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园农药手册(第2版)

菜园农药手册(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程伯瑛 编
图书标签:
  • 农药
  • 蔬菜
  • 病虫害防治
  • 园艺
  • 农业
  • 种植
  • 农药使用
  • 菜园管理
  • 实用手册
  • 第二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129634
版次:2
商品编码:10290977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9-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69
字数:38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手册选编了适宜在蔬菜(包括在保护地内种植的经济作物)上使用的杀虫剂、杀螨剂、杀软体动物剂、杀鼠剂、杀菌剂、杀线虫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336个药剂品种,较详细地介绍了每种农药的其他名称、药剂特性、主要剂型(含混配剂)、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农药使用技术及有关知识和资料,并简介了220余种蔬菜害虫、345种(类)蔬菜病害可选用的防治药剂和41种蔬菜田上可使用的除草剂品种。
全书力求内容充实新颖、技术先进实用、文字通俗易懂,较好地反映了我国当前在蔬菜上的农药使用水平和病、虫、草、鼠害的防治水平。可供广大菜农、农药经营者、农村技术人员及干部、农业院校的师生参考使用。

目录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一章 菜园农药及使用技术
一、杀虫(杀螨)剂
(一)生物源杀虫剂及混配剂
1.苏云金杆菌
2.杀螟杆菌
3.青虫菌
4.白僵菌
5.阿维菌素
6.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7.多杀霉素
8.烟草(附烟碱)
9.烟碱·印楝素
10.烟碱·百部碱印楝素
11.蓖·烟碱
12.茶皂素·烟碱
13.鱼藤
14.鱼藤酮
15.氰戊·鱼藤酮
16.藜芦碱
17.苦参碱
18.印楝素
19.松脂酸钠
20.茴蒿素
21.双素·碱
22.除虫菊(附除虫菊素)

(二)拟除虫菊酯类
杀虫剂及混配剂
23.氯氟氰菊酯
24.戊菊酯
25.甲氰菊酯
26.醚菊酯
27.氟胺氰菊酯
28.氰戊菊酯
29.S一氰戊菊酯
30.氟氰戊菊酯
31.联苯菊酯
32.氯氰菊酯
33.顺式氯氰菊酯
34.高效顺反氯氰菊酯
35.高效氯氰菊酯
36.氟氯氰菊酯
37.高效氟氯氰菊酯
38.氯菊酯
39.溴氰菊酯
40.溴氟菊酯
41.溴灭菊酯

(三)有机氯类杀虫剂及混配剂
42.硫丹

(四)有机磷类杀虫剂及混配剂
43.乙酰甲胺磷
44.二嗪磷
45.马拉硫磷
46.高氯·马
47.氰戊·马拉松(增效)
48.氰戊·马拉松
49.马拉·联苯菊
50.溴氰·马拉松
51.乐果
52.氰戊·乐果
53.溴氰·乐果
54.亚胺硫磷
55.伏杀硫磷
56.杀螟硫磷
57.氰戊·杀螟松
58.辛硫磷
59.氯氰·辛硫磷
60.溴氰·辛硫磷
61.氯菊·辛硫磷
62.氰戊·辛硫磷
63.马拉·辛硫磷
64.哒嗪硫磷
65.毒死蜱
66.氯氰·毒死蜱(52.25%乳油)
67.氯氰·毒死蜱(44%乳油)
68.敌百虫
69.敌百·辛硫磷
70.敌·马
71.敌敌畏
72.氯氰·敌敌畏
73.溴氰·敌敌畏
74.喹硫磷
75.三唑磷
76.二溴磷
77.灭蚜松
78.杀螟腈
79.倍硫磷
80.稻丰散
81.丙溴磷
82.氯氰·丙溴磷

(五)氨基甲酸酯类
杀虫剂及混配剂
83.甲萘威
84.氰戊·甲萘威
85.抗蚜威
86.丁硫克百威
87.异丙威
88.速灭威
89.嗯虫威
90.氯氰·仲丁威

(六)沙蚕毒素类杀虫
剂及混配剂
91.杀虫双
92.杀虫单
93.杀虫环
94.多噻烷
95.杀螟丹

(七)昆虫生长调节剂类
杀虫剂及混配剂
96.抑食肼
97.虫酰肼
98.虫螨腈
99.氟虫腈
100.噻嗪酮
101.除虫脲
102.氟啶脲
103.灭幼脲
104.氟铃脲
105.氟虫脲
106.灭蝇胺

