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輔導係列:理情行為治療

教育輔導係列:理情行為治療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艾理斯 著,劉小菁 譯
圖書標籤:
  • 心理治療
  • CBT
  • 理情行為治療
  • 教育輔導
  • 心理健康
  • 情緒管理
  • 行為改變
  • 認知行為
  • 青少年心理
  • 傢庭教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四川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1432730
版次:1
商品編碼:10038215
包裝:平裝
開本:4開
齣版時間:2005-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39
字數:89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艾裏斯在美國被公推為十大具備影響力的心理學傢第二名,而本書是由他執筆的自助指南!他以簡單易懂、坦誠的筆觸,說明理情行為治療學派的創立、發展沿革、理論架構、應用的技巧與練習,加上豐富的案例解析,使讀者能掌握要領,觸類旁通,不論是對此治療法有興趣的門外漢、初入門的新手,還是經驗老到的助人工作者,本書都是不可或缺的入門書與參考資料。
  我一直很佩服艾裏斯,不隻是因為艾裏斯在理論與技巧上的優秀成就,在傳遞理情行為治療的理念上,艾裏斯也有他持續的執著及用心。他不但寫瞭許多有關理情行為治療理論的書籍及研究論文,艾裏斯也同樣重視治療師或谘詢師在臨床上對理情行為治療的應用。艾裏斯及學院認證的實務工作者寫瞭許多的書籍手冊來協助我們如何在實務上使用REBT自助及助人,這就是其中一本有用的書。
  ——武自珍(中國颱灣地區東海大學社工係副教授)
  理情行為治療是艾裏斯從50年代開始創立的一門心理治療學派,曆經多次正名而成。其說理清晰,條列分明,有根有據,正好符閤當今心理治療學界強調整閤思考、情感、行為三大層麵學理與實務應用的趨勢。我們可以說艾裏斯一直是整閤的大師,本書是新修訂本,適閤任何專業治療師的治療指引。
  ——陳登義(中國颱灣地區颱中仁愛之傢附設靜和醫院院長)

內容簡介

  艾裏斯所創立的理情行為治療學派(REBT),強調整閤認知、情感和行動三大層麵的學理與實務運用。該學派認為一旦人們把自己的非理性信念轉化為理性信念,他們的情緒障礙就會大為減輕,並注重在行動中將不健康的負麵感受轉化為健康的負麵感受。本書為大師本人親自執筆,他濃縮瞭學派的理論精華和應用技巧,言簡意賅地介紹瞭REBT的哲學及人格理論、睏擾及改變理論、評估過程、認知技巧、經驗技術和行為技術。書中豐富的案例則有助於人們更好地掌握理論和熟悉技巧。
  本書“理情行為治療”寫作的目標主要是以輕鬆閱讀的方式,引導身為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的你,對於理情行為治療(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簡稱REBT)有一個廣泛的認識。
  本書一部分在於迴答下列問題:REBT在何時何地,以及什麼情況下産生?我們也討論本理論的哲學基礎及人們情緒睏擾的主因。
  接著以許多篇幅著墨於REBT的實際演練。首先,我們討論治療的評估階段,接著闡述REBT常用的各種特殊認知、情緒及行為技巧,同時也涵蓋瞭許多個案實例,希望有助於你的學習。
  本書之後,特闢一章專門討論REBT與其他治療學派的整閤。在心理治療領域,無論你是新手或經驗老到的專業人員,我們都希望你會喜歡這本書,並且在未來以它為參考資料。

作者簡介

  亞伯·艾裏斯(Albert Ellis),亞伯·艾裏斯學院的創建者,此機構專門研究並推廣理情行為治療模式,現在世界各地都有其分支機構。艾理斯博士的著作已超過五十種,包括《Reason and Emotionin PsychOtherapy》、《The Practice of Rational Emotive Therapy》,(

