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马铃薯栽培技术问答

山药、马铃薯栽培技术问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冰 著
图书标签:
  • 山药
  • 马铃薯
  • 栽培技术
  • 种植技术
  • 农业技术
  • 蔬菜种植
  • 农作物
  • 种植管理
  • 病虫害防治
  • 丰收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811170160
版次:1
商品编码:1034771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专家与您手拉手系列丛书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0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6
字数:241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简洁的语言,全面介绍了山药、马铃薯生产中的各类问题,包括生产的概况、类型与品种、主栽品种的识别与使用、各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贮藏与加工技术等。本书的编写原则以实用为主,图片丰富,分类问答,针对性强,可供广大菜农查疑解惑,也可为城镇家庭园艺爱好者种植山药、马铃薯提供操作指导。

目录

山药
一、山药的类型与品种
1.山药有几种类型?有哪些代表性品种?
2.怎样识别并选用主栽品种“农大短山药”?
3.怎样识别并选用主栽品种“农大长山药”?
4.怎样识别并选用主栽品种“梧桐山药”?
5.怎样识别并选用主栽品种“太谷山药”?
6.怎样识别并选用主栽品种“汾阳山药”?
7.怎样识别并选用主栽品种“怀山药”?
8.怎样识别并选用主栽品种“麻山药”?
9.怎样识别并选用主栽品种“农大双胞山药1号”?
10.怎样识别并选用主栽品种“群峰山药”?
11.怎样识别并选用主栽品种“水山药”?
12.怎样识别并选用主栽品种“农大扁山药1号”?
13.怎样识别并选用主栽品种“农大圆山药1号”?
二、山药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特性
14.山药根系有哪些特性?
15.山药茎有哪些特性?
16.山药叶有哪些特性?
17.山药花有哪些特性?
18.山药果实和种子有哪些特性?
19.山药是怎样休眠的?
20.山药生育前期(前60天)怎样生长?
21.山药生育盛期(中90天)怎样生长?
22.山药生育后期(后50天)怎样生长?
23.山药对温度和光照有什么要求?
三、山药生产技术
24.山药无公害生产是怎么回事?
25.什么是绿色食品山药?
26.为什么一定要生产无公害山药、绿色食品山药?
27.山药生产的主要污染源是什么?
28.什么是山药栽子?
29.什么是3年的大栽子?
30.怎样制作山药栽子?
31.什么是鹰嘴芦头、虎脖芦头?
32.怎样制作山药段子?
33.零余子繁种的特点是什么?
34.山药常规栽培怎样整地施肥?
35.山药常规栽培怎样轮作?
36.山药常规栽培怎样定植?
37.山药常规栽培怎样浇水?
38.山药常规栽培怎样施用有机肥?
39.怎样自行制作山药生产所需有机肥?
40.山药常规栽培怎样施用化肥?
41.化学氮肥对山药生长起什么作用?
42.化学磷肥对山药生长起什么作用?
43.化学钾肥对山药生长起什么作用?
44.化学微肥对山药生长起什么作用?
45.复合肥料对山药生长起什么作用?
……
四、山药病虫害防治技术
五、山药贮藏与加工技术
马铃薯
一、马铃薯的类型与品种
二、马铃薯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特性
三、马铃薯生产技术
四、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
五、马铃薯贮藏与加工技米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一、山药的类型与品种
1.山药有几种类型?有哪些代表性品种?
山药属于薯蓣科薯蓣属植物。薯蓣属植物大多是珍贵的药材,对许多疾病有很好的疗效。薯蓣科有l0个属,薯蓣属是其中的一个属,仅这一个属就有600多种薯蓣类植物,而且可食用的有50余种,山药是其中的一个种。在世界范围内,食用类薯蓣可划分为4个起源和栽培中心:一是中国南部起源中心,包括台湾、广东、海南、云南、贵州、西藏和印度东北部,以及中国南海诸岛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食用的薯蓣属植物有大薯、黄独和小薯蓣等。二是中国中部起源中心,包括华北、华中、华东和华南、西南、西北、东北的部分省区,以及朝鲜、日本等国,主要食用薯蓣类植物就是山药。三是非洲西部起源中心,主要食用圆薯蓣、卡宴薯和非洲苦薯蓣等。四是加勒比海水域起源中心,包括其周围各国,主要食用加勒比薯。
中国是山药的原产地。2000多年以前的《山海经》就载有“景山,北望少泽,其草多薯蓣。”文中所指景山,就是当今山西省南部闻喜县境内的中条山高峰;我国古代所说的薯蓣,就是当今的山药。我国古代医书《图经本草》指出:山药以“北都、四明者最佳”。北都即当今山西省省会太原,四明即当今浙江省的四明山。可以认为,太原主要是长形山药的原产地,浙江省四明山是圆形山药的原产地。

