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基本信息
| 書 名:好孩子不是管齣來的 ISBN:9787558007514 齣版社:江蘇鳳凰美術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6.9 作 者:萬象 定 價:28.00元 開 本:16開 內頁用紙:輕型紙 裝 幀:平裝 類 彆:傢庭教育 閱讀:3~12歲孩子傢長 |
編輯
| ★育兒先育己。 傢庭教育的本質,是父母教育自己。父母做好自己,孩子就能模仿、學習父母的優點,形成良好習慣和品格。 ★自然養育:成就主動自覺的好孩子。 教育的目的不是為瞭培養順從父母的乖孩子,而是激發孩子的自我意識,讓孩子認識自己的力量、發現自己的優勢,主動探索、不斷學習,成為自覺上進的好孩子。 ★不驕縱、不懲罰,孩子零叛逆成長。 親子關係是驗證教育成敗的關鍵。懲罰、管製孩子,隻會帶來孩子的叛逆。尊重孩子、相信孩子,不驕縱、不懲罰,纔能和孩子共同成長。 為什麼孩子總是管不住? 為什麼事事都讓著他,他越不聽話? 為什麼越是管著他,他越喜歡對著乾? 教育的本質是父母教育自己,而不是去管教孩子、培養一個乖孩子。 成長的本質是孩子自我成長,是父母漸漸放手的過程,而不是護在自己翅膀下。 請放下父母的架子,相信孩子能做好自己。 讓孩子釋放成長的天性,變成自覺、自信、自強、自我負責的好孩子。 |
內容簡介
| 很多父母認為,聽話的孩子纔是好孩子,不服從管教的孩子都是熊孩子。當父母對孩子寵愛有加,孩子反而不聽話、和父母對著乾時,父母往往大失所望,甚至勃然大怒,進而懲罰孩子,有時候甚至是體罰。這樣做不僅不能教育孩子,反而會讓傢庭關係變得更加緊張,孩子也更加叛逆。 其實,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齣一個聽話的乖孩子,叛逆也不全是孩子的錯。教育孩子的本質是父母教育自己;孩子成長的本質是自我成長,而不是填鴨式教育。 父母要轉變思路,改變以往溺愛、過度約束的教養方式,學會尊重孩子、瞭解孩子,給孩子一個充滿愛和自由的傢,讓孩子釋放自我成長的天性,在迎接挑戰、戰勝挫摺中發現自己的力量,不斷增強自我認同感,變成自覺、自信、自強、自我負責的好孩子。 |
目錄
| 章 “零管製”纔能教育齣好孩子 “打倒父母的法西斯主義管理!”一心培養“好孩子”的父母,是否在某個瞬間,突然聽到瞭孩子如此呐喊?的確,如今很多父母似乎走入瞭一條教育岔道,那就是——隻有管製,纔能讓孩子聽話。其實,培養好孩子,根本沒有想象的那麼睏難。放下架子,學會尊重孩子,和孩子成為朋友,那麼一切都會順其自然。父母要記得,隻有“零管製”,纔能教育齣好孩子! 1.“快快長大,我要管媽媽”——放下父母的架子3 2.“媽媽說,做不完作業不準吃飯”——不要嚇唬孩子6 3.“媽媽比老師還要嚴厲!”——彆讓自己成為“教官”9 4.“我好想和爸爸一起放風箏”——難道不能與孩子成朋友嗎?12 5.“爸爸媽媽是大王,哪有我說話的權利”——孩子需要的是平等15 6.“我做什麼,媽媽都監視我!”——拒絕專製,適當限製18 第二章 寬容,讓孩子擁有自由的空間 孩子犯錯,你被氣得暴跳如雷;孩子嘴,你恨不能將其撕碎;孩子反傳統,更是讓你如臨大敵…… 為什麼,做父母的你,麵對孩子是如此疲憊?這一切,隻是因為你不明白:是孩子就會齣現過失,就會有這樣那樣的一些小毛病,就會錶現得“時髦前衛”。想做好一個父母,寬容纔是硬道理。讓孩子擁有自由的空間,這時你會發現:其實孩子沒那麼可惡! 1.孩子犯錯,父母用寬容的胸懷給一個擁抱23 2.嘴的孩子,沒你想象得那麼糟!27 3.放鬆心情,寬容孩子的異想天開30 4.孩子反傳統,媽媽彆揪心33 5.讓孩子自由地“人來瘋”36 6.用微笑“消化”孩子的情緒39 7.寬容≠縱容,彆把二者弄混淆42 第三章 切記!彆用壞脾氣來教育孩子 “小兔崽子,我叫你不聽話!”每個夜晚,我們仿佛都能聽到這樣的“戰鬥號角”在某個傢庭中飄蕩而齣。也許,某個孩子的成績又沒考好;也許,某個孩子又惹父母生氣;也許,某個孩子又……夠瞭,難道就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身為父母的你,就可以口無遮攔地咒罵嗎?孩子的心是脆弱的,是柔軟的,你的壞脾氣,隻能帶給孩子無盡的痛苦。好孩子,不是被罵齣來的,不是被爸爸媽媽的壞脾氣逼齣來的! 1.學著“有話好好說”,彆對孩子顯刻薄47 2.鬱悶的爸爸,彆對著女兒說話51 3.小小少年,經不住人前訓斥54 4.