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水稻生产技术问答(第2版)

北方水稻生产技术问答(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温福 编
图书标签:
  • 水稻
  • 北方水稻
  • 种植技术
  • 农业技术
  • 农学
  • 种植管理
  • 病虫害防治
  • 水稻生产
  • 技术问答
  • 第二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114098
版次:2
商品编码:10290842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3
字数:27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我国北方水稻生产实际,以问答形式简要介绍了水稻生产过程中常见的600多个问题,包括水稻生产基础知识、水稻育秧技术、水稻移栽技术、稻田肥水管理技术、水稻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节水种稻技术、优质稻生产及稻田养殖技术、逆境条件下水稻生产技术、水稻生产机械应用技术和水稻良种繁育技术十部分。书后附有水稻生产中常用的数据资料、主要病虫害生态彩照和常见除草剂药害生态彩照。   本书主要读者对象是北方稻区基层农业科技人员水稻生产行政管理人员和水稻生产者,也可以作为基层水稻生产技术培训教材。   书中所提供的农药、化肥施用量或施用浓度会因水稻品种、生长时期以及区域生态环境条件的差异而有一定的变化,故仅供参考。实际应用时应以所购产品使用说明书为准。

作者简介

  陈温福,男,汉族,1955年12月28日生,辽宁法库人。1983年和1987年在沈阳农业大学分别获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92年2月获英国皇家学会青年科学家奖学金,赴英国Readhg大学合作研究,1993年6月回国。现任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稻作研究室主任、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辽宁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兼任多个杂志编委,FAO粮食特别行动计划技术咨询专家组成员,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技推广学会理事,辽宁省农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农业和农村科技咨询委员会委员,沈阳市政府科技顾问。

