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古代养生家言“三分治疗七分调养”,可谓平时的调养比治疗更加重要,而药膳靓汤则是药膳中应用最广、最易被人体吸收、最方便于家庭日常制作的一个食疗品种。健康的身体需要平时的调养呵护,让我们的健康生活从养生靓汤开始吧! 新作《中华养生靓汤1000款》包括七部分内容,每一部分均提供若干药膳靓汤款式。每款靓汤从配方、制作、方解、应用四个方面作详细介绍,可作为读者制作养生药膳靓汤时参考。
内容简介
《中华养生1000款靓汤》包括家庭四季靓汤、儿童健康靓汤、青少年成长靓汤、女性滋养靓汤、男性强身靓汤、中老年养生保健靓汤、其他疾病调理靓汤七部分,每一部分均提供若干药膳靓汤款式。每款靓汤从配方、制作、方解、应用四个方面作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
黄兆胜,男,1953年9月生,医学博士,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级重点学科中药学(中药制药)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历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院长、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护理学院院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届全国理事、中国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药学科组成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食品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保健(功能)食品学会会长及广东省中医药科技专家委员会中药学科组成员,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颁发的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继承人证书,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著名中医药专家。多次应邀赴日本、香港等地讲学,并出席国际会议,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
黄教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由国家卫生部公派赴日本国立富山医科药科大学留学多年,学成回国后返回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任职,长期从事中药的教学、科研和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在中药延缓衰老、抗脂肪肝、抗肝纤维化及中药新药开发研究等方面取得显著业绩,并在中医养生保健、药膳食疗、健康管理等方面有深入研究。近年来负责并完成“脑力宝丸”、“生命力口服液”、“养颜祛斑胶囊”、“御养生源胶囊”等多项中药新药、保健食品的开发研究项目,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及完成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先后在国内外医药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多篇被IM、AA、SCI等国际学术刊物所收载,参加编写出版《汉方诊疗手册》(日文版)、《岭南中草药撮要》《抗衰老药物学》《灵芝的开发应用》《家庭食疗中药学》等学术专著18部,主编全国中医药院校21世纪课程教材《中药学》(获全国医药类优秀教材奖);主编《中华养生药膳大全》(获中国药膳食疗优秀著作特别奖)。
内页插图
目录
一、家庭四季靓汤
春季靓汤
莲藕煲牛尾汤
灵芝蹄筋汤
茯苓白术鲫鱼汤
党参鳙鱼汤
海带鱼蓉羹
发菜鱼头汤
眉豆红枣排骨汤
