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轨迹:深度心理分析手册 [Stephen Arroyo]

生命的轨迹:深度心理分析手册 [Stephen Arroyo]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史蒂芬·阿若优(Stephen Arroyo) 著,胡因梦 译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深度心理学
  • 荣格分析
  • 占星心理学
  • 人格发展
  • 自我探索
  • 情绪管理
  • 人生课题
  • Stephen Arroyo
  • 个人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云南出版集团公司 ,
ISBN:9787222052277
版次:1
商品编码:10072720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Stephen Arroyo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7-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7
字数:20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生命的轨迹:深度心理分析手册》提供了一整套奠基于荣格心理学和东方哲学的深度占星方法,目的在于帮助读者运用占星学来认识个体在宇宙中的生命轨迹,从而达成个人的转化,并促进灵性与心理上的成长。这种崭新的占星途径与传统预测导向的占星学截然不同,它是奠基于业力法则和自我转化驱力之上的,特别强调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与冥王星在转化业力上的重要性,而且把所有的占星技巧都用于促进个人成长的面向上。
  作者在占星学领域具有深刻的洞见和丰富的咨商经验,其对占星学、心理学与东方哲学的整合,反映出一种深层的包容力与统合力。在处理复杂概念时,他的清晰度和简朴风格使得初学者也能从中体认到星象诠释的心理学背景。凡是对自我认识和灵性成长有兴趣的读者,一定能从本书中获得中肯而实用的建议。

作者简介

  史蒂芬·阿若优(stephen Arroyo),拥有心理学硕士学位,长年于美国加州从事婚姻及家族关系咨商,同时在三所大学里教授占星学和各种治疗方法,被占星学界视为人本主义现代占星学的先驱。他的著作在世界各地都极为畅销,已经被翻译成九国语言。本书和《占星、心理学与四元素》(Astrology,Psychology,and the Four Elements),是获得高度回响的现代占星著作。
  
  译者简介
  胡因梦,台湾身心灵课程引领讲师,对于现代人的身心压力、情绪模式和灵性成长需求都有深刻的观察和研究,致力于身心灵疗愈课程和身心灵成长书籍的翻译工作,目前他从事占星咨商工作。著有《生命的不可思议:胡因梦自传》、《茵梦湖》、《古老的未来》等,译有《世界在你心中》、《克里希那穆提传》、《平常禅:活出真实的自己》以及“钻石途径系列”等十余本书。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心理学的法则告诉我们说,若是无法察觉内在的情境,它们就会投射出来变成外在的命运,也就是说,一个人若是无法觉知到内在的冲突,那么外在世界就会逼不得已将那份冲突“演示”出来,而且会撕裂成两极对立的情况。
  ——荣格(Carl Gustav Jung)
  我早已直觉地知道,在传统占星学的象征符号与拟古式的语言背后,还埋藏着更博大的智慧、更深刻的生命法则,以及以能够让忠诚的占星学子在灵性层次上产生精纯理解的洞见。……我认为这个宇宙语言还有许多内在意义,足以促进灵性上的成长、提升人们的觉知。
  ——史蒂芬·阿若优(Stephen Arroyo)
  这些艰难无比的精微次元考验,让我亲身印证了深度占星学在生命周期循环以及自我转化上面的惊人发现。原为我所感受到的那些无形势力,有一大部分是源自于宇宙行星给人类所带来的阶段性影响力与挑战。
  ——胡因梦

