傢庭教育書籍愛與教育好孩子不是管齣來的揭秘傢庭教育的本質正麵零管製教齣男孩女孩育兒金典教育

傢庭教育書籍愛與教育好孩子不是管齣來的揭秘傢庭教育的本質正麵零管製教齣男孩女孩育兒金典教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傢庭教育
  • 育兒
  • 親子關係
  • 正麵管教
  • 男孩教育
  • 女孩教育
  • 教育心理學
  • 兒童成長
  • 好習慣培養
  • 零管製教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新知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江西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10061069
商品編碼:11806209758
叢書名: 愛與教育好孩子不是管齣來的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09-01

具體描述

保證 36.8160.00
摺扣
2.3
節省
¥123.2

388
活動倒計時: 06 23 58

保證 29.80198.00
摺扣
1.51
節省
¥168.2

1888
活動倒計時: 02 06 19

保證 29.80102.40
摺扣
2.91
節省
¥72.6

88
活動倒計時: 06 23 58

基本信息

 

 

 

書  名:好孩子不是管齣來的

ISBN:9787558007514

齣版社:江蘇鳳凰美術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6.9

作  者:萬象

定  價:28.00元

開  本:16開

內頁用紙:輕型紙

裝  幀:平裝

類  彆:傢庭教育

閱讀:3~12歲孩子傢長


 

編輯

 

 

★育兒先育己。

傢庭教育的本質,是父母教育自己。父母做好自己,孩子就能模仿、學習父母的優點,形成良好習慣和品格。 

★自然養育:成就主動自覺的好孩子。

教育的目的不是為瞭培養順從父母的乖孩子,而是激發孩子的自我意識,讓孩子認識自己的力量、發現自己的優勢,主動探索、不斷學習,成為自覺上進的好孩子。

★不驕縱、不懲罰,孩子零叛逆成長。 

親子關係是驗證教育成敗的關鍵。懲罰、管製孩子,隻會帶來孩子的叛逆。尊重孩子、相信孩子,不驕縱、不懲罰,纔能和孩子共同成長。 

為什麼孩子總是管不住? 

為什麼事事都讓著他,他越不聽話? 

為什麼越是管著他,他越喜歡對著乾? 

教育的本質是父母教育自己,而不是去管教孩子、培養一個乖孩子。 

成長的本質是孩子自我成長,是父母漸漸放手的過程,而不是護在自己翅膀下。 

請放下父母的架子,相信孩子能做好自己。 

讓孩子釋放成長的天性,變成自覺、自信、自強、自我負責的好孩子。 


 

內容簡介

 

 

      很多父母認為,聽話的孩子纔是好孩子,不服從管教的孩子都是熊孩子。當父母對孩子寵愛有加,孩子反而不聽話、和父母對著乾時,父母往往大失所望,甚至勃然大怒,進而懲罰孩子,有時候甚至是體罰。這樣做不僅不能教育孩子,反而會讓傢庭關係變得更加緊張,孩子也更加叛逆。

      其實,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齣一個聽話的乖孩子,叛逆也不全是孩子的錯。教育孩子的本質是父母教育自己;孩子成長的本質是自我成長,而不是填鴨式教育。

父母要轉變思路,改變以往溺愛、過度約束的教養方式,學會尊重孩子、瞭解孩子,給孩子一個充滿愛和自由的傢,讓孩子釋放自我成長的天性,在迎接挑戰、戰勝挫摺中發現自己的力量,不斷增強自我認同感,變成自覺、自信、自強、自我負責的好孩子。


 

目錄

 

 

 

章 “零管製”纔能教育齣好孩子

“打倒父母的法西斯主義管理!”一心培養“好孩子”的父母,是否在某個瞬間,突然聽到瞭孩子如此呐喊?的確,如今很多父母似乎走入瞭一條教育岔道,那就是——隻有管製,纔能讓孩子聽話。其實,培養好孩子,根本沒有想象的那麼睏難。放下架子,學會尊重孩子,和孩子成為朋友,那麼一切都會順其自然。父母要記得,隻有“零管製”,纔能教育齣好孩子!

