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现在养生有点乱,简直已成为一股狂潮,我只好说:“养生就是不养生!”很多人对养生迷恋至极,也该降降温去去火了,不仅仅是让自己冷静下来,也是让整个社会冷静下来。
对于疾病的诊断,医生也有误诊的时候,更何况没有医学常识的普通百姓:眼下不少专家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好,敢忽悠、胡说八道的人有,说喝碗粥就能治肿瘤的也有,甚至为了区区一点利益,即宣称某产品、某食物、某方法可包冶百病。我以为这至少是违背中医整体指导原则的,严重影响了中医在广大民众中的形象。
现在的某些养生,道理不分,往往将某一入之道,演化成普天下之真理。比如某专家说敲某条经络能治百病,全国人民现在都在敲。理论上,气血通畅了自然对身体有好处,但经络同时也是病邪传递的通道,所以有些人就不适合敲。传播健康信息不能只说好的方面,而不告知可能带来的危害。
养生可以防病,但是养生绝不是治病。养生也绝不是吃什么喝什么的问题,如果一个人把自己定位在吃什么喝什么,而没有一种理论、一种文化来指导你吃什么喝什么,那就跟动物没什么区别了。
养生不能一哄而上,茫然地拿过一个东西来就给自己用,记住:千万别给自己下黑手!
作者简介
孔令谦
孔子第七十六代传人
京城四大名医孔伯华之孙
著名中医孔少华之子
师从著名太极大师孙剑云、田秀臣修习太极拳
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医文化学者
孔伯华医馆馆长
孔伯华中医世家医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人
内页插图
目录
上篇 拨开迷雾话养生
第一章 养生勿离三原原
第一节 本之子自己
千万别给自己下黑手/盲目听信某一本书是很危险的/病同而人异/
因人而养
第二节 本之子社会
你不是古人,泥古没有用/现代人心性和古人大不同/现代人体质
多阴虚、内热、牌湿
第三节 本之子经验
切忌生搬硬套/养生不是吃喝,养生不是治病
第二版中医思维开启养生之门
第一节 掌握中医思维比看一百本养生书都强
中医以寻找生命的功能关系为目标/中医看病如看相/中医治病
是通过功能关系整体调整
第二节 五脏系统是桉心
五脏六腑/五情/五行/五色、五味、五方
第三节 本于阴阳
阴阳者,天地之道/阴阳失衡是为病/养生目标——损有余而补不足
第四节 循于四时之法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秋冬,生长化收藏/人生四季/因人
而异,辨证施治
第三章 既养生又养性
第一节 养生首务在养心
生命和性命不同/仁者寿
第二节 和喜怒,安居处
现代人很多病症都与心态有关/放松心态靠你自己/“和喜怒”
说的就是养心
第四章 真正的养生秘方
第一节 所谓养生秘方
中医是没有秘方的/秘方四个字:变化+良知
第二节 东坡养生秘方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规律/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
晚食以当肉
中篇 千古困惑病与老
第五章 人为什么会生病
第一节 人生病的三个原因
天地有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天地间还有一种戾气/
太过或不及,六气变六淫/食物有四气五味/人有七情六欲
第二节 疾病所伤的路径
上焦主心肺,中焦主脾胃,下焦主肝肾/外感主伤上焦,饮食主
伤中焦,精神主伤下焦
第三节 疾病也有气数
气是有数的/气有升降出入四种运动形式/疾病也是一个气数问题/
三分药七分养
第六章 人为什么会衰老
第一节 肾气衰
肾为先天之本/女七男八/七损八益/人过四十阴气自半/养生是
为活到天年
第二节 五脏衰
心气虚则血脉运行无力/脾对生命功能有重要影响/肝是五脏中
最早衰老的/肺——肺气虚则气布无力
第三节 阴阳失衡
阴阳平衡,健康之本/阴平阳秘是和谐
下篇 养生妙在“会”养
第七章 四季饮防外感
第一节 史上几次重大外感疫悄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中国晋绥瘟疫/1956年保定和北京地区乙脑/
2003年非典
第二节 外感分伤寒和温病
非传染性的,为伤寒;传染性的,为温病/伤寒感而即发,温病