木瓜去湿汤
咸蛋芥菜汤
鸡骨草瘦肉汤
苋菜蟹肉羹
粟米鱼蓉羹
发菜眉豆瘦肉汤
郁金蜜枣排骨汤
夏季靓汤
冬荷煲老鸭
节瓜金银鸭汤
白瓜牛鳅鱼汤
翠衣番茄豆腐汤
鲫鱼赤小豆汤
赤小豆鲤鱼汤
红豆莲藕汤
墨鱼节瓜汤
冬瓜芡实鸭汤
莲藕绿豆煲牛服
豆腐芫荽黄沙蚬汤
苦瓜瘦肉汤
绿豆夏枯草煲猪骨
草菇豆腐汤
海带冬瓜瘦肉汤
豆腐凉瓜田蚊鱼汤
节瓜烧鸭羹
甜玉米猪骨汤
丝瓜鱼头汤
萝卜墨鱼汤
土茯苓煲龟
大芥菜腊鸭头煲排骨
酸菜鲫鱼汤
西洋菜鲜陈肾汤
鲜陈肫生鱼汤
花旗参鲍鱼汤
丁香酸梅汤
绿豆南瓜汤
塘葛菜生鱼汤
七鲜汤
红萝卜竹蔗汤
秋季靓汤
红萝卜无花果生鱼汤
水鱼炖鱼翅
虫草鸭块汤
雪蛤烧鸭羹
竹荪芙蓉汤
百合煲鲫鱼汤
百合红枣煲龟
沙参玉竹心肺汤
樱桃雪耳汤
剑花粉肠汤
川贝枇杷叶粉肠汤
葛菜罗汉果汤
南杏银耳汤
剑花猪肚汤
百合玉竹煲猪心
西洋菜百合煲生鱼
萝卜羊肉汤
菜干腊鸭汤
菜干猪骨汤
菜干鸭肾汤
南北杏菜干猪肺汤
银耳肉蓉羹
南瓜牛肉汤
燕窝贝母瘦肉汤
沙参百合煲猪肺
百合汤
萝卜福寿鱼汤
银耳鸽蛋汤
冬季靓汤
黑豆圆肉鱼头汤
杞子桂圆羊脑汤
鹿肉芪枣汤
三仙禽参汤
附子生姜炖狗肉
羊肉杞子汤
海参鸡肉汤
淡菜汤
八宝鸡汤
羊肉木瓜汤
参芪生鱼汤
牛蒡猪骨汤
鳖肉补肾汤
珧柱鸡肉羹
二、儿童健康靓汤
感冒调理靓汤
芫荽黄豆汤
小葱老姜汤
萝卜姜枣汤
咳嗽调理靓汤
菜干猪脷排骨汤
沙参玉竹煲老鸭
西洋菜百合牛服汤
枣杏煲鸡汤
金银菜瘦肉汤
脾胃调理靓汤
独脚金煲猪瘦肉
参芪鹌鹑汤
……
三、青少年成长靓汤
四、女性滋养靓汤
五、男性强身靓汤
六、中老年养生保健靓汤
七、其他疾病调理靓汤
精彩书摘
一、家庭四季靓汤
春季靓汤
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五脏中肝的活动功能也较为旺盛。因此,春季应少吃酸味食物,多吃甜食,以防肝旺克脾,即“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后世养生家提出的“春宜甘平”的养生法。性味甘平或有清肝作用的药物和食物有:茯苓、山药、薏苡仁、莲子、胡萝卜、、菠菜、鱼鳔、银耳、木耳、牛乳、枸杞、荠菜、马兰头、芹菜、小白菜、荸荠、菊花等。肝气不旺、气血两虚者,亦可选择黄芪、当归、人参、桂圆、乌骨鸡等进补,以助肝气顺应自然而正常升发。
莲藕牛尾汤
【配方】莲藕600克,牛尾1条(去皮重约900克),陈皮1/4个, 红枣8个,姜1片,水和盐各适量。
【制作】①莲藕洗净,去皮洗净。陈皮用清水浸软,刮去瓤洗净。红枣去核洗净。
②牛尾请卖者剥去皮,切件。牛尾放入滚水中煮1 0分钟,捞起洗净。
③水适量放入煲内,放入陈皮煲滚,然后放入牛尾、莲藕、红枣、姜煲滚,慢火煲4小时,下盐调味。
【方解】莲藕生用能清热、凉血、散瘀,熟用能健脾、开胃、益血、生肌、止泻:牛尾补肾壮腰、益髓;红枣补脾胃、益气生津;陈皮理气化痰,和胃。四者合用,共奏补脾养胃、补肾益髓之功效。
【应用】适用于脾肾不足所致的食欲不佳、大便溏薄、脘腹不适、腰膝酸软、面色胱白等症。
灵芝蹄筋汤
【配方】 灵芝15克,黄精15克,黄芪18克,猪(或牛)蹄筋100克,水、姜、葱、盐、胡椒粉各适量。
【制作】①灵芝、黄精、黄芪先分别洗净,用水润透,切片,用纱布袋装好扎口。葱、姜拍碎。
②蹄筋放钵中,加水适量,上笼蒸约4小时后,待蹄筋酥软时取出,再用冷水浸漂2小时,剥去外层筋膜,洗净切成长条。
③将蹄筋和药袋放入锅中,加入清水、姜、葱,炖至蹄筋熟烂,拣出药袋、姜、葱。用盐、胡椒粉调味即成。
【方解】 灵芝有滋补强壮,扶正固本的作用;黄精能补脾,益精,润肺;黄芪能补气健脾,固表止汗;猪(或牛)蹄筋能益气补中,温胃暖脾。药食合用,共奏补气健脾、扶正固本之功效。
【应用】 适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体弱乏力、肌肉消瘦、饮食减少、易感冒、易出汗、面色无华等症;也可用于病后体弱的调理。
……
前言/序言
