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家常粤菜一本就够 跟随味蕾,去感受粤菜的魅力! 烹饪美食 家常菜谱

经典家常粤菜一本就够 跟随味蕾,去感受粤菜的魅力! 烹饪美食 家常菜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粤菜
  • 家常菜
  • 食谱
  • 烹饪
  • 美食
  • 经典
  • 家常菜谱
  • 中国菜
  • 广式菜
  • 易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阔步专营店
出版社: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53742403
商品编码:10479521197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粤菜即广东菜,是我国著名的八大菜系之一,其取百家之长,用料广博,选料珍奇,配料精巧,善于在模仿中创新,依食客喜好而烹制。粤菜集南海、番禺、东莞、顺德、中山等地方风味的特色,兼具京、苏、淮、杭等外省菜以及西菜之所长,融为一体,自成一家,风味独特。

专题里有更多好书等你呦!

内容简介

《经典家常粤菜一本就够》图文并茂,内容丰富, 一共向读者朋友们介绍了75道经典粤菜,其中素菜类17道,畜肉类20道,禽蛋类18道,水产类20道。本书从zui基础的烹饪知识着手,将养生与烹饪完美融 合,介绍了一些养生、烹饪的必备常识,让读者朋友了解不同的膳食养生法以及各种食材的烹饪技巧。同时,每道菜品都详细介绍了所用材料及做法,并且配有细致 的步骤图作为参考,让您对每一道菜品都能一目了然。此外,本书中还列出了每道菜品的营养分析、制作提示、小贴士以及口味、适宜人群和烹饪技法,即便您没有 烹饪经验,也能在烹饪的过程中得心应手,并通过这一道道美味的粤菜,提升生活品质,改善家人的健康,获得一种乐趣和满足。

作者简介

甘智荣,中国烹饪的大师、中国雕刻大师、御厨金牌获得者、深圳娱乐频道《食客准备》特邀嘉宾、中粮集团食品开发推广者、劳动局考核就业培训导师,从事烹饪工作20多年,出版专业热菜、冷菜、围边、雕刻等书籍和教学光碟三十多套,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目录

粤菜的烹饪常识
PART 1
素菜类
奶油白菜 12
三鲜莲蓬豆腐 14
椒盐玉米 16
小白菜炒平菇 18
荷塘小炒 20
西蓝花冬瓜 22
西芹炒百合 24
蒜薹炒山药 26
西芹百合炒腰果 28
百合扣金瓜 30
葱油芥蓝 32
乳香藕片 34
酸甜年糕 36
菠萝咕噜豆腐 38
素炒杂菌 40
鲍汁草菇 42
南瓜炒百合 44
PART 2
畜肉类
客家茄子煲 46
黄瓜木耳炒肉卷 48
雪里蕻肉末 50
苦瓜炒肥肠 52
年糕炒腊肉 54
香芹炒猪肝 56
冬笋炒香肠 58
菠萝炒排骨 60
鸡腿菇炒牛肉 62
酸梅酱蒸排骨 64
咸蛋蒸肉饼 66
豆香排骨 68
榄菜肉末蒸豆腐 70
咸菜炒肥肠 72
猪肺炒山药 74粤菜的组成 6
粤菜的三大特点 7
粤菜的烹饪方法 7
怎样锁住肉类营养 8
蔬菜的处理与炒菜的秘诀 9
猪肺菜干汤 76
雪梨猪肺汤 78
蚝油青椒牛肉 80
西芹炒猪心 82
咖喱牛肉 84
PART 3
禽蛋类
香蕉滑鸡 86
鸡蓉酿苦瓜 88
菠萝鸡丁 90
怪味鸡丁 92
咖喱鸡块 94
药膳乌鸡汤 96
红酒焖鸡翅 98
三鲜蒸滑蛋 100
枸杞红枣乌鸡汤 102
蚝皇凤爪 104
炸蛋丝滑鸡丝 106
虫草花鸡汤 108
蛋丝银芽 110
豆浆蟹柳蒸水蛋 112
湛江白切鸡 114
白萝卜竹荪水鸭汤 116
苦瓜酿咸蛋 118
三杯鸡 120
PART 4
水产类
西芹炒鱼丝 122
麒麟生鱼片 124
葱烧鲫鱼 126
椒盐带鱼 128
香煎池鱼 130
酱香带鱼 132
菠萝鱼片 134
吉利生鱼卷 136
蒜蓉粉丝蒸扇贝 138
酸甜虾丸 140
生鱼骨汤 142
天麻鱼头汤 144
虾仁蒸豆腐 146
鲜虾白果炒百合 148
虾仁炒莴笋 150
蒜蓉粉丝蒸蛏子 152
南瓜炒蟹柳 154
芹菜炒墨鱼 156
火龙果海鲜盏 158
孜然鱿鱼 160


