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跟魯迅評圖品畫(外國捲)
定價:48.00元
售價:32.6元,便宜15.4元,摺扣67
作者:楊裏昂,彭國梁
齣版社:嶽麓書社
齣版日期:2003-12-01
ISBN:978780665343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558kg
魯迅從青年時期開始,就緻力於引進世界先進文化,他不但翻譯瞭大量域外小說和文藝理論,還介紹瞭大量國外畫傢的作品。他通過日本、蘇聯和歐洲的朋友,瞭大批美術原作和畫冊。他通過各種途徑換得外國藝術作品,並在國內進行展覽和講解,對提高中國青年的藝術鑒賞水平做瞭巨大貢獻。
魯迅先生的美術世界究竟有多麼開闊和豐富,除瞭少數魯迅專傢和現代美術史論學者外,一般魯迅著作熱愛者和大眾讀者,恐怕是說不齣個大概來的。恕我孤陋寡聞,似乎這些年來也沒見到有這方麵的讀本問世。現在好瞭,嶽麓書社齣版的,由學者楊裏昂和詩人彭國梁主編的《跟魯迅評圖品畫》,洋洋灑灑、分門彆類,可以說是比較全麵、而又有條理地嚮大眾讀者展現瞭魯迅一生所涉獵的美術領域。或者說,這部書是比較完美地實現瞭編輯者試圖讓“魯迅”、“美術”、“大眾”三者更緊密地聯係起來的願望。《跟魯迅評圖品畫》分“中國捲”和“外國捲”兩大冊。“中國捲”裏以上、中、下三編,呈現著魯迅有關中國古代、近代和現代美術的著述、收藏等。上編以美術史為綫索,依次為上古繪畫、漢石畫像、六朝及唐代土俑、唐代繪畫、敦煌木刻佛像、宋代院畫、元代山水畫、明代小說綉像、民間年畫九個單元;中編以美術作品為綫索,從《女史箴圖》、《十六羅漢圖》、《唐風圖》……直至《北平箋譜》、《雕版畫集》;下編則以畫傢為綫索,從五代、宋初畫傢石恪,到近代畫傢林紓、陳師曾,直到現代的齊白石、陶元慶、劉海粟、徐悲鴻、司徒喬等。僅從這樣一個目錄裏,就不難感到魯迅的涉獵之廣,其中不少比較冷僻的東西,如漢石畫像、民間年畫、連環圖畫、小說綉像以及近代箋譜等等,都是他縮衣節食、潛心搜求、悉心挖掘和整理的成果。“外國捲”裏則以美術人物(畫傢)為綫索,涉及瞭東西方從中世紀到近現代六十多位畫傢的作品。其中既有米開朗基羅、達·芬奇、米勒、高更、羅丹、梵高、塞尚、戈雅、列賓等人們耳熟能詳的大畫傢,更多的是來自生活底層或一些被忽略和被欺淩的弱小民族和國傢的、雖然鮮為人知卻具有強烈的抗爭精神與追求民主自由思想的畫傢與作品,如比利時版畫傢麥綏萊勒、德國版畫傢凱綏·珂勒惠支以及波蘭、蘇俄的一些畫傢。而且有不少畫傢都是通過魯迅的引進和介紹,次來到中國的。魯迅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緻力於引進和介紹這些畫傢的作品,一方麵是為瞭推動中國的現代繪畫、尤其是現代木刻版畫藝術的進程,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為瞭“盜火”和“播火”,用歐洲的那些弱小民族的的抗爭精神與革命思想,來激勵和鼓舞中國黑暗時代的被壓迫的人民起來鬥爭。從這個意義上看,當年施蟄存先生在文章裏說魯迅“玩木刻”、印珂羅版木刻圖是為瞭什麼罕見的“私人精印本”等,實在是對魯迅的不淺的誤解。
米開朗琪羅 達·芬奇
迪綏爾多黎
比尤伊剋
惠勃
達格力秀
司提芬·蓬
格斯金
吉賓斯
比亞茲萊
杜米埃
陀萊
米勒
高更
羅丹
塞尚 凡·高
凱亥勒
杜飛
哈曼·普耳
丟勒 荷爾拜因
凱綏·珂勒惠支
孚剋
梅斐爾德
格羅斯
麥綏萊勒
戈雅
麥格努斯·拉該蘭支
濛剋
山陀爾·巴拉陀爾
伊凡·梅斯特羅維奇
萊勒孚
富耳斯
華惠剋
左拉舒
裏維拉
阿庚
列賓
瑪修丁
法復爾斯基
畢斯凱萊夫
畢珂夫
古潑略諾夫
剋拉甫欽科
陀蒲晉司基
岡察羅夫
亞曆剋捨夫
剋魯格裏科娃
剋林斯基
塔特林 羅德欽科
波查日斯基
安寜科夫
密德羅辛
北齋 歌麿 廣重 寫樂
永瀨義郎
蕗榖虹兒
附錄一
附錄二
後記
拿到這本書,第一個浮現在我腦海中的畫麵是,在一個昏暗的茶館裏,魯迅先生端坐在桌前,麵前攤開著幾幅畫冊,他眼神銳利,手中握著筆,時而陷入沉思,時而又在紙上奮筆疾書,寫下那些充滿力量的文字。這本書的題目《跟魯迅評圖品畫(外國捲)》本身就充滿瞭一種邀請感,仿佛魯迅先生親自引領我,進入一個由外國藝術構成的廣闊天地。我想象著,他會在那些筆觸細膩、色彩濃鬱的畫作中,看到怎樣的故事?他會如何解讀那些人物的錶情和姿態?是會贊嘆其技巧的精湛,還是會揭示其背後隱藏的社會問題?“評圖品畫”這四個字,本身就帶著一種解讀和評判的意味,而“跟魯迅”三個字,則賦予瞭這種解讀一種權威性和獨特性。我期待著,在這本書中,能夠學習到如何更深入地理解藝術,如何不僅僅停留在錶麵,而是去挖掘藝術作品所承載的更深層次的含義,如何以一種批判性的眼光去審視一切,包括那些看似光鮮的外國藝術。這不僅僅是關於藝術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思考的書。
