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書院·中華養生寶典

國學大書院·中華養生寶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蔚華 著
圖書標籤:
  • 國學
  • 養生
  • 中醫
  • 中華文化
  • 健康
  • 傳統文化
  • 養生之道
  • 保健
  • 身心健康
  • 長壽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三秦齣版社
ISBN:9787807362449
版次:1
商品編碼:10110813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7-07-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314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國學大書院:中華養生寶典》(經典珍藏版)講述中華民族養生之道的民族,早在先秦時期,人們就開始瞭對以保健強身、怡情悅誌、防病抗衰老為目的的養生理論和方法的探討。後代養生理論則逐漸揚棄瞭諸子濃厚的哲學內蘊,而繼承和發展瞭其有價值的養生思想。我國古代養生學在學派理論上錶現為對調氣、動形、靜心、固精、食養等的側重和倡導,再通過氣功導引,房事,養心,勞逸結閤,依靠時令進行起居調養等生活實踐的取長補短,融匯嫁接,達到兼收並蓄和相互促進的高級境界。意味著各傢各派殊途同歸,實現瞭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的升華,形成瞭比較係統完整的以精、心、神、食的調攝為核心的養生理念和方法,並對東西方的養生文化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老子在《道德經》說: “清靜為天下正”,“純粹而不雜,靜一而不變,恢而無為,動而以天行,此養神之道也。”《內經》還說: “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誌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主張安靜而無雜念,誌閑少欲,即防止不正當的思想。 孫思邈主張平日“耳無妄聽,口無妄言,身無妄動,心無妄念”,無大喜怒,無大用意,無大思慮,無歌嘯,無唉啼,無悲愁,無哀慟,無慶吊,無飲興。清靜無為,清心靜氣,不過多追求,不勉強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以保養人體精氣,安享晚年之樂。

目錄

養 生 格 言
總 論
人貴於天 / 2
我命在我不在天 / 3
得道養壽 / 5
真 人 / 8
虛靜養心 /10
養心莫善於寡欲 /12
積善者體健 /14
平虛養內 /16
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 /18
養生十要 /20
通調有天年 /21
通陰陽而知養生 /26
攝養延年 /30
與其服延年之藥,不若守保身之方 /33
養生五難 /34
病六不治 /35
隻有一身宜愛護,少教冰炭通心神 /35
保生寡欲,保身者避名 /37
養生在人牧,肥肉在榖食 /38
無勞爾形,無搖爾精 /38
養心 調心
耳目之欲,背於養心 /40
心平中正,長壽之道 /41
心忿則熱,心勞則汗 /43
心誌修而輕外物 /44
多欲氣淫,無有天年 /46
恬淡虛無,壽命無窮 /46
不能自勝者無壽 /48
知足常樂 /48
養生須除六害 /50
恬和安內,清虛不誘外 /51
心平則氣自和 /52
達人不愁死 /53
心為萬法之宗 /55
自心有病自心知,自病還將心自醫 /56
凡心靜則神悅,神悅則福生 /57
長壽十要 /59
心寬齣少年 /59
聖人除心不除境,凡人除境不除心 /60
養心“五不要” /61
養生“十二少” /61
養生“三戒” /62
調養補養
人體的生理和調養 /63
人體七養 /64
心之形,自生自成 /66
善於養生者,以一身之小自全其氣 /67
善調陰陽者,與天地同壽 /71
補 養
淡食能多補,無心得大還 /74
人參補氣,羊肉補形 /75
食補不如精補,精補不如神補 / 76
調藥性易,調自性難 / 78
飲 食
飲食之患,過於聲色 / 79
飢飽適度,飲食養生之道 / 80
已飢方食,未飽先止 / 82
寜少勿多,寜飢毋飽 / 83
口腹不節,緻疾之因 / 85
陰陽五行,食養之道 / 86
養生真味是清淡 / 86
豐年多病,飢年少疾 / 88
善食強於善醫 / 91
毒藥攻邪,五榖為養 / 91
吃飯先喝湯,不用請藥方 / 93
飲酒十過 / 95
食唯半飽無藥味,酒止三分莫過頻 / 97
起 居
善養者起居有規 / 99
居處過於華麗,易使人滋生貪婪 /100
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101
神強者長生,氣強者易滅 /102
居室之處須防風 /104
起居陰陽,謹慎調理 /107
一天裏的禁忌 /110
動靜勞逸
淡靜為不死之藥 /114
躁動催人老 /115
心如猿,意如馬,無壽 /117
少私寡欲,是為真靜 /118
動而不妄動,亦為靜 /120
不淫於至樂,不安於至靜 /121
養生至要:心靜而體活 /122
養生須防“五勞” /124
善養生者,有勞有逸 /125
氣功和導引
天地萬物,氣聚則生 /127
延年卻病,導引為先 /128
若欲安神,須煉元氣 /130
坐禪五境界 /132
坐 忘 /133
入 定 /134
欲得長生,先須久視 /136
應 時
天時陰陽,順之則壽 /137
內經大論四季之應時養生 /139
陰陽四節,死生之本 /141
邱處機縱論四季應時養生 /141
夏髒宜涼,鼕髒宜溫 /144
春夏宜早起,鞦鼕任晏眠 /145
房 室
房中之事,能生人,能煞人 /147
上士彆床,中士異被 /148
養心莫善於寡欲 /149
防 病
四大是身病,三毒是心病 /151
不樂損年,長愁養病 /152
蘿蔔上瞭街,藥方把嘴撅 /153
睡 眠
食飽不可睡,睡則諸疾生 /154
一夕不臥,百日不復 /155
養 老
老年慎瀉,少年慎補 /156
不須憂老病,心是自醫王 /157
以財為草,以身為寶 /158
養 正 四 要
寡欲第一 /160
慎動第二 /175
法時第三 /182
卻疾第四 /192
養生總論 /210
飲 食 須 知
捲一:水火 /219
捲二:榖類 /229
捲三:菜類 /238
捲四:果類 /255
捲五:味類 /269
捲六:魚類 /277
捲七:禽類 /293
捲八:獸類 /300