目录

再版说明 第一版前言 一、水稻生产基础知识 (一)水稻生产概况和类型划分 1.世界上有多少国家生产水稻? 2.全世界稻谷单产和总产量是多少? 3.中国水稻生产在世界上居何种地位? 4.水稻生产有哪些特点? 5.水稻有哪几种类型? 6.籼稻和粳稻有什么不同? 7.东北稻区为什么不种籼稻? 8.东北水稻生产有哪些优势? 9.什么是陆稻?与水稻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10.什么是杂交稻?杂交稻有哪几种类型? 11.杂交稻与常规稻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2.什么是超级稻? 13.超级稻有几种类型? (二)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1.水稻品种的生育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2.什么是生育时期?水稻的生育时期包括哪些? 3.为什么水稻的营养生长期会发生变化? 4.什么是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怎样计算? 5.什么是水稻的“两性一期”?在生产上有何意义? 6.水稻的生育类型有哪些? 7.什么是器官同伸关系?对水稻栽培有何指导意义? 8.水稻的籽粒和种子是不是一回事?种子由哪几部分构成? 9.水稻根系包括哪几种?其生长和分布有哪些规律性? 10.为什么说白根有劲、黄根保命、黑根有病、灰根要命? 11.怎样才能减少黑根的发生? 12.水稻叶片分为几种?都由哪几部分构成?各部分具有哪些生理功能? 13.为什么说后期的功能叶片对产量影响更大? 14.何谓叶龄和秧龄?二者是什么关系?怎样计算叶龄和秧龄? 15.什么是水稻分蘖?影响水稻分蘖的因素有哪些? 16.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是怎样区分的?在生产上有什么意义? 17.什么时期出生的分蘖才能形成有效穗? 18.什么叫分蘖力和分蘖势?生产上有什么意义? 19.水稻分蘖为什么有“过时不发”现象? 20.水稻一般有几个伸长节间?为什么拔节前后要控制肥水? 21.什么叫搁田、晒田或烤田? 22.穗分化一般分成几个时期? 23.什么是减数分裂?水稻的减数分裂期在何时?生产上有什么意义? 24.影响水稻穗分化的因素有哪些? 25.准确判断稻穗发育时期和时度有何意义? 26.为什么水稻生产上主张抽穗“一刀齐”? 27.水稻一般在什么时候开花?有什么规律性? 28.常规稻繁种时什么垄间不混杂? …… (三)水稻的田间诊断和营养诊断 二、水稻育苗技术 三、水稻移栽技术 四、稻田肥水管理技术 五、水稻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六、节水种稻技术 七、优质稻生产技术及稻田养殖技术 八、逆境条件下水稻生产技术 九、水稻生产机械应用技术 十、水稻良种繁育技术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北方水稻生产技术问答(第2版)》是一本聚焦于我国北方地区水稻种植实际需求,系统梳理并解答相关技术问题的专著。本书在原有基础上,经过深入的修订和充实,旨在为广大北方水稻生产者提供更全面、更科学、更实用的技术指导。 本书为何至关重要? 北方地区,特别是东北、华北等区域,虽然在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其气候条件、土壤特性、病虫害种类与南方地区存在显著差异。传统的南方水稻生产经验和技术,并非全然适用于北方。北方水稻生产面临着生长期短、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易受旱涝灾害影响、病虫害发生规律不同等一系列独特的挑战。因此,针对北方地区实际情况,总结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水稻生产技术体系,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北方水稻生产技术问答(第2版)》正是肩负着这一使命,它以问答的形式,将复杂的农业生产技术,转化为通俗易懂、便于查阅的知识,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本书的核心内容与亮点: 本书内容涵盖了水稻生产的全过程,从土地准备到收获,从品种选择到病虫害防治,从栽培管理到绿色生产,力求做到事无巨细,应问尽答。 第一部分:水稻品种与区域化种植 北方适种性品种的选择: 针对北方地区昼夜温差大、生育期短等特点,本书详细阐述了如何选择抗寒、耐冷、生育期短、产量高、品质优良的适宜品种。内容将涵盖籼稻和粳稻两大类在北方推广应用的基本原则,以及不同区域(如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对品种的具体要求。 品种的性状特点与栽培要点: 对当前北方主导和潜力品种的产量构成、抗逆性(抗倒伏、抗病虫、抗旱涝、耐盐碱等)、米质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不同品种的生物学特性,给出相应的栽培管理要点。例如,一些早熟品种在后期如何避免早衰?一些抗病品种是否仍需加强田间管理? 区域化布局与高产栽培模式: 探讨不同生态类型区(如湿地稻区、旱作稻区、山丘稻区)的水稻品种选择与种植模式。介绍目前北方地区已形成或正在推广的高产栽培模式,如“精耕细作”、“节水灌溉”、“有机栽培”等模式下对品种提出的具体需求。 第二部分:耕地与播种育秧技术 耕地质量的提升与改良: 北方土壤多为黑土地、黄土等,其耕作方式、土壤肥力、保水保肥能力与南方存在差异。本书将详述北方稻田的耕作制度、深耕翻、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为水稻生长提供良好基础。 播种与育秧技术: 鉴于北方地区春季气温回升较慢,育秧期尤为关键。本书将深入解答关于旱育秧、湿育秧、以及新型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具体操作流程,包括种子处理、浸种催芽、秧田管理、炼苗技术等,确保培育出壮秧、齐苗,为大田移栽打下坚实基础。重点会关注如何应对北方春季常见的低温、霜冻等不利天气对育秧的影响。 播种量与密度: 科学的播种量和密度是实现高产的基础。本书将根据不同品种、不同播种方式(直播或育秧移栽)以及不同土壤肥力,给出精确的播种量和种植密度建议,并解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第三部分:田间管理与肥水调控 移栽技术与管理: 详细介绍不同移栽方式(手工移栽、机械移栽)的要点,以及移栽后如何进行定苗、补苗。解答关于移栽密度、深度、株行距等关键问题。 水分管理: 水分是水稻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本书将重点阐述北方稻田水分管理的关键时期和技术,例如,返青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灌浆期等不同生育阶段的水分需求,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灌溉(如浅水灌溉、间歇灌溉、节水灌溉)和排水技术,有效应对北方地区易出现的干旱或洪涝。特别会强调如何利用北方地区昼夜温差大的特点,进行“干湿交替”灌溉,以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养分利用率。 肥料管理: 测土配方施肥是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关键。本书将详细讲解北方稻田的土壤养分特点,不同生育阶段对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需求,以及有机肥、化肥、生物菌肥的科学配施方案。解答关于施肥时期(基肥、追肥)、施肥量、施肥方法(条施、穴施、撒施)等具体操作。尤其会强调如何根据北方土壤特点,调整施肥策略,避免养分流失,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病虫害防治: 北方水稻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规律与南方有所不同。本书将系统梳理北方常见的水稻病害(如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恶苗病等)和虫害(如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蚜虫等)的发生特点、传播途径、识别方法,并重点介绍绿色防控技术,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药剂防治等。书中将提供不同生育阶段的病虫害监测预警方法,以及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使用指南,指导农民如何科学、合理地用药,降低农药残留,保护环境。 杂草防除: 介绍北方稻田常见杂草的种类、发生规律,以及化学除草、农业除草、物理除草等多种防除技术。重点讲解在不同生育阶段,如何选择适宜的除草剂,以及如何科学、安全地使用除草剂,避免药害发生。 其他田间管理: 如病苗、弱苗的补救,稻田的除蘖、晒田(如何适时晒田,避免晒伤)、病株清理等。 第四部分: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测土配方施肥与精准施肥: 结合北方土壤特点,深入讲解如何进行土壤养分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施肥方案。介绍智能化施肥技术,如无人机施肥、变量施肥等,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面源污染。 绿色防控与生物防治: 详细介绍各种生物农药、天敌昆虫的应用,以及诱捕器、色板等物理防治手段。鼓励农民采用综合防治策略,逐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秸秆还田与循环农业: 探讨秸秆还田对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减少焚烧污染的重要意义,并介绍秸秆还田的不同技术方式。 节水灌溉与水资源高效利用: 介绍北方地区适合的水稻节水灌溉模式,如喷灌、滴灌、膜下灌溉等,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水分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有机水稻生产: 对于有志于发展有机水稻的生产者,本书将提供从土壤管理、品种选择、病虫害防治到质量认证等全方位的指导。 第五部分:收获、储藏与产后处理 适时收获: 科学判断水稻成熟度,确定最佳收获时期。 机械化收获: 介绍不同类型收割机的操作与维护,以及如何减少收获损失。 稻谷储藏: 讲解稻谷储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温度、湿度、通风等因素,以及常用的储藏方法,防止霉变和虫蛀。 产后增值: 简要介绍稻谷加工、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引导生产者提升产品附加值。 本书的特色与优势: 1. 问题导向,实用性强: 全书以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出发点,以问答的形式呈现,内容直接、实用,便于农民理解和操作。 2. 区域针对性突出: 紧密结合北方水稻生产的特点,内容聚焦北方地区的气候、土壤、病虫害等实际情况,避免了照搬南方经验。 3. 科学性与前沿性并重: 整合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农业技术推广经验,既有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又紧跟农业生产的最新发展趋势。 4. 图文并茂,易于理解: (此处假设书中配有相关图示,如无,可省略此句)书中将配以大量插图、表格、流程图等,直观展示技术要点,降低阅读难度。 5. 权威性与专业性: 本书由(此处可填写编写单位或主要作者,如:长期从事北方水稻科研与推广工作的专家团队)编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北方水稻生产技术问答(第2版)》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北方水稻种植者在田间地头最得力的助手,是提升产量、改善品质、实现绿色生产的智慧宝典。它将帮助广大农民朋友们,在日益复杂的农业生产环境中,更加从容自信地应对挑战,迈向丰收与富裕。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挺讲究的,封面色彩搭配得很有层次感,一看就知道是针对专业人士或者资深爱好者的出版物。内页的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印刷字迹清晰锐利,阅读起来眼睛不容易疲劳。虽然我没有翻阅过具体内容,但光凭这外观,就能感受到出版社在制作上的用心。从书名和厚度来看,这本厚重的书籍想必涵盖了非常系统和全面的知识体系。特别是“问答”的形式,通常意味着它会以一种非常直接、聚焦问题的方式来解析复杂的理论,这对于需要快速获取特定信息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我个人比较看重书籍的结构逻辑性,希望这本书能在知识的组织上做到条理分明,而不是零散堆砌,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工具书的价值。这本书看起来就给人一种扎实可靠的感觉,是书架上值得拥有的专业读物。