感而后发/感冒分风寒和风热
第三节 郁热伏气引发外感
没有家贼引不来外鬼/郁热伏气——体内有火/四十岁以下多实火,
四十岁以上多虚火/阴虚内热是家贼
第四节 外感会引起很多其他疾病
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中西医所称的“心”不同/春温、伤寒、病暑
第五节 预防外感小验方
桑叶菊花饮/石斛生地饮
第六节 预防外感四季饮
春之液/夏之饮/长夏之饮/秋之露/冬之浆
第八章 痰为百病之母
第一节 什么是痰
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痰为百病之母
第二节 什么人易有痰
三类人易有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
第三节 食疗化湿有妙方
秋冬多喝红小豆粥/鲜葫芦黄酒渗湿利窍从夜慎喝粥/黄豆白萝卜固护
脾胃
第四节 痰湿体质多运动
运动不如运气/中老年运动要避免大汗淋漓
第五节 清热化痰黛蛤散
有形之痰看寒热/黛蛤散巧治妃子咳嗽
第九章 女性养生心经
第一节 疾病也分男女
经带胎产,女性特有/孔伯华妙治孟小冬崩漏
第二节 女性之忌八个宇
忧思愤怒/形寒饮冷
第三节 改良古方四白散
气血不通,痘痘和斑/祛痘四白散
第四节 减肥有妙招
香蕉山楂饮/多食山药
第五节 热水泡脚防痹症
虚者元气虚,实者邪气实/热水泡脚有门道/温黄酒防痛经
第六节 溢肝养肾巧虞更年期
精血亏耗,三十五岁是转折/滋补肝肾首选海参
第七节 孕产妇小贴士
内热体质易感冒/下奶有方/回奶有术
第十章 养生妙防三大病
第一节 中风
三国医案:诸葛亮痛骂王朗/肝风内动,上冲于脑/肝肾阴虚是内因
第二节 高血压
中老年多阴虚阳亢型/肝火旺盛是病因/桑叶桑枝茺蔚子煮水泡脚/
藕汁降压/五汁饮/蛤蜊汤降压/高血压的“克星”三七粉
第三节 糖尿瘸
燥热伤阴是病因/莫熬夜,多吃山药/预防食疗:生山药粉+大枣/
莫喝大酒,节饮食/莫做剧烈运动/肺火旺多喝梨汁
第四节 预防“三高”小建议
戒烟、限酒/饮食宜清淡,控制体重/保持大便通畅/注意调节情
绪/适当运动,适度娱乐/避免过劳,子时前入睡/中药代茶饮/
冬季晨练不宜过早/枕头不要太高,睡前勿服药/节制性生活/
热水泡脚
第十一章 中老年人重养阴
第一节 肝肾阴虚症状多
健忘、迟钝/走路摇晃/皮肤瘙痒/痰湿瘀阻型冠心病/湿热下注、
肾气不足
第二节 缓解症状小窍门
缓解失眠:珍珠粉、乌藤枣仁粥/缓解元气虚:用劳宫穴搓涌泉
穴/缓解烦躁不安:羚羊角粉/缓解口干舌燥:南北沙参饮、
四味益胃汤/缓解口苦口干:耳环石斛饮/缓解胸闷:
橘子络泡茶/缓解牙痛:六神丸
第三节 调理肝肾小方剂
处方配伍一/处方配伍二
第四节 激填肝肾食疗方
海参鲍鱼滋补肝肾/枸杞子、熟地黄、老鸭、核桃/老年人喝粥有误区
第十二章 中医食疗有讲究
第一节 药食同源说来历
用于此为药,用于彼为食/饮食调养巧妙运用/常用食药同源类食物
简表
第二节 升降寒热话食疗
根据体质选对食物/食疗原则——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第三节 四气五味巧搭配
四气:寒,凉、温、热/五味:酸、苦、甘、辛、咸/形不足者,
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第十三章 太极养生心得
第一节 太极——我的健康修养
我练习太极拳有三十多年了/太极,不仅指太极拳,也指太极观
第二节 太极养生重点:浑曰和开合
脏腑浑圆、经络浑圆、丹道浑圆/开合:疏通心脉,改善睡眠/
开中寓合、合中寓开
第三节 升降势打通任督二脉
心肾相交,升清降浊/缓解眩晕、头痛、耳鸣、心慌、失眠等症/
适宜妇女痛经、腰酸、腹胀、尿频、乳胀等症
第四节 空通松散将一身浊气带走
松散是基础,空通是目的/空通松散,将一身浊气带走
第五节 太极桩功采天地之阴阳二气
太极桩功放松身心/浑圆桩法体会空通松散/采天地之阴阳二气
第六节 倒撵猴缓解肝火旺
平衡身体/意识转换,疏肝理气
第七节 太极揉擅,逆腹式呼吸健脾胃
太极揉腹防治便秘/逆腹式呼吸增强肺肾和肠胃功能
附录A我的祖父孔伯华
附录B若要养生,先别伤身
精彩书摘