舌尖上的古韵:中华养生千味汤 浩瀚中华,源远流长,饮食文化更是其中的璀璨明珠。自古以来,中国人便深谙“药食同源”的养生之道,将天地间的精华凝聚于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汤品之中。这些汤,不仅仅是果腹的饮品,更是承载着历史的智慧、地域的风情,以及对健康与长寿的朴素追求。 《舌尖上的古韵:中华养生千味汤》并非简单地罗列食谱,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寻味之旅,一次对中华民族传统养生智慧的深度探索。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中国辽阔的土地,感受不同地域独特的食材与烹饪技法,品味千百年来沉淀下来的养生精髓。 一、 一汤一故事:地域风情与文化传承 中国幅员辽阔,地貌多样,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从北国冰封的豪迈,到江南水乡的婉约;从西南高原的醇厚,到东南沿海的鲜美,每一方水土都滋养着独特的食材,也催生了独具特色的汤品。《舌尖上的古韵》将以地域为经,以汤品为纬,串联起一幅幅生动的饮食画卷。 北方滋补,暖意融融: 想象一下,在寒冷的冬日,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萝卜汤,驱散了严寒,温暖了身心。书中将深入探讨北方地区为何偏爱温补的汤品,如炖羊肉汤、排骨汤、鸡汤等,分析其中蕴含的“热性”与“温性”食材的搭配奥秘,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食材选择来应对季节变化,增强体魄。我们将追溯这些汤品背后的故事,或许是塞外牧民的日常,或许是宫廷御膳的传承,让每一碗汤都充满人情味与历史感。 江南清雅,润泽身心: 提起江南,人们便会联想到小桥流水人家,以及那些精致而鲜美的汤品。本书将细致解读江南地区为何钟情于清淡滋补的汤水,如各种鱼汤、蔬菜汤、菌菇汤等。我们将探索江南人如何巧妙运用时令蔬果,搭配河鲜海味,熬制出汤色清澈、味道鲜美的汤品,不仅满足味蕾,更注重调养身体的阴阳平衡。从丝瓜毛豆汤的清新,到砂锅煨出的老鸭汤的醇厚,每一碗汤都仿佛诉说着江南水乡的温婉与细腻。 西南醇厚,药食共融: 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独具特色的食材,也造就了注重药食同源的汤品文化。本书将深入挖掘西南地区那些充满地域特色的养生汤,如各种菌菇汤、药膳汤、酸汤等。我们将探究当地人如何将山野间珍贵的药材与新鲜的食材相结合,通过科学的烹饪方式,最大限度地释放食材的营养与药效,达到滋补强身、祛湿排毒的功效。从滋补的虫草炖鸡,到开胃的酸汤鱼,每一口都充满了大自然的馈赠与古老的智慧。 东南鲜美,四时调养: 沿海地区,食材的鲜美是汤品的重要特质。本书将呈现东南沿海地区如何利用丰富的海产资源,搭配时令蔬菜,制作出既鲜美又养生的汤品。我们将分析不同海鲜的营养价值,以及它们如何与蔬菜、菌菇等食材搭配,达到清热解毒、滋阴养血等多种功效。从海鲜炖盅的精致,到海带排骨汤的家常,每一碗汤都充满了大海的馈赠与海滨人民的生活气息。 二、 巧用食材,精妙搭配:科学养生的味觉密码 “食材是根本,搭配是关键”。《舌尖上的古韵》并非仅仅满足于介绍汤品的地域特色,更将深入解析构成这些汤品的食材,以及它们之间精妙的搭配之道。 五谷杂粮的基石: 米、面、豆类等作为基础食材,在汤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书将分析不同谷物的营养成分,以及它们如何作为汤品的基底,提供能量和膳食纤维。例如,红豆薏米汤的祛湿功效,绿豆汤的清热解暑,都将在书中得到详细阐述。 肉类的滋养与选择: 鸡、鸭、鱼、猪、牛、羊等各类肉类,在中华养生汤中扮演着重要的滋补角色。我们将详细解读不同肉类的性味归经,分析其富含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以及它们对人体不同脏器的滋养作用。从乌鸡的补血养颜,到鱼肉的健脾益气,再到羊肉的温补壮阳,本书将提供详尽的食材功效分析,帮助读者根据自身体质和需求进行选择。 蔬菜水果的天然馈赠: 各种蔬菜水果不仅为汤品增添色彩与风味,更是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的重要来源。本书将聚焦于不同季节的当令蔬菜水果,分析它们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例如,冬瓜的利尿消肿,白萝卜的化痰止咳,番茄的抗氧化,都将在书中得到生动的解读。 