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建築施工測量(第3版)
原價:35.00元
售價:19.3元,便宜15.7元,摺扣55
作者:楊曉平,程超勝
齣版社:華中科技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560975627
字數:451000
頁碼:274
版次:3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22kg
《建築施工測量(第3版)》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通用性,著力體現高職教育的特點,力求滿足高職教育培養工程技術施工一綫的高技能測量人纔的目標要求,強調測量職業技能的應用,加強基礎測量操作和施工測量操作等實踐環節。在內容上力求講清基本概念,測量基礎理論知識適度、夠用,重視測量基本技能的訓練與實踐性教學環節,敘述簡明,深入淺齣,並能運用圖錶直觀錶達測量知識內容和儀器操作技巧,便於讀者學習和理解,加深印象,盡可能做到通過課堂學習與室外教學實訓,即可使學生掌握相關工程測量基本技能,以便*終為工程實踐活動服務。本書由湖北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楊曉平、程超勝擔任主編。
《建築施工測量(第3版)》是針對高等職業教育建築工程技術專業,按照基於工作過程教學的基本要求編寫的新理念係列教材之一。根據高職高 專建築工程技術專業人纔培養目標與規格要求,本書按照由淺人深、相對獨立、典型工作任務的原則,對建築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對應的工程測量 工作進行分解,並依據其相對應的測量知識及技能進行重新編排。
全書共分5個學習情境,分彆為測量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小地區控製測量技術、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技術、建築施工測量技術、建構築物變形監 測技術,每個學習情境又分解為若乾學習任務和學習活動,其中學習情境1為測量基本知識與技能儲備階段,是實施測量工作任務的基礎;學習情境2 、3對應於工程項目實施的設計階段,學習情境4對應於工程項目的施工階段;學習情境5對應於工程項目施工中及竣工後的運營階段。每個學習情境 後,附有小結及相應的思考題與習題。
《建築施工測量(第3版)》為高職高專建築工程技術專業建築工程測量課程教材,也可供土建類其他專業選擇使用,同時可作為成人教育和相關 職業崗位培訓教材以及有關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或自學用書。本書由湖北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楊曉平、程超勝擔任主編。
學習情境1 測量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任務1 認識工程測量及其任務
活動1 認識測量與工程測量
活動2 剖析建築工程測量工作任務
活動3 瞭解規劃設計用圖——大比例尺地形圖
活動4 實施測量工作要求
任務2 地麵點位的確定
活動1 瞭解地球形狀大小及地錶構成規律
活動2 地麵點位置的確定方法
任務3 地麵點確定與測量工作方法的關係
活動1 地麵點位置確定三要素與三項基本測量工作方法
活動2 測量工作實施程序和原則
任務4 測定工作和測設工作施測
活動1 水準測量及高程測設
活動2 角度測量及水平角測設
活動3 鋼尺量距與水平距離測設
活動4 全站儀及其基本測量功能
活動5 全球衛星定位係統及衛星定位測量施測
任務5 測量誤差規律及數據衡量標準
活動1 測量誤差及其規律
活動2 衡量觀測數據精度的指標
小結
思考與習題1
學習情境2 小地區控製測量技術
任務1 控製測量技術的昨天和今天
活動1 認識控製測量及其技術方法
活動2 瞭解平麵控製測量的作業手段
活動3 圖根控製測量技術規定
活動4 熟悉控製測量的一般作業流程
活動5 平麵控製網點坐標計算基礎
任務2 導綫測量施測
活動1 熟悉導綫測量技術要求及導綫的布設形式
活動2 導綫測量的外業施測步驟
活動3 導綫控製網內業計算示例
活動4 導綫測量錯誤的檢查方法
任務3 控製測量之交會定點方法
活動1 前方交會定點方法實施
活動2 後方交會定點方法實施
活動3 測邊交會定點方法實施
任務4 高程控製測量技術及實施
活動1 三、四等水準測量施測
活動2 電磁波測距三角高程測量施測
小結
思考與習題2
學習情境3 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技術
任務1 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探秘
活動1 走進地形圖測繪世界
活動2 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技術方案設計概述
活動3 地形圖測繪方法和地麵點測量精度要求
任務2 碎部測量技術
活動1 熟悉碎部測量工作內容及一般要求
活動2 碎部點的測繪方法
活動3 地物測繪
活動4 地貌測繪
任務3 地形圖測繪技術方法
活動1 經緯儀平闆測圖
活動2 全站儀數字測圖
活動3 GPS-RTK數字測圖簡介
活動4 房産分幅圖測繪
任務4 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應用
活動1 大比例尺地形圖基本的應用
活動2 大比例尺地形圖在工程建設設計、施工中的應用
小結
思考與習題3
學習情境4 建築施工測量技術
任務1 建築施工前的測量工作及其任務
活動1 建築施工測量工作實施流程
活動2 施工測量方案的編製
活動3 掌握點的平麵位置測設方法和麯綫測設方法
活動4 施工場區控製網布設及施測
任務2 建構築物施工測量施測
活動1 建構築物控製網施測
活動2 建構築物施工放樣主要技術規定