说养生要本于自己、本于社会,那么现在人的体质跟以前有什么变化呢?从临床所见,现代都市人群,尤其是脑力劳动者,或者说是生活水平较高的人,这些人所患的疾病大部分是热火相加致病,这些人的体质往往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叫“热火相加”体质。在整理祖父和父亲处方的时候,我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祖父在二三十年代,他的处方里面凡是写姓名的,比如说王二、刘二,这些人的职业可能就是一个雇工,或者是个拉洋车的,给他开的方子里面基本都有补益之剂;但是方小姐、刘少爷,他们的方子跟穷苦百姓截然不同。因为饮食结构不一样:一个是吃不饱穿不暖的,自然要给他们补一些;一个是肥甘厚味,小姐少爷晚上还打麻将,自然要给他们清火。
由此类推看现代都市人的生活,物质极大丰富,他们基本上也是热火相加之身,如果再细分一些,就是阴虚、内热和脾湿。阴虚是相对于内热而言的,在临床观察中发现,阴虚与内热、痰湿往往并见,从而形成湿热兼阴虚。
现代都市人阴虚湿热者多而阳虚者少,这主要是他们的生活习惯造成的。首先看饮食方面,现代都市人生活水平大大提高,饮食多肥甘厚味,摄入多而运动少,摄入的没有充分利用,也不能彻底代谢和排出,蓄积体内,则为湿邪,湿邪郁欠易化热,热盛久又必伤阴,故易为阴虚湿热。其次是情志原因,现代都市人工作紧张,人际关系复杂,精神压力大,五志过极皆能化火伤阴。三是睡眠时间短。中医认为,人体气血循环是一个天人相应的过程,白天卫气行于阳经,卫外而为固,人处于清醒状态;夜间卫气运行于阴经及五脏,人则卧床休息。睡眠是一个养阴的过程,是最好的休息,故古人强调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现代都市人往往要接近甚至超过午夜才睡,所以阴分易伤。
……��
在线试读
《养生就是生活》精彩节选
养生可以防病,但是养生绝不是治病。养生也绝不是吃什么喝什么的问题,如果一个人把自己定位在吃什么喝什么,而没有一种理论、一种文化来指导你吃什么喝什么,那就跟动物没什么区别了。
《养生就是生活》这本图书,顾名思义,并非简单罗列各种养生秘方或速效保健指南。它真正深入探讨的是一种观念,一种将“养生”融入日常生活方方面面,使其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的哲学。这本书的出发点,是认识到现代社会许多人将养生视为一种额外的负担,一种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才能达成的目标,从而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放弃。而《养生就是生活》试图打破这种误解,它要传达的是,真正的养生,恰恰是渗透在日常点滴之中,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平衡与和谐。 本书的第一个核心观点,在于重新定义“养生”的范畴。它不再局限于身体的保养,而是将心理、情感、社交乃至精神层面的健康都视为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换句话说,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包括其情绪的起伏、人际关系的质量、对待事物的态度,甚至是对自身价值的认同,都直接影响着其整体的健康水平。因此,书的开篇便会引导读者跳出狭隘的“吃什么补什么”的思维模式,去审视自身的生活习惯、思维模式以及所处的环境。 接着,本书会详细阐述“生活”与“养生”之间的内在联系。它会从一日三餐、起居作息、运动方式、人际交往、工作压力管理等多个维度,细致入微地剖析如何将养生理念融入其中。例如,在饮食部分,它不会仅仅给出食物的营养成分表,而是会探讨食物的来源、烹饪的方式、进食的时间以及进食时的心态,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在书中会被赋予重要的意义。它可能会强调“食有时”,指明不同时段身体对食物的需求差异;“食慎”,提醒读者选择当季、本地的食材,避免过度加工的食品;“食趣”,鼓励人们在烹饪和进食过程中感受乐趣,享受食物带来的愉悦,而非仅仅将其视为能量的摄取。 在起居作息方面,本书会深入分析睡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睡前习惯、营造适宜的睡眠环境来改善睡眠质量。它会探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规律,并解释为何遵循这种规律对人体的生物钟和生理功能至关重要。