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案談教子

舉案談教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高仕恒 編
圖書標籤:
  • 育兒
  • 傢庭教育
  • 親子關係
  • 教育方法
  • 行為習慣
  • 兒童心理
  • 傳統文化
  • 教養
  • 溝通技巧
  • 傢庭和諧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大連理工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1172964
版次:1
商品編碼:11095997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2-09-01
頁數:157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舉案談教子》收錄瞭大量的國內外經典傢教案例和教育故事,除瞭編者本人的經曆外,大多數經典案例和故事都是從浩如煙海的書籍、報紙和雜誌中摘選齣來的。這些案例和故事有的生動有趣,有的感人至深,有的一針見血,無一不揭示齣傢庭教育的真諦,看後令人震撼,引人深思。
與其他教育書籍相比,《舉案談教子》最大的特點是案例、故事短小精悍,所闡述的道理簡單實用,通俗易懂。更為難得的是本書對每個故事都進行瞭精當的點評,使其中蘊含的道理一目瞭然,便於傢長學習、理解和掌握。
《舉案談教子》共分為兩大篇章:理念篇和實踐篇,共收錄傢教案例186個,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麵闡釋瞭教育孩子的道理,涵蓋瞭許多先進的傢教理念和大量的傢教方法。相信一個個案例或故事,一定會使傢長樂讀、樂思、樂變,從而最終獲得傢庭教育的成功。

作者簡介

高仕恒,男,1960年12月生。現任大連瓦房店市教育局副局長,中國教育學會傢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全國傢庭教育知識傳播激勵計劃首批15名授課專傢,中國音樂文學會會員,大連市現代傢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
作者長期緻力於傢庭教育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的研究,曾深入城鄉大中小學校講座達百餘場,創作傢庭教育歌麯八十多首。2010年,中國教育學會傢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在大連瓦房店市成功地舉辦瞭“高仕恒傢庭教育專場音樂會”。

目錄

理念篇
1.兩匹小馬駒的不同命運
2.好傢風帶齣好兒女
3.貼標簽效應
4.人生第一課
5.羅森塔爾效應
6.暗示的作用
7.小白鼠的實驗
8.兩隻小羊的不同命運
9.窮養兒富養女
10.抹上蜂蜜的《聖經》
11.孩子的敏感期
12.孤兒的離奇死亡
13.天鵝之死
14.貪得無厭的烏鴉
15.換位思考
16.學會傾聽
17.四顆糖果
18.“南風”效應
19.贊美是暗室中的一支蠟燭
20.怎樣批評孩子最有效
21.珍藏在博物館的“懲罰”
22.開花的佛桌
23.給每一株野草開花的時間
24.無聲勝有聲
25.傷害孩子的話
26.把花留在這裏
27.不要總是羨慕彆人
28.一輩子也忘不瞭的傷害
29.“老乞丐”的忠告
30.每個孩子都是優秀的
31.杜魯門母親的驕傲
32.羅斯福認輸瞭
33.希拉裏的父親算不算好父親
34.窮鞋匠培養齣大作傢
35.稱職父母的條件
36.擔當“隔代傢長”的標準
37.“中國媽媽”竟成貶義詞
38.永不凋謝的玫瑰花
39.一個越戰士兵的故事
40.釘孔原理
41.隔窗觀物的啓示
42.兩個乞丐的故事
43.父母怎麼變成瞭“禍害”
44.國王與三個兒子
45.正人先正己
46.甘地戒糖
47.爸爸的腳印
48.一句讓中國人深思的話
49.必須走的彎路
50.揭秘各國孩子的“吃苦”教育
51.訃孩子在挫摺中成長
52.狐狸的故事
53.農夫與神
54.絕處逢生的驢
55.劣勢與優勢
56.不幸是最好的大學
57.軟糖的誘惑
58.大海裏的船
59.睏境即是賜予
60.一個諾貝爾奬獲得者的收獲
61.知識的舵手
62.用美德占據靈魂
63.英國人的品德教育
64.高材生的悲劇
65.細節決定成敗
66.一個被解雇的研究員
67.超限效應
68.咀嚼過的蘋果
69.一張缺瞭角的賀卡
70.雖死猶生
71.該不陔陪孩子學習
72.60分就行
73.如狼似虎hold不住
74.“父教缺失”,讓孩子一輩子都缺鈣
75.油燈的啓示
76.快樂的真諦
77.哲學傢與船夫
78.德西效應
79.百元大鈔竟成試捲答案
80.毀掉孩子一生的11種教育方法
81.誰是罪魁禍首
82.校長畫畫的故事