精彩書摘

  我國傳統養生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內容浩如煙海,在《黃帝內經》、《老子》、《莊子》、《論語》、《呂氏春鞦》中就有對各類養生學的闡述,後世的典籍中又有瞭更多的發展。我國曆代道傢、儒傢、醫傢、陰陽傢的許多的著名人物對養生學都有過研究,使得我國傳統養生學在世界獨樹一幟,成為人類文化遺産中的一枝奇葩。
  為瞭發掘和弘揚古人在生活實踐方麵的探索和貢獻,我們收輯瞭《養生格言》、《養生四要》和《飲食須知》,匯編成《中華養生寶典》一書,奉獻給大傢。 
  《養生格言》是曆代醫學傢、養生傢精闢的養生理論和方法,多是名傢之言,也有一些俗語、諺語,這些格言活潑新穎,彆具一格。《養生格言》按“總論”、“養心調心”、“調養補養”、“飲食”、“起居”、“房室”、“防病”、“睡眠”、“養老”等編排,所選典籍上起先秦,下迄清朝,較全麵地記述瞭曆代的養生方法    《養正四要》是明代著名醫學傢、養生傢萬全所撰的一部養生經典。萬全認為,養生之法有四:即寡欲、慎動、法時、卻疾。該書最大的特點是棄好高騖遠之法,一切歸於平實切用,結閤人們的日常生活來探索養生之法。書中有不少寶貴的經驗之談,至今仍不失為養生益壽可供藉鑒的珍貴醫學遺産。  
  《飲食須知》為元末明初賈銘所著。明朝建立時,賈銘已是一位百歲老人,然身體仍然十分健朗。明太祖硃元璋特意召見他,詢問長壽之道。賈銘說,長壽的秘訣在於注意飲食。並將自己所撰《飲食須知》進獻硃元璋。硃元璋即命在皇宮中傳閱。該書共分水火、榖類、菜類、果類、味類、魚類、禽類、獸類八捲,對每捲中的各個品種,都注意介紹該食物的性味及食用方法,以闡明物性的相反相忌為主,並指明食之損益,以便掌握飲食調配,避免因飲食調配不當而損害健康。  
  中華養生文化融各種防病、治病、健身、修煉方法於一體,它以中國哲學為理論基礎,匯集道、儒、佛的思想精華,不僅具有健身延年的實用價值,而且映射齣中華民族文化品格、民族心理、思維方式的特色。中華養生學已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從一個特定層麵代錶瞭中華文化的特徵和本質。本書是對中華養生文化進行一次簡要而係統的介紹,有助於更多的人瞭解民族的文化傳統,瞭解中華養生的大智慧。
  本書編排嚴謹,校點精當,並配以精美的插圖,以達到圖文並茂、生動形象的效果。此外本書版式新穎,設計考究,雙色印刷,裝幀精美,除供廣大讀者閱讀欣賞外,更具有極高的研究、收藏價值。
  編 者
  2007年7月
國學大書院·中華養生寶典:一捲尋真,萬象歸元 在浩瀚的中華文明長河中,養生之道宛若一顆璀璨的明珠,曆經韆年沉澱,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它並非簡單的食療藥補,也不是刻闆的健身操練,而是融閤瞭哲學思想、自然規律、人文情懷的東方生活哲學,是古人對生命本源的深刻洞察,對天人閤一的極緻追求。 《國學大書院·中華養生寶典》便是一部力求勾勒這幅宏大養生畫捲的著作。它並非僅僅羅列養生方術,而是嘗試從更深邃的國學視角齣發,解讀中華民族數韆年來積纍下來的生命智慧。這本書,旨在帶領讀者跨越時空的界限,走進那些先賢智者所構築的養生世界,感受那份返璞歸真、順應自然的悠遠意境。 一、溯源中華養生智慧:從混沌到秩序的生命觀 本書的開篇,將帶領讀者一同迴溯中華養生思想的源頭。從上古先民對自然的敬畏與模仿,到《黃帝內經》奠定的中醫理論基石,再到諸子百傢的思想碰撞,我們得以窺見中國古人如何從觀察天地萬物、體察自身生理變化中,逐漸形成一套獨具東方特色的生命觀。 從“神農嘗百草”的實踐探索到“陰陽五行”的哲學體係: 古人對植物藥性的認知,並非偶然的濛昧,而是基於長期、係統的實踐觀察。這種實踐精神,與《易經》所揭示的宇宙運行規律,以及陰陽、五行等基本哲學概念相結閤,最終構建瞭中醫理論的宏偉藍圖。本書將深入解析這些哲學概念如何滲透於養生實踐之中,解釋為何“春生夏長鞦收鼕藏”成為生命的基本節奏,為何“五髒六腑”的和諧是健康的根本。 “天人閤一”的生命哲學: 中華養生之道的精髓,在於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並非空洞的口號,而是指導養生實踐的根本原則。本書將深入探討“天人閤一”的理念如何在起居、飲食、情誌等方麵體現,以及如何在現代生活中重新找迴這種與自然同頻的生命狀態。 “未病先防”的智慧: 與西方醫學注重“病後治療”不同,中華養生更側重於“未病先防”。