(八)其他类型化学杀虫剂及混配剂
107.丁醚脲
108.吡虫啉
109.硫双威
110.啶虫脒
111.噻虫嗪
112.茚虫威

(九)杀螨剂及混配剂
113.三唑锡
114.三环锡
115.双甲脒
116.炔螨特
117.溴螨酯
118.噻螨酮
119.哒螨灵
120.苯丁锡
121.氟丙菊酯
122.杀螨特
123.浏阳霉素
124.洗衣粉

二、杀软体动物剂
1.四聚乙醛
2.杀螺胺
3.灭梭威

三、杀鼠剂
1.杀鼠醚
2.杀鼠灵
3.氯鼠酮
4.敌鼠.
5.氟鼠灵
6.溴鼠灵
7.溴敌隆
8.毒鼠磷
9.安妥
10.灭鼠优
11.C型肉毒梭菌毒素
12.磷化锌

四、杀菌(杀线虫)剂
(一)生物源杀菌剂及
混配剂
1.木霉菌
2.武夷菌素
3.宁南霉素
4.抗霉菌素120
5.多抗霉素
6.井冈霉素
7.春雷霉素
8.硫酸链霉素
9.硫酸链霉素土霉素

(二)其他类型杀菌剂及混配剂
10.弱病毒疫苗
11.菇类蛋白多糖
12.混合脂肪酸
13.高脂膜
14.菌毒清

(三)无机类杀菌剂及混配剂
15.甲醛
16.磷酸三钠
17.高锰酸钾
18.生石灰
19.硫磺
20.硫磺悬浮剂
21.石硫合剂
22.硫磺·多菌灵
23.硫磺·甲硫灵
24.硫磺·三唑酮
25.硫酸铜
26.氢氧化铜
27.王铜
28.春雷·王铜
29.氧化亚铜
30.碱式硫酸铜
31.波尔多液
32.波·锰锌
33.铜皂液
34.铜铵合剂
35.琥胶肥酸铜
36.琥铜·乙膦铝(三有效成分)
37.琥铜·乙膦铝(双有效成分)
38.琥铜·甲霜灵
39.琥·铝·甲霜灵
……

精彩书摘

三、农药使用技术
(一)喷雾法
喷雾法是用喷雾器械(见附表11)将药液喷出,直接黏附在植物上或有害生物体上的一种施药方法。可使用乳油、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可溶粉剂、水分散粒剂、水剂等剂型,按照使用要求对水稀释成一定浓度的药液后,用喷雾器把药液呈雾状喷出。适合防除植株地上部分发生的病虫害及田间杂草,对于暴发性病虫害及隐蔽性病虫害防效差。此法用药量少,药液黏附性强,持效期长,防治效果优于喷粉法,但受水源限制、工效较低。
根据每公顷喷洒药液量的多少,可分为五个级别(见附表9)。目前,普遍使用常规喷雾法,又可称为常量喷雾法、大容量(高容量)喷雾法。每公顷喷药液量,苗期为450~750千克、、成株期为750~1500千克,果树幼小时为2.25~6吨,果树高大时为7.5吨。喷雾时,喷头距植株50~60厘米为宜,药液雾滴要均匀覆盖植株。防治一般病虫害,以药液不从叶片上流下为宜;防治在叶片背面的病虫害,应把药液喷到叶片背面;防治半钻蛀性害虫或卷叶害虫,以喷湿透为好。露地宜在早、晚植株上无露水时,进行喷雾,不可在大风天、下雨天及晴天中午气温高时喷雾,在雨季施药,宜选用内吸(渗)性好或黏附性强的药剂,并注意天气预报,避免施药后24小时内遇降雨。保护地内应在晴天上午无露水时喷雾。以退行喷雾为好。

