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佛教诸尊全图.金刚界曼茶罗 |
| 作者: | 弘学 |
| 市场价: | 28.00元 |
| ISBN号: | 9787806594858 |
| 出版社: | 巴蜀书社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精彩插图 |
| 作者简介 | |
| 弘学,重庆南岸人氏,1938年生。瑜伽菩萨戒居士。1957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藏语文专业,受业于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吴泽霖先生及其夫人马时芳先生;问学于梁在农(智慧法师)先生和密悟格西;是佛学家、宗教家正果法师的正信皈依弟子。从50年代起研习佛教典籍,对汉藏佛学租儒学都有相当的造诣。曾执教于空林佛学院、宝光佛学院和四川省佛学院、四川尼众佛学院。著述甚丰,公开出版有《佛学概论》、《藏传佛教》、《人间佛陀与原始佛教》、 《部派佛教》、《净土探微》、《佛教图像说》等,为《佛学小丛书》、《佛典丛书》、《唯识学小丛书》之主编、撰稿人。在海内外学术界和佛教界有着广泛影响。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介绍佛教诸尊排列的两大系统之一——金刚界曼荼罗,分别简述该曼荼罗中各个部分的诸尊排列以及相互间的关系。 密宗又称神密教、真言宗、金刚乘等。因自称受法身大日如来深奥秘密教旨传授,不经灌顶,不经传授,不得任意传习及显示别人,故称密宗。由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将印度密教传来中国,进行修习和传教,正式形成宗派。此宗在印度一般认为是七世纪以后印度大乘佛教的一部分派别与婆罗门教结合的产物,盛行于今德干高原,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礼、曼荼罗和民俗信仰为特征。密咒传来中国的时间很早,大约在东晋时代就有大量密咒被翻译过来,但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在开元四年(716)善无畏带来《大日经》,与弟子一行共同译出,为中国密教传授之始。其传授以胎藏界密法为主。开元八年(720),金刚智与弟子传入《金刚顶经》,并由不空译出,也进行弘传,其传授以金刚界法为主。由于他们的弘传,当时的知名僧俗等人相传灌顶,问学者日众,终于逐步形成了以专修密法为主的密宗。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人亦被中国佛教史称为“开元三大士”。密宗在唐代鼎盛,日本有*澄等八人来华留学,称之为“入唐八大家”。留学回归之后,空海开创了日本东密;天台宗僧人*澄开创了日本台密,是为密宗在海外的传播之始。 密宗的主要经典有《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菩提心论》、《释摩诃衍论》等,其中一行的《大日经统》为其代表作。密宗的*高理论是以性空无相的法性理体为基础,认为世界万物、佛和众生都是由地、水、火、风、空、识等“六大”所造。前五大为色法,属胎藏界;识为心法,属金刚界。色心不二,金胎合一。两者摄宇宙万有,而又皆具众生心中。在此基础上,修习三密“瑜伽法”。“三密”指身、口、意,“瑜伽”为相应的意思,“三密瑜伽”就是三业相应。 |
| 本书目录 | |
| 总序 绪说 一、概述 二、成身会 三、三昧耶会 四、微细会 五、供养会 六、四印会 七、一印会 八、理趣会 九、降三世羯磨会 十、降三世三昧耶会 十一、结尾 后记 |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可以说是相当“克制”但又充满力量。它没有采用那种恨不得把所有信息都塞满页面的做法,留白恰到好处,让观者可以有时间去消化眼前的图像。我注意到,对于一些关键的佛部尊像,图注部分会特别强调其手印和持物,这对于理解密宗造像的“语言”至关重要。我过去在查阅其他资料时,经常因为看不懂那些手势而感到困惑,但这本书通过清晰的局部放大和标注,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让我意识到,这些看似简单的姿态,其实是极其复杂的教义浓缩。此外,不同版本曼荼罗之间的微小差异也被细致地记录和比对,这对于那些追求准确性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它不仅是一本观赏图集,更像是一部严谨的视觉“词典”,值得反复翻阅和比对。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是抱着“图鉴”的心态,希望能快速查阅一下某个特定尊像的形象。