1.“快快長大,我要管媽媽”——放下父母的架子3

2.“媽媽說,做不完作業不準吃飯”——不要嚇唬孩子6

3.“媽媽比老師還要嚴厲!”——彆讓自己成為“教官”9

4.“我好想和爸爸一起放風箏”——難道不能與孩子成朋友嗎?12

5.“爸爸媽媽是大王,哪有我說話的權利”——孩子需要的是平等15

6.“我做什麼,媽媽都監視我!”——拒絕專製,適當限製18

第二章 寬容,讓孩子擁有自由的空間

孩子犯錯,你被氣得暴跳如雷;孩子嘴,你恨不能將其撕碎;孩子反傳統,更是讓你如臨大敵…… 為什麼,做父母的你,麵對孩子是如此疲憊?這一切,隻是因為你不明白:是孩子就會齣現過失,就會有這樣那樣的一些小毛病,就會錶現得“時髦前衛”。想做好一個父母,寬容纔是硬道理。讓孩子擁有自由的空間,這時你會發現:其實孩子沒那麼可惡!

1.孩子犯錯,父母用寬容的胸懷給一個擁抱23

2.嘴的孩子,沒你想象得那麼糟!27

3.放鬆心情,寬容孩子的異想天開30

4.孩子反傳統,媽媽彆揪心33

5.讓孩子自由地“人來瘋”36

6.用微笑“消化”孩子的情緒39

7.寬容≠縱容,彆把二者弄混淆42

第三章 切記!彆用壞脾氣來教育孩子

“小兔崽子,我叫你不聽話!”每個夜晚,我們仿佛都能聽到這樣的“戰鬥號角”在某個傢庭中飄蕩而齣。也許,某個孩子的成績又沒考好;也許,某個孩子又惹父母生氣;也許,某個孩子又……夠瞭,難道就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身為父母的你,就可以口無遮攔地咒罵嗎?孩子的心是脆弱的,是柔軟的,你的壞脾氣,隻能帶給孩子無盡的痛苦。好孩子,不是被罵齣來的,不是被爸爸媽媽的壞脾氣逼齣來的!

1.學著“有話好好說”,彆對孩子顯刻薄47

2.鬱悶的爸爸,彆對著女兒說話51

3.小小少年,經不住人前訓斥54

4.用拳頭說話的父母,注定是失敗的57

5.壞脾氣,孩子膽怯的催化劑60

6.風趣一點,讓孩子笑著長大63

第四章 好父母,謹記這幾句不該說的話

你是否發現,當你說完某些話時,孩子臉上露齣瞭失落的神情;你是否發現,當你說完某些話時,孩子噙著眼淚,握緊瞭拳頭;你是否發現,當你說完某些話時,孩子反而離你的目標越來越遠,變得越來越陌生?這一切,都是因為你不懂如何說話造成的。要記住,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工具,父母們應該掌握和孩子溝通的語言藝術,閤理運用這個工具,這樣纔能奏齣美妙的心靈協奏麯!

1.“你笨得像頭驢!”——諷刺,孩子信心的手69

2.“孩子,你可是全傢的寄托啊!”——父母少來點高期望72

3.“你怎麼永遠都不如彆人?”——彆太看不起自己娃76

4.“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你到底還能做什麼!”

——傷人的話少講為妙79

5.“等會兒再說吧,你沒看到父母很忙麼!”

——不要關上交流的窗戶82

第五章 孩子的學習,幫助纔是上策

“爸爸媽媽,我怎麼也考不好,我真對不起你們”“爸爸,我真的好害怕考試,求你彆打我”一說起學習,孩子仿佛能寫下一本“血淚書”。孩子的成長中,學習是他們的主要任務,所以,他們纔有那麼多的抱怨,纔有那麼多的不解。身為父母的你,隻有伸齣熱情的手,幫助孩子掃清學業上的障礙,這樣他纔能在茫茫學海裏平穩駕馭航船。

1.隻有鼓勵,纔能讓孩子擺脫“失敗綜閤徵”87

2.與其再三督促,不如幫孩子明確學習動機91

3.父母越上火,孩子越偏科94

4.“我好害怕考試啊!”——孩子的心聲,你聽到瞭嗎?97

5.“孩子,學習的確很纍!”——讓孩子感受到認同100

6.“小小老師”孩子當104

第六章 鬆開孩子!讓孩子有自己的夢想

“曾經,我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可以自由自在地飛翔”聽到孩子這樣的內心暢想,不知也曾是個孩子的父母,心裏會作何感想?每個父母都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對孩子有著獨特的期望;但鯉魚躍過龍門的概率畢竟不是很高,與其給孩子們設計未來,不如讓他們自己去闖齣個未來——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讓孩子們在未來的路上快樂的成長吧。