前言/序言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蔬菜生产发展迅速,露地栽培、保护地栽培和反季节栽培面积日趋增加,商品菜长途运销越来越频繁,使局部地区蔬菜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有加重趋势。使用农药仍是防治蔬菜病、虫、草、鼠害的主要措施。但盲目用药的现象比较严重,导致多种蔬菜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增加防治难度,部分商品菜中农药残留量仍然存在严重超标,农药中毒和农药污染环境的事故时有发生,常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今后,对商品蔬菜的质量标准要求越来越规范、严格,科学使用农药已成为生产无公害食品蔬菜或绿色食品蔬菜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本手册选编了适宜在蔬菜(包括在保护地内种植的经济作物)上使用的杀虫剂、杀螨剂、杀软体动物剂、杀鼠剂、杀菌剂、杀线虫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336个药剂品种,较详细地介绍了每种农药的其他名称、药剂特性、主要剂型(含混配剂)、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农药使用技术及有关知识和资料,并简介了220余种蔬菜害虫、345种(类)蔬菜病害可选用的防治药剂和41种蔬菜田上可使用的除草剂品种。
《菜园农药手册(第2版)》简介 一、 聚焦病虫害防治,守护家庭菜园的绿色健康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家中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菜园,亲手种植新鲜、健康的蔬菜。这不仅是一种回归自然的放松方式,更是对家人饮食安全的一份承诺。然而,再精心打理的菜园,也可能遭遇病虫害的侵扰,让辛勤的付出付之东流。本书《菜园农药手册(第2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并非一本简单的农药产品目录,而是一本深入探讨家庭菜园病虫害防治的实用指南。本书旨在帮助广大菜园爱好者,用科学、高效、安全的方法,解决蔬菜生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病虫害难题,确保收获的每一份蔬果都健康无虞。 本书内容涵盖了家庭菜园中最常见、最易发生的各类病害和虫害,并针对每一种病虫害,提供了详尽的识别方法、发生规律以及有效的防治策略。我们深知,许多菜园新手在面对病虫害时,常常束手无策,甚至误用不当的药剂,造成事倍功半,甚至对环境和蔬菜本身造成二次伤害。因此,《菜园农药手册(第2版)》的首要目标,便是提升广大菜园爱好者的病虫害识别能力,让大家能够“知己知彼”,准确判断问题所在,从而选择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二、 精准诊断,对症下药——科学识别各类菜园病虫害 本书投入了大量精力,对各类菜园病虫害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书中不仅提供了高清的病虫害图片,帮助读者直观地识别受损的叶片、茎秆、果实,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述了各种病害的发生症状,例如: 真菌性病害: 黄叶、斑点、枯萎、落叶、霉变等,书中会详细解析不同真菌病害(如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炭疽病、叶斑病等)在不同蔬菜上的典型表现,以及它们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传播和发展规律。例如,描述白粉病时,会提及它通常在空气湿度较大、通风不良的环境下爆发,叶片上会出现白色粉状霉层,并伴随生长受阻。 细菌性病害: 软腐、溃疡、黑斑、角斑等,本书会区分细菌性病害与真菌性病害的不同之处,例如细菌性病害常伴随粘滑的异味,或在雨后迅速蔓延。书中会深入介绍如软腐病、青枯病、细菌性角斑病等,它们如何影响蔬菜的口感和储存性。 病毒性病害: 花叶、畸形、黄化、矮化等,对于一些难以通过肉眼直接判断的病毒性病害,本书会提供辅助判断的依据,例如生长停滞、叶片卷曲变形等。本书会着重讲解如黄瓜花叶病毒、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等,这些病毒不仅影响产量,还会导致蔬菜商品价值急剧下降。 虫害: 啃食、吸食、钻蛀、产卵等,从微小的蚜虫、螨虫,到菜青虫、小菜蛾、白粉虱、蓟马,再到地下的蛴螬、金针菇等,本书会逐一列举,并配以清晰的图片,让读者能准确辨认。书中会详细描述这些害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危害方式以及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例如,描述蚜虫时,会提及它们通常聚集在嫩叶和嫩茎上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卷曲,并传播病毒;而描述菜青虫时,会展示其啃食叶片形成的孔洞,以及幼虫在叶片下方的隐匿性。 本书在病虫害的识别部分,特别强调了“早发现、早诊断”的重要性。通过学习书中的图文并茂的描述,读者将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到病虫害的蛛丝马迹,从而在问题萌芽状态下就采取措施,避免其大规模爆发,减少后期防治的难度和成本。 三、 全方位防治策略,从源头到末梢的科学管理 在精准诊断的基础上,本书为读者提供了多层次、多维度的防治策略。我们并非仅仅罗列各种农药产品,而是倡导一种综合防治的理念,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农业防治等多种手段有机结合,形成一套完整、高效、环保的解决方案。 化学防治: 这是许多读者最为关注的部分。在这一章节,本书会以严谨的态度,介绍各类常用农药的作用机理、适用范围、使用方法、安全注意事项以及施用剂量。我们强调的并非“无限制使用”,而是“科学、合理、安全地使用”。 农药种类分类: 本书会将农药按照其作用对象进行详细分类,如杀虫剂(触杀型、胃毒型、内吸型)、杀菌剂(保护性、治疗性)、除草剂(选择性、非选择性)、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并对每类农药的代表性产品进行简要介绍,说明其针对的病虫害类型。 