没想到,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完全没有那种让人头晕目眩的堆砌感。它更像是一部精心策划的视觉导览,每一页的布局都考虑到了读者的接受度。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每一组诸尊时,旁边附带的简要说明,文字精炼,直击要点,没有过多复杂的梵语或藏语术语,让人读起来很舒服。那种感觉就像是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耐心地为你指出每座“山峰”的名称和它在整体风景中的作用。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只是沉浸在对不同坛城的细致观察中,感受那种对称与平衡带来的宁静。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也相当不错,纸张的厚度和印刷的清晰度都保证了图像的还原度,即便是光影和细节的微妙变化也能被很好地捕捉下来。对于那些对曼荼罗的结构美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值得珍藏的一本入门级的视觉工具书。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艺术爱好者,我经常会去参观各种博物馆和寺庙,但总感觉对壁画和唐卡背后的“逻辑”把握不住。这本书恰好填补了我的知识空白。它以一种非常系统化的方式,解构了金刚界曼荼罗的整体结构,让我明白那些看似随意排列的尊像,其实都处在一个严密的宇宙秩序之中。我尤其欣赏它在色彩运用上的细腻描述——比如某些尊像的“蓝色”或“红色”,并非随意涂抹,而是对应着特定的方位、智慧或功能。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阅读”一幅曼荼罗,而不仅仅是“观看”它。它让我意识到,每一次对这幅图的凝视,都是一次对佛教世界观的重新构建。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图像,更是一把理解密宗宇宙观的钥匙,它引导我从表象的华丽,深入到其内在的、高度统一的哲学体系之中。
评分我一直对“对称”和“几何”在宗教艺术中的运用非常着迷,而金刚界曼荼罗无疑是将这种理念推向极致的典范。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如何将这个三维、甚至多维的宇宙模型,以一种二维平面图的形式清晰地呈现出来。我尝试自己用笔在草稿纸上临摹其中一层的布局,立刻就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数学般精确性。这本书不仅仅是“展示”了这些图,更重要的是,它在图与图之间的过渡上做了细致的铺陈。它不像有些图录那样只是简单地罗列图片,而是有意识地引导读者从外层向内层深入,每深入一层,尊像的层级和象征意义似乎都在悄然发生变化。这种层层递进的阅读体验,让原本抽象的“佛界”概念,有了一点点可以被感知的路径。虽然我对最终极的“法界”仍感模糊,但至少这本书为我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可视化的“攀登阶梯”。
评分这本《佛教诸尊全图·金刚界曼荼罗》光是书名就透着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我原以为它会是那种晦涩难懂的学术著作,专门给佛学研究者看的。然而,翻开后才发现,它远比我想象的要亲切和直观得多。虽然我并非科班出身,对密宗的复杂仪轨和教义了解得十分皮毛,但这本书的图册部分简直是视觉的盛宴。那些繁复精妙的描绘,从主尊阿阇梨佛到周围的四佛、八菩萨,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色彩的运用大胆而又和谐,仿佛能感受到千百年来工匠们对佛陀世界的虔诚构建。尤其是对曼荼罗整体结构的解析,那种放射状的、充满秩序感的美学,即使不懂其象征意义,也足以让人心生敬畏。我花了好大力气才辨认出其中一些比较重要的护法神,他们形态各异,有的威严,有的慈悲,这种视觉上的冲击和丰富的细节,让我对佛教艺术的博大精深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地图”,让我们能在一个宏大的框架下,慢慢去探索和理解每一位尊像的身份与位置,而不是被堆砌的文字淹没。
评分药师佛及药师佛相关之曼荼罗
评分三、佛顶部
评分释迦曼荼罗
评分孔雀经曼荼罗
评分这本书印刷质量还可以,这本书印刷质量还可以,这本书印刷质量还可以,这本书印刷质量还可以。这本书印刷质量还可以。
评分四、诸经部
评分药师佛及药师佛相关之曼荼罗
评分这本书不错,一、概述
评分四、诸经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