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玩係列-佛珠
定價:29.8元
作者:潮流·鑒藏·投資編寫組
齣版社:中國大地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80246847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本書編者從佛珠的分類、功用、辨僞、持用四個方麵進行瞭詳盡的闡述,相信在看完書中的介紹後,大傢對佛珠這類藝術品會有一個相對清晰的認識,從而在收藏時也便能夠更順利地找到自己喜歡的佛珠瞭。
潮流·鑒藏·投資編寫組隸屬春曉偉業旗下的一個專業圖書策劃團隊,成員為考古、曆史、博物館、漢語言文學、美術、設計等專業的高材生,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深厚的文化素養。他們經曆過係統的齣版培訓,具備紮實的編輯功翩靈活的策劃能力;他們是意氣風發的年輕人,熱愛傳統文化,也喜歡緊跟潮流,策劃齣版瞭眾多古典與時尚相結閤的暢銷圖書。
**章變化萬韆:熟悉佛珠的分類
越來越火爆的收藏品一佛珠/ 002
佛珠的組成要素/ 004
佛珠的顆數代錶不同的含義/ 009
持珠、佩珠、掛珠,韆萬不可混淆/026
瞭解佛珠的材質,纔能心中有譜/ 029
di二章淨慮怡情:詳解佛珠的功用
記數的法器/094
對身體有益的珍品/101
饋贈親友的佳品/105
時尚新潮的裝飾品/106
價值連城的收藏品/109
di三章慧眼識真:巧辨佛珠的真假
菩提佛珠種類多,看清後再齣手/114
木材的紋理和特性是辨彆木質類佛珠的關鍵/119
魚龍混雜,"火眼金睛"鑒玉石類佛珠/124
分辨果實(核)類佛珠,先看"油色"再看雕工/132
di四章掌中品性:佛珠應當這樣持用
與"佛"結緣後應先淨化/136
單手、雙手、左手、右手持珠有講究/141
使用佛珠的六大禁忌/146
會玩還要會養,佛珠保養各不同/147
關於“辨僞”的部分,簡直是為我這種有點“眼力潔癖”的收藏者量身定做的指南。我特彆喜歡作者那種實事求是的寫作態度,沒有過度渲染“撿漏”的刺激感,而是用一種近乎科學的嚴謹態度來分析仿製品的常見手法。書中對於不同材質(尤其是老料與新料)在包漿、孔道磨損、氣味乃至密度上的細微差彆,都有配圖和詳盡的文字描述。舉例來說,對於某些老蜜蠟的“賊光”的辨識,作者提供的觀察角度和光照條件建議,都是我在其他地方難以找到的實戰經驗。它不像那些速成手冊那樣給齣簡單的“看顔色”、“聞氣味”的口訣,而是深入到物理層麵去解釋為什麼會形成某種特徵,這種知識的紮實性讓人感到無比可靠。讀完這一章,我感覺自己的“火眼金睛”至少提升瞭兩個等級,對待那些動輒“清代老料”的說辭,也能多一份冷靜的審視瞭。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實在獨到,它並非簡單地羅列佛珠的種類,而是巧妙地構建瞭一個完整的“佛珠鑒賞體係”。最讓我受益匪淺的是關於“功用”那一章節的剖析。以往我總以為佛珠就是用來計數念佛的工具,但書中細緻地闡述瞭手串、掛珠、持珠在形製上的差異,以及不同數量(如108顆、27顆、14顆)背後的佛教儀軌關聯。這種對“形製即功能”的深度解讀,極大地提升瞭我對佛珠的認知層次。此外,書中對不同地域和宗派的特色佛珠也做瞭橫嚮對比,比如藏傳金剛杵配飾的內涵,與江南文人圈中對沉香珠的審美取嚮,那種文化張力被描繪得淋灕盡緻。對於初學者而言,這本書的引導性極強,它不隻是告訴你“這是什麼”,更教會你“為什麼是這樣”,這種由錶及裏的探究,讓原本略顯枯燥的知識點變得生動立體起來,極具啓發性。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非常雅緻,那種沉穩的木質色調搭配燙金的字體,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我原本對佛珠的瞭解僅停留在“掛在手上的念物”這一層麵,但翻開這本書後,纔發現自己錯得有多離譜。它像一位溫和而博學的長者,帶著我走進瞭這個看似簡單,實則復雜精妙的世界。首先,書中對不同材質佛珠的曆史淵源和文化象徵的梳理,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詳盡。比如,檀香、小葉紫檀、黃花梨這些常見木材,作者不僅列齣瞭它們的生物學特性,更深入挖掘瞭它們在佛教儀式中的象徵意義,以及在古代文人士大夫階層中是如何被視為“清玩”的。閱讀這些內容時,我仿佛能觸摸到那些穿越時空、被無數人摩挲過的溫潤珠子,感受到那份寜靜的力量。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恰到好處,既有嚴謹的學術考據,又不失流暢的閱讀體驗,讓人在吸收知識的同時,心靈也得到瞭片刻的滌蕩。如果說市麵上很多文玩書籍偏嚮於“炫技”和“炒作”,這本書則更注重“溯源”與“理解”,這點我非常欣賞。
評分整體來看,這本書的裝幀精美,圖文並茂,但最讓我驚喜的是其“教程”的實用性與深度達到瞭完美的平衡。許多市麵上標注為“教程”的書籍,往往要麼流於錶麵,要麼過於晦澀難懂,難以形成有效的知識體係。但這本《玩係列-佛珠》成功地搭建瞭一個從入門到精通的階梯。它的邏輯非常清晰:先建立理論基礎(分類、功用),再進行實戰訓練(辨僞),最後提升境界(鑒賞、持用)。作者的文字功力毋庸置疑,遣詞造句古樸中帶著現代的洞察力,讀起來毫不費力,卻字字珠璣。對於任何一位渴望深入瞭解佛珠文化,並希望將其融入自己生活審美中的愛好者來說,這本書的價值遠超其定價,它提供的是一種係統化的、可以持續精進的鑒賞路徑和生活態度。
評分這本書的後半部分,尤其在“持用鑒定鑒賞”這塊的處理上,展現瞭作者深厚的玩傢底蘊。它完全跳脫瞭單純的文物評級思維,轉而探討人與物的互動關係。作者用生動的筆觸描繪瞭不同人持用佛珠後,珠子在時間流逝中産生的“氣韻”變化,這是一種非常主觀,但又極其重要的鑒賞維度。比如,如何通過觀察珠子錶麵因長期盤玩而形成的細膩“牛毛紋”來判斷其主人的用心程度,以及如何從一串佛珠的整體和諧度來判斷其主人是否具備高雅的審美。這種“養器”的哲學,讓冰冷的珠子重新煥發瞭生命力。對我來說,這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部關於生活美學和時間哲學的散文集,它教會我,真正的文玩收藏,是與時間做朋友,是與器物進行心靈的對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