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集收錄瞭經典性的教學方法168種。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有一段精闢的釋文,並列舉瞭成功地使用這種方法的典型案例。全書擁有小學、中學、和專業學校開設的政治、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外語、生物、曆史、地理、音樂、美術等學科教例266則,理論聯係實際,融理論性、規範性、資料性、工具性、可遷移性、可藉鑒性和可操作性於一體,更於讀者學習、研究和仿效。
教學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正如著名科學傢嚴濟教授所說:“從某種意義上說,講課是一種科學的演說,教學是一門錶現藝術……”教學科學與教學藝術是相互聯係、相互依存的辯證的統一。作為一名閤格的教師,不僅要掌握專業知識,也要掌握教學藝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教師在教學時要從教學目的、內容、環境、設備、教育對象等實際齣發,相機行事,切忌生搬硬套,以免造成“東施效顰”、“邯鄲學步”之類適得其反的後果。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A
暗示教學法[附外語、語文、數學等教例九則]
案例教學法[附“企管”教例一則]
奧爾夫教學法[附音樂教例一則]
B
八字教學法[附數學和語文教例三則]
闆書標示教學法[附語文教例一則]
榜樣分析法[附思想品德教例二則]
比喻教學法[附邏輯學教例一則]
比較分析法[附語文教例一則]
變序式教學法[附語文教例一則]
錶解法[附語文教例一則]
錶演教學法[附語文教例三則]
補救教學法[附化學教例一則]
布魯納發現法[附數學教例一則]
C
操作教學法[附數學教例二則]
差異教學法[附數學教例一則]
拆字法[附語文教例二則]
嘗試教學法[附數學教例三則]
嘗試——迴授教學法[附數學教例一則]
程序教學法[附數學教例三則]
串講教學法[附語文教例一則]
創造教育教授法[附作文教例一則]
錯導法[附語文教例一則]
挫摺教學法[附數學教例一則]
D
達爾剋洛茲教學法[附音樂教例一則]
單元教學法[附語文教例一則]
單元結構教學法[附化學教例一則]
單元目標反饋教學法[附數學教例一則]
導讀教學法[附語文教例一則]
導思——點撥教學法[附數學教例一則]
導視引探法[附數學教例一則]
“等價變換”分析法[附數學教例一則]
電化教學法[附語文教例三則]
訂正教學法[附數學教例一則]
“動樂愛”教學法[附語文教例一則]
動態教學法[附數學教例一則]
“動·思·解·學·活”教學法[附數學教例一則]
動象發現教學法[附數學教例一則]
讀書法[附數學教例一則]
讀書指導法[附數學教例一則]
“讀·議·練·講”單元教學法[附數學教例一則]
對“對子”教學法[附語文教例二則]
對話法[附政治教例二則]
F
發現法[附數學、語文、地理等教例八則]
反饋教學法[附數學教例二則]
範例教學法[附地理、語文、數學和生物教例四則]
斐斯塔羅齊說話訓練法[附語文教例一則]
分格教學法[附語文教例一則]
分類教學法[附數學教例一則]
分類練習法[附邏輯學教例一則]
輻射延伸法[附語文教例一則]
G
概括練習法[附通用教例一則]
概念形成法[附物理教例一則]
綱要信號圖示法[附曆史教例二則]
戈登創造教學法[附思維訓練教例一則]
個人化教學法[附物理教例一則]
“構造”分析法[附數學教例一則]
古今對照法[附語文教例一則]
古今溝通教學法[附語文教例一則]
故事創作法[附作文教例一則]
故事喻理法[附思想品德教例三則]
規律探索教學法[附物理教例二則]
歸納組閤教學法[附數學、物理和生物教例三則]
歸謬法[附語文教例一則]
H
活動教學法[附數學教例一則]
活動式教學法[附語文教例一則]
J
激疑教學法[附自然、語文、數學等教例四則]
講故事式講述法[附數學教例一則]
講解式教學法[附地理、數學等教例三則]
教具演示法[附曆史教例一則]
“教學做閤一”法[附音樂和“勞技”教例二則]
結構教學法[附數學教例二則]
競賽式教學法[附數學教例二則]
K
開放式教學法[附數學教例一則]
柯達伊教學法[附音樂教例一則]
課堂討論法[附語文教例一則]
控製教學法[附數學教例一則]
快樂教學法[附語文和美術教例二則]
L
連鎖疑問式教學法[附語文教例二則]
練習法[附數學教例二則]
鈴木教學法[附音樂教例一則]
六步教學法[附語文教例一則]
六步聽寫法[附外語教例一則]
六課型(因素)單元教學法[附數學教例一則]
M
美裏遜單元教學法[附政治教例一則]
模型教學法[附數學教例二則]
目標教學法[附數學教例二則]
目標引路法[附教育學教例一則]
念動教學法[附體育教例一則]
Q
啓發式教學法[附語文、數學等教例三則]
……
R
S
T
W
X
Y
Z
精彩書摘
A
暗示教學法
暗示教學法是由保加利亞精神病療法心理學傢喬治.洛紮諾夫也叫格奧爾基·洛紮諾夫(Georgi Lozanov)於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首創的,以後由東歐各國傳到前蘇聯、美國、加拿大、法國、日本等國,近年,被介紹到我國。洛紮諾夫給暗示教學法下的定義是:“創造高度的動機,建立激發個人潛力的心理傾嚮,從學生是一個完整的個體這個角度齣發,在學習交流過程中,力求把各種無意識結閤起來。”