實踐篇
1.百善孝為先
2.留給父親的土筐
3.欠父親一聲謝謝
4.媽媽也需要迴報
5.給孩子迴報的機會
6.咬過的漢堡
7.愛,可以改變命運
8.單親孩子的呼喚
9.兒子啃的是父母的心
10.爺爺不如狗好嗎
11.不堪承受的愛
12.父親的鼻涕
13.一個兒子的遺憾
14.心海裏的那朵浪花
15.“以惡對惡”的後果
16.獨特的教育方式
17.尊重孩子的選擇
18.爸爸被女兒罰麵壁
19.撒謊的孩子
20.都是錢惹的禍
21.孩子為什麼要換父母
22.望子成龍的父母竟成逆子刀下鬼
23.爸爸,你到底心疼什麼
24.母親迷上《弟子規》,孩子犯錯雨中跪
25.這九刀,刀刀拷問的是什麼
26.一塊地總有一粒種子適閤生長
27.花瓶打碎之後
28.洛剋菲勒的小賬本
29.放開孩子的手,人生路好走
30.永遠都要對孩子充滿希望
31.沒有小演員,隻有小角色
32.名次與奬賞
33.牛奶打翻之後
34.競選校乾部
35.拆與裝
36.愛迪生的求知欲
37.“精彩極瞭”和“糟糕透瞭”
38.判若兩人
39.父母教育孩子要一緻
40.一項調查的啓示
41.《鬥媽大全》
42.爸爸嚮你道歉
43.站起來的次數
44.“討厭”的數學老師
45.一位父親寫給初三女兒的一封信
46.讀書是神聖的事情
47.再富不能富孩子
48.什麼也沒有孩子的快樂重要
49.讓孩子學會做另一半
50.一位父親寫給孩子的備忘錄
51.不辨是非的愛
52.物欲型父母
53.一個市長的拜托
54.傢庭“開心奬颱”
55.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56.母親給齣的答案
57.一場危機的化解
58.一根白頭發
59.曾子殺豬
60.賞識教育造就世界首富
61.拿破侖的成功之母
62.隻有你欣賞我
63.誠實勝過韆棵櫻桃樹
64.中山陵上的祖孫倆
65.堅強的寶貝
66.孩子摔倒彆怪方磚
67.搭積木
68.母親的“凶”與“狠”
69.二年級瞭,母親還到學校喂飯
70.世界上本沒有路
71.把責任還給孩子
72.父母的不良情緒導緻孩子走嚮極端
73.被傢庭“逼”上歧途
74.讓“戰爭”遠離傢庭
75.賴床的女孩兒
76.一個少年犯的自述
77.父子偷梨
78.好日子咋養齣弱孩子
79.傢庭教育的有效期
80.中國軟件大王與他的山村母親
81.父親,請多陪陪孩子
82.幸福的兩滴眼淚
83.爸爸打我,我能正當防衛嗎
84.誰之過
85.棍棒教子釀齣慘劇
86.隔代愛,易傷害
87.我為奶奶驕傲
88.擇校
89.“鷹式教育”不必捧也不必貶
90.由愛生恨
91.小學生的58封信
92.平等地交流
93.我有“緋聞”瞭
94.孩子第一次遺精
95.麵對懷孕的女兒
96.偷吃“禁果”的代價
97.戀愛風波
98.溝通萬歲
99.老師會救我們嗎
100.孩子為什麼鬍鬧
101.陳鶴琴的教子之道
102.買爸爸時間的孩子
103.富也可過三代
104.兒行刑前,老父跪下給兒磕頭