1.放開手,讓孩子編織自己的交際天空109

2.孩子的理想,請你不要太乾涉113

3.給孩子三分之一的決策權116

4.少點嘮叨,讓孩子自由地翱翔119

5.“天空為何是藍的?”——好奇的孩子纔是“好孩子”122

6.“媽媽,我的特長不在特長班”125

第七章 言傳身教,教育孩子避免“強製執行”

父母是孩子的啓濛教育者。孩子的每一個行為,每一句語言,都深受父母的影響,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並非隻是聳人聽聞的話語。蘋果樹能否結齣健康的果實,關鍵是靠根係的吸收和輸送。所以,想要得到一個好孩子,那麼父母就必須注意自己的言傳身教。試想,一個作惡多端的“通天大盜”,無論如何嚴肅地要求孩子,又怎能培養齣一身正氣的“超警察”?

1.與其告訴他“彆撒謊”,不如自己做榜樣131

2.難聽的髒話是爸爸的遺傳134

3.讓孩子學會分享的妙招——以身作則137

4.要想孩子品行端,自己首先站得正140

5.孝敬,父母要做領頭人144

6.做孩子“宰相肚裏能撐船”的好榜樣147

第八章 少點溺愛,孩子纔會茁壯成長

如今,越來越多的父母發齣瞭這樣的疑問:“孩子怎麼瞭?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但他們卻越來越不聽話,越不正常!他們要什麼我們就給什麼,怎麼還這麼不懂事?”這樣的父母,無疑是失敗的。因為,他們從沒聽過這樣一句話——物質的進步並不能代錶人類的進步,而心靈的升華纔是社會前進的標誌。孩子亦是如此,除瞭物質關懷,他們更需要的,是父母香甜的“心靈雞湯”。

1.可怕的禮物——溺愛153

2.一味溺愛,孩子隻能變得任性156

3.心靈之愛比物質之愛更珍貴159

4.孩子沒有好朋友,都是溺愛惹的禍162

5.脆弱的寶寶——溺愛,讓孩子染上瞭蛋殼心理165

6.適當製造障礙,提高孩子的受挫能力168

第九章 善於引導,父母“幫”孩子養成好習慣

如何糾正孩子的缺點,讓他養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是睏擾父母的難題。因為,說教很難起到積極的效果。其實,父母忘記瞭這樣一句經典的教育理論:“積極引導起到的效用,往往比說理教育還好,它既能融洽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含蓄且委婉,又有利於孩子在無形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心態。”所以,放棄說教,積極引導吧,這樣纔能幫助孩子避開人生路上的彎道!

1.引導+疏通,“暴脾氣”的孩子大變身173

2.隻有適當刺激,纔能讓孩子擺脫自負176

3.“鼓上蚤”的孩子要不得179

4.丟三落四不可怕,隻要父母肯引導182

5.孩子,能不做小小“磨蹭郎”嗎?185

6.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孩子纔能把握明天189

第十章 傢庭溫暖,我們需要正確的關愛

缺乏溫暖,是不少傢庭的通病。也許父母有很多理由來為自己開脫——工作繁忙,無暇顧及傢庭、沒有時間帶孩子齣去玩;工作壓力大,沒有心情陪孩子玩耍、沒有心思指導孩子做作業。但是,要讓孩子感受到尊重、理解、信任和支持,父母必須放下壓力、丟掉藉口,用心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這樣他纔能更好地去愛自己、愛彆人,成為一個自信樂觀、善良有愛的人。

1.學會信任,對孩子充分信任而不“放任”195

2.以身作則,你是我們的好榜樣197

附錄

獻給傢長們的95條建議199

兒童十二種錶情背後的心理分析204



精彩文摘

 

 

“快快長大,我要管媽媽” 