目錄

導讀 我一直很佩服艾裏斯
前言
第1章 簡介與省思 /1
理情行為治療理論的整閤與摺衷 /4
REBT的有效性 /5
REBT的起源 /7
REBT的曆史 /10
第2章 REBT的哲學及人格理論 /13
後現代哲學觀點與REBT /14
REBT的哲學觀 /17
從多元文化觀點看REBT /19
REBT如何界定理性與非理性 /20
健康及不健康的負麵感受 /21
生理因素與人類的理性及非理性 /23
第3章 REBT人格睏擾與改變的理論 127
心理睏擾的成因與過程 /28
情緒睏擾的持續及強化的理論 /34
對於非理性信念的揭露 /35
澄清信念、感覺和行動之間的關係 /39
如何運用洞察 /40
全方位變得更好 /41
逆境、信念及結果如何彼此影響 /43
REBT積極主動的優點 /46
摘 要 /50
第4章 REBT的評估過程 /53
摘 要 /59
第5章 REBT的認知技巧 /61
駁 斥 /63
功能型駁斥(Functional Disputes) /65
實證型駁斥(Empirical Disputes) /68
邏輯型駁斥(Logical Disputes) /69
哲學型駁斥(Philosophical Disputes) /70
閤理的因應句型(Rational Coping Statements) /72
示 範 /72
優劣分析 /73
認知作業 /74
心理教育作業 /74
勸服他人(Proselytizing) /74
錄下會談內容 /75
認知重整(Refraining) /76
停下,然後觀察 /76
摘 要 /77
第6章 REBT的情緒/經驗技術 /79
理情心像 /80
強力的因應句(Forceful Coping Statement) /83
錄下強力的駁斥 /83
角色扮演 /84
角色互換扮演 /85
幽 默 /86
如何變成一個善於因循苟且的人 /90
治療師的無條件接納 /91
無條件自我接納及接納他人(UOA) /92
鼓 勵 /93
會心演練 /94
團體演練的幾則例子 /95
第7章 REBT的行為技術 /97
增強作用 /98
懲 罰 /100
打擊羞恥練 /100
技能訓練 /106
欲擒故縱的作業 /107
預防重蹈覆轍 /108
臨場脫敏法(In Vivo Desensitization) /109
繼續待在睏境 /110
將理性信念付諸行動 /110
第8章 與其他治療係統的結閤 /113
與精神分析及精神動力的結閤 /114
如何與重視感覺的治療法結閤 /118
與行為治療法的結閤 /119
與個人中心和存在主義治療法的結閤 /121
與建構主義治療法的結閤 /122
與人際關係治療法的結閤 /123
與傢族治療法的結閤 /124
與其他認知行為治療法的結閤 /126
摘 要 /127
附 錄 如何維持並精進治療所得 /129

精彩書摘

  到目前為止,你已經對理情行為治療的理論和演練有一個概要的概念。此時你可能會對自己說:“我已經知道該怎麼做,不過仍然不清楚怎樣纔能做到。”放輕鬆一點,你不是第一個有那樣想法的治療師。在我們的專業訓練課程裏,我們早已注意到這一點。瞭解基本概念是成功運用這個治療法的基礎,不過如果缺乏實際的技巧,效果便極其有限。
  由於這個治療法的理論相當簡單,有的治療師誤以為隻要讀過一兩本REBT理論的書,自然而然就能夠成功地運用在當事人身上。然而,可能你已從個人的經驗得知,瞭解某個理論通常不代錶能將之運用自如。下麵三章裏,我們將敘述治療過程中用來幫助當事人辨認,澄清,審視並取代他們無益的認知、行為和情緒模式的實際技巧。不過要記住,誠如我們的思想、行為和情緒是互通聲息的,下列三種分類也不是各行其是的。有很多重復的技巧。隻是換個地方名稱不一樣而已,不過我們盡量將這些技巧放在可以反映該心理乾預重點的類彆下。身為治療師,你必須經常演練、實驗這些技巧,最後把它們融人自己的治療風格裏,運用起來纔能得心應手,這一點很重要。在引導當事人進入治療的乾預階段之前,有兩件重要的事你必須先完成。首先,你已經嚮當事人解釋ABC模式的理論與實務,確認他已經對此項模式有瞭基本概念。其次,你的當事人至少暫時同意,對於生命的盛衰成敗,他必須對自己的反應負起最大責任。一旦完成這兩項任務,你便可以開始協助當事人著手改變。當你從頭讀到本章及下列兩章關於REBT技巧的敘述時,你也許想得知某一程序的更多資料。在敘述過程中我們會涵蓋一些參考資料,你也可以留意第111頁所列舉的資料來源。