用拳頭說話的父母,注定是失敗的57 5.壞脾氣,孩子膽怯的催化劑60 6.風趣一點,讓孩子笑著長大63 第四章 好父母,謹記這幾句不該說的話 你是否發現,當你說完某些話時,孩子臉上露齣瞭失落的神情;你是否發現,當你說完某些話時,孩子噙著眼淚,握緊瞭拳頭;你是否發現,當你說完某些話時,孩子反而離你的目標越來越遠,變得越來越陌生?這一切,都是因為你不懂如何說話造成的。要記住,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工具,父母們應該掌握和孩子溝通的語言藝術,閤理運用這個工具,這樣纔能奏齣美妙的心靈協奏麯! 1.“你笨得像頭驢!”——諷刺,孩子信心的手69 2.“孩子,你可是全傢的寄托啊!”——父母少來點高期望72 3.“你怎麼永遠都不如彆人?”——彆太看不起自己娃76 4.“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你到底還能做什麼!” ——傷人的話少講為妙79 5.“等會兒再說吧,你沒看到父母很忙麼!” ——不要關上交流的窗戶82 第五章 孩子的學習,幫助纔是上策 “爸爸媽媽,我怎麼也考不好,我真對不起你們”“爸爸,我真的好害怕考試,求你彆打我”一說起學習,孩子仿佛能寫下一本“血淚書”。孩子的成長中,學習是他們的主要任務,所以,他們纔有那麼多的抱怨,纔有那麼多的不解。身為父母的你,隻有伸齣熱情的手,幫助孩子掃清學業上的障礙,這樣他纔能在茫茫學海裏平穩駕馭航船。 1.隻有鼓勵,纔能讓孩子擺脫“失敗綜閤徵”87 2.與其再三督促,不如幫孩子明確學習動機91 3.父母越上火,孩子越偏科94 4.“我好害怕考試啊!”——孩子的心聲,你聽到瞭嗎?97 5.“孩子,學習的確很纍!”——讓孩子感受到認同100 6.“小小老師”孩子當104 第六章 鬆開孩子!讓孩子有自己的夢想 “曾經,我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可以自由自在地飛翔”聽到孩子這樣的內心暢想,不知也曾是個孩子的父母,心裏會作何感想?每個父母都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對孩子有著獨特的期望;但鯉魚躍過龍門的概率畢竟不是很高,與其給孩子們設計未來,不如讓他們自己去闖齣個未來——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讓孩子們在未來的路上快樂的成長吧。 1.放開手,讓孩子編織自己的交際天空109 2.孩子的理想,請你不要太乾涉113 3.給孩子三分之一的決策權116 4.少點嘮叨,讓孩子自由地翱翔119 5.“天空為何是藍的?”——好奇的孩子纔是“好孩子”122 6.“媽媽,我的特長不在特長班”125 第七章 言傳身教,教育孩子避免“強製執行” 父母是孩子的啓濛教育者。孩子的每一個行為,每一句語言,都深受父母的影響,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並非隻是聳人聽聞的話語。蘋果樹能否結齣健康的果實,關鍵是靠根係的吸收和輸送。所以,想要得到一個好孩子,那麼父母就必須注意自己的言傳身教。試想,一個作惡多端的“通天大盜”,無論如何嚴肅地要求孩子,又怎能培養齣一身正氣的“超警察”? 1.與其告訴他“彆撒謊”,不如自己做榜樣131 2.難聽的髒話是爸爸的遺傳134 3.讓孩子學會分享的妙招——以身作則137 4.要想孩子品行端,自己首先站得正140 5.孝敬,父母要做領頭人144 6.做孩子“宰相肚裏能撐船”的好榜樣147 第八章 少點溺愛,孩子纔會茁壯成長 如今,越來越多的父母發齣瞭這樣的疑問:“孩子怎麼瞭?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但他們卻越來越不聽話,越不正常!他們要什麼我們就給什麼,怎麼還這麼不懂事?”這樣的父母,無疑是失敗的。因為,他們從沒聽過這樣一句話——物質的進步並不能代錶人類的進步,而心靈的升華纔是社會前進的標誌。孩子亦是如此,除瞭物質關懷,他們更需要的,是父母香甜的“心靈雞湯”。 1.可怕的禮物——溺愛153 2.一味溺愛,孩子隻能變得任性156 3.心靈之愛比物質之愛更珍貴159 4.孩子沒有好朋友,都是溺愛惹的禍162 5.脆弱的寶寶——溺愛,讓孩子染上瞭蛋殼心理165 6.適當製造障礙,提高孩子的受挫能力168 第九章 善於引導,父母“幫”孩子養成好習慣 如何糾正孩子的缺點,讓他養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是睏擾父母的難題。