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病策略防控大讲堂:《猪业科学》2005-2008年猪病文章精选

猪传染病策略防控大讲堂:《猪业科学》2005-2008年猪病文章精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汉春 著
图书标签:
  • 猪传染病
  • 猪病防控
  • 猪业科学
  • 养猪技术
  • 疾病防治
  • 兽医
  • 畜牧学
  • 临床兽医
  • 猪健康
  • 精选文章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131576
版次:1
商品编码:1029102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2
字数:38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猪传染病策略防控大讲堂:〈猪业科学〉2005-2008年猪病文章精选》在内容筛选上注重实践性,兼顾理论性,同时又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实用性及科学性。除系统介绍一些常见的猪病外,也对常见的药物、疫苗的使用及消毒知识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力求使其能满足广大养殖场"户"的需要和对养猪生产的专业工作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养猪业如雨后春笋在祖国大地上兴起,引进大批良种,仅2008年我国就从养猪发达国家引入良种15000头,中国养猪业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养猪业遇到历史性困难。养猪业从千家万户向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过程中,疫病种类也随着增多起来,且疫情复杂、难于诊治,成为困扰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目录

如何有效控制猪瘟
猪瘟流行现状、分析与思考
猪瘟检疫技术规范
猪瘟综合防制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防制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综述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研究进展
我国规模化猪场猪蓝耳病流行病学调查
猪蓝耳病与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治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控制与净化
远离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
猪圆环病毒2型血清抗体调查
猪圆环病毒2型引起的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诊断方法标准
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的净化
发生在保育舍的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
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与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治
猪圆环病毒2型致病机理及防控措施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猪气喘病的净化
猪支原体肺炎的研究进展
猪支原体肺炎血清学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猪气喘病控制与净化的有效措施
秋冬季节猪流感的防治
猪流感流行特点、危害状况、公共卫生意义及防治策略
猪流感的防控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流感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
副猪嗜血杆菌抗体间接血凝试验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控制
副猪嗜血杆菌病防治研究的新进展
副猪嗜血杆菌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治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实例
夏季慎防猪附红细胞体病
猪附红细胞体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附红细胞体对猪场的危害与控制措施
夏季如何预防猪日本脑炎
猪日本脑炎的诊断
蚊虫与猪日本脑炎
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治
猪细小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遵义地区猪细小病毒病的血清学调查
荧光抗体法检测猪细小病毒
猪细小病毒病诊断与防治
与猪细小病毒病易混淆疾病的鉴别诊断
猪细小病毒疫苗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
其他疾病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轮状病毒性腹泻
猪沙门氏菌病的防治研究
子宫内膜炎的发生与防治
一起哺乳仔猪渗出性皮炎的诊治报告
……
在养猪生产中如何合理科学使用药物
猪场寄生虫病的防治
中兽医学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规模化养猪场的消毒措施

精彩书摘

如何有效控制猪瘟
猪瘟流行现状、分析与思考
猪瘟(hog cholera,HC)为猪的急性病毒性疾病,具有很高的传染性及很高的死亡率,发病猪只以高热、全身出血病灶及白细胞减少症为主症。自1900年,本病已在世界各地呈广泛分布,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猪瘟为OIE规定的A类疾病,各国皆将其列为防疫重点,我国将其列为一类疾病。国外如丹麦、英国、美国、加拿大及其他欧美国家,采取停用疫苗、全场扑杀政策,先后完成了猪瘟扑灭工作,并严禁从猪瘟国家或地区进口毛猪及相关畜产品。我国利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全面实施预防注射,有效地控制了猪瘟的流行。多年来我国一直将猪瘟的扑灭计划列为当前猪病防治的重点。虽经政府极力地呼吁,养猪经营业者及相关业界、团体积极地充分配合,但至今仍未能将猪瘟扑灭,仍有非典型猪瘟和零星猪瘟发生。猪瘟尚未扑灭,其原因相当复杂,其中与猪瘟病毒在猪体内的持续性感染及病毒在猪场内的循环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在疫苗大规模免疫下,本病可被有效地控制,但许多临床轻微发病猪不易检测,使慢性猪瘟仍长期持续存在于猪场中。在猪瘟清除过程中,将面临疫苗停止使用时期,对污染场而言,可能存在着极大的潜在危险。因此,慢性猪瘟的持续性感染现象,可能成为控制及清除猪瘟过程中最感困难之处。