前言/序言


教育輔導係列:走進情緒的智慧殿堂——理情行為治療的實踐指南 本書是一部深度剖析並實操性極強的教育輔導指南,旨在幫助教育工作者、輔導員、心理谘詢師以及對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和行為發展感興趣的傢長,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乾預工具——理情行為治療(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 REBT)。我們深知,在教育和成長過程中,個體所麵臨的挑戰往往不僅僅是知識技能的缺失,更深層次的是由非理性信念、負麵情緒和不良行為所構成的復雜循環。REBT,作為一種以認知為核心的行為療法,為我們提供瞭一套係統性的框架,去理解、識彆和改變這些阻礙個體健康發展的內在機製。 本書的寫作初衷,源於對當下教育輔導領域普遍存在的挑戰的深刻洞察。我們注意到,盡管有各種各樣的輔導方法,但許多時候,當孩子遇到學業壓力、人際衝突、情緒睏擾或行為問題時,我們常常難以觸及問題的根源,也難以提供持久有效的解決方案。孩子們的睏惑、焦慮、沮喪、憤怒,乃至逃避、對抗、衝動等行為,背後往往隱藏著一套復雜的思維模式。REBT的理論精髓在於,它指齣“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看法,導緻瞭我們的情緒和行為”。這個核心觀點,為我們打開瞭一扇理解個體內心世界的大門。 本書將帶領讀者踏上一段深入REBT理論與實踐的旅程。我們不會僅僅停留在理論的闡述,而是將重點放在如何將REBT的原理轉化為實際的輔導技巧。因此,本書內容飽滿,結構嚴謹,力求為讀者提供一套“拿來即用”的實用工具箱。 第一部分:理情行為治療的理論基石——理解情緒與認知的深度鏈接 在本書的第一部分,我們將首先為讀者構建REBT堅實的理論基礎。我們將深入探討REBT的創始人阿爾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博士提齣的ABC模型。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模型,而是理解人類心理運作的革命性視角。 A (Activating Event) - 激發事件: 我們會詳細闡述,激發事件並非簡單指代外部的客觀事實,而是指個體所感知到的、觸發其內心反應的任何情境、事件、人際互動,甚至是內心的想法。我們還會討論,不同個體對同一事件的感知差異,以及這種感知差異如何成為後續情緒和行為差異的起點。例如,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對於不同孩子來說,可能是“我能力不行”的證明,也可能是“下次努力的方嚮”。 B (Belief System) - 信念係統: 這是REBT的核心所在。我們將細緻區分“理性信念”(Rational Beliefs)與“非理性信念”(Irrational Beliefs)。理性信念是靈活的、符閤現實邏輯的、有助於目標達成的;而非理性信念則往往是僵化的、誇大的、脫離現實的,並且常常以“必須”(Musts)、“應該”(Shoulds)、“糟糕透頂”(Awfulizing)、“永遠”(Always)等形式齣現。我們將列舉大量在教育和成長環境中常見的非理性信念,例如:“我必須得到所有人的喜歡”、“我必須永遠成功,不允許犯錯”、“犯錯就是天底下最糟糕的事情”、“彆人都比我強,我簡直一無是處”等等。通過鮮活的案例,讀者將能夠清晰地辨識齣這些非理性信念是如何悄無聲息地滋生負麵情緒和不良行為的。 C (Consequence) - 結果: 這裏的結果包括情感結果(Emotional Consequences)和行為結果(Behavioral Consequences)。我們會強調,負麵情緒(如焦慮、沮喪、憤怒、內疚)和不良行為(如拖延、逃避、攻擊、自我貶低)並非由A直接導緻,而是由B,即個體的信念係統決定的。例如,當一個孩子因為“我必須在所有考試中都得滿分”的非理性信念,麵對一次不及格的成績時,他可能體驗到的是強烈的羞恥和絕望,並導緻他徹底放棄學習,而不是從中吸取教訓,調整學習方法。 在這一部分,我們還將深入探討REBT關於“自我傷害性信念”(Self-defeating Beliefs)的定義和分類,以及這些信念是如何與個體早年的經曆、文化習俗、社會期望相互交織,形成根深蒂固的認知模式。理解這些理論基石,是後續實踐操作的前提。 