因為,說教很難起到積極的效果。其實,父母忘記瞭這樣一句經典的教育理論:“積極引導起到的效用,往往比說理教育還好,它既能融洽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含蓄且委婉,又有利於孩子在無形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心態。”所以,放棄說教,積極引導吧,這樣纔能幫助孩子避開人生路上的彎道! 1.引導+疏通,“暴脾氣”的孩子大變身173 2.隻有適當刺激,纔能讓孩子擺脫自負176 3.“鼓上蚤”的孩子要不得179 4.丟三落四不可怕,隻要父母肯引導182 5.孩子,能不做小小“磨蹭郎”嗎?185 6.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孩子纔能把握明天189 第十章 傢庭溫暖,我們需要正確的關愛 缺乏溫暖,是不少傢庭的通病。也許父母有很多理由來為自己開脫——工作繁忙,無暇顧及傢庭、沒有時間帶孩子齣去玩;工作壓力大,沒有心情陪孩子玩耍、沒有心思指導孩子做作業。但是,要讓孩子感受到尊重、理解、信任和支持,父母必須放下壓力、丟掉藉口,用心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這樣他纔能更好地去愛自己、愛彆人,成為一個自信樂觀、善良有愛的人。 1.學會信任,對孩子充分信任而不“放任”195 2.以身作則,你是我們的好榜樣197 附錄 獻給傢長們的95條建議199 兒童十二種錶情背後的心理分析204 |
精彩文摘
| “快快長大,我要管媽媽” ——放下父母的架子 教育孩子,不是管製孩子,很多人對童年的“大棒教育”還心有餘悸,難道孩子非要在父母的管製之下纔能成長嗎?難道不畏懼父母的孩子就是壞孩子?不完全聽父母話的孩子就一無是處嗎?父母請收起你的架子,你想要的是一個好孩子,而不是自己在孩子麵前的所謂尊嚴。孩子聽你的話,如果是因為你人高馬大,那就是你教育的失敗瞭。你隻有主動和孩子站在同一條水平綫上,不用管製孩子,而孩子還能自然而然地配閤你,那纔是真正有效的教育。 晚上,爸爸正在書房看書,桐桐跑過來,趴在他耳朵上悄悄地說:“爸爸,我要是能當上媽媽就好瞭!”“這小傢夥,腦子裏不知在想什麼,怎麼會突然冒齣這樣的念頭?”爸爸把她抱到腿上,壓低聲音,饒有興趣地讓孩子說說到底發生什麼事情瞭。“媽媽要求我每天晚上都看書,可是她卻在那裏看電視。我跑過去看電視,她就很不高興地說:‘去去去,彆看瞭,看書去。’可是我也學瞭一招,眼睛一邊看著書,一邊偷偷斜著瞄著電視看。”桐桐得意地說。爸爸聽到孩子這樣說,無奈地笑瞭笑。桐桐繼續說:“媽媽見我看書不認真,就讓我來書房畫畫,可她還在看電視。我心裏不願意,又不敢不聽話。憑什麼她就能管著我,也不問問我到底想乾什麼。”爸爸撫摸著女兒的頭什麼話也沒有說。“所以我說啊,我要是當上媽媽就好瞭,”桐桐嘆瞭口氣說道,“那樣,我不僅可以隨時看電視或者乾彆的我想乾的事情,還可以在我的孩子麵前擺擺‘媽媽架子’。”桐桐的話讓這位爸爸感受頗多。不確定孩子有這樣的想法多長時間瞭,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位媽媽在她麵前擺“媽媽架子”時間一定很長瞭,她纔會說這樣的話。這位媽媽自覺正常的事情或者話語,卻讓孩子覺得當媽媽有那麼多的好處:隨時乾自己想乾的事情,還可以很威風地隨便支配孩子。這恐怕是大多數孩子的心裏想法,可如何纔能這個怪現象呢? 首先,父母要意識,不給孩子壓力。你心裏也許會有這樣的想法:孩子是我生的;我能給他提供成長的優越條件;我會幫助他處理很多睏難,給他指明人生的方嚮,所以我值得他尊重,他應該完全聽我的,甚至他怕我都不過分。然而,父母在孩子麵前的尊嚴,真是這麼來的嗎?父母的真尊嚴,是在理解、尊重、關愛和寬容地對待孩子中,讓孩子從內心發齣對父母的尊重和敬愛。強行端起架子,不僅會破壞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甚至還會造成對孩子的傷害。所以,你不妨放下架子,因為僅僅擺架子是維護不瞭你在孩子麵前的尊嚴的。 大街上,一位中年婦女揪著一個男孩的耳朵說:“你說我怎麼那麼倒黴?你爸爸把咱們撇下瞭,我賣水果供你念書,我哪裏對不起你瞭?你還到處給我惹事。我求求你瞭,小祖宗,你彆再給我添麻煩瞭……”那位婦女罵著罵著就纍瞭,後來乾脆坐在地上罵,一會兒又給孩子跪下,央求孩子一定要爭氣。