前言/序言


《猪业科学》精选集:聚焦猪病防治的实践智慧与前沿探索 本书并非一本涵盖所有猪传染病的百科全书,而是精选了2005年至2008年间,《猪业科学》杂志发表的关于猪传染病防治的系列高水平文章。这四年,恰逢中国乃至全球猪业经历着快速发展与深刻变革的关键时期,疫病挑战也日益严峻。本书聚焦于这一时期内,行业专家、科研人员和一线兽医在应对猪传染病方面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总结的有效策略以及进行的有益探索。 历史背景与文章精选的价值 2005年至2008年,全球猪业在规模化、集约化进程中,面临着诸如蓝耳病(PRRS)、猪瘟(CSFV)、口蹄疫(FMD)、猪流行性感冒(SIV)、猪圆环病毒病(PCVD)等经典疫病以及新发疫病的复杂挑战。同时,抗生素滥用、耐药性问题、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不足等也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瓶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猪业科学》杂志作为国内权威的猪业技术刊物,刊载了大量反映当时行业真实状况、剖析疫病发生规律、提出防控措施的深度文章。 本书的精选,正是从这四年中,遴选出那些具有代表性、时效性强、操作性高,能够引领行业技术进步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记录了当年猪病防治的“战役”实况,更凝聚了无数专业人士的智慧结晶。它们并非一味地罗列症状和治疗方案,而是深入探讨了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免疫学机制、诊断技术的新进展、不同防控策略的优劣比较,以及在规模化猪场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聚焦核心议题:多角度、深层次的防控策略 本书所收录的文章,围绕猪传染病防治的多个核心议题展开,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立体、全面的认知框架: 疫病流行病学与诊断技术: 深入分析了多种重要猪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宿主易感性、发病规律等流行病学特征。文章详细介绍了当时主流的诊断技术,包括血清学诊断、病原分离鉴定、分子诊断(如PCR技术)等,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进行了比较评估。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一些文章可能探讨了新型诊断技术在早期预警和疫情监测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如何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实现精准诊断,为后续防控提供可靠依据。 免疫策略的优化与实践: 疫苗是控制猪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本书精选的文章,会深入探讨当时几种主要猪病疫苗的应用情况,包括不同疫苗株的选择、免疫程序的设计、免疫效果的评估,以及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部分文章可能还聚焦于新型疫苗的研发进展,例如基因工程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等,以及在实际生产中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疫苗,最大化免疫保护效果,同时规避疫苗接种可能带来的风险。 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与强化: 随着规模化养殖的普及,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书中不少文章将聚焦于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各个环节,从场区规划、人员管理、车辆清洗消毒、饲料饮水管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到隔离区建设、人员进出控制等。文章会详细阐述如何建立一套系统、科学、可执行的生物安全管理规范,以及如何通过严格执行这些规范,有效阻断病原的传入、扩散和传播。这部分内容对于指导规模化猪场提升生物安全水平,降低疫病风险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治疗与管理协同的艺术: 尽管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但在实际生产中,对已发生的疫情进行有效的治疗与管理仍然至关重要。本书收录的文章,会涉及一些经典猪病(如猪痢疾、链球菌病、大肠杆菌病等)的临床症状分析、病原学特点以及不同治疗方案的比较。更重要的是,一些文章会强调治疗与整体管理相结合的重要性,例如在治疗过程中如何调整饲养管理、改善环境条件,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药物使用,避免耐药性的产生。对于一些复杂或混合感染,文章可能会探讨综合性的治疗与管理策略。 特定病原的深入剖析与应对: 本书并非泛泛而谈,而是可能对当时最棘手的几种猪传染病进行深入剖析。例如,针对PRRS,文章可能会探讨其不同毒株的流行变异,诊断上的挑战,以及在断奶后腹泻综合征(PDNS)等复杂疫病中的作用。对于猪瘟,文章可能会关注疫苗接种策略的调整、疫情监测的重点,以及如何防止野毒的再次传入。而对于一些新发或重新引起重视的病原,如某些病毒性腹泻病、肺炎等,文章也会提供当时的最新研究进展和防控思路。 兽医公共卫生视角下的猪病防治: 某些文章可能会从更宏观的兽医公共卫生角度,探讨猪传染病对人类健康、食品安全以及社会经济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可能涉及兽药残留、病死猪处理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等相关国际规则和标准对国内猪业发展的影响。 本书的阅读价值与适用人群 本书精选的文章,代表了《猪业科学》在2005-2008年间,在猪病防治领域的高水平论述。它们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阅读价值: 回顾历史,借鉴经验: 通过阅读这些文章,读者可以了解当时猪病防治的“历史现场”,学习前辈们是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通过科学的方法和不懈的努力,逐步摸索出有效的防控之道。这对于认识当前猪病挑战的演变,有着重要的历史参照意义。 汲取实践智慧,指导当前工作: 尽管一些技术和理念在不断更新,但本书所包含的许多基本原则、防控思路和管理经验,依然具有高度的实践指导价值。尤其是在面对一些经典疫病时,文章中的分析方法和策略仍然是重要的参考。 理解技术演进,展望未来: 通过对比当时的技术水平和防控理念,读者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猪业技术和防控理念的演进轨迹,从而更好地理解当前的新技术、新方法,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 提升专业素养,拓展视野: 本书的读者群体广泛,适用于: 一线兽医和养殖场技术人员: 可以从中获取实用的诊断、治疗和管理经验,提升日常工作中的专业能力。 兽医专业学生和研究人员: 可以了解猪病防治领域的历史发展和经典研究,为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猪场管理者和决策者: 可以从中学习科学的疫病风险管理和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理念,为制定场场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猪药企业和相关服务人员: 可以了解当时的疫病流行状况和防控需求,为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提供信息支持。 结语 《猪业科学》2005-2008年猪病文章精选,是一部承载着时代印记、凝聚着行业智慧的宝贵文集。它并非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通过深入的分析、翔实的案例和前瞻性的探讨,展现了中国猪业在应对传染病挑战过程中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进步。本书将成为所有关心猪业发展、致力于猪病防治工作的专业人士,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它鼓励我们以史为鉴,汲取经验,不断创新,为实现中国乃至全球猪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风格透露出一种经典教材的气质,它不追求当下的流行趋势,而是致力于成为知识的载体和传承的媒介。拿到这本书,我立刻感受到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技术宝库的大门。我推测,编者在遴选文章时,一定非常注重那些具有长期指导意义的论述,而非仅仅是针对某个短期热点问题的临时解决方案。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更看重的是那些关于病原学基础、免疫学原理以及关键诊断技术发展历程的深入探讨。这些基础性的内容,即便随着时间的推移,具体的操作流程可能会被更新的技术所取代,但其背后的科学逻辑和研究方法论是永恒的。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机会,让我能够回顾和学习那个阶段的行业精英是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这对于培养我们自身的批判性思维和科研素养至关重要。