前言/序言


《人生如戲:觀照自我的戲劇化演繹》 內容簡介 《人生如戲:觀照自我的戲劇化演繹》並非一本關於演員錶演技巧的書,也非一本解讀名傢劇作的評論集。它是一本深度探索個體生命體驗與戲劇性張力之間微妙聯係的哲學與心理學讀物。作者以一種彆具一格的視角,將我們每個人的人生視為一齣宏大而獨特的戲劇,我們既是這場戲劇的編劇、導演,也是最重要的演員。本書旨在於引導讀者超越日常的慣性思維,學會以一種更加自覺、審視的姿態,去理解和重塑自己的生命軌跡。 書中首先鋪陳瞭“人生即戲劇”的宏觀哲學觀。我們並非被動地接受命運的擺布,而是通過一係列的選擇、互動、衝突和 resolution(解決),一步步地構建著屬於自己的敘事。作者引用瞭大量古今中外的哲學思想,從存在主義對自由選擇的強調,到叔本華對生命意誌的悲觀看法,再到東方哲學中關於因緣際會的辯證理解,但本書的重點並非理論的堆砌,而是落腳於個體生命的實踐。我們如何扮演我們所處的角色?這些角色是固定的,還是可以被重新定義?我們又如何在這種“角色扮演”中,保持真實的自我,不至於迷失在舞颱的光影之中? 隨後,本書深入剖析瞭構成人生戲劇的幾個核心要素。 第一幕:角色定位與自我認知 在戲劇的開端,我們都需要找到自己的“角色”。這包括我們在傢庭中的身份(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在社會中的定位(職業、身份、群體成員),以及我們在自我認知中的形象。作者認為,許多人對自己的角色認知是模糊的,甚至是他人強加的。他們盲目地接受瞭社會賦予的標簽,或者在童年時期形成的固有模式中,扮演著自己並不真正認同的角色。 本書將引導讀者進行一場深刻的“自我盤問”。你扮演的角色是你真心想要扮演的嗎?你對這個角色的理解是否全麵?你是否瞭解這個角色的“動機”(inner motivation)與“外在錶現”(outward behavior)之間的關係?作者鼓勵讀者審視自己的“人設”,分析其形成的根源,以及這些“人設”對自身行為、情感和人際關係産生的實際影響。這不僅僅是對現有狀態的認知,更是為後續的“劇本改編”打下基礎。 第二幕:劇情衝突與生命張力 任何精彩的戲劇都離不開衝突。人生亦是如此。內心的掙紮、人際關係的矛盾、外部環境的挑戰,構成瞭我們生命中最具張力的時刻。本書將戲劇的衝突理論巧妙地應用於個人成長的分析。 作者將衝突分為幾種類型: 內部衝突: 如欲望與理智的拉扯,理想與現實的碰撞,過去與未來的糾結。這些衝突往往最摺磨人,但也最能激發個體的反思和成長。 人際衝突: 來自傢庭、職場、朋友圈的矛盾,與他人的誤解、分歧、對立。這些衝突既考驗我們的溝通能力,也迫使我們去理解他人的視角。 環境衝突: 突如其來的變故,如失業、疾病、經濟危機,或者社會變遷帶來的不確定性。這些衝突是對我們適應能力和韌性的嚴峻考驗。 本書並非宣揚悲觀主義,而是倡導一種“擁抱衝突”的態度。作者認為,衝突是生命力的體現,是成長的催化劑。隻有在衝突中,我們纔能真正看清自己的脆弱與堅強,纔能找到改變的動力。關鍵在於,我們如何“演繹”這些衝突,是選擇逃避、抱怨,還是積極應對、從中學習。 第三幕:情節發展與人生敘事 我們的人生並非是孤立的事件堆砌,而是一個連貫的故事。本書將敘事學的理論引入,強調瞭“情節”在人生中的重要性。我們如何將零散的經曆組織成一個有意義的敘事?我們又如何通過改變敘事來改變自己的人生? 作者提齣瞭“敘事療法”的理念,但將其提升到更廣泛的人生觀層麵。我們每個人都在不斷地講述自己的故事,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而我們選擇講述什麼,如何講述,極大地影響瞭我們對自身價值的認知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嚮。 “受害者”敘事: 總是強調自己是命運的犧牲品,將一切不幸歸咎於外部因素。這種敘事會讓人陷入無助和消極。 “英雄”敘事: 強調自己如何剋服睏難,戰勝挑戰,展現齣非凡的毅力。這種敘事能激發自信和勇氣。 “探索者”敘事: 強調對未知的好奇,對新體驗的追求,將人生視為一場永無止境的冒險。這種敘事能帶來活力和創造力。 本書鼓勵讀者主動地“重寫”自己的故事,並非否認過去,而是重新解讀和賦予意義。通過調整敘事的焦點,改變對事件的解讀方式,我們可以從一個停滯不前的“劇本”中走齣來,創造齣更豐富、更精彩的人生情節。 第四幕:高潮與轉摺:關鍵時刻的抉擇 人生總有一些決定性的時刻,它們如同戲劇中的高潮,決定瞭劇情的走嚮。這些時刻可能是一次重大的職業選擇,一段刻骨銘心的感情經曆,或者一次深刻的自我突破。 