本書將闡述古人如何通過調整生活方式、養護精神情誌來達到防患於未然的目的,並結閤現代醫學的預防理念,探討其深遠的現實意義。 二、身體的和諧與調養:以“氣血津液”為核心的生命運作 中華養生理論的核心,離不開對人體生命物質——氣、血、津液的深刻理解。它們如同人體的“燃料”與“潤滑劑”,維係著身體的正常運轉。本書將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深入剖析這三者在健康中的重要作用,並提供切實可行的調養方法。 氣的運行與養護: 氣,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貫穿於人體的各個角落。氣的充盈、調暢是健康的基石。本書將探討氣的不同形態(如宗氣、營氣、衛氣等)及其功能,以及如何通過呼吸吐納、適度運動、閤理飲食來充實和調暢氣機。例如,深度的腹式呼吸如何影響身體的氣血循環,八段錦、太極拳等傳統功法為何被譽為“固氣養生”的上乘之法。 血的生成與循行: 血,是滋養全身的物質基礎,濡養髒腑、形體,維持生命活動。本書將介紹血的生成與運行機製,以及血虛、血瘀等病理狀態的養生調理。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食療(如紅棗、桂圓、阿膠等)、穴位按摩(如三陰交、足三裏等)來促進血液的生成和循環,改善貧血、手腳冰涼等問題。 津液的代謝與固攝: 津液,包括體內的各種液體,如汗、淚、唾、尿等,濡養滋潤,維持身體的正常生理功能。本書將講解津液的生成、輸布、排泄及其平衡的重要性,並介紹如何通過閤理飲水、飲食調理(如梨、銀耳、百閤等)來保持津液的充盛與滋潤,緩解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癥狀。 三、情誌的疏導與安寜:以“喜怒憂思恐”為中心的內心修養 人之一生,情感起伏,喜怒哀樂,皆是常態。然而,過度的情誌波動,卻可能成為損傷健康的隱形殺手。中華養生之道,尤為重視情誌的調適,認為“形神閤一”,內心的寜靜是身體健康的根本保障。 “七情”對身體的影響: 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本書將詳細闡述“七情”過度如何擾亂人體的氣機,導緻髒腑功能失調,引發各種疾病。例如,長期的焦慮與抑鬱如何影響心血管係統,長期的憤怒如何導緻肝氣鬱結。 “寜靜緻遠”的心性修煉: 莊子“心齋”,老子“虛靜”,佛傢“禪定”,這些都為我們提供瞭從內心深處達到寜靜的智慧。本書將介紹古人如何通過靜觀、冥想、品茗、賞畫等方式來修養心性,疏導情誌,達到“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的超然境界。 “調適方法”的現代應用: 針對現代人普遍存在的壓力大、焦慮感強等問題,本書將結閤古人的情誌調養智慧,提供一些易於實踐的方法,如正念練習、書法藝術、園林欣賞、音樂療法等,幫助讀者在喧囂的塵世中找到內心的安寜。 四、起居有常與飲食有節:順應自然,方得長生 “日齣而作,日落而息”,這是自然界賦予萬物的生命規律,也是中華養生最樸素的遵循。本書將強調“起居有常,飲食有節”在養生中的基礎性地位,並深入解析其背後的科學原理。 作息的智慧: 遵循太陽的升落,夜晚安睡,白天勞作,是符閤人體生物鍾的最佳模式。本書將探討熬夜、作息不規律對人體免疫力、內分泌、消化係統等造成的損害,並提供調整作息的建議。例如,如何通過“子午覺”來養護生命能量,如何在睡前進行放鬆練習以提高睡眠質量。 飲食的哲學: “民以食為天”,但食亦有道。本書將深入解讀“五榖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的飲食原則,以及“食不異味,勿食過量”的節製之道。我們將探討食物的寒熱溫涼性如何影響身體,如何根據季節、體質進行閤理的飲食選擇。同時,也將對一些養生食材(如枸杞、何首烏、靈芝等)的藥用價值和食用方法進行科普。 適度的運動與休息: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適度的運動是保持身體活力的重要途徑。本書將介紹八段錦、太極拳、五禽戲等傳統養生功法,並探討其運動量、頻率、動作要領等。同時,也強調瞭“動靜結閤”的原則,即在運動後需要充分的休息,讓身體得到恢復和修復。 五、四時調養與四季養生:順應天時,順應地利 一年四季,氣候變化,人體的生理活動也隨之變化。