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会烘焙的女人,走到哪儿都有爱
定价:39.8元
作者:小木头
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54603772
字数:20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也许幸福不过是,一人食,变成两人食、三人食。四十篇心灵告白,四十款治愈甜点。 *温情甜点女王,用烘焙疗愈女人心。
◆家是温暖的,这温暖大都是女人点燃的。因为她能在烟火生活中,让每一个日常,都成为连续发生的幸福和爱情。
◆无论人生多么苦涩,你要像小木头一样,学会给自己的小日子加勺糖,不管是用烘焙,还是用画画、手工、唱歌等其他的方式——你总要会点什么,才能让生活找到理由爱你!
◆这本书不仅在教你烘焙,更在教你如何认识自我,如何以自己的擅长和所爱为支点,抛弃负面情绪,给一成不变的人生带来改变,从而重塑自信,掌控生活。
内容提要
小木头是一个女人,一个职员,一个妈妈,一个闺蜜。在家庭、工作、孩子、未来之间,她有很多情绪崩溃、迷失自己的时候。
在本书中,她跟读者分享做蛋糕的那个人,从女孩到女人再到妈妈,背后慢慢成长的心灵故事。她向你展示,当所爱的人心满意足吃着你做的食物时,一小勺糖也能膨胀出巨大的甜蜜和幸福;她说,在职场压力特别大的阶段,烘焙是她给自己的心灵放松、按摩的过程;她邀请孩子和她一起进入厨房,告诉他美好的东西,就像发酵一样,需要时间和耐心。
外表坚强、内心柔软的泡芙,特立独行的芝士蛋糕,安静柔美的提拉米苏……她在每篇文章的后面,附上这些给予她生活启示的糕点做法。——她用烘焙疗愈了自己,她也得到了很多很多真心而珍惜的爱!
目录
作者介绍
小木头,《视周刊》杂志主编,开设的微信烘焙公众账号,因为真心、温暖、细腻,很受大家追捧。喜欢做好吃的东西给自己、家人和朋友。热爱一切美好细碎的小事物,并热衷于分享这件事。在多家杂志、网站开设美食、情感专栏。
文摘
对于我而言,在厨房的方寸空间里,在面粉和鸡蛋的搭配之间,在打蛋器和盆碰撞的清脆声中……一切都是空的,都是静的,都是自由的,都是我的。
在这里,我可以什么都不想,不想未来,不想工作,不想明天的繁杂事务。我只是专注地看着,那鸡蛋清一点点在打蛋器的搅拌下,变成了泡泡,变成了雪白,变成了像是童话里的奶油那么美好的存在。
这是我特别幸运的地方,在我需要安静下来、放空大脑的时候,我遇到了烘焙。从此,我把厨房变成了自己的道场,变成了心灵修炼之地,变成了内心成长的秘密花园。在心无旁骛地做着各式各样的小甜点、面包和蛋糕的时候,我也在这种放松与安静中,找到更完整、更丰盈、更充实的自我。
于我而言,那是我与自己独处,与情绪讲和,与幸福招手的时刻。
序言
序:我对幸福有耐心
2008年,在一些毫无意义的泥沼般的情绪里愁肠百结的我,买了一只烤箱,把它塞进了我原本就拥挤厨房里。彼时,我哪里会想到,生性浮躁的我居然会在烘焙这么细致、繁复的道路上,走那么远呢?
