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花卉200种

新兴花卉200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会超,贾文庆,齐安国 著
图书标签:
  • 花卉
  • 园艺
  • 植物
  • 观赏植物
  • 园林
  • 花卉栽培
  • 新品种
  • 植物图鉴
  • 园艺技术
  • 花卉爱好者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134355
版次:1
商品编码:10291158
包装:平装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09-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4
字数:15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矮仙丹、霸王梅、子莲、贝壳、彩苞凤梨、垂花火等200种的花卉种植技术。

目录

第一部分 观花植物
1.矮仙丹
2.霸王梅
3.百子莲
4.贝壳花
5.彩苞凤梨
6.垂花火鸟蕉
7.垂筒花
8.瓷玫瑰
9.大花葱
10.大花飞燕草
11.大花蕙兰
12.袋鼠花
13.地涌金莲
14.钓钟柳
15.兜兰
16.多花孔雀锦葵
17.蛾蝶花
18.风铃草
19.古代稀
20.桂圆菊
21.桂竹香
22.荷包牡丹
23.鹤顶兰
24.黑心菊
25.红千层
26.红掌
27.猴面花
28.花贝母
29.花菱草
30.花毛茛
31.花烟草
32.火炬花
33.火焰木
34.鸡冠刺桐
35.嘉兰
36.姜花
37.金鸡菊
38.金鱼草
39.锦带花
40.锦绣杜鹃
41.桔梗
42.卡特兰
43.蜡花
44.蓝刺头
45.立金花
46.丽格海棠
47.裂叶花葵
48.柳穿鱼
49.六倍利
50.六出花
51.龙面花
52.耧斗菜
53.芦莉草
54.落新妇
55.马利筋
56.蔓性天竺葵
57.猫须草
58.毛地黄
59.毛萼口红花
60.南美水仙
61.鸟尾花
62.浓香探春
63.欧洲报春
64.欧洲银莲花
65.瓶儿花
66.婆婆纳
67.菩提花
68.葡萄风信子
69.蒲包花
70.琼花
71.山菅兰
72.蛇鞭菊
73.石斛兰
74.松果菊
75.随意草
76.天人菊
77.万代兰
78.网球花
79.文冠果
80.文殊兰
81.文心兰
82.勿忘我
83.喜荫花
84.夏堇
85.香豌豆
86.香雪兰
87.香雪球
88.新几内亚凤仙
89.血叶兰
90.勋章菊
91.洋桔梗
92.洋水仙
93.夜香木兰
94.羽扇豆
95.蜘蛛兰
第二部分 观叶植物
1.澳洲杉
2.白鹤芋
3.百万心
4.斑叶马醉木
5.彩叶草
6.彩叶杞柳
7.长寿竹
8.黛粉叶
9.多花蓝果树
10.翡翠椒草
11.观音莲
12.海芋
13.合果芋
14.红脉网纹草
15.红叶石楠
16.虎耳草
17.花蔓草
18.花叶垂榕
19.花叶青木
20.花叶万年青
21.花叶艳山姜
22.花叶芋
23.灰莉
24.假叶树
25.金边红瑞木
26.金边露兜树
27.金脉爵床
28.金心巴西铁
29.金钱树
30.金叶莸
31.锦彩叶木
32.镜面草
33.酒瓶兰
34.孔雀木
35.兰屿肉桂
36.冷水花
37.栗豆树
38.亮叶忍冬
39.露草
40.绿巨人
41.蟆叶秋海棠
42.鸟巢蕨
43.千年木
44.琴叶榕
45.三色苋
46.伞草
47.肾蕨
48.书带草
49.铁十字海棠
50.兔脚蕨
51.五色草
52.西瓜皮椒草
53.红柄喜林芋
54.雪花木
55.洋常春藤
56.银边翠
57.银脉凤尾蕨
58.银香菊
59.银叶菊
60.银叶喜荫花
61.银毛野牡丹
62.中华红叶杨
63.圆叶竹芋
64.紫鹅绒
65.紫露草
66.紫鸭跖草
67.紫叶矮樱

第三部分 多肉植物
1.八宝景天
2.白雪姬
3.长寿花
4.刺叶露子花
5.绯牡
6.翡翠珠
7.黄翁
8.金琥
9.螺旋麒麟
10.落地生根
11.趣蝶莲
12.山吹
13.鼠尾掌
14.树马齿苋
15.条纹十二卷
16.星球
17.英冠玉
18.玉米景天