目录

译序 灵修与占星
前言 占星学的真义
第一章 业力
定业、今生所造之业与藏业
本命盘的特定要素
第二章 转化
日月法则
高层意识
第三章 转化的关键——第一部分:天王星与海王星
影响个人心灵最深的三王星
没有任何一种觉醒是不带着痛苦的
三王星为人的生命带来集中焦点的改变
天王星:伟大的解放者、觉醒者与启蒙者
海王星:超越任何界线,与宇宙合一
第四章 转化的关键——第二部分:冥王星
冥王星的推进
转世与业力
冥王星的宫位
冥王星的相位
冥王星、第八官及天蝎座的深层本质
第五章 土星的本质与周期
土星:物质次元的真正本质
本命盘的土星
土星的相位
土星的推进
土星推进原位
土星推进其他行星
土星推进不同的宫位
第六章 本命盘的相位带来的转化
从现代观点看相位
特定相位的性质
相位与业力
天王星的相位
海王星的相位
冥王星的相位
月亮的相位
了解本命盘的主体
第七章 业力与关系
关系中的挑战相位
土星的挑战交集相位
天王星的挑战交集相位
海王星的挑战交集相位
冥王星的挑战交集相位
合盘
第八章 转化的周期循环——第一部分:移位法
次级移位系统
太阳弧移位法
推进及移位法的差异
移位的太阳
移位的月亮
移位的月亮进入的宫位
移位的月亮相位
其他重要的移位相位
第九章 转化的周期循环——第二部分:推进法
关键性的转化阶段
推进的行星造成的影响
被活化的行星之要旨
五个外行星的推进
推进的时间点
第十章 上升点与天顶:人格结构的重要元素
上升点
上升星座的主宰行星
上升点的相位
天顶及其相位
星盘比对中的四交点
星盘比对中的天顶相位
第十一章 艾德格·凯西“灵命解读”的占星概念
灵魂表现的管道
行星的寄居之旅
第十二章 占星师与咨商
占星学与心理学:两种理解生命的不同途径
不提供意见的咨商艺术
理想典范的重要性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业力
  许多的玄学家、占星家以及其他关怀宇宙法则的人,均以各种方式沿用过“业力”(Karma)这个名词,因此在思考占星学与业力的关系时,我们必须先厘清这个名词的意义。基本上它指的就是宇宙法则里的因果律,与《圣经》格言“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十分雷同,但是又比俗世因果概念的范畴更宽广一些;很显然的,一个播下蓟花种子的人是不可能种出玫瑰来的。业力法则与牛顿机械定律“每个作用力必定产生反作用力”很近似,但其涵盖范围的广度却有差异。业力法则假定人转世投生乃是连续不断的经验,而且绝不会在物质世界投生一次就了结了。从这个角度来看,业力法则可以被视为一种维持与达成宇宙正义及平衡性的方式;它其实是一个最单纯、最能涵盖一切生命律法的法则。它跟某些人所说的“机会法则”(Law of Opportunity)——为了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像神,宇宙必须带给我们一些机会去学习我们最需要突破的心灵功课——是不可分的。
  业力的概念本是奠基于两极现象之上的,宇宙借着这个律法才能维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并不是一种惯性,而是不断地在动、在变化中的平衡性。这个概念之中有一种假设,那就是个人的“灵魂”(某些学派所说的“存有”)里面有一种因力,会逐渐形成一种“果”,而引发这个过程的本能就是“意志”。这整个因力现象的结构便是所谓的“欲望”,欲望可以看成是用意志力来引导个人的能量,然后将某种冲动或想法示现出来。
  当然有关业报的概念是无法与转世理论区分开来的。有些作者认为业力与转世本是用来象征或隐喻某种宇宙作用力的法则,而这种作用力比一般人所设想的还要精微得多,不过大部分能接受转世与业力之说的人,通常对传统的显明定义已经感到很满足了。多数人都认为转世的目的只是暂时投生为一个必朽的灵魂或存有,借着肉身这个媒介来地球学习特定的功课,或是依照特定的方式发展自己,以便进入更高层的意识或存在。根据伟大的透视眼艾德格.凯西(Edgar Cayce)——通称为“沉睡中的先知”(The sleeping Prophet),也是杰斯·史坦恩(Jess Stern)的畅销名著之书名——在“灵命解读”(psychic reading)时所传达的转世理论,一切存有被创造出来之后就不断投生于地球,为的是学习最根本的心灵功课:爱、耐性、谦和、平衡、信心、奉献精神,等等。根据凯西的理论,人若是能了解宇宙的基本律法,诸如转世、业力、恩宠、物以类聚、境由心生等法则,将会为心灵的发展带来助益,其中的“恩宠法则”(Law ofGrace)是凯西的“灵命解读”中最重要的一环。