评分

从侧面来看,这本书的厚度确实非同小可,这不禁让我对其中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产生了极高的好奇心。能将三年的重要文章精选汇编成册,想必是经过了极其严格的筛选和编辑过程。我设想里面一定涵盖了从病毒性疾病到细菌性疾病,再到寄生虫和营养代谢障碍等多个维度的内容。特别是“策略防控”这四个字,让我对书中关于整体管理方案和预警机制的介绍抱有极高的期望。在那个年代,很多猪场的生物安全意识和疫病诊断技术可能还没有现在这样成熟和普及,因此,那个时期形成的防控思路和应急措施,对于今天我们反思和优化现有体系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借鉴意义。我特别期待看到,面对当时那些高难度的疫情爆发,专家们是如何从宏观的疫病流行病学角度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有前瞻性的综合治理方案的,这比单纯的技术介绍更有价值。

评分

这本书给人的整体感觉是沉稳而内敛的,它没有去追求花哨的包装,而是将所有精力都集中在了内容的打磨上。这种务实的态度,恰恰是专业技术书籍最宝贵的品质。我注意到封面设计中隐约透露出一种对科学严谨性的尊重,仿佛在无声地告诉读者,这里面的每一个字都凝聚了作者们多年的心血和汗水。我猜想,能入选“精选”的文章,必然是在当时的行业内产生了深远影响,或者代表了某个技术突破的关键节点。对于我们这些常年在一线工作的人来说,了解这些里程碑式的知识点,能够帮助我们构建一个更坚实的技术认知框架。我非常看重这种体系化的知识结构,它能帮助我把零散的经验点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而不是停留在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碎片化学习阶段,这本书的编排方式想必能满足我这种对系统学习的渴望。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色彩搭配得非常协调,给人一种专业而又充满活力的感觉。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厚实的感觉就让人觉得内容肯定非常扎实。尤其是那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猪传染病策略防控大讲堂”,光是听起来就觉得这是一次知识的盛宴,像是真的坐在了某个高水平的学术会议现场,听专家们深入浅出地讲解那些晦涩难懂的兽医前沿知识。我一直以来都在寻找那种既有理论深度,又能紧密结合实际生产经验的资料,希望这本书能填补我这方面的空白。书脊上的年份“2005-2008”也挺有意思,这说明它汇集了那个时期猪病研究和防控策略的精华,对于理解行业过去的发展脉络和技术演变,绝对是宝贵的参考。我非常期待能够沉浸其中,看看那个时间段内,国内外的兽医专家们是如何应对那些棘手的猪场挑战的,这种历史的沉淀感,在时效性很强的技术资料中是难得一见的,它提供了一个观察行业发展轨迹的独特窗口。

评分

迫不及待地翻开扉页,内页的排版质量也相当令人满意,字体清晰易读,行距适中,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装帧工艺看得出来是下了功夫的,纸张的质感摸起来很舒服,厚实且不反光,这对于需要频繁查阅和做笔记的专业书籍来说太重要了。最让我欣赏的是那种严谨的学术氛围,它没有采用过于口语化的叙事方式,而是保持了一种恰到好处的专业性,每一个章节的划分都显得逻辑性极强,似乎能预感到里面会充斥着大量的图表、数据分析和详尽的病例报告。我个人对那些基于实践案例的深度剖析特别感兴趣,希望这本书里能收录足够多的真实案例分析,毕竟理论知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猪场的具体操作层面才能发挥最大价值。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是一套值得反复研读,并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我案头必备的工具书,它的分量感和专业度,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