第四部分 观果植物
1.蛋黄果
2.繁果忍冬
3.观赏辣椒
4.观赏南瓜
5.火龙珠
6.金弹子
7.鲁贝拉茵芋
8.木奶果
9.紫珠
10.朱砂根

第五部分 芳香植物
1.胡椒木
2.迷迭香
3.茉莉花
4.驱蚊草
5.日香桂
6.香荚蒾
7.香堇菜
8.薰衣草
9.洋薄荷
10.栀子花

精彩书摘

1.矮仙丹
形态特征:常绿矮小灌木。叶阔披针形或长椭圆形,全缘,革质,对生,叶小,生长紧密。花冠长筒状,含蜜汁,红色或黄色,四季开花,但夏季为盛开期,盛花期花团锦簇,美丽壮观。果实为浆果,球形,成熟时黑色。
生态习性:原产亚洲热带地区。日照需充足,耐旱喜高温。
繁殖栽培:以扦插或高压法繁殖,春、夏季都适合,高压法适用于植株较高大的品种,一般中小型品种以扦插繁殖为主。
矮仙丹喜光,栽培需有半日照以上,日照越充足,开花数越多。矮仙丹对栽培土质要求不严,但需排水良好。每年春初,可以修剪枝条,促进稀疏的枝条再萌发新枝,植株会较茂盛且开花数增多。冬季低温易引起落叶,需减少浇水。
园林用途:花瓣四片或五瓣,聚生成团,花姿娇艳,花期长,适合庭园美化、盆栽或切花。

