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实验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40.30元
作者:舒华,张学民,韩在柱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5-01
ISBN:9787107195143
字数:530000
页码:55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实验心理学课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深入了解实验设计的逻辑,学习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处理的方法,以及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实验设计是心理学实验的灵魂,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实验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是每一位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参考国外实验心理学课程发展的趋势,我们加大了实验理论和设计的篇幅。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在上编“实验心理学的理论与设计”中,详细介绍了实验的基本逻辑,变量的特点、选择和操纵,非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的特点,各种实验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以及一些相关的简单统计,并辅以大量的实验设计实例;在下编“实验心理学发达方法与技术”中,强调了实验教学。全书内容全面丰富,论述系统,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广泛地适合各类高校心理学系或专业的实验心理学教学和各种不同背景学习者的阅读。
目录
作者介绍
舒华 女,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及学位委员会主任,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暨普通心理和实验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理科心理学教学委员会副主任。荣获教育部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宝钢教育
文摘
序言
我最近在啃一本关于发展心理学的巨著,简直是让我对人的一生进行了全景式的扫描。从胎儿在母体中的发育,到婴幼儿期的感知觉发展、语言习得,再到儿童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青少年期的身份认同危机,成年期的职业发展和家庭建立,直至老年期的智慧和衰老过程,书中几乎囊括了人生命各个阶段的关键发展任务和挑战。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对比分析,这两种经典的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了人类心智和人格是如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演变的。书中对依恋理论的阐述也让我印象深刻,理解了早期亲子关系对个体未来人际关系和情感健康的重要影响。另外,关于青春期叛逆、成年人的中年危机以及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等话题的探讨,都非常贴近现实生活,让我对不同年龄段的人有了更深的同理心。作者的写作风格温和而富有启发性,书中穿插了大量的案例研究和跨文化比较,使得理论更加生动和易于理解。这本书不仅让我更加关注自己的成长历程,也让我对身边不同年龄段的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是一本非常有温度和深度的心理学读物。
评分我最近在阅读一本关于社会心理学的著作,这本关于个体与群体互动,特别是社会影响力和人际关系的讨论,真的让我大开眼界。书中对从众行为、服从权威、以及群体思维的分析,让我对社会现象有了更深层次的洞察。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认知失调”理论的探讨,作者通过一系列经典实验,比如费斯廷格的“20美元实验”,生动地解释了当我们的行为与信念发生冲突时,我们会如何通过改变态度来减少这种不适感。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决策,很多时候似乎是在无意识地进行自我合理化。另外,对偏见和歧视的研究也极为深入,不仅分析了偏见的形成原因,如内群体偏爱和外群体攻击,还提供了减轻偏见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策略,这对于理解当今社会存在的各种冲突和不平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角。书中关于人际吸引力的章节,从相似性、互补性到外貌吸引力,都进行了细致的阐述,让我对恋爱关系和友谊的建立有了更科学的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具有说服力,善于运用生动的案例和幽默的语言,让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引人入胜。这本书不仅让我更理解他人,也让我更理解自己,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社会科学读物。
评分我最近正在阅读一本关于临床心理学的入门书籍,它为我打开了一个了解人类心理困扰和治疗过程的窗口。书中对各种心理障碍的分类和诊断标准进行了详细介绍,比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让我对这些疾病有了初步的认识,并理解了它们在症状、病因和发展过程上的差异。我特别被书中对不同治疗方法的介绍所吸引,包括了精神分析疗法、认知行为疗法(CBT)、人本主义疗法等,以及它们各自的核心理论和技术。对于CBT的介绍尤其详细,它强调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来缓解心理痛苦,这让我看到了心理治疗的积极和建设性的一面。书中还分享了大量的案例研究,通过真实的故事,让我更直观地感受到患者所承受的痛苦,以及治疗师如何运用专业知识和同理心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对心理评估方法,如访谈、量表和投射测验的介绍,也让我了解了临床心理学家是如何收集信息和进行诊断的。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避免了过多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阅读。它让我对心理健康问题有了更科学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对心理咨询和治疗行业的兴趣。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一本关于行为神经科学的书,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书中对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极为细致的阐述,从宏观的脑区划分到微观的神经元突触传递,每一个细节都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各种神经递质的作用,比如多巴胺如何影响我们的愉悦感和动机,血清素如何调节情绪,以及乙酰胆碱在学习和记忆中的关键角色。我尤其着迷于关于神经可塑性的章节,了解到大脑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能够通过学习和经验不断重塑自身,这种动态性让我对潜能的开发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还结合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比如著名的赫布理论,解释了“一起激发的神经元一起连接”的原理,这对我理解学习和记忆的形成机制非常有帮助。另外,对脑损伤患者的案例分析也让人印象深刻,通过这些真实的案例,我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大脑特定区域受损所带来的认知和行为改变,也更加理解了保护大脑健康的重要性。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但又不过于晦涩,即使是初学者也能逐步掌握其中的复杂概念。总之,这本书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对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引发了我对未来神经科学研究方向的浓厚兴趣。
评分我最近有幸接触了一本关于认知心理学的书籍,它深入探讨了人类心智的运作机制,特别是关于记忆、思维和决策的过程。书中对信息加工理论的阐述,让我对人类如何接收、存储、提取和使用信息有了全新的认识。我非常着迷于关于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区分,以及信息如何从感觉记忆经过短时记忆最终编码为长时记忆的整个过程。作者通过对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详细解读,以及各种记忆策略的介绍,例如重复、联想和组织化,为提升记忆效率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方法。书中对问题解决和决策过程的分析也十分精彩,特别是关于启发式和算法的介绍,解释了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如何通过简化策略来快速找到解决方案,以及这些策略可能带来的认知偏差。我还了解到关于概念形成和语言理解的最新研究,这让我对人类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有了更深的敬畏。书中对于人工智能和计算心理学的探讨,也让我看到了未来认知科学的发展方向。这本书的语言逻辑清晰,条理分明,虽然涉及复杂的理论,但作者总能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例子来帮助读者理解。这本书让我对自身的认知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对学习和思考方法的进一步探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