第二部分:理情行為治療的實踐工具箱——識彆、質疑與重構 掌握瞭理論基礎後,本書的第二部分將聚焦於REBT的核心實踐技術。我們將為讀者提供一套循序漸進的乾預步驟和具體方法,幫助他們在實際輔導中有效地應用REBT。 識彆非理性信念: 這是REBT乾預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我們不會僅停留在讓輔導對象“說齣”他們的想法,而是會教導讀者如何通過提問、引導和觀察,深入挖掘隱藏在錶麵言語之下的深層非理性信念。我們會提供一係列示範性的提問技巧,例如:“當你說‘我感覺糟透瞭’時,你腦子裏在想什麼?”、“你為什麼認為這是一件‘糟糕透頂’的事情?”、“如果這件事真的發生瞭,最壞的結果是什麼?你真的無法承受嗎?”、“你有沒有其他看待這件事的可能方式?”。我們會強調,識彆非理性信念需要耐心、細緻和高度的同理心,同時也要保持敏銳的洞察力,不被錶象所迷惑。 質疑非理性信念——認知辯駁: 一旦識彆齣非理性信念,下一步就是對其進行有力的質疑和辯駁。本書將詳細介紹REBT中多種行之有效的辯駁技巧: 邏輯辯駁(Logical Disputation): 運用邏輯推理,挑戰非理性信念中的矛盾、誇大和不閤理推論。例如,針對“我必須永遠成功”的信念,可以提問:“人類是完美的嗎?犯錯是不可避免的,否則我們如何學習和成長?” 實證辯駁(Empirical Disputation): 搜集證據,反駁非理性信念的真實性。例如,當孩子認為“我所有同學都看不起我”時,可以引導他去觀察同學們的實際反應,尋找支持或反駁這一觀點的證據。 實用性辯駁(Pragmatic Disputation): 評估非理性信念的實際後果,論證其對個體目標和福祉的負麵影響。例如,如果一個孩子因為“我必須讓所有人都喜歡我”而不敢在課堂上發言,那麼可以探討這種想法如何阻礙瞭他的學習和社交發展。 哲學性辯駁(Philosophical Disputation): 引導個體思考更寬廣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更具建設性的世界觀。例如,關於“世界必須公平”的執念,可以引導個體認識到生活中的不確定性和挑戰,並學會以更具彈性的心態去麵對。 重構理性信念——認知重構: 辯駁的目的是為瞭替換,即用更理性、更健康、更具建設性的信念來取代非理性信念。我們將提供一係列認知重構的方法,幫助輔導對象建立新的思維模式: 發展替代性理性信念: 引導個體創造齣更現實、更靈活、更積極的替代性信念。例如,將“我必須得到所有人的喜歡”替換為“我希望被大多數人喜歡,但我可以接受並非所有人都喜歡我”。 接納現實與自我接納: 強調對不可改變的事實的接納,以及對自身不完美的坦然接納。例如,接納“有些事情我無法控製”,以及“我是一個有缺點但依然有價值的人”。 培養“理性情緒”(Rational Emotions): 目標並非消除情緒,而是將非理性情緒(如焦慮、抑鬱、憤怒)轉化為更具適應性的理性情緒(如擔憂、失望、惱怒)。我們將詳細闡述這些理性情緒的特點以及如何通過理性信念的建立來促進其産生。 行為乾預策略: REBT不僅關注認知,也高度重視行為的改變。本書將介紹如何將認知重構與行為改變相結閤,以鞏固學習成果。這包括: 暴露療法(Exposure Therapy): 針對恐懼和迴避行為,設計循序漸進的暴露練習,幫助個體逐步剋服恐懼。 行為激活(Behavioral Activation): 引導個體參與積極的、有意義的活動,以對抗抑鬱和低動力。 技能訓練(Skill Training): 教授具體的社交技能、溝通技巧、問題解決技巧等,以增強個體應對挑戰的能力。 反思與練習: 鼓勵個體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反思和練習,將所學的REBT技巧內化,成為自己應對問題的方式。 第三部分:理情行為治療在教育輔導中的多元應用 本書的第三部分,我們將重點探討REBT在不同教育輔導情境下的具體應用。我們將聚焦於兒童和青少年的成長特點,結閤實際案例,展示REBT如何有效地解決他們在學習、社交、情緒管理和行為發展等方麵遇到的普遍性問題。 學業壓力與成就睏擾: 麵對考試焦慮、學習動力不足、完美主義傾嚮、害怕失敗等問題,REBT如何幫助學生建立更健康的成就觀,挑戰“我必須得第一名”或“我一無是處”的非理性信念,培養成長型思維,並學會有效的時間管理和學習策略。 人際交往與社交睏難: 解決孩子在與同伴、老師、傢長相處時齣現的衝突、孤立、社交迴避、被欺淩等問題。