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名门望族家训真经,望子成龙家长必读,一书在手,遍览历代家训精华。
中国历代名门家训是几千年来有识之士呕心沥血编纂而成的教子成才、修身齐家的教育宝典,如果能够对这些家训中的精华进行科学地吸收,合理地运用,定能有助于下一代有健康成长。《名门家训》是为矫正现代家庭育中的空洞说教而编写的。作者精心挑选了历代家训中的精华,结合当前的社会实际,深入研究,发掘新意,为现行的家庭教育理念注入了新的血液。
内容简介
《名门家训》精心挑选了古今二十四篇名门家训,既有诸如孔子、孟子等先贤圣人的家训,又有当代诸如傅雷、唐英年等名家的家训,从古及今,一脉相承。作者又从中去粗取精,抽离出其中的经典家训名言,进行了独到而细致的分析,得出了新颖而富有实效的家训心得,义理深邃,解读浅显,相信能帮助家长培育出全面发展、才能出众的孩子。
目录
第一编:圣人家训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治学与修身的有机统
用兴趣引导孩子的成长
——孔子母亲的教子之道
“孟母三迁”的启示
——塑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盂母“断机教子”的启示
——激励,孩子成长的“营养剂”
孟母“杀豚不欺子”的启示
——让诚实引领孩子成长的道路
第二编:马援家训
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
——教育孩子学会谨言慎行
用气自行,其败必也
——去掉孩子身上的骄妄之气
第三编:颜之推家训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严慈相济的启示
君子必慎交游焉
——教会孩子谨慎交友
不徒高谈虚论
——让孩子改掉夸夸其谈的习惯
第四编:诸葛亮家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塑造一个有“君子风尚”的孩子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勤于学习才能实现志向
第五编:嵇康家训
人无志,非人也
——教育孩子做一个志向高远的人
见义而作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第六编:柳砒家训
修己不得不恳
……
第七编:欧阳修家训
第八编:苏洵家训
第九编:朱熹家训
第十编:司马光家训
第十一编:包拯家训
第十二编:霍韬家训
第十三编:林则徐家训
第十四编:曾国藩家训
第十五编:梁启超家训
第十六编:冯玉祥家训
第十七编:宋嘉树家训
第十八编:老舍家训
第十九编:鲁迅家训
第二十编:黄炎培家训
第二十一编:陈景润家训
第二十二编:李苦禅家训
第二十三编:傅雷家训
第二十四编:唐英年家训
精彩书摘
但是,由于交朋友利弊并存,因此古今中外有许多哲学家、思想家奉劝人们要善交朋友,同时交朋友时一定要谨慎。古人说:“以利交友,利尽则散;以色交友,色衰则绝;以势交友,势倾则弱。”真正的朋友,是跨越身份、地位、权势的,是彼此心灵相印的。俞伯牙从小对音乐极有天分,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时,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声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后,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的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真正的朋友,应当相互帮助,相互了解,相互分享,能够愉快相处;真正的朋友应当患难与共、不离不弃,既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又能指出对方的缺点,坦诚相待。假如友谊都达到这种境界,那么就可以持续一生。因此,家长应当告诉孩子什么人是真正值得交往和寄托的朋友,将友谊的含义一点一点解释给孩子听。
……
前言/序言
在线试读
《名门家训》作品相关
每个时代都需要大批精英的推动,而每个时代也会涌现出叱咤风云的时代精英,然而,如果加以留心,便能发现,这些时代精英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甚至是来自于一个家族集团,这是什么原因呢?
《名门家训》 卷一:溯源正道 《名门家训》开篇,溯源家族之根脉,追溯先祖之德行。并非仅仅罗列家谱年号,而是深入挖掘那些支撑家族数百年兴衰的内核精神。 第一章:根深叶茂,血脉传承 本章将深入剖析家族的起源,从那个最初的“点”出发,讲述先祖如何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如何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非凡的智慧,开辟出一片天地。重点不在于讲述具体的地理位置或时代背景,而是强调一种“开创”的精神,一种面对未知与挑战时,敢于披荆斩棘的勇气。家族的兴起,是无数个日夜辛勤耕耘、智慧谋划的结晶。这一章,将通过一些简略而充满力量的笔触,勾勒出家族最初的轮廓,并引出“传承”的重要性。它不是简单的血脉延续,而是精神、品格、以及对后世的期许的传递。 第二章:德厚载物,立身之本 “德”是家族立足于世的基石,是区别于普通人家的根本。《名门家训》在此着重阐述“德”的内涵,并非空洞的说教,而是将其具体化为一系列可供效仿的行为准则。例如,如何在待人接物中展现仁爱与诚信?如何在经营事务中秉持公平与正直?如何在面对诱惑时坚守底线?本章将通过先祖的故事,生动展现这些“德”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被践行,如何成为家族成员共同遵守的无形规矩。这些规矩,并非强制性的约束,而是融入血脉的自觉,是家族文化最核心的部分。 第三章:耕读传家,智启未来 “耕”代表着脚踏实地的勤勉,无论是耕田种地,还是经营生计,都强调付出与回报的实在性。“读”则象征着知识的追求,不仅是书本上的学问,更是对道理的明悟,对世事的洞察。本章将深入探讨“耕读”如何成为家族繁荣不衰的秘诀。它不是将读书视为唯一的出路,而是强调一种平衡——既要勤于劳作,不懈怠;又要勤于思考,不愚昧。知识的力量,在于启迪心智,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指导人生方向,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家族的智慧,也正是在这种“耕”与“读”的循环往复中不断积累和升华。 卷二:品行修养 进入第二卷,家训的重心转向个体品行的塑造,强调如何成为一个有格局、有担当、有智慧的人。 第一章:正心诚意,内观己身 “正心”与“诚意”是修身养性的起点。本章不谈外在的成就,而是回归内心。如何认识自己的欲望,如何约束自己的言行,如何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先祖们在面对内心的挣扎与诱惑时,是如何进行自我反省与调适的?这一章将引导读者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学会自我管理,培养一种“知止”的能力。