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貞觀政要--中華人生智慧經典
定價:25.00元
作者:(唐)吳兢 撰,王炳文,王晶 評注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10110294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吳兢撰寫的《貞觀政要》將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間與各位大臣的對話、以及大臣重要的奏章,按照政治要素分為四十篇,每篇收錄若乾對話或奏章,從不同角度說明本篇主旨。大體來說,這四十篇是由宏觀到細節、由內到外。*捲有《君道》、《政體》兩篇,從宏觀上闡釋太宗的為君之道和為政之體。第二捲包括《任賢》、《求諫》、《納諫》,主要講進諫的重要性。第三捲講君臣關係、擇官任人、封邦建國,屬於國傢治理範疇。第四捲從《太子諸王定分》到《規諫太子》,主要圍繞訓誡諸弟皇子展開。第五捲大緻是關於臣子道德和義務的規定,包括仁義、誠信等準則。第六捲從儉約、謙讓、仁惻等不同方麵,較全麵地反映瞭貞觀政治理念的細節層麵。第七捲闡釋禮樂學問對於治理國傢的重要性。第八捲是關於農業、刑法、邦交等方麵的內容。第九捲著眼於徵伐安邊,包括擊突厥、徵高麗這兩次太宗朝*為重要的對外行動,並反映齣太宗的民族思想。第十捲則講行幸、畋獵等戒懼之事,以《慎終》作為全書十捲四十篇的結尾,引人深思。
目錄
前言
君道
政體第二
任賢第三
求諫第四
納諫第五
君臣鑒戒第六
擇官第七
封建第八
太子諸王定分第九
尊敬師傅第十
教戒太子諸王第十一
規諫太子第十二
仁義第十三
忠義第十四
孝友第十五
公平第十六
誠信第十七
儉約第十八
謙讓第十九
仁惻第二十
慎所好第二十一
慎言語第二十二
杜讒邪第二十三
悔過第二十四
奢縱第二十五
貪鄙第二十六
崇儒學第二十七
文史第二十八
禮樂第二十九
務農第三十
刑法第三十一
赦令第三十二
貢賦第三十三
辨興亡第三十四
徵伐第三十五
安邊第三十六
行幸第三十七
畋獵第三十八
災祥第三十九
慎終第四十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發現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其“實用性”遠超“敘事性”。它不是在講述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而是在編織一張嚴密的思維網絡,它將治國理政的原則,分解成瞭可操作的、可檢驗的“原則集閤”。這種結構上的清晰性,使得讀者在閱讀時能夠迅速捕捉到核心要義。比如,關於財政開支的論述,它沒有停留在“要節儉”的口號上,而是詳細分析瞭什麼支齣是“剛需”的,什麼支齣是“虛榮”的,以及如何通過閤理的預算控製來保證國傢機器的有效運轉。這種對細節的關注和對效率的追求,讓我對“管理學”這個概念有瞭更具操作性的理解。它讓我明白,所有的宏偉藍圖,最終都要落實到精確的數字和嚴謹的流程上去,否則,再好的願景也隻是一紙空文。這本書更像是一位嚴厲但公正的導師,時刻提醒我:理想必須接受現實的檢驗。
評分這本厚重的書,拿到手裏沉甸甸的,光是書脊上的燙金字就透著一股子曆史的滄桑感。我一直對唐朝的曆史,特彆是貞觀之治那個黃金時代充滿瞭好奇,總覺得那段時期留下的經驗教訓,對於我們今天處理復雜的人際關係和治理能力方麵,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這本書顯然不是那種輕鬆的通俗讀物,它更像是一本沉澱瞭韆年智慧的工具書,每一次翻閱都像是與曆史上的智者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我尤其欣賞它將那些看似宏大的治國方針,落實在瞭具體的君臣互動、日常政務的細節之中。讀完其中關於“納諫”和“用人”的篇章後,我深切體會到,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其核心競爭力絕不僅僅是自身的纔能有多齣眾,而在於他能否構建一個高效、坦誠的反饋機製,並擁有真正慧眼識珠的胸襟。這種從實踐中提煉齣來的智慧,遠比空泛的理論說教來得有力得多,讓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洞察力,也反思我們當前社會中在信息流通和人纔培養上存在的不足。
評分初讀這本書時,我完全被它那種近乎冷峻的現實主義風格所吸引。它不像後世的某些曆史著作那樣,將人物塑造成臉譜化的英雄或奸臣,而是極其冷靜、客觀地記錄瞭太宗皇帝在麵對各種棘手問題時所錶現齣的思考過程和最終決策的權衡利弊。這種記錄的視角,讓我感覺自己仿佛是置身於那個決策圈內,去體會決策者背後的壓力與掙紮。比如,書中關於處理邊疆民族關係的部分,沒有采用簡單的武力徵服或一味籠絡的說辭,而是深入剖析瞭不同部族的文化差異和利益訴求,從而製定齣剛柔並濟的策略。這種細膩的層次感,讓我對“治理”二字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它不是簡單的“管束”,而是一門高超的、需要不斷學習和適應的藝術。它教會我,無論麵對何種挑戰,都必須先深入理解問題的本質和涉及各方的真實動機,纔能找到真正可持續的解決方案。這本書,可以說是為我的思維方式提供瞭一個全新的參照係。
評分這本書給予我的最大震撼,在於它展現瞭“君主”這一角色的巨大內心張力。一方麵,他必須展現齣無上的權威和決斷力,以安定人心、推進改革;另一方麵,他卻需要放下身段,主動去傾聽那些可能會動搖他權威的反對意見。這種矛盾統一,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心理負荷。書中的篇章反復強調瞭“持中守正”的艱難,即在兩種極端傾嚮——專斷與優柔寡斷——之間找到那個微妙的平衡點。這不僅僅是政治智慧,更是高階的心理平衡術。對我個人而言,它幫助我理解瞭在日常生活中,麵對壓力和反對時,如何保持內心的定力,既不被外部聲音完全裹挾,也不因恐懼而關閉溝通的渠道。這本書,與其說是教人如何“治人”,不如說是教人如何“自持”,一種在復雜環境中保持自我內核穩定的哲學指南。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雖然是古典的錶達方式,但其內核的邏輯和對人性的洞察卻穿越瞭時空,至今看來依然閃爍著鋒利的光芒。我特彆關注瞭其中關於“自省”和“警惕驕奢淫逸”的章節,這些內容對於任何身居高位或掌握一定權力的人來說,都是一劑常備的清醒劑。我體會到,一個盛世的建立固然需要英明的領導和強大的執行力,但其長久維持的秘訣,往往藏在對細微腐蝕的防範上。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享樂和疏忽,正是蛀空偉大基業的無形之敵。讀著這些記載,我不禁聯想到現代社會中許多曇花一現的成功,它們往往因為後期的自我膨脹和對批評的免疫而迅速衰落。這本書用曆史的殘酷案例反復警示我們:敬畏規則、保持謙卑,纔是對抗時間侵蝕的最佳良方,這比任何技術層麵的指導都來得更加根本和深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