REBT如何幫助他們識彆“他們都討厭我”、“我必須討好所有人”等非理性信念,學習有效的溝通技巧,建立自信,並培養健康的邊界感。 情緒管理與心理調適: 針對兒童青少年常見的焦慮、抑鬱、憤怒、易怒、情緒失控等問題,REBT如何幫助他們理解情緒的根源,識彆並挑戰導緻負麵情緒的非理性信念,學習情緒的自我調節方法,培養情緒的韌性。 行為問題與習慣養成: 探討如拖延、衝動、對抗、注意力不集中、不良習慣等行為問題的REBT乾預策略。如何幫助孩子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認知驅動,挑戰“我控製不瞭自己”或“遲早要做,不如晚點做”的非理性信念,並積極培養建設性的行為習慣。 傢庭教育與親子溝通: REBT不僅適用於孩子,也對傢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將闡述傢長如何運用REBT的原理,理解孩子的行為和情緒,調整自身的教育觀念和期望,改善親子溝通模式,營造更和諧的傢庭氛圍。 結論:擁抱理性,賦能成長 本書的最後,我們將對REBT的核心理念進行總結,並強調它作為一種實用、高效、普適的輔導工具,能夠賦能教育工作者和傢長,幫助他們引導孩子認識自我,管理情緒,剋服挑戰,最終實現更加理性、健康、充實的人生。我們鼓勵讀者將REBT的智慧融入日常的教育和輔導實踐中,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理性與希望的引路人。 本書的每一個章節都充滿瞭具體的案例分析、實用的練習指導和操作性強的建議,旨在幫助讀者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的技能。我們相信,通過學習和實踐REBT,您將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個體心理的運作機製,更有效地幫助他們解決成長中的睏惑,並最終賦能他們擁抱更理性、更積極、更具韌性的人生。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瞭意想不到的驚喜!我原本是因為名字裏的“理情行為治療”而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購買的,以為會是一本枯燥的學術論著。但沒想到,它以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將深奧的心理學理論融入到生動的案例和實用的練習中。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認知扭麯”的講解,作者用瞭很多生活化的例子,比如“災難化思維”、“非黑即白”等等,讓我立刻就能聯想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類似問題。以前總覺得自己的負麵情緒是無法控製的,但看完這部分,我纔意識到,原來很多時候是我的想法齣瞭問題。書中提供的“挑戰不閤理信念”的練習,我每天都在做,雖然有時候會覺得有點費力,但確實能感受到內心的變化。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把讀者當成需要被“拯救”的對象,而是鼓勵我們成為自己情緒和行為的“偵探”,去發現、去理解、去改變。這種賦權的方式,讓我覺得非常有力量。我還會把這本書推薦給我的朋友,讓他們也一起來探索更積極的生活方式。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遠超我的預期。我購買它更多是齣於職業需要,想瞭解如何在教育輔導中運用理情行為治療。然而,在閱讀過程中,我卻意外地發現瞭它對於個人成長的巨大啓發。書中關於“認知重構”的章節,對我觸動很大。我過去常常陷入自我否定和過度擔憂的循環,但這本書教會瞭我如何識彆這些負麵想法,並且用更理性、更客觀的方式去評估它們。作者提供的“蘇格拉底式提問”方法,非常實用,我經常用來與自己對話,就像有一個智慧的導師在引導我一樣。我嘗試將這些方法應用到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在麵對工作挑戰時,不再急於責備自己,而是先去分析問題的本質,尋找解決方案。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的大腦是一個強大的工具,而理情行為治療就是教我們如何更好地駕馭這個工具,創造更積極的內心體驗。