前言/序言


《山药、马铃薯栽培技术问答》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集实用性、科学性与易读性于一体的农技指导手册,专为广大山药和马铃薯种植者精心编撰。本书以问答的形式,系统、全面地梳理了这两种重要农作物的整个生长周期中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要点、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内容涵盖从品种选择、地块准备、播种育苗、田间管理(包括水肥、病虫害防治、除草、培土等),到采收、贮藏、商品化处理等各个环节,力求为读者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指导。 本书特点: 1. 问题导向,直击痛点: 针对农户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本书精选了读者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通过清晰的问答形式呈现。无论是“如何选择适合本地气候的山药品种?”、“马铃薯的块茎为什么会畸形?”、“如何科学施肥以提高产量和品质?”还是“如何有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等等,都提供了详实、可操作的解答。 2. 内容全面,体系完整: 本书不仅覆盖了山药和马铃薯的种植全过程,还对两者进行了深入对比分析,突出了各自的栽培特点和管理侧重点。例如,在山药部分,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山药(如长山药、圆山药、淮山药等)的特性及栽培要求;在马铃薯部分,则涵盖了春马铃薯、秋马铃薯的种植模式。同时,对病虫害的识别、发生规律、防治策略,以及农药的选择与使用,都进行了科学规范的阐述,强调绿色、环保的种植理念。 3. 技术精准,科学严谨: 本书的编写团队由经验丰富的农业专家、农技推广人员和一线种植大户组成。他们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先进的栽培模式与长期的实践经验相结合,确保了技术指导的科学性和前沿性。每一项技术建议都经过反复验证,力求精准、有效。例如,在水分管理方面,会根据山药和马铃薯不同生育期的生理需水特点,指导用户如何精准灌溉,避免“旱了伤根,涝了烂块”的情况。 4. 语言通俗,易于理解: 针对不同文化水平的读者,本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书中的内容,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复杂的原理通过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描述进行解释,使抽象的技术变得具体可感。 5. 图文并茂,直观生动: 本书在关键技术点和病虫害识别部分配有大量精美的彩图和示意图,直观地展示了作物的生长形态、病虫害的症状、栽培过程中的关键操作等,大大增强了阅读的直观性和理解的便捷性。读者可以通过图文对照,快速识别问题,掌握技术。 6. 注重实践,指导性强: 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每一问的解答都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例如,在移栽环节,会详细说明如何准备壮苗、如何确定移栽密度、如何进行正确的移栽操作,以及移栽后的管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移栽成活率。 内容要点解析: 一、 山药栽培技术 品种选择与特性: 介绍我国主要的栽培型山药品种,如铁棍山药、红皮山药、长山药(牛腿山药)、淮山药、紫山药等,分析其产量、品质、抗病性、适宜种植区域等差异,指导读者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条件选择最优品种。 种薯处理与催芽: 详细讲解如何挑选优质种薯,以及种薯的贮藏、分割、消毒、催芽等关键环节,特别是如何鉴别种薯是否健康、是否具有发芽能力,以及不同催芽方法(如恒温催芽、地窖催芽、温室催芽)的优缺点和操作要领。 