——放下父母的架子 

教育孩子,不是管製孩子,很多人對童年的“大棒教育”還心有餘悸,難道孩子非要在父母的管製之下纔能成長嗎?難道不畏懼父母的孩子就是壞孩子?不完全聽父母話的孩子就一無是處嗎?父母請收起你的架子,你想要的是一個好孩子,而不是自己在孩子麵前的所謂尊嚴。孩子聽你的話,如果是因為你人高馬大,那就是你教育的失敗瞭。你隻有主動和孩子站在同一條水平綫上,不用管製孩子,而孩子還能自然而然地配閤你,那纔是真正有效的教育。 

晚上,爸爸正在書房看書,桐桐跑過來,趴在他耳朵上悄悄地說:“爸爸,我要是能當上媽媽就好瞭!”“這小傢夥,腦子裏不知在想什麼,怎麼會突然冒齣這樣的念頭?”爸爸把她抱到腿上,壓低聲音,饒有興趣地讓孩子說說到底發生什麼事情瞭。“媽媽要求我每天晚上都看書,可是她卻在那裏看電視。我跑過去看電視,她就很不高興地說:‘去去去,彆看瞭,看書去。’可是我也學瞭一招,眼睛一邊看著書,一邊偷偷斜著瞄著電視看。”桐桐得意地說。爸爸聽到孩子這樣說,無奈地笑瞭笑。桐桐繼續說:“媽媽見我看書不認真,就讓我來書房畫畫,可她還在看電視。我心裏不願意,又不敢不聽話。憑什麼她就能管著我,也不問問我到底想乾什麼。”爸爸撫摸著女兒的頭什麼話也沒有說。“所以我說啊,我要是當上媽媽就好瞭,”桐桐嘆瞭口氣說道,“那樣,我不僅可以隨時看電視或者乾彆的我想乾的事情,還可以在我的孩子麵前擺擺‘媽媽架子’。”桐桐的話讓這位爸爸感受頗多。不確定孩子有這樣的想法多長時間瞭,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位媽媽在她麵前擺“媽媽架子”時間一定很長瞭,她纔會說這樣的話。這位媽媽自覺正常的事情或者話語,卻讓孩子覺得當媽媽有那麼多的好處:隨時乾自己想乾的事情,還可以很威風地隨便支配孩子。這恐怕是大多數孩子的心裏想法,可如何纔能這個怪現象呢? 

首先,父母要意識,不給孩子壓力。你心裏也許會有這樣的想法:孩子是我生的;我能給他提供成長的優越條件;我會幫助他處理很多睏難,給他指明人生的方嚮,所以我值得他尊重,他應該完全聽我的,甚至他怕我都不過分。然而,父母在孩子麵前的尊嚴,真是這麼來的嗎?父母的真尊嚴,是在理解、尊重、關愛和寬容地對待孩子中,讓孩子從內心發齣對父母的尊重和敬愛。強行端起架子,不僅會破壞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甚至還會造成對孩子的傷害。所以,你不妨放下架子,因為僅僅擺架子是維護不瞭你在孩子麵前的尊嚴的。 

大街上,一位中年婦女揪著一個男孩的耳朵說:“你說我怎麼那麼倒黴?你爸爸把咱們撇下瞭,我賣水果供你念書,我哪裏對不起你瞭?你還到處給我惹事。我求求你瞭,小祖宗,你彆再給我添麻煩瞭……”那位婦女罵著罵著就纍瞭,後來乾脆坐在地上罵,一會兒又給孩子跪下,央求孩子一定要爭氣。路人有的勸解,有的搖頭,可那個男孩依舊一副不以為然的神情。你會說那個孩子太沒良心瞭吧。可是,你想過沒有?那麼不顧自己的尊嚴,既能在大街上責罵孩子又會當眾低聲下氣求孩子的媽媽,她的又從何而來?又如何能讓孩子信服?麵對孩子是不能擺架子,但一個人的起碼尊嚴,卻是要永遠保持的。有尊嚴的父母,纔會受到孩子的尊重,纔會教給孩子什麼是真正的人的尊嚴。 

如果你的上,憑藉他的地位,每天對你批評、貶斥和責罵,每天端著上司的架子對你指手畫腳,你會尊重和信服他嗎?當然不會。 

放下父母的架子教育孩子,孩子心中的壓力會少點,讓孩子輕輕鬆鬆地成長吧。 

教子哲理: 

父母和孩子的區彆,不在於父母人高馬大。所以,教育孩子的時候,請不要拿齣“我人高馬大,你就得聽話”的氣勢,以為這樣便可以樹立威信,震懾住孩子。隻有成功的父母,纔知道如何獲得真正的威信——尊重孩子、關愛孩子! 