前言/序言


芳华秘境:十大新奇植物图鉴与养护全攻略 本书并非对“新兴花卉200种”进行详尽收录,而是聚焦于十种极具潜力、观赏价值与栽培趣味的“新奇植物”,为园艺爱好者和植物发烧友提供一份深度挖掘的图鉴与养护指南。 我们深知,在浩瀚的植物世界里,总有那么一些“遗珠”,它们或许鲜为人知,却拥有令人惊艳的形态、独特的生长习性,以及触动人心的生命力。与大众熟知的“热门”花卉相比,这些“新奇植物”往往带着神秘的面纱,它们的引进、繁育与推广,是推动植物多样性发展的重要力量。本书正是怀揣着这份探索的热忱,精心挑选了十种在国内外园艺界初露锋芒,但尚未形成大规模种植与普及的新型观赏植物。它们或以奇特的叶形吸引眼球,或以别致的花朵征服人心,或以独特的生长方式挑战栽培者的智慧。 本书的编写,并非基于“新兴花卉200种”的简单罗列,而是力求在每一个品种上都做到“精雕细琢”。我们深入考证了每一株植物的起源、历史演变、在原生地及引进地的重要价值,并结合最新的园艺研究成果,提炼出最实用、最有效的栽培管理方法。我们将带您走进这些植物的“芳华秘境”,揭开它们不为人知的生长奥秘,让您在品味它们独特魅力的同时,也能自信地将其引入您的花园、阳台或室内空间。 本书内容亮点,概览如下: 第一部分:新奇植物的破译与鉴赏 我们将以每种植物为一个独立的章节,从多个维度对其进行深度剖析,力求呈现一个立体、丰满的植物形象。 起源与演化: 追溯植物的“家族史”,了解它们在大自然中的演化路径,揭示其独特形态与习性形成的根源。这不仅能满足您对植物知识的好奇心,更能帮助您理解其养护需求。例如,我们将探讨某种雨林植物为何偏爱高湿度,某种沙漠植物又为何能忍受极度干旱,这些都是其进化过程赋予的生存智慧。 形态特征精解: 摒弃模糊的描述,聚焦于植物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我们将详细描述其叶片(形状、颜色、质地、排列方式)、茎干(粗细、节距、颜色、是否有刺)、花朵(花瓣数量、颜色、香气、花期、花型)以及果实(如果有的话),并配以高清、细节丰富的实拍图片,让您一目了然,精准识别。我们将重点关注那些“新奇”之处,例如,某种植物叶片上如同“泼墨”般的斑纹,或是花朵如同“星辰”般闪耀的奇特结构。 生态习性深度分析: 深入了解植物的原生环境,包括光照强度、温度范围、湿度要求、土壤类型、通风条件等。这将是成功栽培的关键。我们不仅仅是告诉您“喜阳”或“喜阴”,而是为您提供一份详细的“光照菜单”,告诉您在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下,该如何为植物提供最适宜的光照。同样,对于温度和湿度的需求,我们也会给出具体的数值范围和调节建议。 园艺价值与应用前景: 探讨这些植物在园艺设计中的潜力,包括其作为观叶植物、观花植物、盆栽植物、地栽植物的应用方式,以及与其他植物的搭配效果。我们将展望它们在室内绿化、景观设计、甚至未来的商业种植中的广阔前景,激发您的创新灵感。 第二部分:新奇植物的精细化养护指南 这是本书的核心实用价值所在,我们将以近乎“保姆式”的细致,为您提供一套完整、可操作的养护体系。 土壤配置的艺术: 针对不同植物的根系特点和生长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土壤配方建议。从疏松透气的介质到富含有机质的改良土壤,我们将为您解析每一种成分的作用,以及如何根据自家环境进行调整。例如,对于需要排水性极佳的植物,我们会推荐使用碎瓦、珍珠岩、火山石等辅料的组合;而对于喜湿润的品种,则会强调腐叶土、椰糠等保水保肥介质的比例。 光照与温度的精准调控: 详细讲解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开花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室内外环境中实现最佳的光照管理。同时,提供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应对策略,包括越冬、夏季防暑等关键环节。我们将引入“光照度”的概念,并提供简单的测量方法,让您对植物的光照需求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水分管理的科学之道: 告别“凭感觉浇水”的时代。我们将引导您学会观察植物的生理信号,掌握“见干见湿”、“宁干勿湿”等不同浇水原则的运用,并结合环境湿度、季节变化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浇水计划。我们将解释根系腐烂的成因,并提供预防和补救措施。 施肥策略的智慧: 介绍不同类型肥料(有机肥、化肥、缓释肥)的特点与使用方法,以及如何根据植物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我们将强调“薄肥勤施”的原则,并提醒您注意避免“肥害”。 繁殖技术的实操指南: 提供多种繁殖方法,如扦插、分株、播种、组培等,并配以清晰的步骤图解,让您轻松掌握繁殖技巧,实现“量产”自己的心头好。我们将重点介绍在家中易于操作的繁殖方式,并针对特定品种的繁殖难点提供解决方案。 病虫害防治的预警与应对: 详细列举新奇植物常见的病虫害,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供有效的物理、生物及化学防治方法,帮助您在问题发生初期及时有效处理。我们将强调预防为主,并推荐一些环保、无毒的防治方案。 换盆与修剪的艺术: 讲解何时需要换盆、如何安全地为植物换盆,以及不同植物的修剪方法,包括整形修剪、疏枝、短截等,以促进植物健康生长和优美株型。 本书特色: 精选十种“明日之星”: 每一种植物都经过严格筛选,具备独特的美学价值、栽培乐趣和发展潜力,代表着园艺界的新兴力量。 深度挖掘,而非泛泛而谈: 针对每一种植物,我们力求从起源到养护,做到信息全面、分析透彻。 图文并茂,细节呈现: 大量采用高清实拍图片,辅以精细的文字描述,让读者能够直观地了解植物的形态特征。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深入介绍植物知识的同时,提供切实可行的养护指导,帮助读者克服栽培难题。 面向各类园艺爱好者: 无论您是初学者还是资深玩家,本书都能为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灵感。 本书适合读者: 对植物充满好奇心,渴望发现和种植新奇物种的园艺爱好者。 希望丰富自己植物收藏,追求个性化园艺风格的玩家。 正在寻找具有独特观赏价值的植物,用于家庭绿化、阳台花园或景观设计的专业人士。 希望深入了解某种特定新奇植物的植物爱好者。 《芳华秘境:十大新奇植物图鉴与养护全攻略》将是您探索未知植物世界、提升园艺技能、打造个性化绿色空间的得力助手。翻开本书,您将不仅仅是认识一种植物,更是开启一段与自然对话的奇妙旅程,发现生命中更多未曾抵达的“芳华秘境”。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设计真是太吸引人了,那种典雅的复古风格,配上精致的插画,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看看里面的世界。我原本是想找一本系统介绍常见园艺植物养护的书,结果却在书店里被它的封面设计牢牢抓住了眼球。拿到手里,分量感十足,感觉像是一部珍藏多年的植物图谱。内页的纸张质地非常棒,印刷色彩饱满,特别是那些细致入微的花朵纹理,简直像是能触摸到花瓣的柔软。我翻阅了几页,发现它似乎更侧重于植物的文化背景和艺术价值,而不是那种手把手的“如何种植”指南。比如,其中一段专门讲了某种稀有兰花在古代宫廷中的地位,描述得如诗如画,让我对这种植物产生了全新的认识。虽然这可能不是我最急需的实用工具书,但它无疑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能为书架增添不少格调。我尤其欣赏它在版式设计上那种留白得当的美学,读起来非常舒服,不会有信息过载的压迫感。它更像是一本咖啡桌读物,适合在慵懒的午后,慢慢品味那些关于自然之美的文字和画面。