多年后回头去看,连自己都会惊叹,我不仅一直热爱着烘焙,甚至比爱,更爱。
同样未曾想到的是,1997年的高中作文课上,当我的老师眼睛里溢满着兴奋与激动,表扬我的作文时,我和他大约都没想到,我会真的在文字这条路上走下来,微小,曲折,坚持,耐心。
文字和烘焙,是我个人世界里美妙的所在。
我常常会这样比喻:书桌和厨房,是我的心灵瑜伽馆。
写一篇文字,做一款甜点,都是我给自己的心灵放松、按摩的过程,彻底地放空,彻底地投入,彻底地忘却,又彻底地丰盈。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着类似的人生经历,成长,读书,工作,恋爱,结婚,生儿育女……这几个大词汇中间穿插的,是无尽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是高兴时眉飞色舞的张扬,是消沉时辗转反侧的忧郁,这不同面目的遭遇与情绪,勾画出一个个活生生的你和我。
我也一样。
2008年,是我的情绪低沉期,我整天郁郁寡欢,没有安全感,缺乏归属感,甚至总会在夜半的某个时刻醒来,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哪里……
彼时,在别人眼里的我是这样的:和相爱的人结婚,有温馨的家,在报社做编辑,发展得还真是不错。
可是内心的东西,除了我自己,无人知晓。
我总是在一刻不停地想事情,想很多无所谓的事情,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神情恍惚。
就是在那段时间,我写了格外多的文字。我把自己不能跟别人倾诉的情绪,写成方块字,写成句子,写成段落,写成篇章,是它们慰藉着我的时光。
几乎在同时,我买了烤箱及众多的烘焙用具,作为一个标准的烘焙菜鸟,我从硬邦邦的蛋糕、咬不动的面包开始做起,从黑乎乎的不美观的布朗尼开始尝试。
对于我而言,在厨房的方寸空间里,在面粉和鸡蛋的搭配之间,在打蛋器和盆碰撞的清脆声中……一切都是空的,都是静的,都是自由的,都是我的。
在这里,我可以什么都不想,不想未来,不想工作,不想明天的繁杂事务。我只是专注地看着,那鸡蛋清一点点在打蛋器的搅拌下,变成了泡泡,变成了雪白,变成了像是童话里的奶油那么美好的存在。
这是我特别幸运的地方,在我需要安静下来、放空大脑的时候,我遇到了烘焙。从此,我把厨房变成了自己的道场,变成了心灵修炼之地,变成了内心成长的秘密花园。在心无旁骛地做着各式各样的小甜点、面包和蛋糕的时候,我也在这种放松与安静中,找到更完整、更丰盈、更充实的自我。
于我而言,那是我与自己独处,与情绪讲和,与幸福招手的时刻。
2013年的某个冬夜,我正在做一炉北海道吐司。当时我端着重重的吐司盒,窗外黑漆漆的,我看了一眼玻璃上映照出的自己,淡淡地笑了笑:“天塌下来我都不会害怕了,我现在只关心,这一炉面包烤得怎么样?”
我已经不是五年前的自己,哪怕遭遇再痛苦的事情,我都相信自己可以走出去。一天天,走出去,走到幸福的阳光里去。
这些年,我在文字、烘焙和人生经历中,学会了许多。我学会了看淡,学会了懂得,学会了理解,学会了跟自己、跟情绪讲和,学会了专注眼前的事。而这些,全都一点点被我记录在我的文字里——写下来,是为了再一次审视自己的内心,也愿意分享给跟我一样爱过痛过幸福过悲伤过的人们。滚滚红尘之中摸爬滚打的我们,要记得,任何时候,都不要怕,不要放弃,泥沼可以走过去,险峰可以爬过去,一切都会过去。
这也是这本书的初衷。文字可以抚慰心灵,可以慰藉那些漫长的黑暗的夜,也可以让偶尔孤独的你我,抱团取暖。而烘焙,可以让你在平淡无奇的生活里,有一缕奇异的香,与众不同,仅有你才拥有。失败不要紧,麻烦不要紧——烘焙教会我,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你静下来,一步步,一点点去做,就一定可以做到的。
生活是,工作是,感情是,甚至养育孩子也是。
我对幸福有耐心。
哪怕走得再慢,只要开始走了,就距离目标更近一点了。
这不是一本纯粹的典型意义上的烘焙书,它更像是一部心灵成长笔记,是我们努力想要向更好的生活走过去的姿态,是我在这生活中以自己的微小的方式所做出的探索。
书里的烘焙方子,是这些年来陆陆续续在网络的各个角落里碰到过的,有的来自烘焙大师的经典,有的来自烘焙达人的经验,还有的来自普通网友的分享,大部分我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操作做了一些细微的调整,也写了小贴士、碎碎念。
幸福从来不简单,但幸福也从来都不远,只要你愿意,动动手,就是另外一片天空。