农药选择原则: 强调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发生程度、蔬菜的种类、生长阶段以及当地的环保要求,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会明确指出哪些农药适用于有机种植,哪些需要谨慎使用。 正确使用指南: 详细阐述农药的兑水比例、施用时机(如清晨或傍晚)、施用方法(如喷雾、灌根)、施用频率等关键信息。并会重点提示轮换用药的重要性,以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 安全防护: 在化学防治章节,安全问题被置于极其重要的位置。本书会详细讲解使用农药时的个人防护措施,包括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眼镜等,以及农药储存、废弃物处理的规范,确保操作者的健康和环境安全。 休药期: 明确标示各类农药的安全休药期,帮助读者掌握在采摘前多久停止用药,以保证蔬菜的食用安全。 生物防治: 随着人们对绿色、有机种植的日益重视,生物防治已成为重要的补充甚至替代手段。本书会介绍利用天敌昆虫(如瓢虫、草蛉)、微生物制剂(如苏云金杆菌Bt)、植物源杀虫剂(如印楝素、鱼藤酮)等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方法。会详细介绍这些生物防治剂的获取途径、使用方法以及适用场景。 物理防治: 这一部分将介绍一系列无需化学药剂的绿色防治方法,如诱捕器(如黄板、蓝板、糖醋液)、防虫网、粘虫板、手动捕捉、覆盖栽培等。本书会详细说明这些物理防治方法的制作、布设和使用技巧,帮助读者在日常管理中加以应用。 农业防治: 这是基础但至关重要的防治手段。本书会强调轮作、间作、套种、优化种植密度、合理施肥、加强水肥管理、清除病株残体、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等措施,这些措施能够从根本上改善蔬菜生长环境,提高蔬菜自身的抗病虫能力。 四、 针对性指导,涵盖各类常见蔬菜 《菜园农药手册(第2版)》充分考虑到家庭菜园的特殊性,特别针对叶菜类、瓜果类、根茎类、豆类、茄果类等常见蔬菜,提供了病虫害防治的专项指导。例如: 叶菜类(如白菜、菠菜、生菜): 重点关注蚜虫、菜青虫、斜纹夜蛾、潜叶蝇等,以及霜霉病、白粉病、病毒病等。 瓜果类(如黄瓜、番茄、辣椒、茄子): 详细介绍白粉虱、蚜虫、瓜绢螟、红蜘蛛,以及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番茄晚疫病等。 根茎类(如萝卜、土豆、洋葱): 关注地下害虫(如蛴螬、金针菇)、蚜虫、潜叶蝇,以及根腐病、黑腐病等。 豆类(如豌豆、豆角): 讲解蚜虫、豆荚螟、根结线虫,以及锈病、白粉病等。 对于每一种蔬菜,本书都会列出其最容易发生的几种主要病虫害,并给出详细的防治方案,确保读者能够快速找到针对自己菜园问题的解决方案。 五、 绿色理念贯穿始终,打造健康无忧的家庭餐桌 本书的编写理念始终围绕着“绿色、安全、高效”。我们并非鼓励过度依赖农药,而是希望通过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帮助读者在必要时,以最安全、最环保的方式解决问题。书中反复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提倡尽量使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手段,将化学农药的使用降到最低。 《菜园农药手册(第2版)》是献给每一位热爱生活、追求健康的菜园爱好者的礼物。它将成为您解决菜园病虫害难题的得力助手,帮助您轻松打理出一片生机勃勃、硕果累累的绿色空间,让您和您的家人都能享受到最新鲜、最健康的自家蔬菜。翻开本书,您将开启一段更加自信、更加愉悦的家庭种植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菜园农药手册(第2版)》的读者评价: 这本号称“第二版”的宝典,对于一个刚刚踏入园艺大门的“城市菜农”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我本以为它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农一样,手把手地教我如何识别那些初生的蚜虫,或者如何分辨是真菌感染还是浇水过多造成的叶片枯黄。结果呢?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堆我压根看不懂的化学名称和晦涩的专业术语,什么“内吸性”和“触杀型”的描述,对我来说比读天书还难。我辛辛苦苦搭起来的简易菜床,种了几棵西红柿苗,没两天叶子就卷曲了,我急忙翻到相关章节,期望能找到一张图文并茂的诊断指南,告诉我该用什么药,用量多少。然而,书里提供的配方和使用方法,动辄涉及到精确到毫克的计量,以及在特定气候条件下需要采取的复杂措施,这对于我这种只想在家门口种点无公害蔬菜的人来说,简直是过度的要求。我更需要的是“看到虫子就用这个,喷洒三次就好”的直白指导,而不是一篇长篇大论的农药作用机理分析。这本书的深度显然是面向专业农场主的,对于我这种业余爱好者,它提供的帮助少得可怜,更像是一本高阶化学教材,而不是一本实用的“手册”。我最终还是不得不求助于那些图文并茂的园艺博客和短视频,才能勉强救回我的那几株可怜的番茄。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完全是冲着“手册”两个字去的,希望它能像我以前买的工具书一样,结构清晰、索引明确。我期待它能有一个详尽的病虫害图鉴,让我能通过叶子的斑点、果实的形状来快速定位问题所在。然而,这本书的编排逻辑实在令人抓狂。它似乎更专注于农药的分类、作用机制以及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而不是读者最关心的——“我的菜生病了怎么办”。当我发现我的辣椒出现了白粉病时,我翻遍了“真菌类病害”那一章,找到了好几种潜在的防治药剂,但每种药剂的推荐用量和安全间隔期都写得极其保守和复杂,完全没有考虑到家庭种植环境下的实际操作难度。更让我费解的是,它对于如何安全储存和废弃农药的描述,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虽然我知道这很重要,但在紧急情况下,我更需要的是“立刻见效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一份冗长的安全操作规范。如果真的要把它当作一本“手册”,那么它的检索系统应该更人性化,比如按“症状”或“作物”来分类索引,而不是按照农药的化学结构来组织章节。这本“手册”更像是一部理论汇编,而不是一本可以随时放在工具箱旁边的应急指南。