精彩书摘

奶油白菜
大白菜具有通利肠胃、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是营养极为丰富的蔬菜。大白菜所含的丰富粗纤维能促进肠壁蠕动,稀释肠道毒素,常食可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对伤口难愈、牙齿出血有辅助治疗作用,还有降低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口味
清淡
人群
高血压患者
技法

原料
大白菜 300克
牛奶 150毫升
枸杞子 2克
食用油 30毫升
盐 3克
鸡精 3克
做法演示
1.将洗好的大白菜对半切开,切成长条。
2.锅中注入清水,烧开,加入适量盐、鸡精。
3.将大白菜倒入锅中,煮约2分钟至熟。
4.捞出大白菜,沥干水分,装入盘中备用。
5.锅置火上,放入适量食用油烧热,倒入大白菜,炒约1分钟至熟。
6.倒入牛奶,加入鸡精、盐。
7.倒入洗净的枸杞子,拌炒至入味。
8.将煮好的大白菜盛入盘内。9.淋上锅中的汤汁即可。
小贴士
有人认为,长时间煮牛奶会使牛奶变得更稠、营养价值更高,这个观念是错误的。若想提高浓度,可以把牛奶放入冰箱,当出现浮冰时将冰取出,反复几次即可。
制作提示
为避免营养流失,大白菜不宜炒太久。
三鲜莲蓬豆腐
豆腐的蛋白质含量比大豆高,而且豆腐蛋白属于完全蛋白,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其比例也接近人体需要,营养价值很高。豆腐还含有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口味

人群
儿童
技法

原料
豆腐 500克
青豆 50克
橙汁 50毫升
盐 3克
白糖 3克
白醋 2毫升
水淀粉 适量
香菜叶 少许
食用油 适量
做法演示
1.用模具将洗净的豆腐压出花形生坯。
2.把豆腐生坯切成约1厘米厚的片。
3.锅中加清水烧开,加油、盐拌匀。
4.倒入青豆,煮约1分钟。
5.捞出煮熟的青豆。
6.用工具在豆腐生坯上压出数个小孔,摆入盘中。
7.把青豆放入豆腐生坯孔内,撒上少许盐。
8.放入开水锅中,蒸2分钟至熟,取出。
9.起油锅,倒入少许白醋,加白糖。
10.再倒入橙汁拌匀,加水淀粉勾芡,注入熟油拌匀。
11.将汁浇在豆腐块上。
12.放上香菜叶点缀即可。
小贴士
豆腐本身的颜色是略带点微黄色,如果色泽过于死白,有可能添加了漂白剂。
制作提示
豆腐很容易变质,如果买回来的豆腐暂时不食用,可以把豆腐放在盐水中煮沸后再短时间保存。
椒盐玉米
玉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具有开胃益智、宁心活血、调理中气等功效,还能降低血脂,延缓人体衰老,预防脑功能退化,增强记忆力。
口味

人群
一般人群
技法

原料
鲜玉米粒 400克
盐 3克
味精 3克
淀粉 8克
红椒 15克
葱 15克
蒜末 10克
味椒盐 10克
食用油 适量
香油 少许
做法演示
1.红椒洗净切开,切成粒。
2.葱洗净切成葱花。
3.锅中加约1000毫升清水烧开,加盐拌匀。
4.倒入玉米粒,拌匀,煮约1分钟至熟,捞出盛盘,撒上淀粉拌匀。
5.热锅注入食用油,烧至五成热,倒入玉米粒,炸至米黄色后捞出。
6.锅留底油,倒入蒜末、红椒炒香。
7.倒入玉米粒,加味椒盐、葱花、味精炒匀。
8.加少许香油,快速拌炒均匀。
9.盛出装盘即可。


