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花卉200種

新興花卉200種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劉會超,賈文慶,齊安國 著
圖書標籤:
  • 花卉
  • 園藝
  • 植物
  • 觀賞植物
  • 園林
  • 花卉栽培
  • 新品種
  • 植物圖鑒
  • 園藝技術
  • 花卉愛好者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農業齣版社
ISBN:9787109134355
版次:1
商品編碼:10291158
包裝:平裝
開本:大32開
齣版時間:2009-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94
字數:158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瞭矮仙丹、霸王梅、子蓮、貝殼、彩苞鳳梨、垂花火等200種的花卉種植技術。

目錄

第一部分 觀花植物
1.矮仙丹
2.霸王梅
3.百子蓮
4.貝殼花
5.彩苞鳳梨
6.垂花火鳥蕉
7.垂筒花
8.瓷玫瑰
9.大花蔥
10.大花飛燕草
11.大花蕙蘭
12.袋鼠花
13.地湧金蓮
14.釣鍾柳
15.兜蘭
16.多花孔雀錦葵
17.蛾蝶花
18.風鈴草
19.古代稀
20.桂圓菊
21.桂竹香
22.荷包牡丹
23.鶴頂蘭
24.黑心菊
25.紅韆層
26.紅掌
27.猴麵花
28.花貝母
29.花菱草
30.花毛茛
31.花煙草
32.火炬花
33.火焰木
34.雞冠刺桐
35.嘉蘭
36.薑花
37.金雞菊
38.金魚草
39.錦帶花
40.錦綉杜鵑
41.桔梗
42.卡特蘭
43.蠟花
44.藍刺頭
45.立金花
46.麗格海棠
47.裂葉花葵
48.柳穿魚
49.六倍利
50.六齣花
51.龍麵花
52.耬鬥菜
53.蘆莉草
54.落新婦
55.馬利筋
56.蔓性天竺葵
57.貓須草
58.毛地黃
59.毛萼口紅花
60.南美水仙
61.鳥尾花
62.濃香探春
63.歐洲報春
64.歐洲銀蓮花
65.瓶兒花
66.婆婆納
67.菩提花
68.葡萄風信子
69.蒲包花
70.瓊花
71.山菅蘭
72.蛇鞭菊
73.石斛蘭
74.鬆果菊
75.隨意草
76.天人菊
77.萬代蘭
78.網球花
79.文冠果
80.文殊蘭
81.文心蘭
82.勿忘我
83.喜蔭花
84.夏堇
85.香豌豆
86.香雪蘭
87.香雪球
88.新幾內亞鳳仙
89.血葉蘭
90.勛章菊
91.洋桔梗
92.洋水仙
93.夜香木蘭
94.羽扇豆
95.蜘蛛蘭
第二部分 觀葉植物
1.澳洲杉
2.白鶴芋
3.百萬心
4.斑葉馬醉木
5.彩葉草
6.彩葉杞柳
7.長壽竹
8.黛粉葉
9.多花藍果樹
10.翡翠椒草
11.觀音蓮
12.海芋
13.閤果芋
14.紅脈網紋草
15.紅葉石楠
16.虎耳草
17.花蔓草
18.花葉垂榕
19.花葉青木
20.花葉萬年青
21.花葉艷山薑
22.花葉芋
23.灰莉
24.假葉樹
25.金邊紅瑞木
26.金邊露兜樹
27.金脈爵床
28.金心巴西鐵
29.金錢樹
30.金葉蕕
31.錦彩葉木
32.鏡麵草
33.酒瓶蘭
34.孔雀木
35.蘭嶼肉桂
36.冷水花
37.栗豆樹
38.亮葉忍鼕
39.露草
40.綠巨人
41.蟆葉鞦海棠
42.鳥巢蕨
43.韆年木
44.琴葉榕
45.三色莧
46.傘草
47.腎蕨
48.書帶草
49.鐵十字海棠
50.兔腳蕨
51.五色草
52.西瓜皮椒草
53.紅柄喜林芋
54.雪花木
55.洋常春藤
56.銀邊翠
57.銀脈鳳尾蕨
58.銀香菊
59.銀葉菊
60.銀葉喜蔭花
61.銀毛野牡丹
62.中華紅葉楊
63.圓葉竹芋
64.紫鵝絨
65.紫露草
66.紫鴨蹠草
67.紫葉矮櫻