真正的强大,源于内心的强大,源于对自身的清晰认知和有效的掌控。 第二章:言行一致,信誉无价 “言必信,行必果”是做人之根本。《名门家训》在此强调言语的份量和行为的责任。说话算话,承诺必践,这是赢得他人信任的基础,也是个人品格的体现。本章将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说明为何诚信如此重要,它如何在人际交往、商业合作中发挥关键作用,以及失信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家族的声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一位成员的言行是否一致,是否能用自己的信誉为家族增光添彩。 第三章:谦逊有礼,尊重为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谦逊态度的生动写照。本章强调的是对他人的尊重,以及在交往中保持谦虚的态度。即使成就再斐然,也不能骄傲自满,更不能盛气凌人。尊敬长辈,友爱同辈,关爱晚辈,这是维系家庭和谐、社会安宁的重要纽带。家族的成员,无论身处何种地位,都应懂得礼数,懂得换位思考,用尊重赢得尊重,用友善换来友善。 卷三:事业经营 第三卷将目光聚焦于如何在事业上取得成就,并在此过程中保持家训的精神。 第一章:勤勉创业,不畏艰辛 “勤”是事业成功的驱动力,而“不畏艰辛”则是应对挑战的态度。本章将讲述先祖们在创业初期是如何凭借着一股子拼劲,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这并非宣扬盲目的拼搏,而是强调一种积极主动、脚踏实地的作风。任何伟大的成就,都离不开默默的付出和坚韧的毅力。家族的事业,也正是在这种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得以壮大。 第二章:审慎决策,长远规划 事业的发展,需要智慧和远见。《名门家训》在此强调决策的审慎性和长远的规划。面对机遇与风险,如何权衡利弊,做出最有利的选择?如何未雨绸缪,为家族的长远发展做好准备?本章将通过一些经营上的案例,阐述清晰的头脑、周密的计划以及对未来的预判,对于事业的稳步发展至关重要。不贪图一时之利,而是着眼于长远,方能基业长青。 第三章:公平交易,取之有道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事业经营的道德底线。本章强调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必须坚守公平与正义。绝不通过欺诈、压榨等不正当手段获利。家族的财富,应该是凭借自身的努力和诚信赢得的,是“光明正大”的。这样做,不仅能赢得社会的尊重,更能让后代子孙心安理得地享受祖辈的基业,而不是背负良心的谴责。 卷四:处世智慧 第四卷将视角从个体和事业,拓展到如何与社会和谐相处,以及如何应对人生的起伏。 第一章:明辨是非,从善如流 社会纷繁复杂,需要一双明辨是非的眼睛。《名门家训》在此强调独立思考和辨别真伪的能力。面对外界的各种信息和观点,不盲从,不偏听偏信,而是用理性和知识去分析判断。同时,也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尤其是那些有益于自己进步的建议,做到“从善如流”。拥有这种智慧,能够帮助我们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做出正确的选择。 第二章:达则兼济,穷则独善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古人崇尚的处世哲学。《名门家训》在此融入了这份豁达与担当。当家族有能力时,应积极回馈社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当面临困境时,则应先保全自身,不拖累他人,并从中汲取教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这是一种进退自如的智慧,一种对社会责任的理解。 第三章:感恩惜福,心怀敬畏 人生的顺遂与否,往往离不开“福”的眷顾。《名门家训》在此强调感恩之心和惜福之情。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无论是物质上的富足,还是精神上的充实,都应当心怀感激,珍惜拥有,而不是挥霍无度。同时,也要对自然、对生命、对他人心怀敬畏,懂得敬畏的力量,才能保持谦卑,避免傲慢和失足。这种心态,能让我们在任何境遇下,都能保持平和与知足。 卷五:家族凝聚 最后一卷,将家训的核心落到“家”的层面,强调如何维系家族的团结与和谐。 第一章:孝悌为先,和睦一家 “孝”与“悌”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石。本章强调的是在家庭内部,晚辈对长辈的尊敬与侍奉,以及兄弟姐妹之间的友爱与互助。一个和睦的家庭,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港湾,也是家族力量的源泉。只有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扶持,才能共同面对外面的风雨,才能让家族的凝聚力不断增强。 第二章:规矩有度,代代相传 家规家训的意义,在于为家族成员提供一个行为的规范,一个精神的指引。《名门家训》在此强调规矩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这些规矩以一种恰当的方式,代代相传。这并非僵化的教条,而是融入生活,通过言传身教,让后代子孙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和认同。当家族拥有清晰明确的规矩,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地遵守,才能确保家族的精神不失传,家族的品格得以延续。 第三章:继往开来,永续发展 《名门家训》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家族能够“继往开来,永续发展”。本章并非简单地总结,而是对未来的展望。家族的繁荣,不仅仅是眼前的成就,更是对子孙后代的培养和对未来发展的规划。家训的精神,需要不断地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这是一种对家族未来的期许,一种对生命永恒的追求。 结语 《名门家训》并非一本沉重的历史陈迹,而是活生生的智慧结晶。它所传达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对品德与智慧的追求,一种对家庭与社会的责任感。每一位阅读此书的人,都能从中找到启发,找到力量,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更好地生活,更好地为家族和社会贡献自己的价值。这本家训,是先辈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是照亮前行之路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