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與孩子共享自然
:25.00元
售價:18.3元,便宜6.7元,摺扣73
作者:(美)約瑟夫.剋奈爾
齣版社:中國城市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6-01
ISBN:978750742792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241kg
◆2011年度,榮登美國“1890年以來齣版的**影響力15部兒童自然讀物”榜單
◆榮登美國“1890年以來齣版的15部**影響力的兒童自然讀物”榜單
◆韓國環境部、自然之友傾情推薦的兒童精選讀物
◆風靡世界、深受幾代人喜愛的“自然教育”
◆倍受各國環保組織推崇,超過45萬冊,翻譯成15種語言,風靡世界的自然教育手冊。
《與孩子共享自然》是自然教育專傢約瑟夫·剋奈爾的“二十年紀念版”。本書自1979年齣版以來,在不斷地補充與修訂過程中,伴隨著約瑟夫·剋奈爾的自然教育走過瞭十幾個國傢。引發瞭一場全球化自然教育的革命,從而成為經典之作。作者約瑟夫·剋奈爾是當今世界上*受人尊重的自然教育傢之一,他將對自然的那種崇敬、忠誠以及執著的熱情躍然紙上,將自己對自然教育獨特的理解,以及他所營造的創造性的學習氣氛帶給遠離自然的人們。
《與孩子共享自然》,集錄瞭約瑟夫·剋奈爾多年來在輔導孩子“體驗自然”的過程中收集和創作的50個遊戲。這些遊戲有助於幫助各種性格的孩子以及大人開啓心扉,接近自然,是提高自然意識的*戶外活動指南。這些遊戲除瞭用充滿創造力的方式講述生態學知識外,還能讓人們充分體會在自然中的喜悅、寜靜,培養人民對周圍世界的愛和尊重。
寫在前麵
推薦序
序言
作者前言(一)
作者前言(二)
如何成為一名的自然嚮導
對於優質教學的幾點建議
選擇與時間、地點相應的遊戲
親近自然
大地之窗
樹的心跳
濛眼遊戲簡介
盲行
我的樹
盲徑
角色扮演
你能看見多少
聲音和顔色
僞裝的小路
濛眼毛毛蟲
濛眼定點摸索
復製
微觀之旅
自然平衡
生命金字塔
我的森林
編織生命之網
弱肉強食
觀察植物演替
學習是一種樂趣
指鼻子
猜動物
我是誰
識彆遊戲
貓頭鷹和烏鴉
找和你同歲的樹
做棵樹
尋寶
野生動物大聚會
諾亞方舟
動物肢體
動物接龍
玩耍與發現
捕馬
僞裝
穿越野人林
沉睡的護寶人
蝙蝠和蛾子
守路人
觀察和吸引動物
喚鳥
樹枝上的鳥
招引食肉動物
徒步偵察
探索大地之心
探尋一塊自己的天地
印象
探索之旅
為你的小天地賦詩
與朋友分享你的天地
探險
無聲狩獵
日落時分
夜晚的世界
生存訓練
摺疊詩
敞開心靈
特彆活動一起靜靜地走
附錄
關於作者
約瑟夫·剋奈爾美國人,從事戶外教育工作,是當今世界負盛名的自然教育傢。他將對自然的敏銳感悟力和熱愛之情,傾注在瞭他的戶外教育活動中,以遊戲的方式把孩子們帶進瞭奇妙的大自然,體驗自然的純美,共同分享自然的樂趣。
1979年,約瑟夫組織並成立瞭“共享自然”基金會,目的是為瞭和更多的成人及教師交流他的自然哲學和教法。約瑟夫到世界各地宣傳他的自然教學法,有上萬人參加過他的自然教育研討班。凡聽過他演講的人,都感覺妙不可言。大傢都知道自己找到瞭一位朋友,一位能叫我們如何深入體驗自然的和諧與美麗的朋友。迄今為止,《與孩子共享自然》一書在全球已發行45萬冊,世界各國有數萬人聽過約瑟夫的課。無論孩子還是大人,隻要接觸過他的自然教育的人,都會被他的獨特魅力所徵服。
我特彆喜歡這本書在處理“不確定性”和“失敗”時的態度。自然界充滿瞭變數,很多我們精心準備的觀察計劃最終都會落空,比如我們守候瞭一整天的動物沒有齣現,或者我們試圖培育的植物枯萎瞭。很多同類書籍會試圖弱化這種挫敗感,或者提供萬無一失的“秘訣”。但這本獨特的書卻將“失敗”視為自然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書中有一段寫道:“當你期待的春天沒有如約而至時,你纔真正開始學習等待的藝術。”這種坦誠和接納,極大地減輕瞭我們作為新手觀察者或傢長在實踐過程中的壓力。它鼓勵我們慶祝過程中的每一個“未成功”的嘗試,因為每一次的失誤,都指嚮瞭對自然規律更深層次的理解。這種成熟、近乎禪宗般的智慧,讓這本書在眾多指導手冊中脫穎而齣,成為瞭我案頭常備的“心靈穩定劑”。
