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CH/T 9012-2011):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数据组织及文件命名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CH/T 9012-2011):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数据组织及文件命名规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编
图书标签:
  • 测绘
  • 地理信息
  • 数据标准
  • CH/T 9012-2011
  • 成果数据
  • 文件命名
  • 行业标准
  • 规范
  • 基础地理信息
  • 数字成果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测绘出版社
ISBN:9787503026096
版次:1
商品编码:11069297
出版时间:2012-06-0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CH/T 9012-2011):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数据组织及文件命名规则》规定了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数据目录组织及文件命名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数字线划图、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栅格地图成果数据目录组织、文件命名及成果的分发,数字化测绘和基础地理信息更新与建库中的文件命名及其他数字成果可参照使用。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目录及文件结构组织
4 目录及文件命名规则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数据文件命名示例

前言/序言


《中华文明的瑰宝:宋代瓷器艺术赏析与收藏指南》 图书简介 本书是一部全面深入探讨宋代瓷器艺术成就、发展脉络、主要窑口特征以及收藏鉴赏方法的专著。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黄金时期,其制瓷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艺术风格以简约、典雅、含蓄著称,深刻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想。本书旨在为广大陶瓷爱好者、研究者及收藏家提供一份详实、权威且富有启发性的指南。 第一章:宋代瓷器的时代背景与审美特征 本章首先梳理了宋代特定的历史、社会与文化环境,阐述了宋代“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如何深刻影响了艺术的走向。宋代文人阶层对自然、对“理”的追求,催生了一种内敛、清雅的审美取向,这与唐代的雍容华贵形成了鲜明对比。我们深入分析了宋瓷艺术的核心特征: 釉色的极致追求: 探讨了宋人如何将对玉石美感的向往融入制瓷工艺,尤其是对青釉(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的釉色差异)的迷恋与突破。 造型的简约与和谐: 分析了宋代器物造型如何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线条流畅、比例匀称,避免过度的繁缛装饰。 装饰技法的创新与回归: 介绍了刻花、划花、印花、剔花等装饰手法,指出宋代装饰的最高境界往往是“素面朝天”,釉色本身即是艺术。 第二章:五大名窑的辉煌与特色解析 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代表了宋瓷的制高点。本章将对每一窑口进行细致的剖析和对比研究: 1. 汝窑(Mystical Ru Ware): 探究其短暂的烧造历史、稀有的存世量,重点解读其“雨过天青云破处”的迷人釉色,以及特有的芝麻钉支烧痕迹。 2. 官窑与哥窑(Official and Ge Ware): 区分两者在胎土、釉面开片上的细微差别。官窑追求的浑厚沉稳,哥窑的“金丝铁线”交织的美学,是宋代对缺陷美的极致利用。 3. 定窑(Ding Ware): 考察其以白瓷为主,釉薄而润的特点,重点分析其精湛的覆烧技术、灵动流畅的刻花和划花纹饰,以及“泪痕”现象的成因。 4. 钧窑(Jun Ware): 深入解析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神技,探讨铜元素在还原气氛下产生的蓝紫色斑块,以及其独特的厚釉和支钉烧特征。 第三章:地方窑口的繁荣与多元发展 宋代瓷业的发展并非仅限于宫廷用瓷。本章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区域,展示了地方窑口如何支撑起庞大的内外部市场需求: 磁州窑体系: 作为民间瓷业的代表,重点介绍其粗犷有力的白地黑花、釉下彩绘以及丰富的民间题材(如婴戏、动植物图案)。 福建窑系(建窑与德化窑): 重点阐述建窑的黑釉茶盏(兔毫、油滴、曜变等)如何满足了宋代斗茶之风的需求,以及德化窑在明清之际白瓷领域的奠基性作用。 龙泉窑体系: 探讨其青釉的演变,从南宋早期的粉青釉到中晚期的翠青釉,以及其对周边亚洲国家的深远影响。 第四章:宋瓷的纹饰语言与文化内涵 宋瓷的纹饰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当时社会文化、宗教信仰和文学思潮的载体。本章将纹饰进行分类解读: 自然主题的精细化: 荷花、莲瓣、萱草、牡丹等,体现了道家与佛家的审美哲学。 动物主题的象征意义: 翔凤、瑞兽、戏鱼等,寄托了吉祥美好的愿望。 几何与文字的运用: 探讨云雷纹、回纹的结构美,以及少量出现的诗词款识的意义。 第五章:宋瓷的收藏、鉴赏与真伪辨别 对于现代收藏家而言,掌握科学的鉴赏方法至关重要。本章提供了实用的操作指南: 1. “望、闻、问、切”的现代应用: 望(视觉): 重点解析胎体结构(如定窑的香灰胎、钧窑的紫胀斑)、釉面质感(如汝窑的酥光、官窑的泪痕)。 闻(触觉): 强调上手触摸时,对器物重量、手感的判断,以及釉面温润度的感知。 问(历史背景): 结合窑口特征、时代风格来确定器物的时代性。 2. 辨伪技术: 深入分析现代仿制技术(如高仿开片、使用现代釉料)的破绽,特别是对支钉、修足部位的处理进行详细对比。 3. 市场趋势与价值评估: 分析不同品类宋瓷在当今市场的流通情况和价值浮动因素,强调完整性、可追溯性和艺术性对价格的决定性影响。 本书配有大量高清的实物照片和细节图,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读者在浩如烟海的宋瓷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审美坐标和收藏乐趣。通过本书,读者将不仅能欣赏到宋瓷的静态美,更能理解其背后蕴含的千年文化底蕴。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作为一本国家层面的技术标准,它在文字表达上确实带着一种特有的“公文体”味道,逻辑清晰,但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和可读性。很多定义都是以“应”、“不得”、“须”这样的语气出现,这体现了标准的强制性要求,但也使得初次接触者在理解抽象概念时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去“解码”。我尝试将书中的核心规则转化成流程图和简化的表格,发现一旦视觉化处理,其内在的逻辑就会豁然开朗。这说明标准本身的设计是严谨的,但其呈现方式更偏向于法律文本的规范,而非教育材料的启发性。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将标准转化为实际代码和工作流程的工程师来说,后续的二次消化和解读工作量还是不小的。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价值毋庸置疑,对于任何从事国土信息系统建设、地理信息数据生产与服务的机构来说,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案头参考书。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过一些老旧数据格式的兼容性问题,翻阅标准后,发现很多问题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早期命名规范的不统一上。这本书明确划清了不同级别、不同类型地理要素在文件结构中的位置,极大地简化了数据清洗和入库的流程。相较于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著作,它更像是一本操作手册,每一个章节的导读都非常直接,直接指向“应该做什么”和“如何去做”。如果能增加一些实际案例中如何处理复杂混合数据的“疑难解答”环节,那它的实用性将更上一层楼。