中華養生之道,曆來強調“春養肝,夏養心,鞦養肺,鼕養腎”,以及“長夏養脾胃”的四季養生原則。本書將為讀者提供一份詳細的四季養生指南。 春季:生發之氣,疏肝理氣。 春季萬物復蘇,人體也應順應生發之氣,注重疏通肝經,舒展身心。本書將介紹春季養肝的飲食(如韭菜、豆芽等)和生活建議(如早睡早起,多到戶外散步)。 夏季:心火正旺,清熱養陰。 夏季陽氣最盛,人體易受暑熱侵襲,心火易亢。本書將重點講解如何清熱解暑,養護心陰,如多食瓜果蔬菜,午間小憩,避免過度勞纍。 鞦季:肅降之令,潤肺益氣。 鞦季鞦高氣爽,但氣候乾燥,容易傷肺。本書將介紹鞦季如何潤肺止咳,養護呼吸係統,如多食梨、蜂蜜,用滋潤性的中藥材泡水。 鼕季:閉藏之季,溫補腎陽。 鼕季寒冷,人體陽氣潛藏,是儲存能量、溫補腎陽的最佳時機。本書將講解鼕季如何通過溫熱飲食,適度進補,以及注意保暖,來培補腎氣。 長夏調養:健脾祛濕。 在夏季炎熱之後,還有一個“長夏”的過渡階段,此時濕氣較重,易傷脾胃。本書將介紹如何健脾祛濕,如食用赤小豆、薏米等。 結語: 《國學大書院·中華養生寶典》不僅是一部養生指南,更是一次對中華傳統文化深邃內涵的探索。它引導我們重新審視生命,學習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如何從內心尋找平和與安寜。通過這本書,我們希望讀者能夠汲取先賢的智慧,將這些古老的養生之道融入現代的生活,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健康與幸福,讓生命之樹常青,智慧之光永恒。這不僅是對身體的嗬護,更是對生命的一種尊重,一種與天地精神相契閤的生命態度。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是個對傳統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人,總覺得在現代社會中,我們似乎正在遺忘一些寶貴的東西。這本書就像一股清流,讓我重新找迴瞭那些被遺忘的智慧。《國學大書院·中華養生寶典》並非一本晦澀難懂的學術專著,而是一本真正能夠走進生活、指導生活的“寶典”。它從中華傳統文化的角度,係統地闡述瞭“天人閤一”的養生哲學,並將其落實到具體的養生實踐中。書中關於“順時養生”的章節,讓我理解瞭為什麼在不同的季節,身體會有不同的需求,以及如何通過調整飲食、起居和運動來順應自然的變化,從而達到養生的目的。我特彆喜歡它對於“經絡養生”的講解,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圖示,將原本神秘的經絡係統變得清晰明瞭,並介紹瞭許多簡單易行的經絡按摩方法,我每天都會花幾分鍾時間按摩身體的幾個重要穴位,感覺身體的很多不適都得到瞭緩解。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將深邃的哲學理念與貼近生活的養生實踐相結閤,讓我不僅學到瞭養生之道,更體會到瞭中華民族的智慧和文化魅力。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古韻,沉甸甸的書冊捧在手裏,仿佛就能感受到沉澱韆年的智慧。我一直對中醫養生很感興趣,但市麵上大多數的書籍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過於碎片化,很難係統地去學習。這本《國學大書院·中華養生寶典》恰恰彌補瞭這一遺憾。它從整體觀齣發,將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與養生之道緊密結閤,講的不是生硬的醫學知識,而是融入瞭天人閤一、陰陽五行、經絡穴位等深邃的哲學思想,讓你在瞭解養生的同時,也能體會到古人的生活智慧和哲學境界。它的語言風格也很考究,既有文言的典雅,又不失通俗易懂的現代解讀,讓人在閱讀過程中如同與一位學識淵博的長者對談,娓娓道來,引人入勝。書中提到的許多養生方法,例如食療、起居調養、情誌疏導等等,都非常貼近生活,而且強調的是“治未病”,預防勝於治療的理念貫穿始終,這對於現代人來說尤為重要。我尤其喜歡它關於“順應自然”的論述,提醒我們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如何找迴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節奏,這不僅僅是身體的養生,更是心靈的慰藉。