前言/序言

食在粤菜,美味更健康
粤菜即广东 菜,是我国著名的八大菜系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特有的菜式和韵味,独树一帜,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粤菜由广州菜、东江菜和潮州菜组成,虽然是起步较 晚的菜系,但其影响比较深远,港、澳及世界各国的中餐馆多数以粤菜为主。粤菜取百家之长,用料广博,选料珍奇,配料精巧,善于在模仿中创新,依食客喜好而 烹制。粤菜集南海、番禺、东莞、顺德、中山等地方风味的特色,兼具京、苏、淮、杭等外省菜以及西菜之所长,融为一体,自成一家。其烹调方法有20多种,尤 以蒸、炒、煎、焗、焖、炸、煲、炖、扣等见长。粤菜非常讲究火候,尤重“镬气”和现炒现吃,做出的菜肴注重色、香、味、形,口味上以清、鲜、嫩、爽为主, 而且随季节时令的不同而变化。夏秋菜色多清淡,冬春则偏重浓郁,并有“五滋”“六味”之别。
本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一共向读者朋友们介绍了 75道经典粤菜,其中素菜类17道,畜肉类20道,禽蛋类18道,水产类20道。本书从zui基础的烹饪知识着手,将养生与烹饪完美融合,介绍了一些养生、烹 饪的必备常识,让读者朋友了解不同的膳食养生法以及各种食材的烹饪技巧。同时,每道菜品都详细介绍了所用材料及做法,并且配有细致的步骤图作为参考,让您 对每一道菜品都能一目了然。此外,本书中还列出了每道菜品的营养分析、制作提示、小贴士以及口味、适宜人群和烹饪技法,即便您没有烹饪经验,也能在烹饪的 过程中得心应手,并通过这一道道美味的粤菜,提升生活品质,改善家人的健康,获得一种乐趣和满足。