评分

我不得不提一下这本书的索引和分类系统,这方面做得实在是有些混乱,极大地影响了我的查阅体验。我试图快速找到一种特定科属的花卉,但发现它的分类逻辑似乎不是严格按照传统的植物学体系,似乎掺杂了园艺用途或者地理分布的考量,导致查找效率低下。例如,我记得某个名字里带“莲”的植物应该属于睡莲科,但在书中却被归到了一个非常靠后的、与水生植物并无直接关联的章节里。更让人头疼的是,全书的插图虽然精美,但图注却不够规范,很多图片没有明确标出是哪个品种的特写,或者没有提供清晰的比例尺,这对于需要对比不同品种之间细微差别的读者来说,是个不小的障碍。如果能有一个更清晰、更符合主流分类习惯的目录结构,并对每一幅图片进行详尽的标注说明,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和用户友好度会大大提升。目前这种略显随意的编排方式,让它更像是一本艺术画册的合集,而非一本可靠的参考工具书。

评分

说实话,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更具前瞻性的内容,毕竟书名听起来就带着“新兴”二字,我希望能看到一些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或者通过杂交育种产生的新品种的介绍,最好能附带一些最新的栽培技术突破。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本精心编撰的“经典植物巡礼”。它对那些已经被广泛栽培、历史悠久的植物,进行了非常深入和详尽的图文阐述,但对于那些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新星”的描写,却显得有些意犹未尽。我仔细对比了几种我最近在专业花卉展上看到的流行品种,发现它们在书里的篇幅非常有限,甚至有些关键的抗病性或者适宜光照范围等实用信息被一带而过。这让我有些失望,我更希望它能成为一本面向未来园艺趋势的指南,而不是对过去成就的回顾。也许是我的期望值设置得太高,毕竟要收集和整理“新兴”的品种本身就极具挑战性,但对于一个追求前沿知识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在“新”这个字上,似乎没有完全兑现它的承诺。

评分

这本书在叙事角度上给我带来了一种非常独特的阅读感受,它没有采用我们常见的那种平铺直叙的介绍模式,而是将每一种花卉的介绍,都融入了一段富有情感色彩的历史故事或者地域传说中。我读到关于某种高原特有花卉的章节时,作者仿佛带我置身于那片稀薄的空气中,感受着它在极端环境下顽强生存的意志。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和代入感,让我对这些植物产生了深厚的情感联结,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物种信息层面。它成功地将植物学知识与人文历史结合了起来,让冰冷的数据变得有温度。不过,这种文学化的处理方式也带来了一个副作用:为了保持故事的完整性和流畅性,一些关键的园艺信息被“稀释”了。比如,在描述一种被认为具有药用价值的花时,重点放在了古代医书中的记载和民间传说,而关于现代药理学研究的引用和现代药材的提取工艺等内容,则几乎没有涉及。所以,这本书更像是一趟充满诗意的植物文化之旅,而非一本严谨的、面向应用领域的百科全书。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严谨,学术气息浓厚,这对于研究人员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但对于我这样一个业余爱好者来说,阅读起来颇有些吃力。它的术语使用频率很高,很多拉丁文学名和专业的植物学描述,需要我频繁地查阅其他资料才能完全理解。我特别关注了关于植物繁殖和病虫害防治的部分,但发现它更多地是从宏观的生态系统角度来探讨,而不是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解决方案。例如,书中详细描述了某种真菌感染的病理机制,却鲜少提及如何使用市面上常见的、有效的杀菌剂进行预防或治理。这种详尽的理论深度固然体现了作者的专业素养,但对于希望快速解决家中植物问题的读者来说,实用性打了折扣。我更倾向于那种能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找到完美平衡的读物,能够告诉我“为什么会这样”的同时,也清晰地指导我“该怎么做”。这本书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上,而非解决实际操作中的疑难杂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