评分

对于追求“有机”、“绿色”种植的朋友来说,这本书可能完全是南辕北辙。我购买它的初衷是想找到一些更温和、对环境影响更小的生物防治方法或替代品。但翻开几页后,我发现这本书的重点完全集中在传统化学农药的介绍上,各种高效、广谱的合成药剂被详细列举,仿佛这是唯一的出路。虽然书中可能零星提到了“生物农药”的概念,但讲解的深度和广度远不如对化学制剂的描述。我想要的,是那种教我如何自制辣椒水、如何利用瓢虫等益虫来控制蚜虫泛滥的实用技巧,而不是各种需要专业设备才能准确配制的化学溶液。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似乎固守着一个旧时代的农业观念,认为只有强力的化学干预才能保障收成。这与我希望在自家小院里吃上真正放心蔬菜的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冲突。购买这本书的体验,就像是去一家主打西餐的餐厅,却发现菜单上只有各种高热量的油炸食品,而你真正想找的轻食却寥寥无几。它在“农药”这个范畴内做得或许很专业,但在“现代可持续园艺”的框架下,它的指导价值非常有限。

评分

这本书的“第二版”修订得实在不值一提,感觉只是对前一版进行了微小的文字调整,而没有跟上农业科技的最新发展。我注意到书中推荐的某些农药品种,在其他更前沿的农业资料中已经被列为限制使用或逐步淘汰的品类,因为它们对环境或人体的长期影响已经被新的研究数据所证实。这让我对全书内容的可靠性产生了深深的疑虑。一个专业的“手册”理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更新那些过时、甚至有害的信息。如果我完全按照书中的推荐去用药,我不仅可能达不到预期的防治效果,甚至可能无意中增加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风险。更何况,书中的插图和配图质量低劣,很多病虫害的特征图模糊不清,根本无法帮助我准确识别我的植物究竟遭受了何种侵害。一个好的手册,图鉴的清晰度至关重要,但这本书在这方面表现得极其敷衍,仿佛是匆忙赶印出来的草稿,而不是经过严谨校对的正式出版物。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在某些极其细分的领域可能具有参考价值,比如对于某些特定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病虫害防治策略,它的描述或许详尽。但是,对于广大的家庭园艺爱好者来说,它完全是“过度杀伤”且“操作难度过高”。我最头疼的一点是,这本书对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气候适应性考虑得非常不周全。例如,在潮湿多雨的南方夏季,某些真菌病害爆发极为迅速,需要即时、强力的处理;而书中推荐的许多处理方法却显得过于缓慢和保守,似乎更适合干燥的北方地区。这种“一刀切”的指导方针,在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中是行不通的。当我按照书中的建议进行操作,结果往往是延误了最佳的防治时机,导致原本一个小问题演变成一场全面的植物危机。总而言之,这本书与其说是给普通园丁的“救急指南”,不如说是给农业化学专业人士准备的理论参考资料,对于期望快速、安全解决自家菜园问题的我来说,它几乎是一本被误导的购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