说实话,我原本以为这又是一本千篇一律的食谱合集,但读完前几章,我就知道自己错得离谱了。这本书的叙事角度非常独特,它巧妙地将烘焙的过程,比喻成人际关系中的经营与维护。比如,她说“面粉和水要恰到好处的融合,就像信任的建立,需要时间去渗透,急不得也强求不来。” 这种类比真是让人拍案叫绝,一下子把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了。作者的笔触带着一种成熟女性的洞察力,不矫情,不煽情,但字里行间又流淌着对美好事物深深的眷恋。她分享的那些关于等待、关于失败、关于重新开始的故事,特别能引起我的共鸣。毕竟谁的人生不是在不断的试错中找到那个最适合自己的“温度”和“时间”呢?读这本书,感觉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午后的阳光下,一边分享她的生活哲学,一边递给你一块刚出炉的曲奇。它给予的能量是持久而扎实的,让人读完后,心里会涌起一股“我可以做得更好”的冲动。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普适性”。尽管标题和主题围绕着烘焙,但它真正探讨的是如何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不确定性。作者提到,厨房就像是一个小小的避风港,在这里,规则是清晰的:放足量的糖,它就会带来甜;控制好火候,它就不会烧焦。这种对确定性的掌控感,正是现代生活常常缺失的。书中有许多关于旅行和邂逅的片段,每一次的停留和相遇,都被烘焙的经历巧妙地串联起来。我特别喜欢她用不同地方的特色食材来比喻不同的人格特质,非常具有创意和启发性。读完后,我没有立刻冲进厨房,而是先静静地整理了一下思绪,感觉自己好像刚刚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心灵SPA”,对接下来要面对的工作和人际关系,都多了几分豁达与耐心。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并在不同人生阶段会有新感悟的书。
评分这本新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是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尤其钟爱那些能带来温馨和满足感的瞬间。翻开这本书的扉页,我就被那种扑面而来的烟火气给吸引住了。作者的文字如同她亲手制作的糕点一般,细腻、温暖,充满了层次感。她似乎有一种魔力,能把最寻常的食材,通过指尖的翻转和耐心的等待,变成治愈人心的艺术品。我尤其欣赏她叙事中的那种从容不迫,不是那种炫耀技巧的空洞,而是渗透在每一个揉面、发酵、烘烤的步骤里,对于生活本身的热爱与尊重。读着读着,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黄油与焦糖的香气,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自信和愉悦感,真的很有感染力。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节奏,意识到真正的“爱”和“满足”,往往就藏在这些充满仪式感的日常小事中,不是等待别人来给予,而是自己主动去创造和拥抱。这本书不光是教你怎么做甜点,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用心经营自己人生的“配方手册”。
评分初读这本书时,我被那种毫不设防的真诚所打动。作者没有把自己塑造成一个高不可攀的完美主义者,反而坦诚地分享了许多“灾难性”的烘焙经历,那些塌陷的蛋糕、凝固的奶油,在她笔下非但不是失败,反而是通往成功路上必经的风景线。这种坦率,极大地消解了读者在尝试新事物时的畏难情绪。文字的风格是温暖而略带俏皮的,读起来让人心情非常放松,仿佛身边坐着一位幽默健谈的闺蜜。更难得的是,她对细节的捕捉极其敏锐,比如描述烤箱打开时热气涌出的那一瞬间,那种瞬间的失重感和香气爆炸,让人身临其境。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示是:爱与被爱,都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等待发酵”,没有捷径可走,但过程中的所有努力和等待,最终都会以最美好的形式回报给你。这是一部关于耐心、关于创造、关于如何在烟火气中寻找诗意的上佳之作。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相当考究,每一页的排版都透着一股清新雅致的味道,即便是没有彩图,文字本身的画面感也足够强大了。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对于“爱”的定义,她把爱从宏大的叙事中抽离出来,聚焦于那些微小的、可触及的细节。比如,她描述为远行的人准备一个能经受住颠簸的蛋糕,那种沉甸甸的牵挂,比任何誓言都来得真切。文字的节奏感把握得极好,时而轻快如打发蛋白霜般充满活力,时而又变得沉静如等待巧克力完美融化。这种韵律感让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完全没有被那些复杂的烘焙术语所阻碍,因为作者总能找到最贴切、最生活化的语言去解释每一个技术难点。它不只是关于“做什么”,更是关于“为什么做”——那种带着温度和目的性的行动,才是这本书真正的灵魂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