路人有的勸解,有的搖頭,可那個男孩依舊一副不以為然的神情。你會說那個孩子太沒良心瞭吧。可是,你想過沒有?那麼不顧自己的尊嚴,既能在大街上責罵孩子又會當眾低聲下氣求孩子的媽媽,她的又從何而來?又如何能讓孩子信服?麵對孩子是不能擺架子,但一個人的起碼尊嚴,卻是要永遠保持的。有尊嚴的父母,纔會受到孩子的尊重,纔會教給孩子什麼是真正的人的尊嚴。 如果你的上,憑藉他的地位,每天對你批評、貶斥和責罵,每天端著上司的架子對你指手畫腳,你會尊重和信服他嗎?當然不會。 放下父母的架子教育孩子,孩子心中的壓力會少點,讓孩子輕輕鬆鬆地成長吧。 教子哲理: 父母和孩子的區彆,不在於父母人高馬大。所以,教育孩子的時候,請不要拿齣“我人高馬大,你就得聽話”的氣勢,以為這樣便可以樹立威信,震懾住孩子。隻有成功的父母,纔知道如何獲得真正的威信——尊重孩子、關愛孩子! |
作者簡介
| 萬象,中科院心理學研究生,長期從事心理學研究和圖書策劃工作,與導師共同參與多傢企業的員工心理研究和輔導,著有多部心理學及傢庭教育暢銷書。 |
這本書就像是一本打開心扉的鑰匙,讓我重新認識瞭“教育”這兩個字。我一直覺得,育兒是一件需要技巧和方法的事情,要學會各種教育理論,要掌握各種溝通技巧。但這本書卻告訴我,教育的本質,其實是愛。它強調瞭愛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核心地位,認為沒有愛的教育,就像是沒有靈魂的軀殼,即便錶麵看起來再完美,也無法真正觸及孩子的心靈。作者通過大量的篇幅,闡述瞭如何用“看見”和“迴應”來傳遞愛,如何用無條件的接納來為孩子建立安全感。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情緒管理”的部分,它不是要求孩子壓抑自己的負麵情緒,而是教導父母如何引導孩子認識、理解並健康地錶達自己的情緒。這本書讓我明白,一個情緒穩定、內心富足的孩子,比一個錶麵上聽話但內心充滿焦慮的孩子,更有可能擁有幸福的人生。它讓我開始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學習如何做一個更有同理心的父母,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將“愛”落到實處,而不是停留在口頭上的承諾。
評分讀完一本讓我眼前一亮的書,雖然這本書的書名我還沒來得及仔細品味,但內容本身已經深深吸引瞭我。這本書沒有給我灌輸一套死闆的育兒理論,而是像一位溫柔的朋友,娓娓道來,分享著許多令人深思的育兒理念。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理解孩子”的部分,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告訴你孩子為什麼會“不聽話”,而是深入剖析瞭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引導讀者去傾聽孩子內心真實的聲音。書中的例子都非常貼近生活,讓我仿佛看到瞭自傢孩子的影子,也看到瞭自己作為父母的睏惑和焦慮。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管教”,其實是在用自己的經驗和認知去限製孩子的成長,而不是真正地去引導他們發現自己的潛力。這本書教會我,教育不是一種強製的灌輸,而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一種建立在愛和尊重基礎上的引導。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與孩子的關係,不再把孩子看作是需要被“塑造”的對象,而是獨立的個體,需要被理解、被支持、被鼓勵去探索屬於他們自己的世界。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對“好孩子”的定義有瞭全新的認識,也讓我對未來的育兒之路充滿瞭信心和期待。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棒,每次翻開都能獲得新的啓發。它沒有給我設定任何目標,隻是引領我一步步去探索“教育”的真諦。其中關於“激發孩子內在驅動力”的內容,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作者認為,外在的奬勵和懲罰,往往隻會讓孩子變得依賴,而真正的成長,來自於內在的興趣和對事物的渴望。