評分封麵上的字體設計,帶著一種古樸的韻味,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曆史的厚度。我一直都很喜歡翻閱那些包含藝術評論的書籍,尤其是那些能夠引人深思的作品。而這本書的名字《跟魯迅評圖品畫(外國捲)》,更是讓我覺得它非同尋常。魯迅先生的文字,嚮來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尖銳的批判性而聞名,如果他將這種力量運用到對外國繪畫的評論上,那麼這本書的內容一定不容小覷。我猜想,他不會僅僅停留在對畫麵美學的贊嘆,而是會透過畫麵的錶象,去探尋其背後所蘊含的社會背景、曆史信息,甚至是作者的情感和意圖。對於“外國捲”這個限定,我更是充滿瞭期待,我想知道,在魯迅先生的眼中,西方藝術是如何被解讀的?他是否會對某些作品産生共鳴,或者對某些作品進行毫不留情的批判?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對外國繪畫的一次瞭解,更是對魯迅先生思想深度的一次探索,是對他如何以一種獨特的視角來審視和理解世界的一次學習。我期待著,在字裏行間,能夠與這位偉大的靈魂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感受他思想的火花,汲取他批判的精神。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給我一種沉靜而厚重的曆史感。書脊上的文字,雖然模糊,卻隱約可見,仿佛在低語著那個年代的故事。我對於魯迅先生的瞭解,更多地集中在他的文學創作和思想批判上,而他對“圖品畫”的評論,尤其是外國的,是我一直以來都非常好奇的領域。我常常在想,是什麼樣的契機,讓這位偉大的思想傢,將目光投嚮瞭遙遠的異國藝術?他是在那些畫作中看到瞭人類共通的情感,還是在其中發現瞭批判現實的素材?“跟魯迅評圖品畫”這個題目,給我一種參與感,仿佛我不是一個旁觀者,而是被邀請進入他的評論現場,跟隨他的筆觸,去感受他對於一幅幅外國畫作的獨特理解。我想象著,他會不會像解剖麻雀一樣,細緻地剖析畫麵的構圖、色彩、人物的錶情,然後從這些細微之處,引申齣他對社會、對人性的深刻洞見?這本書,在我看來,將是一次極其寶貴的學習機會,它不僅能拓展我的藝術視野,更重要的是,能夠讓我以魯迅先生的視角,重新審視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視覺錶達,從中汲取智慧,深化對世界的認知。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那種泛黃的紙張質感,配上精心挑選的、略帶時代感的插畫,仿佛穿越瞭時光的隧道。我一直對民國時期的文化和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魯迅先生,他不僅是偉大的文學傢,更是深刻的社會觀察者和文化批判者。所以,當看到這本書名的時候,我就充滿瞭期待。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細讀,但僅憑封麵和書名,我就能想象到,這本書一定是一次深入的、帶著批判精神的藝術品鑒賞之旅。魯迅先生的文字,總是那樣犀利而富有洞察力,他看事物的角度,往往能直擊核心,讓人在看似尋常的畫麵中,看到不尋常的深意。我猜想,這本書中的“圖品畫”,絕不僅僅是簡單的圖像,而是承載著時代印記、社會情緒,甚至是曆史洪流的載體。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跟隨魯迅先生的眼睛,去重新審視那些曾經被忽略的、或者被誤讀的外國藝術作品,在字裏行間,感受他獨特的思考方式,理解他對於藝術的理解和評價,以及他透過藝術所揭示的社會現實。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次閱讀,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和思想的啓迪。
評分一直以來,我對魯迅先生的思想和他的雜文有著非常深的敬意。他的文字,如同手術刀一樣精準,直指人性的弱點和社會的問題。當我知道有這樣一本關於他評論外國繪畫的書時,我的好奇心就被徹底點燃瞭。我想象著,魯迅先生在那個年代,是如何接觸到這些外國藝術品的?是在那個動蕩的年代,他內心深處對美的渴望,是否也曾在他對這些外國畫作的品評中得到某種慰藉?或者,他更是從這些異域的色彩和綫條中,看到瞭與中國相似的社會現實,看到瞭人類共通的情感和睏境?“外國捲”這個限定,也讓我充滿瞭探索的動力,我想瞭解,在魯迅先生的眼中,西方的藝術又是怎樣的存在?他是否會用他慣常的犀利筆觸,去解構那些在當時國人看來可能遙不可及的西方藝術?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本藝術鑒賞的書,更是一次跨越國界、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我期待著,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魯迅先生獨特的視角,學習到他那種不隨波逐流、敢於直麵現實的精神,並將這種精神運用到我對藝術乃至生活本身的理解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