理念的深刻认同。对于那些追求生活品质、对审美有较高要求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每一页都值得被细细品味。它不仅滋养了知识的饥渴,更抚慰了视觉的疲劳。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深度让我有些意外。我原本以为它会停留在比较表层的自然观察指南,但事实证明,它对“人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非常深刻的哲学探讨。它不像那些环保主义的檄文那样充满指责和焦虑,而是采取了一种更为内省和温和的方式来引导我们反思现代生活方式的疏离性。书中多次提到“失落的感官连接”,探讨了我们是如何通过屏幕和水泥墙,切断了与大地最原始的联系。它并没有提供一个乌托邦式的解决方案,而是提出了一种“有意识的回归”——比如,建议读者每周至少有半小时,关闭所有电子设备,只是单纯地“存在”于自然之中,去听、去看、去闻,去重新校准我们内在的感官频率。这种对精神层面的关注,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了一本普通的自然读物。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重新做人”的指南,教导我们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如何锚定住自己与永恒事物的联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