《舌尖上的风物诗:深度探寻中国八大菜系精髓》 引言:一场味觉的史诗之旅 中国,这片广袤而多元的土地,孕育了光怪陆离的饮食文化。每一道菜肴,都不仅仅是食材的简单组合,更是地域风土、历史沉淀与人文精神的完美融合。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特定地域的家常便捷,而是雄心勃勃地致力于为读者呈现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烹饪全景图——深度剖析中国八大菜系(鲁、川、粤、苏、闽、浙、湘、徽)的源流、精髓、技法与代表性宴席结构,带领读者跟随味蕾,领略中华美食的深层魅力与复杂层次。 第一篇:北方的雄浑与南方的细腻——鲁菜与苏菜的时代回响 鲁菜:宫廷的底蕴与黄河的馈赠 本书将首先深入探讨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鲁菜。鲁菜,作为八大菜系之首,其根基深植于齐鲁大地,承载着孔孟之乡的礼仪与精粹。我们不谈如何在小厨房中快速烹饪几道家常菜,而是追溯其如何从古代宫廷御膳演变而来,成为北方菜系的典范。 技法解析: 详细拆解鲁菜的“爆、扒、烤、烧、蒸”等核心烹饪手法。重点分析“火候的掌控”,尤其是对清汤、奶汤、高汤的熬制艺术,这是区分鲁菜与其它菜系的重要标准。 名菜溯源: 深入解析如“九转大肠”的复杂调味哲学——酸、甜、香、辣、咸的微妙平衡;“葱烧海参”中,如何通过对海参的预处理和对葱油的深度提炼,达到食材的极致升华。同时,探讨鲁菜在胶东半岛向海发展过程中,海鲜烹饪的独到之处。 宴席文化: 阐述鲁菜在重大庆典和官方宴会中的地位,分析其菜品组合的对称性与礼仪性,这是家常烹饪无法企及的宏大叙事。 苏菜:江南水乡的温婉与文人墨客的雅致 紧随其后的是苏菜,它如同江南的烟雨,以精细、雅致、注重原味而著称。本书将剖析苏菜内部四大派系(淮扬、苏锡、徽派与海派的早期影响)的差异,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构建了“浓油赤酱”之外的另一重“清淡本味”。 刀工的极致: 重点介绍苏菜对刀工的偏执要求,例如“文思豆腐”的千丝万缕,这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修行。 时令的哲学: 详述苏菜如何严格遵循“不时不食”的古训,从春笋到秋蟹,不同季节的食材如何被赋予不同的烹饪哲学。 点心与汤羹: 探究苏式糕点与精致汤羹在苏菜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如“狮子头”中的汤汁与肉糜的融合,以及对“清淡中求鲜美”的终极追求。 第二篇:巴蜀的麻辣与湖湘的香辣——浓烈风味的地域表达 川菜:立体复合味的哲学构建 本书将完全跳出对川菜“辣”的片面理解,深入剖析其被誉为“百菜百味,一菜一格”的复杂性。 味型的谱系: 详尽绘制川菜的二十四种基础味型图谱,不仅仅是“鱼香”、“怪味”,而是深入探究它们各自的调味层次与顺序。例如,如何在一道菜中同时调和麻、辣、酸、甜、咸、香六味,而不使任何一味独占鳌头。 烹饪的精密度: 聚焦于川菜中对“小炒”和“干煸”技术的深度运用,这些技术对火候和油脂的要求极高,是家庭厨房难以完全复制的专业领域。 地域差异: 区分成都平原的温和与重庆的“江湖气”,揭示这种差异背后的地理与社会成因。 湘菜:山野的野性与辣椒的交响 湘菜的魅力在于其磅礴的生命力和对烟熏、腊制的精妙运用。 “香辣”与“酸辣”: 分析湘菜如何通过泡椒、剁椒、樟茶等独特原料,构建出比川菜更具侵略性的味觉冲击力。 腊味与烟熏: 专门开辟章节,研究湘西腊肉的制作工艺,以及如何将烟熏的醇厚感融入到日常烹饪中,形成其独特的“野味”。 煨炖的深度: 探讨砂锅菜在湘菜中的地位,如“剁椒鱼头”的煨制过程,如何让食材在长时间的慢炖中释放出全部的本味与调料的深度融合。 第三篇:海滨的清新与山中的野趣——闽菜、浙菜与徽菜的生态融合 闽菜:海洋的馈赠与“清鲜合一”的艺术 闽菜的精髓在于其对海鲜的驾驭,以及对“清、鲜、和”的极致追求。 “汤”的哲学: 深入解析闽菜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汤十变”理念,重点研究“佛跳墙”这一复杂工程的食材配伍、浸泡与火候控制,这完全是体系化的烹饪艺术,而非简单的家常组合。 甜与酸的平衡: 探究福州菜中对糖醋和荔枝味的应用,如何在高汤的衬托下,使得酸甜味不显突兀,而是与海味的鲜甜和谐共存。 浙菜:水乡的灵动与食材的本味 浙菜以杭州、宁波、绍兴、温州四大流派为依托,展示了南方沿海地区对食材自然状态的尊重。 蒸与烩的精妙: 分析浙菜如何运用清蒸和“浸”的技术,最大限度地保留鱼虾的弹性和鲜甜。 东坡肉的争论: 不仅介绍做法,更探讨历史上不同地域对这道菜的调味差异,以及其背后所代表的文人情怀。 徽菜:山林的野性与重油重色 徽菜是八大菜系中独特的一支,其烹饪深植于黄山腹地的艰苦环境,形成了重油、重色、重火功的特点。 山珍的运用: 重点介绍徽菜对竹笋、菌菇、野味等山林食材的加工技术,如“火腿烧笋”中对山珍野味的提鲜方式。 古法腌制: 深入探究徽州地区独特的腌制和熏制工艺,这些技法旨在最大化食物的保存性和风味层次。 结语:超越技巧的文化之旅 本书的最终目的,是带领读者超越日常的“烹饪食谱”层面,去理解每一道菜背后的地理、历史和哲学。我们不提供三十分钟搞定的简易指南,而是呈现中国烹饪艺术这座宏伟殿堂的结构与内涵,邀请读者进行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味觉考古与文化朝圣。这不仅仅是一本书,这是一张通往中华美食核心的深度地图。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远不止是一份份美味的菜谱。《经典家常粤菜一本就够》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粤菜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生活哲学。书中穿插着许多关于粤菜的起源、演变以及地域特色的介绍,让我对这门菜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了解到,粤菜之所以讲究“原汁原味”,是因为广东人崇尚自然,追求食材本身的鲜美;粤菜之所以讲究“火候”,是因为他们懂得顺应食材的特性,用最恰当的方式激发其最佳风味。这些文化层面的解读,让我在烹饪的过程中,不再只是机械地执行指令,而是多了一份对食物的尊重和对传统文化的感悟。我开始尝试去理解一道菜背后的故事,去体会烹饪的乐趣,而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这本书记载的,是几代人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它让我觉得,烹饪不仅仅是一项技能,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评分