同时,它也会考虑到现代生活的特殊性,提供一些在快节奏生活中保持规律作息的实用建议,比如如何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短暂的休息,或者如何通过一些简单的放松技巧来帮助身体从白天的疲惫中恢复过来。 运动的部分,则会强调“适度”和“持之以恒”。它不会推崇高强度、高难度的训练,而是鼓励读者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将其融入日常。无论是散步、慢跑、瑜伽,还是简单的伸展运动,只要是能够让身体动起来,并且能够长期坚持的,都将被视为有效的养生之道。本书更侧重于讲解运动的内在益处,如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缓解肌肉紧张,以及通过运动释放压力、调节情绪。 此外,本书还将重点关注心理健康和情感管理。它会探讨压力对身体的负面影响,并提供一系列有效的减压方法,比如正念练习、冥想、深呼吸、以及与亲友进行有效的沟通。它会强调自我关怀的重要性,鼓励读者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并从日常生活中寻找能够带来快乐和满足感的事物。书中可能会引用一些心理学理论,但会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让读者能够理解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人际交往方面,本书也会阐述良好的人际关系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它会探讨如何建立和维护健康的人际关系,如何处理冲突,以及如何从社交活动中获得支持和能量。它会强调“情感支持”的重要性,指出与家人、朋友的良好互动能够有效地缓解孤独感和焦虑感,从而提升整体幸福感。 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因人而异”的指导理念。它清楚地认识到,每个人的体质、生活环境、年龄、性别、甚至所处的文化背景都是不同的,因此不存在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养生方案。本书更像是一本“养生工具箱”,它会提供各种各样的养生理念和方法,并鼓励读者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调整和创新,最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养生之道”。它强调的是一种“自我探索”和“自我觉察”的过程,让读者成为自己身体和心理健康的“主导者”,而非被动接受者。 在语言风格上,《养生就是生活》力求平实、亲切,充满生活气息,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晦涩的术语。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用娓娓道来的方式,分享着关于健康生活的智慧。书中可能会穿插一些生动的故事、经典的案例,以及作者自身的感悟,这些内容能够有效地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书中的理念。 总而言之,《养生就是生活》并非一本“养生秘籍”,而是一本“生活指南”。它引导读者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认识到养生并非高不可攀的目标,而是融入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智慧和艺术。它鼓励读者从细微处着手,从小事做起,将健康的生活习惯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最终实现身心和谐、精神充盈的美好状态。这本书的目的,是帮助读者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健康,让“养生”真正成为一种享受,一种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