评分

从技术层面上讲,这本标准对于数据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元数据(Metadata)组织的部分,这是确保地理信息“活”下去的关键。标准的制定者显然花了大量精力来设计一个既能适应未来技术发展,又能兼容现有历史数据的框架。它的严密性体现在对每一个命名元素的强制性约束上,保证了数据在流转过程中,其“身份信息”不会丢失或被误解。这种自上而下的标准化管理思路,对于我们项目组在进行大规模空间数据整合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唯一的不足可能在于,随着技术迭代速度加快,标准本身可能需要更快的更新频率来跟上最新的数据采集技术(比如高分辨率无人机倾斜摄影数据)的需求。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说实话,挺中规中矩的,封面采用的是那种经典的政府标准文件格式,字体选择上也是以黑体和宋体为主,给人一种严肃、权威的感觉。纸张的质感摸起来还算扎实,虽然不是那种昂贵的铜版纸,但用作查阅和参考是完全足够的,翻阅起来也不会轻易损坏。内页的排版布局是典型的技术标准文件风格,图文并茂,清晰明了,每一个章节的标题和正文内容之间的留白处理得比较得当,使得长时间阅读时眼睛不容易感到疲劳。不过,如果能稍微在某些关键术语的解释部分,多加一些图示或者示例的配色区分,或许对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人来说会更加友好一些。整体来看,它是一本“工具书”的典范,实用性是放在首位的,美观性则退居其次,非常符合行业标准的定位。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深入了解我国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管理方面的规范性要求,特别是它在数字成果的组织结构和文件命名体系上是如何定义的。阅读过程就像是在学习一门新的语言,里面的专业术语和层级划分非常严谨,一开始确实需要对照着其他资料去理解,比如不同数据类型在层级结构中的映射关系,以及命名规则中各个字段的含义和取值范围。这套标准体系的建立,无疑极大地提升了不同部门之间数据交换和共享的效率,避免了过去那种“各说各话”的混乱局面。不过,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的阅读门槛略高,很多地方的描述都假设读者已经具备一定的测绘和信息管理背景知识,如果能附带一个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速查指南”或“快速上手模块”,可能会让更多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受益匪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