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探讨收藏的论著相比,《搜书之道:藏书之爱》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克制而又深沉的“反功利”倾向。它没有陷入对市场行情的分析,也没有过度渲染拥有稀世珍本的虚荣感。相反,作者似乎在邀请读者进行一场内心的对话:你为什么要读书?你为何而藏?这种对动机的追问,使得全书的基调保持了一种宁静而深刻的氛围。我尤其喜欢作者在结尾部分对于“放手”的论述。他承认,真正的爱,有时意味着允许书籍离开自己,去寻找下一个更需要它们的人。这无疑是对传统“占有欲”的一种挑战,也是对书籍生命循环的尊重。整本书读下来,感觉就像经历了一次与一位博学、温柔且充满智慧的长者的深度交谈,它带来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情感和视野的拓宽,让人对“爱一物”有了更具层次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极其考究,用词典雅而又富有画面感,读起来完全不像是在阅读一本指南或随笔,更像是在欣赏一篇优美的散文。特别是关于“藏”的论述,作者似乎有一种超脱于物质层面的理解。他探讨了书籍在时间长河中的角色——它们是凝固的时代声音,是逝去作者的灵魂回响。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如何对待未读之书”的章节,这简直是直击所有爱书人的内心深处。我们常常背负着“待读清单”的沉重,为那些尚未翻开的书页感到愧疚。然而,作者却以一种豁达的态度化解了这种焦虑,他认为“拥有”本身就是一种完成,是精神世界的扩展,阅读则是个性化的、私密的对话。这种深刻的哲学思考,让这本书的厚度远超于其篇幅所能承载的重量,它引导我去重新审视我书架上那些安静的“守候者”,赋予它们新的意义和光芒。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搜书之道:藏书之爱》听起来就让人心头一动,它描绘的不仅仅是一种爱好,更像是一种生活的哲学。我最近刚读完,心中涌起许多感慨。首先,作者对于书籍的“搜寻”过程的描绘简直是身临其境。那种在旧书店的角落里,在书展的喧嚣中,甚至是在二手市场的尘土飞扬中,与一本心仪已久的书籍不期而遇的激动,被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不是简单的购买行为,而是一场充满偶然与必然的追逐游戏。我能想象到作者为了找到某本特定版本的稀有书籍,所花费的时间、精力乃至跨越的地域。那种等待被揭晓的期待感,以及最终得手后的满足感,通过文字传递过来,让我这个自诩为“书虫”的人都感到了一种新的共鸣。这本书似乎在告诉我,每一本书的到来,都是一段有故事的旅程,而我们对它的珍视,也源于这段旅程的艰辛与美好。它成功地将“搜集”这个动作,升华为一种对知识和历史的尊重与承载。
评分读罢此书,我发现自己对“藏书”的理解发生了一次微妙的偏移。过去,我或许更注重藏书的数量和品相,追求稀有和完整性,但这本书让我转向了人与书之间的情感联结。作者用他自己的经历阐述了一个观点:最有价值的书,往往是那些在特定时刻为你提供了关键启示、改变了你看待世界方式的书,无论它们是否是初版精装。这种“功能性”的价值,被作者提升到了近乎精神导师的高度。例如,书中提到一位前辈如何珍藏一本被翻阅得卷边、墨迹斑斑的平装本,只因那是他在人生低谷时唯一的慰藉。这种细节的捕捉和情感的注入,使得整本书充满了人情味,它让我们意识到,藏书的本质是一种自我身份的确认和精神图谱的构建,而非简单的资产堆砌。这与那些教人如何投资古籍的市场分析书籍截然不同,它关注的是“心之所向”。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颇具匠心,它不是线性叙事,而是像一个精心布置的私人书房,每个章节都是一个独立的展示柜,里面陈列着不同的思考维度。从对书籍“气味”的细致描摹,到对装帧工艺的敬畏,再到对藏书空间美学的探讨,作者似乎无遗漏地触及了爱书人情感光谱上的每一个细微振动。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在谈及“爱书人的孤独与连接”时,展现出一种罕见的坦诚。他并没有将藏书描述成一种高高在上的孤芳自赏,而是强调了这种爱好如何将我们与历史上的无数先驱者、以及当代分享着同样激情的同好默默地联系在一起。这种微妙的社群感,在数字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提醒我们,在屏幕的冷光之外,纸张的温度才是我们共同的归属。
评分非常好的书非常好的书非常好的书非常好的书
评分卖场风云以及藏书家卡洛琳·韦尔斯等种种珍闻逸事,都有很强的知识性和
评分好书,可惜又是丛书,又得买全。
评分纽顿最著名的著作是1918年,他54岁时出版的第一部著作,《藏书之乐及其相关逸趣》(这本书其实在1992年即由北京三联书店以《聚书的乐趣》为名出版了中译本,至于陈建铭说三联译本“舛误、阙漏颇多”,我们没看过原著,自然不便评判)。而此次陈建铭编译的《藏书之爱》(重庆出版社,2005.11)则是选本,十九篇文章分别选自纽顿的五部著作——包括上面这本《藏书之乐及其相关逸趣》在内——内容大都与藏书有关。
评分纽顿最著名的著作是1918年,他54岁时出版的第一部著作,《藏书之乐及其相关逸趣》(这本书其实在1992年即由北京三联书店以《聚书的乐趣》为名出版了中译本,至于陈建铭说三联译本“舛误、阙漏颇多”,我们没看过原著,自然不便评判)。而此次陈建铭编译的《藏书之爱》(重庆出版社,2005.11)则是选本,十九篇文章分别选自纽顿的五部著作——包括上面这本《藏书之乐及其相关逸趣》在内——内容大都与藏书有关。
评分装帧,用纸,排版都还不错,这个价格要是能精装就更好了。翻译和内容都相当不错,里面的图片和资料相当得多,看后很有获益,爱书,爱收藏书的人,都值得一读!
评分过去那本《藏书之乐》只见过封面,没见到实物(估计早就脱销停产了)。既然有新出的版本,就有新的可收藏的书话系列了。陈建铭在《查令十字街84号》翻译之后,果然开始盛产书话之译本了。
评分卖场风云以及藏书家卡洛琳·韦尔斯等种种珍闻逸事,都有很强的知识性和
评分“一个人之所以要买某部书,最好也最明显的理由便是:他觉得买了会比没买开心。”(169页)这句话可谓一语道破天机,将藏书者们种种冠冕堂皇的借口通通踢开,直接把他们心底的想法理直气壮的摆上了台面;而说出这句话的正是鼎鼎大名的阿尔弗雷德·爱德华·纽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