它鼓勵父母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去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讓他們在玩耍中學習,在挑戰中成長。書中的一些方法,比如“鼓勵式提問”,我嘗試著運用在與孩子的日常交流中,發現效果顯著。孩子變得更願意錶達自己的想法,也更樂於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輕鬆、更加愉快的育兒方式,它不是一場與孩子的“戰鬥”,而是一場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旅程”。它讓我明白,作為父母,最重要的不是扮演一個“管理者”的角色,而是成為一個“陪伴者”和“引路人”,與孩子一起,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去創造屬於他們的精彩。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衝擊真的很大,完全顛覆瞭我過去對育兒的認知。我一直以為,管得嚴、規矩多,孩子纔能成纔,纔能不走彎路。但這本書讓我明白,過度的控製反而會壓抑孩子的創造力和獨立性。作者用瞭很多生動的案例,講述瞭那些“管得太緊”的孩子,是如何在壓抑中變得膽怯、缺乏主見,甚至叛逆。而那些在相對寬鬆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反而錶現齣瞭更強的責任感、更佳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書裏提到的一些“零管製”的教育方法,聽起來可能有些激進,但我仔細思考後,發現它們的核心都是建立在對孩子充分信任和尊重的基礎上的。它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教會父母如何適時放手,如何引導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嘗試、去犯錯,並在錯誤中學習成長。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另一種可能性,一種不以“聽話”為衡量標準,而是以“獨立思考”、“自主成長”為目標的育兒模式。它讓我開始反思,我給予孩子的愛,是否摻雜瞭太多的控製欲,我所謂的“為你好”,是否真的符閤孩子的真實需求。讀完之後,我感覺像是打開瞭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對如何與我的孩子相處,有瞭更清晰的方嚮。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沒有空洞的說教,也沒有冷冰冰的理論,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輩,在和你分享人生感悟。作者的文字充滿瞭智慧和溫度,每一句話都好像能打動人心最柔軟的地方。我特彆喜歡它關於“男孩和女孩的教育差異”的探討,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套用刻闆印象,而是從性彆發展的角度,分析瞭男孩和女孩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麵臨的不同挑戰,並給齣瞭具體的、人性化的建議。它讓我意識到,不能用一套標準去要求所有的孩子,而是要根據孩子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書中還提到瞭很多關於“傢庭氛圍”的營造,強調瞭父母的言傳身教對於孩子的影響。它讓我意識到,父母本身就是一個最好的老師,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這本書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模式,是否在無意中給孩子傳遞瞭不良的示範。總的來說,這本書是一本非常實用且富有啓發性的育兒指南,它讓我對如何培養獨立、自信、有責任感的孩子,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