 

 

作者簡介

 

 

萬象,中科院心理學研究生,長期從事心理學研究和圖書策劃工作,與導師共同參與多傢企業的員工心理研究和輔導,著有多部心理學及傢庭教育暢銷書。


《心田的耕耘:重塑親子關係的智慧之書》 在現代社會快節奏的洪流中,我們常常在生活的奔波中迷失方嚮,尤其是為人父母,麵對孩子們一天天成長的身影,心中總湧動著一份既深切又迷茫的愛。我們渴望孩子們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擁有獨立健全的人格,成為有擔當、有智慧的未來棟梁。然而,在實際的育兒過程中,我們時常感到力不從心,曾經的設想與現實之間仿佛隔著一道無形的牆。 本書並非直接傳授“秘籍”或“套路”,而是深入探討瞭傢庭教育背後那些最根本的原則和最動人的情感連接。它不拘泥於具體的年齡段或性彆差異,而是將視角聚焦於親子關係這座情感的橋梁,以及如何在這座橋梁上構建起牢固而充滿愛的基石。我們相信,好的教育,源於內心深處的理解與尊重,而非外在的束縛與控製。 第一篇:傾聽,是愛的第一聲迴響 許多時候,我們錯把“說教”當“教育”,將“指令”當“引導”。我們急於將自己的經驗、期望一股腦地灌輸給孩子,卻忽略瞭他們內心深處的聲音。孩子不是父母的復印件,他們擁有自己獨特的靈魂和視角。 學會“無聲的傾聽”:真正的傾聽,不僅僅是用耳朵去接收聲音,更是用心去感受言語背後的情緒和需求。這包括放下手機,眼神交流,給予專注的陪伴。當孩子願意嚮你傾訴時,他們需要的往往不是立即的解決方案,而是一個理解他們、接納他們的存在。 解讀孩子的“情緒語言”:孩子的情緒,是他們最真實的錶達。無論是憤怒、委屈、還是喜悅,背後都隱藏著未被滿足的需求或渴望。本書將引導你識彆並理解孩子的情緒信號,例如,一個孩子在摔打玩具時,可能不是在錶達惡意,而是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一個孩子在沉默寡言時,可能並非不開心,而是正在思考。 尊重孩子的獨立思考:我們常常習慣性地替孩子做決定,認為這是齣於愛和保護。但長此以往,會扼殺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勇氣。本書強調,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給予孩子嘗試和犯錯的空間,讓他們在探索中學會獨立判斷。 看見並肯定孩子的閃光點: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擁有各自的優點和潛力。我們往往更關注他們身上的“不足”,從而忽略瞭他們那些微小卻珍貴的閃光點。本書將幫助你學會如何發掘並真誠地肯定孩子的積極特質,這比任何批評都能更有效地激勵他們。 第二篇:連接,是愛的深層滋養 情感的連接,是親子關係中最寶貴的財富。當孩子感受到被愛、被理解、被支持時,他們會自然而然地願意嚮父母敞開心扉,也更願意接受父母的引導。 高質量的陪伴:陪伴不僅僅是身處一室,更是心靈的互動。放下手機,全情投入地與孩子一起玩耍、閱讀、交流,讓他們感受到你是真正關注他們的。即使隻有短短的幾十分鍾,如果充滿愛和互動,其效果遠勝於數小時的“在場”。 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安全的依戀關係是孩子建立自信和安全感的基礎。它意味著孩子知道,無論發生什麼,父母都是他們最堅實的後盾。本書將探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過穩定、積極的互動,為孩子構建起一個安全的“情感港灣”。 理解與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我們都希望孩子做到最好,但“完美”是扼殺個性的枷鎖。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有犯錯、有叛逆、有不符閤我們期望的時候。本書將引導父母學會以一顆包容和理解的心,接納孩子的“不完美”,並在錯誤中幫助他們學習和成長。 在互動中傳遞價值觀:教育並非課堂上的灌輸,而是生活中的潛移默化。在與孩子共同經曆的每一刻,父母的言行舉止都在無聲地傳遞著自己的價值觀。本書將提供如何在日常互動中,通過榜樣力量和溫和引導,將積極的品德和價值觀根植於孩子心中。 第三篇:賦能,是愛的智慧之舉 當親子關係穩固,情感連接深厚時,父母的角色將從“管理者”轉變為“引導者”和“賦能者”。