評分

這本書的齣版,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理解內心世界的新窗口。我一直對“理性情緒行為治療”這個概念感到好奇,但總覺得它離我的生活很遙遠,直到我翻開瞭這本書。它以一種極其人性化的方式,將這門心理療法展現在讀者麵前。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人本主義”精神的融入,作者並沒有將我們視為需要被“修理”的病人,而是強調我們內在的力量和成長的潛力。書中關於“自我接納”的論點,給瞭我極大的安慰。我過去常常因為自己的不完美而感到沮喪,但這本書讓我明白,接納真實的自己,包括缺點和不足,是走嚮積極改變的第一步。作者通過生動的案例,展示瞭如何運用理性思維來化解負麵情緒,如何培養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以及如何設定並實現有意義的人生目標。這本書不僅是一本心理學著作,更像是一位智慧的朋友,陪伴我一起探索自我,實現個人成長。

評分

讀瞭這本書,我感覺像是打開瞭一扇新世界的大門。我一直對心理學有濃厚的興趣,但總覺得那些理論太過於抽象,難以在生活中應用。然而,《教育輔導係列:理情行為治療》卻完全打破瞭我的這種刻闆印象。它不僅僅是講解理論,更是提供瞭一套切實可行的工具箱。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情緒ABC理論”的闡述所吸引。作者循序漸進地講解瞭“A”(事件)、“B”(信念)和“C”(情緒和行為)之間的關係,並且通過大量的真實案例,讓我看到瞭這種理論是如何在現實生活中發揮作用的。我開始嘗試去記錄自己的情緒事件,分析背後的信念,並且主動去尋找能夠挑戰這些不閤理信念的方法。雖然我還沒有完全掌握所有的技巧,但我能感覺到自己應對壓力的能力有所提升,不再像以前那樣容易被負麵情緒淹沒。這本書讓我明白瞭,心理健康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可以通過學習和實踐來不斷提升的。

評分

《教育輔導係列:理情行為治療》給我帶來瞭前所未有的啓發,我必須說,這本書的作者擁有將復雜概念轉化為易於理解的語言的非凡天賦。我一直以來都深受焦慮情緒的睏擾,嘗試過許多方法,效果都不盡如人意。直到我讀到這本書,特彆是其中關於“情緒調節”的章節,我纔真正理解瞭焦慮的根源,以及如何有效地應對它。作者深入淺齣地講解瞭理性情緒行為療法(REBT)的核心理念,並提供瞭豐富的練習和技巧,幫助讀者識彆和挑戰那些導緻負麵情緒的非理性信念。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應對策略”的探討,作者列舉瞭許多非常具體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的步驟,例如“積極自我對話”、“正念練習”等等。這些方法操作起來並不難,但效果卻齣奇地好。我開始注意到,當我感到焦慮時,我不再像以前那樣恐慌失措,而是能夠更冷靜地分析情況,並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這本書真的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內心平靜的大門。

評分

理情行為治療,其實就是認知行為療法

評分

艾裏斯在被公推為十A大最C具影響力的心理學傢第二名,而本RT書是由他執筆的自助指南!他以簡j單易j懂、坦

評分

雖然沒找到我要的行為療法,不過書不錯。

評分

看看這書長知識,值得購買!

評分

不知道具體內容是啥,

評分

書是正版,內容很好,適閤閱讀

評分

還沒看,希望能對我有幫助

評分

貨好,服務也好,物流快

評分

書是正版,內容很好,適閤閱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