第三部分 多肉植物
1.八寶景天
2.白雪姬
3.長壽花
4.刺葉露子花
5.緋牡
6.翡翠珠
7.黃翁
8.金琥
9.螺鏇麒麟
10.落地生根
11.趣蝶蓮
12.山吹
13.鼠尾掌
14.樹馬齒莧
15.條紋十二捲
16.星球
17.英冠玉
18.玉米景天

第四部分 觀果植物
1.蛋黃果
2.繁果忍鼕
3.觀賞辣椒
4.觀賞南瓜
5.火龍珠
6.金彈子
7.魯貝拉茵芋
8.木奶果
9.紫珠
10.硃砂根

第五部分 芳香植物
1.鬍椒木
2.迷迭香
3.茉莉花
4.驅蚊草
5.日香桂
6.香莢蒾
7.香堇菜
8.薰衣草
9.洋薄荷
10.梔子花

精彩書摘

1.矮仙丹
形態特徵:常綠矮小灌木。葉闊披針形或長橢圓形,全緣,革質,對生,葉小,生長緊密。花冠長筒狀,含蜜汁,紅色或黃色,四季開花,但夏季為盛開期,盛花期花團錦簇,美麗壯觀。果實為漿果,球形,成熟時黑色。
生態習性:原産亞洲熱帶地區。日照需充足,耐旱喜高溫。
繁殖栽培:以扡插或高壓法繁殖,春、夏季都適閤,高壓法適用於植株較高大的品種,一般中小型品種以扡插繁殖為主。
矮仙丹喜光,栽培需有半日照以上,日照越充足,開花數越多。矮仙丹對栽培土質要求不嚴,但需排水良好。每年春初,可以修剪枝條,促進稀疏的枝條再萌發新枝,植株會較茂盛且開花數增多。鼕季低溫易引起落葉,需減少澆水。
園林用途:花瓣四片或五瓣,聚生成團,花姿嬌艷,花期長,適閤庭園美化、盆栽或切花。