地块选择与整地: 强调山药喜疏松、肥沃、透气、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指导如何选择适宜的地块,以及深翻、施足基肥、改良土壤等整地措施,包括有机肥、化肥的搭配施用。 播种与移栽: 详细说明块茎繁殖和种子繁殖(气生块茎)的播种时间、密度、方法。重点阐述块茎的切块要求、催芽出芽后的种植方法、栽培模式(如平作、垄作、搭架栽培),以及如何根据山药的生长习性合理安排播种或移栽。 田间管理: 水肥管理: 讲解山药不同生育期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特点,如何根据天气、土壤墒情、作物长势进行科学灌溉和施肥。强调基肥的重要性,以及追肥的次数、种类、用量和施用方法,特别是现蕾期、块茎膨大期的施肥策略。 培土与搭架: 阐述培土对山药块茎膨大、防止露头、改善通气、减少病害的重要性,指导培土的时间、次数、方法。详细介绍山药棚架的建造方式(如竹竿架、网架),以及如何引导山药藤蔓上架、整枝打叉,促进通风透光,提高产量和品质。 病虫害防治: 重点介绍山药常见的病害(如炭疽病、锈病、根腐病)和虫害(如地下害虫、蚜虫、红蜘蛛),分析其发生原因、症状,提供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多种组合方案,指导农药的选择、使用浓度、施用时期,以及如何预防和早期诊断。 除草: 介绍山药田间常见的杂草种类,以及化学除草(如除草剂的选择与使用)和人工除草的方法,强调在不同生育期对除草的需求。 采收与贮藏: 指导如何根据山药的成熟标准确定采收时间,采收时的注意事项,避免损伤块茎。重点讲解山药块茎的贮藏条件(温度、湿度),以及常用的贮藏方法(如窖藏、库藏、塑料袋包装贮藏),防止贮藏期间的腐烂、变质和抽干。 二、 马铃薯栽培技术 品种选择与特性: 介绍适合不同区域、不同用途的马铃薯品种,如早熟品种、晚熟品种、加工专用品种、鲜食品种等,分析其产量、口感、抗病性、耐贮性等特点。 种薯处理与催芽: 讲解种薯的贮藏要求,如何挑选优质种薯,以及种薯的预催芽、切块、消毒等过程,重点是如何提高出芽率、出芽整齐度。 地块选择与整地: 强调马铃薯喜凉爽、湿润、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土壤,指导地块选择、深翻、耙细、施足基肥等整地措施。 播种与栽植: 详细说明马铃薯的播种(或栽植)时期、密度、方法(如平作、起垄种植),以及如何根据种薯大小、品种特性调整栽植深度和株行距。 田间管理: 水肥管理: 讲解马铃薯不同生育期的水分和养分需求,如何进行沟灌、喷灌等,以及基肥、追肥的施用原则和方法。特别是块茎形成期和膨大期的水肥供应,强调平衡施肥,避免缺素或肥害。 培土: 阐述培土对防止马铃薯块茎见光变绿、增加块茎数量、提高产量、抑制病害等的重要作用,指导培土的时间、次数、方法。 病虫害防治: 详细介绍马铃薯最主要的病害(如晚疫病、早疫病、疮痂病、病毒病)和虫害(如马铃薯甲虫、蚜虫、金针虫),提供综合防治策略,包括抗病品种选择、药剂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等。 除草: 介绍马铃薯田间除草的必要性与方法,以及化学除草剂的选择和使用注意事项。 炼苗与防霜: 针对不同季节种植,介绍如何通过炼苗提高植株抗逆性,以及如何采取措施预防晚霜或早霜对马铃薯幼苗或植株的危害。 采收与贮藏: 指导如何根据马铃薯的成熟标志(如地上部分枯萎)判断采收时机,采收时避免碰伤块茎。重点介绍马铃薯的贮藏要求(温度、湿度、通风),以及冷藏、地窖贮藏等方法,如何减少贮藏损耗。 三、 常见问题解答与技术要点 产量与品质提升: 针对如何提高山药和马铃薯的产量、改善其商品性,提供一系列增产增质的栽培管理建议,如优化施肥结构、科学水分调控、病虫害综合防治、适时采收等。 病虫害综合防治: 针对各种疑难病虫害,提供鉴别方法、发生规律分析,以及当前推荐的绿色、高效的防治技术,包括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的应用。 新品种、新技术介绍: 适时引入一些适合当地推广的新品种特性、新的栽培模式(如滴灌、测土配方施肥、覆盖栽培等)和先进的机械化操作技术。 农产品质量安全: 强调绿色无公害种植,指导农药的规范使用、安全间隔期,以及如何生产出符合市场要求的安全优质农产品。 本书是从事山药和马铃薯种植的农民朋友、农技推广人员、园艺研究者以及相关行业从业者的得力助手,将帮助您在实践中少走弯路,科学高效地进行山药和马铃薯的种植管理,实现增产增收。