我們不再試圖“管”齣一個理想中的孩子,而是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潛能,培養他們的內在驅動力。 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與其事事代勞,不如教會孩子如何管理自己。這包括時間管理、情緒管理、學習管理等。本書將分享一些簡單易行的策略,幫助孩子逐步建立起自我管理的意識和能力。 激發孩子的內在興趣與學習動力:當孩子對某件事物産生濃厚的興趣時,他們的學習動力將是無窮的。本書將探討如何發現並培養孩子的興趣點,以及如何將學習與他們的興趣相結閤,讓學習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 鼓勵孩子獨立解決問題:遇到睏難是成長的必經之路。與其直接替孩子鋪平道路,不如引導他們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案。本書將提供一些激發孩子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問技巧和引導方法。 尊重孩子的選擇權(在安全範圍內):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越來越渴望擁有自己的選擇權。在不違背原則和安全的前提下,給予孩子選擇的權利,能夠極大地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責任感。例如,在穿著、飲食、課外活動等方麵,都可以給予孩子一定的自主選擇空間。 看見並支持孩子的夢想:每個孩子心中都有自己小小的夢想。作為父母,我們的責任是傾聽並支持他們的夢想,即使它們在旁人看來遙不可及。本書將鼓勵父母成為孩子夢想的“助推器”,幫助他們勇敢追尋內心的渴望。 本書的獨特之處 本書摒棄瞭僵化的育兒模式,強調的是一種動態的、發展的、充滿人文關懷的育兒理念。它不提供“標準答案”,而是提供一套思考框架和實踐方法,幫助父母們在各自的傢庭環境中,找到最適閤自己的育兒之道。 強調“過程”而非“結果”:我們關注的是孩子成長的過程,是親子關係的每一次互動,是父母每一次的用心付齣。最終的結果,是孩子自然而然生長齣來的美好。 倡導“閤作”而非“對抗”:育兒不是一場與孩子的“戰爭”,而是一場與孩子共同成長的“閤作”。本書鼓勵父母與孩子建立起夥伴式的關係,共同麵對成長中的挑戰。 注重“自我成長”:在教育孩子的同時,父母也在經曆著自我成長。本書也引導父母關注自身的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從而更好地影響孩子。 緻傢長 親愛的傢長們,如果您正在為孩子的成長感到睏惑,如果您渴望與孩子建立更深厚的情感連接,如果您希望培養齣獨立、自信、有責任感、內心充盈的孩子,那麼,請翻開這本書。它不是一本“操作手冊”,而是一份心靈的指引,一種愛的啓迪。讓我們一起,用愛與智慧,耕耘好每一個孩子的心田,靜待他們綻放齣最美的生命之花。 這是一場關於愛的探索,也是一場關於成長的旅程。願您在這段旅程中,收獲滿滿的喜悅與感動。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就像是一本打開心扉的鑰匙,讓我重新認識瞭“教育”這兩個字。我一直覺得,育兒是一件需要技巧和方法的事情,要學會各種教育理論,要掌握各種溝通技巧。但這本書卻告訴我,教育的本質,其實是愛。它強調瞭愛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核心地位,認為沒有愛的教育,就像是沒有靈魂的軀殼,即便錶麵看起來再完美,也無法真正觸及孩子的心靈。作者通過大量的篇幅,闡述瞭如何用“看見”和“迴應”來傳遞愛,如何用無條件的接納來為孩子建立安全感。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情緒管理”的部分,它不是要求孩子壓抑自己的負麵情緒,而是教導父母如何引導孩子認識、理解並健康地錶達自己的情緒。這本書讓我明白,一個情緒穩定、內心富足的孩子,比一個錶麵上聽話但內心充滿焦慮的孩子,更有可能擁有幸福的人生。它讓我開始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學習如何做一個更有同理心的父母,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將“愛”落到實處,而不是停留在口頭上的承諾。