前言/序言


芳華秘境:十大新奇植物圖鑒與養護全攻略 本書並非對“新興花卉200種”進行詳盡收錄,而是聚焦於十種極具潛力、觀賞價值與栽培趣味的“新奇植物”,為園藝愛好者和植物發燒友提供一份深度挖掘的圖鑒與養護指南。 我們深知,在浩瀚的植物世界裏,總有那麼一些“遺珠”,它們或許鮮為人知,卻擁有令人驚艷的形態、獨特的生長習性,以及觸動人心的生命力。與大眾熟知的“熱門”花卉相比,這些“新奇植物”往往帶著神秘的麵紗,它們的引進、繁育與推廣,是推動植物多樣性發展的重要力量。本書正是懷揣著這份探索的熱忱,精心挑選瞭十種在國內外園藝界初露鋒芒,但尚未形成大規模種植與普及的新型觀賞植物。它們或以奇特的葉形吸引眼球,或以彆緻的花朵徵服人心,或以獨特的生長方式挑戰栽培者的智慧。 本書的編寫,並非基於“新興花卉200種”的簡單羅列,而是力求在每一個品種上都做到“精雕細琢”。我們深入考證瞭每一株植物的起源、曆史演變、在原生地及引進地的重要價值,並結閤最新的園藝研究成果,提煉齣最實用、最有效的栽培管理方法。我們將帶您走進這些植物的“芳華秘境”,揭開它們不為人知的生長奧秘,讓您在品味它們獨特魅力的同時,也能自信地將其引入您的花園、陽颱或室內空間。 本書內容亮點,概覽如下: 第一部分:新奇植物的破譯與鑒賞 我們將以每種植物為一個獨立的章節,從多個維度對其進行深度剖析,力求呈現一個立體、豐滿的植物形象。 起源與演化: 追溯植物的“傢族史”,瞭解它們在大自然中的演化路徑,揭示其獨特形態與習性形成的根源。這不僅能滿足您對植物知識的好奇心,更能幫助您理解其養護需求。例如,我們將探討某種雨林植物為何偏愛高濕度,某種沙漠植物又為何能忍受極度乾旱,這些都是其進化過程賦予的生存智慧。 形態特徵精解: 摒棄模糊的描述,聚焦於植物最引人注目的特徵。我們將詳細描述其葉片(形狀、顔色、質地、排列方式)、莖乾(粗細、節距、顔色、是否有刺)、花朵(花瓣數量、顔色、香氣、花期、花型)以及果實(如果有的話),並配以高清、細節豐富的實拍圖片,讓您一目瞭然,精準識彆。我們將重點關注那些“新奇”之處,例如,某種植物葉片上如同“潑墨”般的斑紋,或是花朵如同“星辰”般閃耀的奇特結構。 生態習性深度分析: 深入瞭解植物的原生環境,包括光照強度、溫度範圍、濕度要求、土壤類型、通風條件等。這將是成功栽培的關鍵。我們不僅僅是告訴您“喜陽”或“喜陰”,而是為您提供一份詳細的“光照菜單”,告訴您在不同季節、不同環境下,該如何為植物提供最適宜的光照。同樣,對於溫度和濕度的需求,我們也會給齣具體的數值範圍和調節建議。 園藝價值與應用前景: 探討這些植物在園藝設計中的潛力,包括其作為觀葉植物、觀花植物、盆栽植物、地栽植物的應用方式,以及與其他植物的搭配效果。我們將展望它們在室內綠化、景觀設計、甚至未來的商業種植中的廣闊前景,激發您的創新靈感。 第二部分:新奇植物的精細化養護指南 這是本書的核心實用價值所在,我們將以近乎“保姆式”的細緻,為您提供一套完整、可操作的養護體係。 土壤配置的藝術: 針對不同植物的根係特點和生長需求,提供多樣化的土壤配方建議。從疏鬆透氣的介質到富含有機質的改良土壤,我們將為您解析每一種成分的作用,以及如何根據自傢環境進行調整。例如,對於需要排水性極佳的植物,我們會推薦使用碎瓦、珍珠岩、火山石等輔料的組閤;而對於喜濕潤的品種,則會強調腐葉土、椰糠等保水保肥介質的比例。 光照與溫度的精準調控: 詳細講解不同光照強度對植物生長、開花的影響,以及如何在室內外環境中實現最佳的光照管理。同時,提供不同季節的溫度變化應對策略,包括越鼕、夏季防暑等關鍵環節。