評分坦率地說,這本書的深度讓我有些意外。我原本以為它會停留在比較錶層的自然觀察指南,但事實證明,它對“人與環境的關係”進行瞭非常深刻的哲學探討。它不像那些環保主義的檄文那樣充滿指責和焦慮,而是采取瞭一種更為內省和溫和的方式來引導我們反思現代生活方式的疏離性。書中多次提到“失落的感官連接”,探討瞭我們是如何通過屏幕和水泥牆,切斷瞭與大地最原始的聯係。它並沒有提供一個烏托邦式的解決方案,而是提齣瞭一種“有意識的迴歸”——比如,建議讀者每周至少有半小時,關閉所有電子設備,隻是單純地“存在”於自然之中,去聽、去看、去聞,去重新校準我們內在的感官頻率。這種對精神層麵的關注,使得這本書的價值遠超瞭一本普通的自然讀物。它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重新做人”的指南,教導我們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如何錨定住自己與永恒事物的聯係。
評分這套書的結構設計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巧妙。它不是綫性地從A講到Z,而是像一棵大樹的根係,不斷地嚮外延伸,又在不經意間互相連接。我特彆欣賞它對“時間尺度”的把握。有一部分內容專注於“瞬間的奇跡”,比如描述雨滴落在水麵形成漣漪的物理過程,或者蜜蜂采集花粉時的精密動作,這些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忽略的“快閃”時刻。但緊接著,它又會跳躍到“漫長的演化”,用非常生動的比喻解釋地質變遷和物種適應。這種在宏大與微觀之間自如切換的能力,極大地拓寬瞭讀者的認知邊界。我曾試著給一個上小學的孩子讀其中關於“光閤作用”的一小節,我沒有用化學式,而是描述瞭葉子如何像精巧的太陽能工廠一樣,默默地為世界輸送能量。孩子立刻就被“工廠”這個概念吸引瞭。這種敘事的高明之處在於,它尊重瞭不同認知層次的讀者,既能讓成年人找到深刻的哲思,又能讓孩子理解其中的樂趣。它成功地架起瞭一座通往自然知識的橋梁,而且這座橋本身就充滿瞭美感。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真是太溫柔瞭,讀起來就像是聽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者在娓娓道來,帶著一種對生命最深沉的敬意和無限的耐心。它不像那種堆砌著晦澀術語的科普讀物,而是充滿瞭生活中的鮮活氣息。我記得其中有一章詳細描述瞭如何觀察一片落葉從翠綠到枯黃的轉變過程,作者沒有直接給齣植物學的定義,而是引導你去感受陽光如何一點點地被葉脈吸收,風如何改變它在枝頭的姿態。這種敘事方式,讓人不自覺地放慢瞭呼吸,重新拾起瞭童年時那種對微小事物的好奇心。它教會我的,不是“知道”某件事,而是“體驗”這件事。比如,書中提到如何用最簡單的方式,在自傢後院裏模擬齣蝴蝶的遷徙路徑,用身邊最容易獲得的材料製作簡易的昆蟲旅館。這些實踐性的指導,都不是那種生硬的“操作指南”,而是滲透著一種對自然的體貼和理解。讀完後,我發現自己看待後院裏那些雜草的眼神都變瞭,它們不再是需要清除的“麻煩”,而是一個個微小的、努力生存的生命體。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纔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吧。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視覺呈現堪稱藝術品。每一頁的留白都處理得恰到好處,給人一種呼吸的空間,絕不擁擠。插圖的選擇極其考究,它們不是那種寫實的、照片般精確的圖譜,而是更偏嚮於手繪的速寫風格,綫條流暢,色彩自然,充滿瞭藝術傢的靈性。例如,有一頁專門展示瞭不同種類的苔蘚,用墨色描繪齣它們細微的紋理和錯綜的結構,配閤著簡短的文字描述,仿佛每一張圖都在低語著自己的生命故事。我發現自己常常會因為一張圖片而停下來,沉浸其中很久。這種對美學細節的堅持,體現瞭編者對“美即是教育”這一理念的深刻認同。對於那些追求生活品質、對審美有較高要求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每一頁都值得被細細品味。它不僅滋養瞭知識的飢渴,更撫慰瞭視覺的疲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