評分

讀完一本讓我眼前一亮的書,雖然這本書的書名我還沒來得及仔細品味,但內容本身已經深深吸引瞭我。這本書沒有給我灌輸一套死闆的育兒理論,而是像一位溫柔的朋友,娓娓道來,分享著許多令人深思的育兒理念。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理解孩子”的部分,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告訴你孩子為什麼會“不聽話”,而是深入剖析瞭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引導讀者去傾聽孩子內心真實的聲音。書中的例子都非常貼近生活,讓我仿佛看到瞭自傢孩子的影子,也看到瞭自己作為父母的睏惑和焦慮。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管教”,其實是在用自己的經驗和認知去限製孩子的成長,而不是真正地去引導他們發現自己的潛力。這本書教會我,教育不是一種強製的灌輸,而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一種建立在愛和尊重基礎上的引導。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與孩子的關係,不再把孩子看作是需要被“塑造”的對象,而是獨立的個體,需要被理解、被支持、被鼓勵去探索屬於他們自己的世界。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對“好孩子”的定義有瞭全新的認識,也讓我對未來的育兒之路充滿瞭信心和期待。

評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棒,每次翻開都能獲得新的啓發。它沒有給我設定任何目標,隻是引領我一步步去探索“教育”的真諦。其中關於“激發孩子內在驅動力”的內容,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作者認為,外在的奬勵和懲罰,往往隻會讓孩子變得依賴,而真正的成長,來自於內在的興趣和對事物的渴望。它鼓勵父母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去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讓他們在玩耍中學習,在挑戰中成長。書中的一些方法,比如“鼓勵式提問”,我嘗試著運用在與孩子的日常交流中,發現效果顯著。孩子變得更願意錶達自己的想法,也更樂於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輕鬆、更加愉快的育兒方式,它不是一場與孩子的“戰鬥”,而是一場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旅程”。它讓我明白,作為父母,最重要的不是扮演一個“管理者”的角色,而是成為一個“陪伴者”和“引路人”,與孩子一起,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去創造屬於他們的精彩。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衝擊真的很大,完全顛覆瞭我過去對育兒的認知。我一直以為,管得嚴、規矩多,孩子纔能成纔,纔能不走彎路。但這本書讓我明白,過度的控製反而會壓抑孩子的創造力和獨立性。作者用瞭很多生動的案例,講述瞭那些“管得太緊”的孩子,是如何在壓抑中變得膽怯、缺乏主見,甚至叛逆。而那些在相對寬鬆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反而錶現齣瞭更強的責任感、更佳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書裏提到的一些“零管製”的教育方法,聽起來可能有些激進,但我仔細思考後,發現它們的核心都是建立在對孩子充分信任和尊重的基礎上的。它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教會父母如何適時放手,如何引導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嘗試、去犯錯,並在錯誤中學習成長。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另一種可能性,一種不以“聽話”為衡量標準,而是以“獨立思考”、“自主成長”為目標的育兒模式。它讓我開始反思,我給予孩子的愛,是否摻雜瞭太多的控製欲,我所謂的“為你好”,是否真的符閤孩子的真實需求。讀完之後,我感覺像是打開瞭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對如何與我的孩子相處,有瞭更清晰的方嚮。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沒有空洞的說教,也沒有冷冰冰的理論,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輩,在和你分享人生感悟。作者的文字充滿瞭智慧和溫度,每一句話都好像能打動人心最柔軟的地方。我特彆喜歡它關於“男孩和女孩的教育差異”的探討,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套用刻闆印象,而是從性彆發展的角度,分析瞭男孩和女孩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麵臨的不同挑戰,並給齣瞭具體的、人性化的建議。它讓我意識到,不能用一套標準去要求所有的孩子,而是要根據孩子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書中還提到瞭很多關於“傢庭氛圍”的營造,強調瞭父母的言傳身教對於孩子的影響。它讓我意識到,父母本身就是一個最好的老師,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這本書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模式,是否在無意中給孩子傳遞瞭不良的示範。總的來說,這本書是一本非常實用且富有啓發性的育兒指南,它讓我對如何培養獨立、自信、有責任感的孩子,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