我們將引入“光照度”的概念,並提供簡單的測量方法,讓您對植物的光照需求有一個更直觀的認識。 水分管理的科學之道: 告彆“憑感覺澆水”的時代。我們將引導您學會觀察植物的生理信號,掌握“見乾見濕”、“寜乾勿濕”等不同澆水原則的運用,並結閤環境濕度、季節變化等因素,製定個性化的澆水計劃。我們將解釋根係腐爛的成因,並提供預防和補救措施。 施肥策略的智慧: 介紹不同類型肥料(有機肥、化肥、緩釋肥)的特點與使用方法,以及如何根據植物的生長階段和營養需求,製定科學的施肥方案。我們將強調“薄肥勤施”的原則,並提醒您注意避免“肥害”。 繁殖技術的實操指南: 提供多種繁殖方法,如扡插、分株、播種、組培等,並配以清晰的步驟圖解,讓您輕鬆掌握繁殖技巧,實現“量産”自己的心頭好。我們將重點介紹在傢中易於操作的繁殖方式,並針對特定品種的繁殖難點提供解決方案。 病蟲害防治的預警與應對: 詳細列舉新奇植物常見的病蟲害,分析其發生原因,並提供有效的物理、生物及化學防治方法,幫助您在問題發生初期及時有效處理。我們將強調預防為主,並推薦一些環保、無毒的防治方案。 換盆與修剪的藝術: 講解何時需要換盆、如何安全地為植物換盆,以及不同植物的修剪方法,包括整形修剪、疏枝、短截等,以促進植物健康生長和優美株型。 本書特色: 精選十種“明日之星”: 每一種植物都經過嚴格篩選,具備獨特的美學價值、栽培樂趣和發展潛力,代錶著園藝界的新興力量。 深度挖掘,而非泛泛而談: 針對每一種植物,我們力求從起源到養護,做到信息全麵、分析透徹。 圖文並茂,細節呈現: 大量采用高清實拍圖片,輔以精細的文字描述,讓讀者能夠直觀地瞭解植物的形態特徵。 理論與實踐相結閤: 在深入介紹植物知識的同時,提供切實可行的養護指導,幫助讀者剋服栽培難題。 麵嚮各類園藝愛好者: 無論您是初學者還是資深玩傢,本書都能為您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和靈感。 本書適閤讀者: 對植物充滿好奇心,渴望發現和種植新奇物種的園藝愛好者。 希望豐富自己植物收藏,追求個性化園藝風格的玩傢。 正在尋找具有獨特觀賞價值的植物,用於傢庭綠化、陽颱花園或景觀設計的專業人士。 希望深入瞭解某種特定新奇植物的植物愛好者。 《芳華秘境:十大新奇植物圖鑒與養護全攻略》將是您探索未知植物世界、提升園藝技能、打造個性化綠色空間的得力助手。翻開本書,您將不僅僅是認識一種植物,更是開啓一段與自然對話的奇妙旅程,發現生命中更多未曾抵達的“芳華秘境”。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不得不提一下這本書的索引和分類係統,這方麵做得實在是有些混亂,極大地影響瞭我的查閱體驗。我試圖快速找到一種特定科屬的花卉,但發現它的分類邏輯似乎不是嚴格按照傳統的植物學體係,似乎摻雜瞭園藝用途或者地理分布的考量,導緻查找效率低下。例如,我記得某個名字裏帶“蓮”的植物應該屬於睡蓮科,但在書中卻被歸到瞭一個非常靠後的、與水生植物並無直接關聯的章節裏。更讓人頭疼的是,全書的插圖雖然精美,但圖注卻不夠規範,很多圖片沒有明確標齣是哪個品種的特寫,或者沒有提供清晰的比例尺,這對於需要對比不同品種之間細微差彆的讀者來說,是個不小的障礙。如果能有一個更清晰、更符閤主流分類習慣的目錄結構,並對每一幅圖片進行詳盡的標注說明,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和用戶友好度會大大提升。目前這種略顯隨意的編排方式,讓它更像是一本藝術畫冊的閤集,而非一本可靠的參考工具書。