  如同牛顿机械定律与现代量子物理学的显明对比,业力法则似乎也比恩宠法则的层次粗浅许多。按照凯西的说法,一个人如果能敞开自己与内在的“基督意识”(Christ Consciousness)联结,那么因果律就会被恩宠法则取代。所谓的“基督意识”指的就是人类经验中如如不动的一体性,它不是在二元对立的运作层次里发生的,因此我们若是接受了艾德格‘凯西的恩宠法则概念,就会发现业力法则并不是我们生命最底层的驱力。虽然如此,能够了解业力法则的运作模式还是很有帮助的。凯西曾经说过:“人类的每一世都是过去所有转世的‘我’之总合。”“过去所造作的一切,不论好坏,都包含在目前这一世的机会里。”当他为数千名个案做灵命解读时,总是不断地强调当人面对特定困难或压力时,只不过是在“跟过去的自己相遇”罢了——换句话说,这个人现在必须面对他过去世里造作出来的经验了。
  业力法则最粗浅的表现层次便是《圣经》格言所说的: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我们绝不能忽视欲望的力量,因为它就是引发业力的最深驱力,然而只有小我才有欲望,我们最核心的自性或本体并没有任何欲望,它与万物本是一体的。业力法则基本上要告诉我们的就是:“你终将尝到你欲望的后果。”不过当然只有在经验到这些后果时,我们才会明白自己欲望的支脉是什么。
  举例来说,某个人很渴望世俗财富,因此未来的某世他终于诞生在一个奢华的家庭里。他既然已经拥有了自己想要的一切,总该满足了吧?结果却并非如此,因为其他的欲望又产生了。心的本质就是不断地制造欲望,它是不会停歇下来的。事实上这个人或许已经发现他所拥有的这些财富不但无法带来满足,甚至变成了一种恐怖的负担!至少他贫穷时没什么东西可以损失,因此是自由的,现在虽然拥有了财富,却不断地害怕会失去那些自己已经不再渴望但仍然执著的东西。接下来的问题则是:一个人要如何释放掉这些锻造出欲望的执著,以便再度获得自由呢? (杰出的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称这种执著为“由心念打造成的手铐”。)其实所有的解脱道与自我证悟法门追求的就是这份自由。
  在许多心灵导师的著作与教诲之中,都可以发现对业力法则的本质以及运作上的洞见,这些导师大部分来自东方世界,因此他们的教诲多半根植于佛教或印度教。帕拉玛韩撒-尤伽南达(Paramahansa Yogananda)可以说是第一位到西方世界弘法的东方大师,他写过一本优美而富启发性的传记《一位瑜伽士的自传》(Autobiography of a Yogi),以下是从其中摘录出来的一段话:
  命运、业力与定数——不论你怎么称呼它——指的就是一种正义法则,它决定了我们的种族、我们的肉体结构以及心智与情绪的特质。我们必须认清的是我们很难逃脱这些基本模式,不过我们还是可以学习如何去顺应它,而此处就必须用到意志力了。我们在有限的理解之下仍然有选择和辨认的自由,因此若是能正确地行使我们的选择权,悟性自然会增长。一旦做了选择,人就必须接纳他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然后继续运作下去。
  尤伽南达进一步解释了如何有效地处理个人的业力,以及什么才是面对命运的正确态度:
  过往业力的种子如果被神圣的智慧之火烤过,就不可能再发芽了……一个人的自我了悟越深,越能运用精微的心灵能量来影响整个宇宙,而其本身也不再被无常的现象(业力)所染着。
  尤伽南达对占星学也很熟习,因为他的上师就是一位精通古老科学与艺术的大师,因此他对占星学的见解是很值得参考的:
  一个孩子诞生那一天的时辰,便是天体射线与他个人的业力交织出数学上的一致性的时刻。他的个人星盘是一个深富挑战性的图像,里面呈现了他无法更改的历史以及未来可能发生的结果。只有那些具有直观智慧的人才能正确地诠释个人本命盘,但很少有人具备这种智慧。
  偶尔我会要求某些占星家根据星盘择出我最艰困的时段,不过最终我还是能达成自己所设定的任务,但是在那些时段里,许多艰困的挑战仍然会伴随着我的成就一同出现。对神圣护持力的信心以及正确地运用上天赋予人的意志力,往往能帮助我克服所有的障碍,因此我的罪业终究获得了宽释。
  在佛教传统里,解脱道与心灵修持最终的目标就是“涅a”,许多追求佛家智慧的西方人都未能正确地诠释这个名相。“涅a”字面上的意思就是“业力之风不再吹袭了”。换句话说,唯一能够让心灵有所进展的便是觉醒(“佛”的意思就是“觉者”),或是把意识提升至超越幻觉或业力的层次。从这些教诲中我们可以得知,对治业力最根本的方式就是超越它。只要我们转世到肉体中,业力法则一定会以某种形式影响我们;如果能够对此生的业力模式有所了解,将会带来极大的帮助,或者至少可以让我们以毅力、接纳及感恩的态度来面对我们的命运。
  