我原本是一个对烹饪知之甚少的小白,看到《经典家常粤菜一本就够》这个书名,觉得“一本就够”听起来很方便,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回来了。拿到书后,我被它的排版和图片深深吸引了。每一道菜都配有精美的实物图片,色泽诱人,让人食欲大开。更重要的是,它的步骤讲解非常清晰,甚至连一些新手容易犯错的地方都提前指了出来,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比如,在制作“鱼香茄子”时,书中详细说明了茄子如何处理才能不吸油,让我这个害怕油烟的烹饪新手也敢于尝试。还有那道“梅菜扣肉”,我一直觉得很难做,但书中的分解步骤让我觉得没有那么遥不可及了。它不仅教我怎么做,还告诉我为什么这么做,让我理解了其中的道理,而不是死记硬背。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基础的烹饪技巧,比如如何区分不同种类的酱油,如何处理海鲜等等。现在,我已经能自信地为家人准备一桌像样的家常粤菜了,这在以前是我想都不敢想的。

评分

第一次捧起这本书,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毕竟市面上关于粤菜的书籍琳琅满目,很多都流于表面,只是简单地罗列几道菜谱。然而,《经典家常粤菜一本就够》却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翻开第一页,映入眼帘的并非冰冷枯燥的食材列表和操作步骤,而是一段充满诗意的开场白,仿佛一位温婉的广东大妈正亲切地邀请你走进她的厨房。文字间的烟火气扑面而来,让我瞬间就爱上了这本书的调调。书中的菜肴,很多都是我记忆深处熟悉的味道,妈妈做的烧鹅,奶奶做的白切鸡,那些童年里最温暖的味觉印记,在这本书里被唤醒。它没有那些 Michelin 星级餐厅的繁复摆盘和不计成本的昂贵食材,而是聚焦于最寻常不过的家庭厨房,用最容易获得的食材,教你做出最地道的粤式风味。那些看似简单的烹饪技巧,背后却蕴含着广东人对食物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细腻。比如,书中对如何挑选新鲜的食材,如何掌握火候的讲解,都细致入微,让我觉得我真的可以学会,而不是望而却步。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其中的几道菜,想象着在自家厨房里,也能飘出那熟悉的粤菜香。

评分

说实话,我一直对烹饪颇感兴趣,尤其钟情于粤菜那清淡鲜美的口感。尝试过不少烹饪书籍,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直到我偶然间发现了《经典家常粤菜一本就够》,我才真正找到了“对味”的那一本。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本菜谱,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烹饪老师在循循善诱。作者并非简单地给出步骤,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粤菜的烹饪理念,例如“锅气”的重要性,食材之间如何搭配才能达到最佳的风味平衡,甚至连调味料的细微差别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焯水”和“过油”的章节,以前我总是凭感觉操作,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其中的奥妙,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步骤更好地保留食材的原味和口感。它就像一个宝藏,每次翻阅都能有所收获。我迫不及待地想按照书中的指导,去尝试制作那些令人垂涎欲滴的菜肴,比如那道看起来就非常诱人的“啫啫煲”,还有那道需要精心处理的“豉油鸡”。我相信,通过这本书,我的粤菜烹饪水平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评分

作为一名常年在外地工作的游子,对家乡味道的思念总是挥之不去。《经典家常粤菜一本就够》就像我带在身边的“味觉家书”,它不仅仅记录了粤菜的经典,更承载了我对家乡的回忆。书中的每一道菜,都仿佛是妈妈在耳边温柔地叮嘱,又像是外婆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煲汤”的章节,那些看似简单的食材组合,却能熬出如此浓郁鲜美的汤头,每一口都温暖了我的胃,也抚慰了我的乡愁。书中的文字朴实而深情,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句句戳中人心。它没有卖弄技巧,也没有故弄玄虚,只是将最真诚的烹饪心得和最家常的粤式美味呈现给读者。每次按照书中的方法做出一道菜,那种熟悉的味道唤醒的不仅仅是味蕾,更是内心深处对家的眷恋。这本书,真的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是我在家乡味道路上的“一本就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