菌菇的独特风味与健康价值: 蘑菇、木耳、银耳等菌菇类食材,在中华养生汤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不仅能提供独特的鲜味,更富含多糖、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等多种健康功效。本书将深入挖掘不同菌菇的特性,并教授读者如何将它们融入日常汤品,提升养生效果。 药食同源的智慧结晶: “药食同源”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理念。本书将特别关注那些兼具食用价值与药用功效的食材,如枸杞、红枣、党参、黄芪、当归、山药、姜、葱、蒜等。我们将详细解析这些“药材”的性味、功效,以及如何在日常汤品中合理运用,达到温和调养、治未病的养生目的。这些并非复杂的药膳配方,而是融入日常饮食中的简单、有效的养生智慧。 三、 烹饪的艺术:火候、时间与技巧 好的汤品,离不开精湛的烹饪技艺。《舌尖上的古韵》将不仅仅停留在食材的介绍,更将带领读者领略中华烹饪的细腻与智慧,学习如何通过恰当的火候、精心的炖煮,熬制出营养丰富、口感醇厚的汤品。 火候的魔力: 大火、小火、文火、急火……不同的火候对汤品的口感和营养释放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书将细致讲解不同汤品对火候的要求,以及如何根据食材的特性来调整火力。例如,肉类炖煮初期需要大火烧开,后续则转为小火慢炖,以保证汤汁的醇厚与肉质的酥烂。 时间的哲学: “慢工出细活”,这句话在熬汤这件事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本书将强调不同汤品的最佳炖煮时间,以及如何通过时间来达到食材的软烂、营养的充分释放。从几十分钟的快手汤,到数小时的慢炖老火汤,每一个时间段的选择都凝聚着经验的智慧。 辅料的画龙点睛: 葱、姜、蒜、香料等辅料,在汤品中起着去腥、提鲜、增香的关键作用。本书将教授读者如何根据不同的汤品和食材,选择合适的辅料,以及它们的用量和添加时机,让汤品风味更佳。 炖煮工具的选择: 砂锅、不锈钢锅、电炖盅……不同的炖煮工具会影响汤品的受热均匀度和营养保留。本书将就不同工具的优劣进行分析,并给出最适合熬汤的建议。 四、 养生,不止于汤:健康生活的全景式解读 《舌尖上的古韵:中华养生千味汤》所倡导的,并非仅仅是口腹之欲的满足,而是对一种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的追求。本书将在此基础上,拓展至更广阔的健康领域。 根据体质调养: 中医强调“辨证施膳”。本书将引导读者初步了解自身体质(如寒性、热性、虚性、实性等),并根据不同的体质,推荐适合的养生汤品。例如,体寒者适合饮用温补的汤品,而体热者则更宜选择清热降火的汤水。 四季养生之道: 四季变化,人体需求亦随之改变。本书将结合不同季节的特点,提供相应的养生汤品建议,帮助读者顺应天时,保持身体健康。春季的升发,夏季的清热,秋季的滋润,冬季的温补,都将在汤品中得到体现。 常见健康问题的食疗对策: 针对一些常见的健康小困扰,如失眠、疲劳、消化不良、感冒初起等,本书将提供一些简单易行的食疗汤方,通过日常饮食来辅助调理,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健康饮食理念的升华: 本书将倡导一种平衡、适度的饮食理念,鼓励读者将养生汤品融入日常生活中,而非将其视为一种负担。通过享受烹饪的过程,品味食物的天然原味,感受食物带来的能量,最终达到身心合一的健康境界。 《舌尖上的古韵:中华养生千味汤》是一本集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养生宝典。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汤的书,更是对中华民族千年养生智慧的传承与发扬,是对健康生活方式的生动诠释。翻开这本书,您将不仅仅是获得了一份份美味的食谱,更是开启了一段探索中华养生文化、品味舌尖古韵的美妙旅程。让我们一同在这千味汤中,感受古老的东方哲学,寻觅健康的生命密码,让每一碗汤都成为滋养身心的甘露,点亮属于您的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