  定业、今生所造之业与藏业
  印度有一种古老的传统把业力法则分析得很深入,它将业力分成了三种类型。“定业”(Pralabd Karma)乃是一个人在此生一定会面临的定数、命运或业力。这种基本的业力模式是无法更改的,因此人只能在此生面对这些经验模式。不过据说透过灵修、心灵导师的帮助或者靠着上主的恩赐,也许可以把特别重的业所造成的影响降低,如同把“刀伤”变成“针刺”一般。
  “今生所造之业”(Kriyaman Karma)指的是我们此生造作出来的业,但是在未来世才会受到果报。某些修炼途径之所以会强调严格的戒律,就是要控制修行者的行为,避免造出更多的业而阻碍了此人未来的心灵发展。除了严格的戒律之外,避免在今生造业的主要方式就是不执著、不产生强烈的欲望,同时要在履行每日的义务时培养出正确的心态与超然的态度。当然,维持正确的心态与超然的态度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大部分的灵修教诲皆主张,缺少了冥想的帮助是绝无可能达到那种境界的。
  最后一种业便是所谓的“藏业”(Sinchit Karma),它指的是我们多生多世贮藏下来的业,在这一世里并不显得特别活跃。根据这些教诲的说法,我们已经有过成千上万的转世经验,累积了无数的业力,因此不可能在一世里面对所有的思想与行动的业果——我们的身体、精神和情绪都可能被击垮——所以这些业必须被贮藏起来,不能完全派给这一世去面对。根据这些教诲,我们将会在未来世里面临这些业报,除非我们能碰到一个完美的灵性上师帮助我们释放这些重担。
  梅尔·巴巴(Meher Baba)是一位旅居美国拥有众多门徒的心灵导师,他也用类似的话阐述业力的运作模式:
  以一般粗钝肉身示现的你,将一次又一次地转世,直到你证悟了自己的“真我”为止。但是你的心却只会诞生一次,死亡一次;若是以这个角度来看,你是不落入轮回的。你的粗钝肉身一直在改变,但你的心(心智体)却始终如一,没有任何改变。一切的印象都储存于此心之中。这些印象将会在后续的转世中被耗尽或完全抵消。你将会诞生为女人、男人、穷人、富人、聪明人或愚笨的人,拥有了这些丰富的经验,才能帮你转化所有的二元对立形式。
  我想任何一个熟悉占星学的精确度与有效性的人,都无法否认本命盘(natal birthchart)确实能揭露一个人的主要生命模式:潜能、才华、执著的焦点、难题以及主要的心智特质。若是能接受这个观点,那么本命盘很显然透露出了一个人现世定业的蓝图或x光片。我在我的著作《占星、心理学与四元素》(Astrology,Psychology,and the Four Elements)里面,曾详细说明星盘可以视为一个人的能量模式的蓝图,而这些能量会同时在各个次元里显现出来:身体、心智、情绪及灵性次元,同时也跟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有关。然而“藏业”却不显不在本命盘里,因为它们不会完全分发给这一世。同样的,今生所造之业也不会显示出来,因为我们似乎还保有某种程度的自由意志,即使很有限,但还是能决定我们在这一世将造作出什么样的业。虽然真相就是如此,可我并不想让读者留下“一切都是命定”的印象,好像我们对自己的业力是束手无策的,无法以正确的方式来改变我们的人生。