評分

說實話,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更具前瞻性的內容,畢竟書名聽起來就帶著“新興”二字,我希望能看到一些近年來從國外引進的、或者通過雜交育種産生的新品種的介紹,最好能附帶一些最新的栽培技術突破。然而,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本精心編撰的“經典植物巡禮”。它對那些已經被廣泛栽培、曆史悠久的植物,進行瞭非常深入和詳盡的圖文闡述,但對於那些真正讓人眼前一亮的“新星”的描寫,卻顯得有些意猶未盡。我仔細對比瞭幾種我最近在專業花卉展上看到的流行品種,發現它們在書裏的篇幅非常有限,甚至有些關鍵的抗病性或者適宜光照範圍等實用信息被一帶而過。這讓我有些失望,我更希望它能成為一本麵嚮未來園藝趨勢的指南,而不是對過去成就的迴顧。也許是我的期望值設置得太高,畢竟要收集和整理“新興”的品種本身就極具挑戰性,但對於一個追求前沿知識的愛好者來說,這本書在“新”這個字上,似乎沒有完全兌現它的承諾。

評分

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嚴謹,學術氣息濃厚,這對於研究人員來說無疑是巨大的福音,但對於我這樣一個業餘愛好者來說,閱讀起來頗有些吃力。它的術語使用頻率很高,很多拉丁文學名和專業的植物學描述,需要我頻繁地查閱其他資料纔能完全理解。我特彆關注瞭關於植物繁殖和病蟲害防治的部分,但發現它更多地是從宏觀的生態係統角度來探討,而不是提供具體的、可操作的解決方案。例如,書中詳細描述瞭某種真菌感染的病理機製,卻鮮少提及如何使用市麵上常見的、有效的殺菌劑進行預防或治理。這種詳盡的理論深度固然體現瞭作者的專業素養,但對於希望快速解決傢中植物問題的讀者來說,實用性打瞭摺扣。我更傾嚮於那種能在理論和實踐之間找到完美平衡的讀物,能夠告訴我“為什麼會這樣”的同時,也清晰地指導我“該怎麼做”。這本書的價值更多地體現在知識體係的構建上,而非解決實際操作中的疑難雜癥。

評分

這本書的包裝設計真是太吸引人瞭,那種典雅的復古風格,配上精緻的插畫,讓人忍不住想立刻翻開看看裏麵的世界。我原本是想找一本係統介紹常見園藝植物養護的書,結果卻在書店裏被它的封麵設計牢牢抓住瞭眼球。拿到手裏,分量感十足,感覺像是一部珍藏多年的植物圖譜。內頁的紙張質地非常棒,印刷色彩飽滿,特彆是那些細緻入微的花朵紋理,簡直像是能觸摸到花瓣的柔軟。我翻閱瞭幾頁,發現它似乎更側重於植物的文化背景和藝術價值,而不是那種手把手的“如何種植”指南。比如,其中一段專門講瞭某種稀有蘭花在古代宮廷中的地位,描述得如詩如畫,讓我對這種植物産生瞭全新的認識。雖然這可能不是我最急需的實用工具書,但它無疑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能為書架增添不少格調。我尤其欣賞它在版式設計上那種留白得當的美學,讀起來非常舒服,不會有信息過載的壓迫感。它更像是一本咖啡桌讀物,適閤在慵懶的午後,慢慢品味那些關於自然之美的文字和畫麵。

評分

這本書在敘事角度上給我帶來瞭一種非常獨特的閱讀感受,它沒有采用我們常見的那種平鋪直敘的介紹模式,而是將每一種花卉的介紹,都融入瞭一段富有情感色彩的曆史故事或者地域傳說中。我讀到關於某種高原特有花卉的章節時,作者仿佛帶我置身於那片稀薄的空氣中,感受著它在極端環境下頑強生存的意誌。這種“講故事”的方式,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趣味性和代入感,讓我對這些植物産生瞭深厚的情感聯結,而不僅僅是停留在物種信息層麵。它成功地將植物學知識與人文曆史結閤瞭起來,讓冰冷的數據變得有溫度。不過,這種文學化的處理方式也帶來瞭一個副作用:為瞭保持故事的完整性和流暢性,一些關鍵的園藝信息被“稀釋”瞭。比如,在描述一種被認為具有藥用價值的花時,重點放在瞭古代醫書中的記載和民間傳說,而關於現代藥理學研究的引用和現代藥材的提取工藝等內容,則幾乎沒有涉及。所以,這本書更像是一趟充滿詩意的植物文化之旅,而非一本嚴謹的、麵嚮應用領域的百科全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