本書將分析這些“高潮時刻”的特點,以及我們在麵對它們時,如何做齣更符閤內心真實意願的抉擇。作者認為,許多人之所以在關鍵時刻猶豫不決,是因為他們被錶麵的利益、他人的期望,或者對未知的恐懼所束縛,而忽略瞭內心深處的聲音。 審視“價值觀”: 在關鍵時刻,最需要迴歸的是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哪些是你真正看重的東西?金錢、名譽、傢庭、自由、成長? “角色反思”: 這個關鍵時刻,是否與你當下扮演的角色相符?如果你想改變角色,那麼這次選擇可能就是一個絕佳的“轉摺點”。 “排練”與“預演”: 作者提倡在做齣重大選擇前,進行“心理排練”。設想不同的結果,分析其可能性和影響,這有助於我們更清晰地認識自己的真實意願。 第五幕:落幕與再齣發:生命的輪迴與新生 每一齣精彩的戲劇都有其落幕,但生命的戲劇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結束。本書將探討“落幕”的意義,以及如何在一次“落幕”之後,實現“再齣發”。 這裏所說的“落幕”,並非死亡,而是指人生某個階段的結束,如畢業、退休、一段關係的結束,或者一個重大目標的達成。作者認為,這些“落幕”是生命循環的一部分,它們為新的開始提供瞭空間。 “告彆”的藝術: 學會與過去告彆,包括那些輝煌的成就,也包括那些深刻的遺憾。放下瞭,纔能輕鬆上路。 “沉澱”與“反思”: 在“落幕”之後,是沉澱和反思的最佳時機。迴顧整個“劇目”,從中汲取經驗教訓,提煉人生智慧。 “重新編排”: 以全新的視角和更成熟的心態,重新編排下一幕的“劇本”。新的目標、新的角色、新的情節,等待著你去創造。 貫穿全書的理念:覺察、選擇與創造 《人生如戲:觀照自我的戲劇化演繹》的核心理念在於強調個體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覺察 (Awareness): 認識到自己的人生是一場戲劇,而自己是其中最重要的參與者。覺察自己的角色、劇情、衝突,以及敘事方式。 選擇 (Choice): 認識到我們擁有選擇的自由。我們可以選擇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如何應對衝突,如何構建自己的人生敘事。 創造 (Creation): 認識到我們是自己人生的創造者。通過有意識的選擇和行動,我們可以不斷地塑造、重塑和完善自己的人生戲劇。 本書以一種溫柔而有力的筆觸,引導讀者進行自我對話,激發內心的覺醒。它不是一本提供標準答案的教科書,而是一本啓發思考的“劇本手冊”。通過閱讀本書,你將學會如何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生命,更積極地麵對挑戰,更自信地書寫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篇章。它將幫助你從一個被動的“觀眾”,轉變為一個主動的“導演”和“演員”,讓你的生命之劇,場場精彩,迴味無窮。 本書的語言風格樸實而富有哲思,避免瞭艱澀的術語,力求貼近讀者的生活經驗。作者通過大量的個人感悟、生動的故事和引人深思的類比,將抽象的哲學概念具體化、形象化,讓讀者在輕鬆的閱讀體驗中,獲得深刻的啓迪。最終,本書希望達到的目標是,讓每一位讀者都能成為自己生命中最齣色的“主演”,用智慧和勇氣,演繹齣獨一無二的“人生大戲”。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並沒有試圖去“塑造”一個完美的“彆人傢的孩子”,而是鼓勵我們去發現和尊重每一個孩子獨特的潛質。作者似乎非常強調“理解”二字,理解孩子的行為背後可能隱藏的動機,理解孩子在不同成長階段的特殊需求。這一點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我曾經一度陷入瞭攀比的怪圈,總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夠優秀。這本書就像一劑良藥,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期望,開始關注孩子自身的閃光點。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探討“挫摺教育”時,所展現齣的智慧和耐心。它不是鼓勵我們去給孩子製造睏難,而是教導我們如何在孩子遭遇挫摺時,給予恰當的支持和引導,幫助他們建立韌性,學會從失敗中站起來。這種循序漸進、注重內在驅動力的教育理念,讓我覺得非常受用。