暗示教學,就是對教學環境進行精心的設計,用暗示、聯想、練習和音樂等各種綜閤方式建立起無意識的心理傾嚮,創造高度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需要和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力,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中獲得更好的效果。其理論依據的要點有:(1)環境是暗示信息的重要而廣泛的發源地;(2)人的可暗示性;(3)人腦活動的整體觀;(4)創造力的假消極狀態最易增強記憶,擴大知識,發展智力;(5)充分的自我發展,是人最根本的固有需要之一;(6)不愉快的事情往往不經意識就為知覺所抵製。貫徹此法有五個原則:(1)學生要有自信心,愉快而不緊張;(2)情感調節理智,無意識調節有意識;(3)設置情境,采用交際性練習,短期內學習大量教材;(4)藉助母語翻譯對比外語;(5)師生相互信任和尊重。
據稱,該方法對所有年齡的人,效果都非常好,目前,許多國傢在研究和使用。
前言/序言
笛卡兒說過:“沒有正確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學者也會像瞎子一樣盲目摸索。”他認為“最有價值的知識是方法的知識。”
“方法”這個詞在希臘文裏是指研究和認識的途徑;在漢語裏通常指關於解決思想、說話、行動等問題的“門路”、“程序”等;在哲學中,方法的定義是:“根據研究對象的運動規律,從實踐上和理論上掌握現實的一種形式”;還有人把“方法”比喻為“點金術”。
教學方法是教師與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所采取的途徑和程序。如果從教師的指導作用這個角度而言,教學方法可謂是對學生認識活動的組織方式和控製方式。教育科學研究錶明:
教學法價值=教學效果/教師投入勞動量+學生投入勞動量
而教學方法價值又是通過實施者的纔能得以實現的。法國生理學傢貝爾納說過:“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發揮運用天賦的纔能,而拙劣的方法可能阻礙纔能的發揮。”顯然,方法、纔能與效果是息息相關的。
古往今來,國內外教育實際工作者和教育理論工作者共同努力,相繼創造瞭許許多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時散見於有關書刊報中。這些教學方法是教學經驗的結晶,教育科研的成果,具有實踐價值、學術價值和理論價值,將之匯集成冊,無疑是一筆珍貴的財富,勢必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睞。
《育見:撥開迷霧,重塑教學的未來》 在知識的洪流中,如何纔能成為一名真正能夠點亮學生心燈的引路人? 當今世界,信息爆炸、技術飛速迭代,教育的麵貌也在經曆前所未有的變革。我們身處一個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時代,傳統教學模式的有效性受到審視,新的教育理念層齣不窮。然而, amidst this rapid evolution, a fundamental question lingers: what truly constitutes effective teaching? 僅僅掌握最新的教學技術,或者追隨最時髦的教育理論,是否就能 guaranteed 教學的成功? 《育見:撥開迷霧,重塑教學的未來》並非一本羅列古老教案的陳舊手冊,也不是一味鼓吹新潮概念的浮誇宣言。它是一次深刻的教育反思,一次對教學本質的迴歸,一次為渴望突破瓶頸、尋求教育真諦的你量身打造的思維旅程。這本書旨在幫助教育工作者,無論是初齣茅廬的新手教師,還是經驗豐富的老教師,都能在這場知識的海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燈塔,撥開那些令人睏惑的迷霧,重塑並引領教學走嚮一個更加充滿活力、更加富有成效的未來。 教育的本質:連接、啓迪與賦能 本書的開篇,我們將一同深入探討教育的基石——教育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它並非簡單的知識傳遞,而是學生與知識、學生與教師、學生與世界之間建立深刻連接的過程。我們將剖析那些超越時空、曆久彌新的教育原則,理解它們為何能夠跨越時代的限製,依然在塑造著一代又一代的學習者。我們也將審視“啓迪”的真正含義,認識到好的教學不是灌輸,而是喚醒,是激發學生內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點燃他們對學習的熱情和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更重要的是,本書將強調“賦能”的重要性。真正的教育,是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解決問題的勇氣,以及適應未來不斷變化世界所需的終身學習的技能。 反思與創新:批判性地審視“有效” 在快速變化的教育環境中,我們常常被要求“創新”,被鼓勵“擁抱新技術”。然而,在盲目追求新潮之前,更需要的是一種審慎的反思。本書將引導讀者批判性地審視那些被奉為圭臬的“有效”教學方法。我們並非否定新技術的價值,而是強調技術應服務於教育目標,而非成為教育的終點。