其实情况恰好相反,虽然本命盘显示出了我们的业力,并因而阻碍了我们的自由,造成了我们的束缚,但本命盘仍然可以让我们认清生命的哪个领域需要被转化,或者我们目前的表达模式有哪些需要改变。就像艾德格‘凯西在他的灵命解读中所说的“心即是建构者”,我们的心驻留在何处,我们就会变成什么样子。如果我们能以细腻的方式改变自己的态度及思维模式,或者经常能借由静坐来联结高层意识,不只是拥有并且能活出生命力,那么或许就可以从束缚中解脱出来,和宇宙的律动调成一致。如同20世纪最伟大的占星学家丹恩.鲁依尔所强调的,发生在人身上的事件本身,远不及人对事件的反应来得重要。这句话总结了我们在面对业力时的心灵与心理发展的可能性。换句话说,我们对经验所抱持的态度才是最关键的要素。我们的态度本身就能决定在面对困境时将会受苦,或者将学会生命要教给我们的功课。
  因此本命盘能显示出我们的心智模式或过往的制约,亦即梅尔·巴巴所指的内心的“印记”。本命盘显示的就是我们过往的思想与行为所造成的现世业果。这些老旧的、根深蒂固的模式是极不容易改变的,只是运用显得有点老派的意志力,毫无疑问地将无法改变那些强而有力的式。这些模式也不可能借由时髦的“新时代”心理治疗术语或是膨胀自我的流行哲学——“我创造我的实相;我终于明白是我一直在让自己受苦;我现在已经能掌握我的人生了”——而轻易地改变。人类的心灵演化过程比这些观念要精微多了。当我们面临非常严重的挑战时,这些老旧的、单凭意志力便能解决问题的方式,一定会遭到瓦解,而企图合理化自己的冲突及灵性危机,也只能暂时遏阻生命的洪流,紧接着这股能量就会像奔放的急流一般无法控制地倾泻出来,而这只会赤裸裸地揭露肤浅的假灵修之中的逃避倾向。业力模式是既真实又强烈的,这些习性不可能靠着一些鼓舞士气的积极思考就在一夜之间消褪,这些生命驱力必须被认清被接纳,而且要充分地加以关注才行。
  自我认识与自我了悟乃是证人神性的必要前奏,但是在前面的阶段里,一个追寻真理或追求更高形式的占星学的学生,经常会因为洞察到自己的诸多负面特质、情绪及习惯模式而感到挫败。当一个人发展到这个阶段时,身为他的辅导者或引领者的占星师或其他角色,就势必得付出更多的关怀了。咨商者此刻应该为对方详加解释:门只要打开一道小小的缝,就会有一束光射进黑暗的屋子里,这时空气中所有的尘埃和脏东西都会显现出来。换句话说,当你在自我认识的道路上跨出第一步时——也许是占星学或其他能带来启发的方式——你很快就会发展出一种对自己、对命运以及对本命盘的负面态度。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地说明,当那道光变得越来越明亮时,做学生的就更容易察觉自己的缺点、弱点或负面特质,但那份觉知是应该被欣然接受的,因为它显示出了更深的自我认识与更明确的发展阶段。辅导者应该鼓励学生善用这份洞见来采取富有建设性的行动,从而转化个人的人生,不再为自己的恐惧和焦虑找借口。同时老师还要更进一步地为学生们指出,当自我认识的程度提升时,业力往往会显现于更精微的次元。因为她或他现在已经敞开心门来认识自己,于是就不再需要靠外在的戏剧化事件或冲击,让自己从心灵的沉睡或昏睡状态里觉醒过来。