评分

这本书的潜在读者群体一定非常庞大且多样化,从初入行的技术员到经验丰富的农艺师,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关注点和知识盲区。因此,我非常看重这本书的索引和目录设计。一个设计精良的索引系统,能够让读者在海量信息中迅速定位到自己最迫切需要的那一小块知识点,这是效率的体现。如果目录结构能够清晰地划分出基础篇、进阶篇、特殊问题处理等模块,并且交叉引用做得到位,那么这本书就能很好地适应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这种对用户体验的细致考量,常常是区分一本“好书”和一本“伟大的工具书”的分水岭。我期待它在“可查找性”和“易用性”上能做到极致。

评分

我一直认为,技术书籍的生命力在于其与时俱进的更新速度和覆盖的广度。鉴于这本是“第2版”,我非常好奇它在内容上相对于初版做了哪些重大的修订和补充。是加入了最新的科研成果?还是针对近年来出现的新型病虫害或气候变化趋势给出了应对策略?技术的进步是飞快的,如果一本工具书不能及时吸纳最新的知识和经验,那它的参考价值就会迅速打折扣。我希望这第二版能够体现出作者团队对行业动态的敏锐洞察力,不仅仅是修补旧有知识的漏洞,更是要前瞻性地指导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本好的技术升级版,应该能够让读者感受到知识的迭代与飞跃,而不是简单的内容重排。

评分

说实话,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我就立刻被它的实用主义倾向所吸引。它不像那种纯理论的学术专著,而是更偏向于操作层面的指导手册,这在农业技术书籍中是极其宝贵的。我期待它能在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那些棘手问题上提供立竿见影的答案,比如某种特定天气条件下的田间管理对策,或者针对不同土壤类型的最优化施肥方案。理想情况下,一本优秀的工具书应该能够预见到读者可能遇到的所有“如果……怎么办”的情境,并给出成熟的、经过验证的解决方案。如果这本书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它的价值就远远超出了纸面价格,而成为了田间地头不可或缺的助手。希望它在语言表述上能做到深入浅出,避免过多晦涩的术语堆砌,让一线的工作人员也能轻松理解并应用。

评分

从一个长期关注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我特别关注这类技术问答书籍在案例和数据支撑方面的详实程度。空泛的理论指导价值有限,真正有说服力的是那些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规模生产实践的真实数据和成功案例。如果这本书能提供详尽的统计数据图表、不同区域的对比分析,以及具体的操作流程配图,那它无疑是顶级的参考资料。我希望它不仅仅停留在“应该做什么”,更要展示“别人是如何成功的”和“数据是如何支持这个结论的”。这种基于事实和经验的论证,才是建立信任感和提高读者采纳度的关键所在。这种严谨性,是区分普通手册和专业典籍的重要标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