評分

拿到這本書時,就被它厚重的質感所吸引,紙張的觸感和印刷的精美程度都讓人眼前一亮。作為一個從小在傳統文化氛圍中長大的人,我對“國學”二字有著天然的親近感,而“養生寶典”更是直擊內心。這本書並非僅僅羅列各種養生方劑,而是更側重於從源頭解釋養生的“為什麼”,以及如何從根本上調整身體與自然的平衡。它裏麵關於“四季養生”的章節,詳細闡述瞭不同季節人體生理和病理的變化,以及對應的飲食、起居、運動注意事項,這些都非常有針對性,而且很容易上手實踐。我曾嘗試過書中關於春季養肝的建議,通過調整飲食和作息,確實感覺精神狀態好瞭很多。最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融入瞭大量的曆史典故和人物故事,通過這些生動有趣的講述,讓原本可能枯燥的養生知識變得活潑起來,也讓我對中華養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的認識。它不僅僅是一本養生書,更是一本中華傳統文化百科全書,在閱讀中能學到很多曆史、哲學、文學的知識,極大地豐富瞭我的精神世界。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我近幾年來讀到的最有價值的讀物之一。它不僅僅是一本“養生秘籍”,更是一次關於生命和健康的哲學之旅。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它所探討的養生之道,並非局限於身體的機能層麵,而是觸及到瞭生命的本質和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書中關於“未病先防”的理念,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過去對健康的認知,明白瞭預防比治療更重要,而預防的關鍵在於“養”。它詳細解釋瞭如何通過調整飲食結構、閤理安排作息、進行適度運動以及保持積極心態來達到“治未病”的目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食療”的部分,它並非簡單地列齣某種食物的功效,而是從食物的性味、歸經以及與人體髒腑的關係等角度進行深入分析,讓你真正理解“藥食同源”的道理。書中的許多食譜都非常簡單易學,而且食材也很常見,我嘗試瞭其中一個針對體虛的食療方,效果確實不錯。這本書真正讓我體會到瞭中華傳統養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科學性。

評分

我一直覺得,健康的生活方式應該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智慧,而不是一種刻意的“對抗”。《國學大書院·中華養生寶典》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樣。它沒有給我施加任何壓力,而是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一點點引導我認識自己的身體,認識自然的規律。這本書最讓我贊賞的地方在於它強調的“整體性”。它不把身體看作是孤立的器官集閤,而是將其置於宇宙、社會、傢庭、情緒等更廣闊的視野中來解讀。書中對“情誌養生”的闡述尤為深刻,它告訴我,不良情緒是導緻疾病的重要根源,並提供瞭許多切實可行的方法來調節情緒,比如如何通過音樂、冥想、甚至書法來達到身心和諧。我嘗試過書中介紹的一些簡單的吐納方法,每天堅持幾分鍾,感覺整個人的心境都變得平靜瞭許多。而且,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很有心,留白恰到好處,文字清晰易讀,很多地方配有精美的插圖,這使得閱讀過程非常愉悅。它不是一本需要你去死記硬背的書,而是一本可以讓你在日常生活中慢慢體會、實踐的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