在线试读

《生命的轨迹》第1部分 序言

我对占星学的着迷大约是高中时代开始的,启蒙书应该说是老友刘铁虎翻译的《巴比伦占星术》。虽然询问初见面者的太阳星座早已成为我的日常惯例,但是对占星学的深入程度却始终没怎么提升,直到好友韩良露的几本贡献卓越的占星力作问市,才算是获得了一窥堂奥的机会。


生命的轨迹:深入探索心灵的奥秘 这是一本邀您踏上自我发现之旅的书籍,它将引领您穿越意识的层层迷雾,去理解那些潜藏在行为、情感和思想深处的驱动力。我们每个人都走在一条独一无二的生命轨迹上,这条轨迹由无数大小事件、经历、选择和关系的交织而成。理解这条轨迹,便是理解我们自身,理解我们为何会以这样的方式思考、感受和行动。 这本书并非关于世俗的成功学,也不是冰冷的心理测量。它是一场深入心灵腹地的探险,旨在提供一套工具和视角,帮助您拨开迷茫,看到隐藏在日常琐碎之下的更深层含义。它鼓励您以一种全新的、更具洞察力的目光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及您与周围世界的互动模式。 一、 认识你的内在地图:潜意识的力量 我们的大脑,尤其是潜意识,是支配我们生活的一股强大而神秘的力量。它储存着我们过往所有的经验、记忆、信念和情感模式,这些都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当下的决策和行为。这本书将带您深入了解潜意识的运作机制,它如何塑造您的认知,如何影响您的情绪反应,以及它如何隐秘地指引着您的人生方向。 潜意识的“根”:早年经历的影响 许多我们今日的困扰,往往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那些不被言说的需求、未被满足的情感,以及我们从父母、家庭环境中习得的模式,都会在潜意识中扎根,成为影响我们一生行为的“脚本”。本书会引导您去识别这些早年经历的烙印,理解它们是如何在您成人后的人生中重演,并提供方法来转化这些负面影响,重写人生脚本。 情感的“暗流”:情绪背后的心理需求 愤怒、悲伤、焦虑、恐惧,这些看似强烈的情绪,往往只是表面现象。它们更像是身体发出的信号,提示着某种深层心理需求的未被满足。本书将教您如何倾听这些情绪的语言,理解它们背后真正的原因,从而不仅仅是压抑或逃避,而是建设性地回应和转化。例如,愤怒可能是对边界被侵犯的信号,悲伤可能是对失去的依恋,而焦虑则可能源于对失控的恐惧。 信念的“滤镜”:思维模式的形成与改变 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内在的信念体系所决定的。这些信念,有些是健康的,有些则可能是限制性的。它们像一副副有色眼镜,过滤掉我们接收到的信息,形成特定的认知偏差。本书将帮助您识别出那些阻碍您成长的负面信念,理解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挑战和重塑它们,从而打开新的可能性。 二、 生命的“罗盘”:内在模式的解析 每个人的生命都遵循着一套内在的模式,这些模式贯穿于我们的人际关系、职业选择、个人成长以及应对挑战的方式之中。识别并理解这些模式,是实现有意识选择、避免重复错误的关键。 人际关系的“回响”:依恋模式的解读 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行为方式,往往受到早期依恋模式的深刻影响。无论是安全型依恋,还是焦虑型、回避型依恋,它们都在塑造我们如何与他人建立连接、如何处理亲密感和独立性。本书将帮助您识别自己的依恋模式,理解它在爱情、友情、家庭关系中的具体表现,并提供重建健康依恋关系的路径。 职业与事业的“指引”:内在召唤与才能的探索 很多人在事业选择上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真正热爱什么,擅长什么。本书将引导您审视自己内心的驱动力,发掘那些隐藏的才能和天赋,理解它们与您人生目标之间的联系。它不仅仅是关于找到一份“工作”,更是关于找到一个能够让你发挥潜能、实现价值的“事业”。 挑战与成长的“契机”:逆境中的转化力量 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虽然痛苦,却往往是成长的最佳催化剂。本书将帮助您以一种更积极、更具建设性的心态来面对逆境,将其视为内在力量觉醒和人生格局提升的契机。理解困境中的心理机制,能够帮助您从中汲取养分,变得更加坚韧和智慧。 三、 走向“完整”:整合与超越 生命的轨迹并非僵化不变,而是充满着动态的演化和整合。这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您实现内在的整合,超越局限,成为一个更完整、更真实、更有力量的自己。 阴影的“拥抱”:接纳不完美的自我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被社会认同,甚至不愿承认的“阴影”面。这些被压抑的特质,虽然可能带来痛苦,但它们也蕴含着巨大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本书将引导您勇敢地面对和接纳自己的阴影,将其整合到意识层面,从而实现真正的完整。 意义的“寻觅”:找到生命的“为什么”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很多人感到意义的失落。本书将引导您去探索生命更深层的意义和目的,找到驱动您前进的内在价值。当您明确了生命的“为什么”,您就有了穿越一切困难的力量。 “活在当下”的艺术:觉察与临在的实践 许多焦虑和痛苦来自于对过去的悔恨或对未来的担忧。本书将强调“活在当下”的重要性,并通过具体的练习,帮助您提升觉察能力,体验临在的宁静与力量。只有真正活在当下,我们才能全然地体验生命,做出有意识的选择。 这本书适合谁? 那些渴望深入了解自己,却又不知从何入手的人。 在生活中感到迷茫、困惑,需要一面“镜子”来照亮内心的人。 希望改善人际关系,建立更健康、更深刻的连接的人。 对心理学、自我成长、心灵探索有浓厚兴趣的人。 希望摆脱旧有模式,实现人生蜕变,活出更真实、更有价值的自己的人。 这是一次邀请,一次赋能,一次唤醒。 翻开这本书,就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内在宇宙的大门。在文字的引导下,您将有机会去探索、去理解、去整合,最终,去重塑属于您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生命轨迹。这条轨迹,将不再是偶然的堆砌,而是充满觉知、力量和意义的壮丽篇章。