我們將深入分析,在不同的教學情境下,何種教學策略能夠真正觸及學生的認知結構,引發深刻的理解,並促進知識的內化和遷移。 我們還將探討“形式主義”的陷阱。有時,過度的標準化、過於精美的教學設計,反而可能束縛瞭教師的創造性,也限製瞭學生個性化的發展。本書將鼓勵教師跳齣“套路”,重新審視教學的“溫度”與“靈魂”,理解如何在教學活動中注入真摯的情感,建立溫暖的師生關係,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被關注、被理解和被尊重。 教學的藝術:洞察學生,因材施教的智慧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擁有不同的學習風格、興趣愛好、認知能力和發展節奏。《育見》將深刻剖析“因材施教”這一古老卻永恒的教育理念。我們並非提供一套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秘籍”,而是引導讀者掌握一種洞察學生、理解學生的智慧。 我們將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理解他們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礙,例如學習動機的波動、認知負荷的壓力、以及情緒狀態的影響。本書將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法,幫助教師識彆不同學習者的需求,設計具有彈性和差異化的教學方案。這包括如何通過有效的提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如何利用多樣化的教學資源,滿足不同學習者的興趣;以及如何通過細緻的觀察,捕捉學生微妙的學習信號,並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我們也將深入探討“差異化教學”的實踐路徑。這並非要求教師將課堂分解為無數個個體授課的場景,而是在整體教學框架下,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不同程度的支持和挑戰。本書將分享如何在小組閤作、項目式學習、以及個性化練習等環節中,有效地實現差異化,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內獲得最大程度的成長。 課堂的生命力:激發互動,點燃思維的火花 一個充滿活力的課堂,是學習發生的沃土。本書將重點關注如何打破沉悶的課堂模式,將課堂轉化為一個充滿對話、互動和碰撞思維的空間。我們將審視那些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參與度的教學策略,例如: 問題驅動的學習: 如何設計引人入勝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將學習過程變成一場精彩的“偵探”遊戲。 閤作學習的設計: 如何構建有效的閤作學習小組,激發成員間的協作,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團隊精神。 探究式學習的實踐: 如何引導學生從“已知”走嚮“未知”,通過動手實踐、獨立思考,發現知識的奧秘。 創設真實情境: 如何將抽象的知識與現實生活聯係起來,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意義和價值,從而激發學習的內在動力。 我們還將深入探討“有效反饋”的重要性。反饋不僅僅是成績的評定,更是促進學生學習成長的關鍵環節。本書將分享如何提供建設性、及時且具有指導意義的反饋,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明確改進的方嚮,從而不斷提升自我。 教師的成長:反思、協作與終身學習 教育是一場永無止境的修行,《育見》深知教師自身的成長對於教學質量至關重要。本書將不僅僅關注“教什麼”和“怎麼教”,更將引導教師關注“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們將鼓勵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反思不是簡單的迴顧,而是對教學過程的深入剖析,是對教學效果的客觀評估,是對自身教學理念和實踐的持續優化。本書將提供有效的反思框架和工具,幫助教師從每一次教學活動中汲取經驗,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藝術。 同時,本書也將強調“教師協作”的力量。在一個孤軍奮戰的時代,來自同行的支持和交流,是教師剋服睏難、激發靈感的寶貴源泉。我們將探討如何構建積極的學習型社群,分享教學經驗,共同研討教學難題,從而實現教師群體的共同進步。 最終,《育見:撥開迷霧,重塑教學的未來》希望成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追求卓越教學道路上,一個忠實的夥伴和指引者。它不是終點,而是起點。它不提供答案,而是啓發思考。它期待與你一同,在教育的沃土上,播撒智慧的種子,收獲成長的喜悅,共同塑造更加美好的教育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