活動3 建構築物平麵定位及細部軸綫測設
活動4 基礎工程(即建構築物±0.000以下部分)施工測量
活動5 建構築物±0.000以上部分結構施工測量
活動6 工業廠房結構安裝測量
活動7 建築場區道路及管綫施工測量
任務3 竣工總圖的編繪和竣工實測
活動1 瞭解竣工總圖
活動2 竣工總圖的編繪及實測
小結
思考與習題4
學習情境5 建構築物變形監測技術
任務1 建構築物變形監測工作及相關規定
活動1 建構築物變形監測概述
活動2 建構築物變形監測方法及等級、精度要求
活動3 建構築物變形監測工作的一般規定
活動4 建構築物變形監測方案編製及監測內容
任務2 建構築物變形監測工作施測
活動1 垂直位移監測施測
活動2 建築深基坑及建構築物水平位移測量
活動3 建構築物傾斜觀測
活動4 撓度和裂縫觀測
任務3 建構築物變形監測資料及監測報告
任務4 建築物變形監測實例
小結
思考與習題5
參考文獻
這本書,我隻能說,它絕對不是那種能夠速成或者輕易掌握的書。每次拿起《醫學傳心錄》,我都能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分量,那種分量不僅僅是紙張的重量,更是其中蘊含的深刻思想和對生命本質的探索。我承認,有些地方我可能還未能完全領悟,需要反復咀嚼,甚至需要在生活中去實踐和體會。它沒有給我提供簡單的答案,而是提齣瞭更深刻的問題,引導我去思考。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治愈”這個詞的定義,它不僅僅是身體的康復,更是一種心靈的成長和升華。這本書讓我明白,在麵對疾病時,我們不能僅僅關注癥狀,更要關注病患本身,關注他們的情感、他們的精神世界。它教會我,傾聽比言語更重要,理解比診斷更關鍵。每一次閱讀,都像是與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師進行對話,雖然有時無法立即理解,但那份啓迪卻是長久而深刻的。
評分這本書我大概是在一個朋友的書架上偶然瞥見的,書名《醫學傳心錄》就深深吸引瞭我。我一直對那些能夠跨越時空、連接不同生命的思想有種莫名的嚮往,而“傳心”二字恰恰點齣瞭這種神秘的溝通方式。我並沒有立刻翻開它,但書名在我腦海裏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想象著裏麵會講述怎樣的醫者如何用心靈去感應病患的痛苦,又如何通過非物質的交流來治療頑疾。我曾看過一些關於心靈感應和意念療法的書籍,雖然有時覺得有些玄乎,但《醫學傳心錄》這個名字,似乎賦予瞭這些概念一種更加古老、更加深邃的背景。我猜想,這本書的內容一定不是那種冰冷的醫學教科書,而更像是一本關於醫者仁心、關於生命能量、關於人與人之間深層聯係的探索。它或許會描繪那些在傳統醫學之外,另闢蹊徑的治療方法,以及那些在病痛麵前,人類內心深處湧現齣的不屈和希望。每一次看到這本書,我都會不自覺地停下腳步,目光在書脊上遊移,心中充滿瞭好奇與期待,仿佛它藏著某種能讓我豁然開朗的智慧,或者至少,能讓我對生命和疾病有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說實話,《醫學傳心錄》這本書,在某種程度上挑戰瞭我過去的一些固有認知。我之前一直以為,醫學就是一門科學,是基於數據和實驗的精準學科。但是這本書,卻讓我看到瞭醫學更溫情、更具人文的一麵。它並沒有否定科學的價值,但它強調瞭在科學之外,還有一種更深層次的連接,一種基於同理心和生命能量的互動。我被書中那些關於“意念”和“能量”的描述深深吸引,雖然我可能無法完全用科學的邏輯去解釋,但它卻給瞭我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理解身體與心靈的相互影響。這本書讓我開始關注那些不易被量化但卻真實存在的力量,例如希望、信念,以及人與人之間無形的情感紐帶。它沒有給我提供一套具體的“療法”,但它給瞭我一種更寬廣的視野,讓我去思考,在治愈的過程中,我們還有哪些可以做得更多、做得更好的地方。
評分《醫學傳心錄》這本書,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它那種獨特的敘事風格。它不像我讀過的大部分醫學相關的書籍那樣,充斥著大量的專業術語和冰冷的病理分析。相反,它更像是一位飽經滄桑的智者,用樸實而富有哲理的語言,娓娓道來。它不是在“教導”你醫學知識,而是在“分享”一種智慧,一種看待生命、看待疾病的角度。我常常被書中的一些比喻和故事所吸引,那些古老而充滿智慧的意象,仿佛能夠穿透我日常的浮躁,讓我迴歸到一種更為寜靜的思考狀態。我試圖去理解那些“傳心”的奧秘,不僅僅是字麵上的意思,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傳承。它讓我思考,在現代社會高科技的洪流中,我們是否漸漸丟失瞭那些最基本、最純粹的人文關懷。這本書就像一股清流,滌蕩著我被各種信息碎片化侵蝕的心靈,讓我重新審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生命本身的意義。
評分最近讀完《醫學傳心錄》,真的感覺像是打開瞭一個全新的世界。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醫學的書,更像是一部關於人性、關於愛與療愈的史詩。書中那些看似尋常的醫患故事,在作者的筆下卻變得如此蕩氣迴腸,讓我深刻體會到,真正的醫術,不僅僅在於精湛的技藝,更在於那顆願意傾聽、願意理解、願意與病患心意相通的真摯之心。我尤其被其中關於“共情”的部分所打動,它解釋瞭醫生如何能夠通過深入的感同身受,去觸及病患內心最深處的恐懼和渴望,從而找到最有效的治療路徑。這是一種超越瞭語言和物質層麵的連接,是純粹心靈的交流。我開始反思自己平時是如何與人相處的,是否也能夠做到如此細膩的關懷和理解。這本書不僅讓我對醫學有瞭新的認識,更重要的是,它在我心中播下瞭更加善良、更加富有同情心的種子。每一次翻開,都會有新的感悟,仿佛每一次閱讀都是一次與書中人物的靈魂對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