用户评价

评分

从装帧的质感到纸张的选择,这本书都散发着一种对知识的尊重。这不仅仅是一本“快消品”,更像是可以常置案头,随时翻阅的工具书。书中穿插的那些小插图或者符号系统,设计得极为巧妙,它们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起到了一种视觉上的“锚点”作用,帮助读者在复杂的概念迷宫中保持方向感。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可以反复打磨和应用的分析框架。许多心理学书籍往往止步于理论的描述,但这本书似乎更着重于“如何操作”和“如何辨识”。它教会我的,不是记住某几个名字,而是如何用一种全新的镜头去观察生活中的互动,去解析那些潜藏在日常琐事背后的能量流动,这种实用性是它区别于其他同类书籍的关键所在。

评分

深入阅读后,我发现作者的笔触中流露着一种对人类精神探索的近乎虔诚的态度。他似乎完全沉浸在这个“潜意识景观”的绘制之中,行文之间充满了对个体生命独特性的尊重。我特别喜欢他对“时间性”和“生命周期”在心理结构中作用的探讨。这部分内容处理得极为细腻,它提醒我们,任何心理状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嵌在一条不断演化的生命轨迹之中。阅读这些章节时,我常常会联想到自己的人生经历,那些过去被忽略的细节,突然间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这种自我反思的深度,远超出了我阅读很多专业著作的预期。它更像是一面高清晰度的镜子,让你不得不正视那些你努力想回避的角落。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力量是内敛而强大的。它不追求华丽的辞藻或煽情的表达,而是依靠其逻辑的严密性和洞察的深刻性来征服读者。对于那些已经对基础心理学有所涉猎的人来说,这本书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层级理解的大门,提供了不同于主流学派的、更具整合性的视角。我尤其赞赏作者对于复杂概念进行简化描述时的那种精准度,他总能找到那个最恰当的比喻,将那些原本高悬于空中的抽象概念,稳稳地放置在读者的理解范围之内。阅读完最后一页,我没有那种“终于读完了”的解脱感,反而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怅然,仿佛刚刚结束了一场漫长而意义非凡的朝圣之旅,并且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去重温其中的某个重要站点。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为高明,它不是那种一味堆砌术语的教科书,而更像是一部由无数个案例和深刻洞察编织而成的史诗。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极具争议性或敏感的心理现象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不偏不倚的客观性。他似乎总能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去审视人性中的光明与阴影,不轻易下定论,而是提供多种解读的可能性,让读者自己去“做功课”。这种开放式的引导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主动思考的欲望。比如,书中对某些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的剖析,简直是把我过去许多想不通的困惑瞬间照亮了。读到那些章节时,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合上书本,在脑海中反复咀嚼那些精妙的措辞和推理路径,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久违的阅读体验。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露出一种深邃而引人入胜的气质,那种略带复古的字体和沉稳的色调,让人立刻联想到那些需要耐心和专注才能领悟的知识。我拿到书后,首先被它的引言部分深深吸引了。作者以一种非常坦诚和哲学化的口吻,阐述了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必要性和复杂性。他没有急于抛出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人生导师,娓娓道来,引导读者放下既有的偏见和表面的认知,准备进入一个更加广阔和幽暗的领域。那种文字的力量,让我感觉自己仿佛被邀请进入了一个秘密的沙龙,准备与那些最真实的自我进行一次深刻的对话。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构建这个知识体系时所花费的心血,每一个论述点之间都有着精密的逻辑联系,绝非信手拈来之作,这对于寻求系统性理解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评分

好评

评分

希望活动多多哈

评分

真的不是假书吗。装订成这样!差评!

评分

书的质量没的说,内容也还可以,有点难懂

评分

早已直觉地知道,在传统占星学的象征符号与拟古式的语言背后,还埋藏着更博大的智慧、更深刻的生命法则,以及以能够让忠诚的占星学子在灵性层次上产生精纯理解的洞见。……我认为这个宇宙语言还有许多内在意义,足以促进灵性上的成长、提升人们的觉知。

评分

还没开始看,挺有重量的一本书,晚上推荐看的,希望质量也一样重就好

评分

正版!非常好,值得入手的占星书,阿若优的书非常值得研读。

评分

不知道适合自己看不啦。

评分

不错很深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