用户评价

评分

从市场角度来看,优秀的农业技术书籍往往能预见到未来的发展趋势。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否也触及了当前农业发展的前沿话题,例如可持续发展和高效集约化管理。比如,在病虫害防治章节,是否探讨了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或者推广使用高效低毒的有机农药替代化学品的方法?对于山药和马铃薯的规模化种植者而言,如何通过数据监测和物联网技术来优化水肥一体化管理,也是一个热点。如果这本书能够将传统经验的精髓与现代科技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指导,那它就超越了一本单纯的技术手册,而成为了一份具有指导未来农业生产方向的参考资料。一本真正的好书,不仅要解决今天的问题,更要为明天的发展指明道路。

评分

作为一名热爱园艺的业余爱好者,我更关注的是如何能在有限的家庭小院里,也能种出媲美专业农场的优质产品。因此,这本书中关于“高标准”栽培技术的阐述尤其吸引我。我希望它能深入探讨,在追求高产的同时,如何保证山药的脆度和黏性平衡,以及马铃薯的口感和粉糯程度。这往往涉及到土壤的酸碱度微调、水分的精确控制,甚至是不同生长阶段对微量元素需求的细微变化。我设想,书中或许有专门的篇章解答诸如“如何通过调整灌溉模式来改善马铃薯的块茎形态”或者“山药藤蔓的搭架方式对块茎膨大有何影响”这类专业却又贴近实际操作的问题。如果能提供不同品种在特定环境下表现的对比数据,那就更棒了,它能指导我根据自己的气候条件做出最明智的选择,实现“小投入,大回报”的理想效果。

评分

当我拿起这本书时,我立刻感受到了作者在编撰过程中倾注的匠心与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这绝不是简单地将零散的知识点拼凑起来,而是构建了一个系统而严谨的知识框架。它很可能覆盖了从种子的选择、播种的时间把控,到中后期的田间管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乃至最后的采收和仓储的完整生命周期。尤其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我期待它能提供比市面上多数书籍更具体、更具操作性的“鉴别图谱”和“应对策略”。比如,马铃薯的晚疫病和早疫病在初期外观上可能非常相似,但处理方法却截然不同;山药的根部腐烂也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果这本书能针对这些易混淆的症状,提供清晰的对比描述和最前沿、环境友好的防治方案,那它的价值就无可估量了。这种深度和广度的结合,让它不仅仅适合新手入门,对资深种植者来说,也是一个查漏补缺、更新知识储备的绝佳工具书。

评分

这部书名听起来就让人感觉非常实用,尤其对于初次接触或者对山药和马铃薯种植有一定经验的农户来说,简直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宝典。我特别欣赏这种“问答”的形式,它直击痛点,把种植过程中最容易让人困惑、最迫切需要答案的问题,用最直接明了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当你在地里发现作物出现了某种不明病害,或者疑惑不同土壤条件下施肥配比该如何调整时,翻开这本书,应该就能迅速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种即查即用的特点,大大提高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效率,避免了阅读那些冗长理论教材时可能产生的挫败感。作者显然非常了解一线种植者的实际需求,没有过多渲染高深莫测的学术理论,而是聚焦于如何让作物长得好、产量高、品质优。这种脚踏实地的态度,是真正有价值的技术指导书籍所必备的。我相信,无论种植面积大小,只要是真心想把这两种作物种好的朋友,都会从这本书里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农技专家随时待命的“移动诊所”。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呈现方式,对于学习效果至关重要。如果它仅仅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再好的内容也容易让人望而却步。我希望它在结构设计上是友好且富有逻辑性的。例如,是否采用了大量的图表、流程图或者对比矩阵来辅助理解复杂的栽培流程?比如,针对不同季节的播种时间表,是否能用日历或时间轴的形式清晰展示?又或者,对于一些关键操作,比如山药的剥皮、马铃薯的培土时机,是否配有高质量、多角度的实物照片进行步骤分解说明?好的视觉辅助能极大地降低学习门槛。如果技术细节能被分解成一系列简单、可执行的步骤清单,那么即便是刚刚接触种植的新手,也能信心满满地按照指南操作,从而减少因操作失误带来的损失,真正做到“一学就会,一做就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