評分

這本書的書封設計給我留下瞭很深的印象,它沒有采用那種過於鮮艷、花哨的封麵,而是選用瞭一種沉靜、溫和的色調,配上一些寫意的插畫,整體感覺非常舒服,也傳遞齣一種寜靜緻遠的氛圍。這一點就讓我覺得,這本書的作者在創作時,是帶著一顆平和的心,去探討育兒這個既充滿挑戰又充滿喜悅的話題。我非常欣賞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態度,因為很多時候,父母的焦慮和急躁反而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溫厚的智者,用平和的語言,娓娓道來,引導讀者去思考教育的本質,去發現教育的樂趣。尤其是我對其中可能探討的“言傳身教”的部分很感興趣,畢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個好的榜樣,勝過韆言萬語的教導。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剖析這一點,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自然而然地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

評分

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它不像許多育兒書籍那樣,一上來就拋齣一堆理論和方法,而是更像在娓娓道來一個關於成長和教育的故事。讀著讀著,我仿佛看到瞭自己的影子,看到瞭自己的孩子,也看到瞭自己曾經的睏惑和喜悅。這種親切感讓我能夠更投入地去閱讀,去思考。我尤其喜歡其中一些關於“情緒管理”的章節,這對於我這樣一個有時會因為孩子的小錯誤而情緒失控的傢長來說,是極大的提醒和幫助。作者似乎能準確地捕捉到父母在育兒過程中常常會遇到的心理睏境,並給齣一些看似簡單卻異常有效的解決方案。這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養指南,更是一本關於自我成長的書籍,它引導我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去調整自己的心態,從而更好地與孩子溝通和相處。

評分

拿到這本《舉案談教子》的書,我其實是帶著一點點好奇又有點點審慎的心情。我接觸過不少育兒類的書籍,有些過於理論化,讀起來像是背誦教科書,讓人望而卻步;有些則過於雞湯,讀完感覺熱血沸騰,但迴歸現實生活卻不知道如何下手。這本書的書名倒是很有趣,“舉案談教子”,似乎蘊含著一種生活化的、潤物細無聲的教育理念,讓人覺得不那麼遙遠,更像是與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輩在閑聊,聽聽他們的育兒心得。我特彆關注的是,它會否提供一些具體可行的建議,而不是空泛的道理。因為作為父母,我們最需要的往往不是“應該怎麼做”,而是“到底該怎麼做”。我希望這本書能在我忙碌的生活中,成為一個可以隨時翻閱的“小寶典”,在遇到教子難題時,能給我一些啓發和方嚮。尤其是在當下社會,孩子們的成長環境和我們當年大不相同,麵臨的挑戰也更復雜,所以一本能夠與時俱進、貼閤實際的育兒指南,是格外珍貴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帶來一些新鮮的視角,幫助我更清晰地認識到孩子的成長規律,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用一種更自然、更智慧的方式去引導他們。

評分

初讀《舉案談教子》,便被其溫潤的筆觸和深刻的洞察力所吸引。這本書並沒有提供一套僵化的“標準答案”,而是更像在引領讀者踏上一段探索的旅程。在閱讀中,我常常會停下來,反思自己過往的教養經曆,那些曾經以為的“理所當然”,在作者的筆下,似乎有瞭新的解讀。這本書的精妙之處在於,它能夠將一些復雜的教育理論,用極其生活化的語言和場景呈現齣來,讓讀者在不經意間便領悟到其中的深意。我特彆贊賞作者關於“傾聽”和“陪伴”的論述,這似乎是育兒過程中最基礎,卻也最容易被忽視的兩個要素。它提醒我,在忙碌的生活中,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和尊重,比任何物質上的滿足都更加重要。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教育,並非一味地灌輸知識,而是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連接,與孩子一同成長。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