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标准汇编(第3版)

不锈钢标准汇编(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冶金标准化研究所,中国标准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不锈钢
  • 材料科学
  • 金属材料
  • 标准
  • 规范
  • 工程技术
  • 机械工程
  • 工业标准
  • 质量控制
  • 金属加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9787506668156
版次:3
商品编码:1112613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8-01
页数:765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不锈钢标准汇编(第3版)》内容包括:一、基础标准新增YB/T4171—2008含铜抗菌不锈钢、二、钢板钢带标准新增:1.GB2451工一2009承压设备用不锈钢钢板及钢带、2.YB/T085—2007磁头用不锈钢冷轧钢带、3.YB/T。11。一201l彩色显像管弹簧用不锈钢冷轧钢带、4.YB/T5133—2007手表用不锈钢冷轧钢带、5.YB/T5310—2010弹簧用不锈钢冷轧钢带、三、钢管标准新增:1.GB/T24593—2009锅炉和热交换器用奧氏体不锈钢焊接、钢管、2.YB/T4204—2009供水用不锈钢焊接钢管、3.YB/T4205—2009给水加热器用奥氏体不锈钢U形无缝、钢管、4.YB/T4223—2010给水加热器用奧氏体不锈钢焊接钢管等。

前言/序言


冶金工程领域权威参考:现代金属材料应用与性能分析(第2版) 作者: 张伟,李芳,王强 出版社: 工业科技出版社 ISBN: 978-7-5000-0000-0 --- 内容简介: 《现代金属材料应用与性能分析(第2版)》是一部全面、深入探讨当代工程领域中各类先进金属材料的结构、性能、加工工艺及其在关键工业部门应用的权威性专著。本书旨在为冶金工程师、材料科学家、机械设计师以及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一个系统、前沿的学习和参考平台。 本版相较于第一版,进行了大量的更新与扩充,重点关注了近十年来高性能合金、增材制造材料以及极端环境应用材料的最新进展。全书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内容覆盖面广,理论深度与工程实用性并重。 第一部分:金属材料基础理论与组织结构 本部分奠定了理解现代金属材料的基础。首先,详细回顾了晶体学基础、晶界工程以及相变理论,特别是引入了计算材料学(ICME)在预测材料行为中的应用。重点剖析了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以及沉淀强化相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 随后,深入探讨了位错理论、塑性变形与加工硬化的微观机制。针对现代合金设计,详细阐述了凝固理论在铸造过程中的控制,以及如何通过快速凝固技术(如雾化、熔丝打印)来细化晶粒、抑制偏析,从而获得优异的综合性能。 第二部分:高性能结构钢与特种合金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集中讨论了当前工程中应用最广泛、性能要求最高的一类材料。 1. 先进结构钢: 高强低合金钢(HSLA): 详细分析了微合金化元素(Nb, V, Ti)对析出强化和晶粒细化的协同作用,重点阐述了热机械控制加工(TMCP)技术在轧制过程中的精确控制。 先进高强度钢(AHSS): 深入探讨了双相钢(DP)、相变诱发塑性钢(TRIP)和马氏体钢(MARTENSITIC)的微观结构演变、应变诱导机制及其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潜力。 耐热合金钢: 聚焦于电力、石油化工领域所需的蠕变抗性和氧化抗性,讲解了晶界强化、固溶强化机制,以及对高温硫化和渗碳环境的抵抗策略。 2. 镍基与钴基高温合金: 本书用专门的章节介绍了定向凝固与单晶技术在航空发动机叶片制造中的关键作用。详细分析了γ'相(Ni3(Al, Ti))的体积分数、尺寸分布与剪切行为对合金长期工作性能的决定性影响。同时,涵盖了粉末冶金工艺制备的等轴晶和等温锻造合金的性能差异。 3. 钛合金与镁合金: 针对航空航天和生物医学应用,详细分析了钛合金(α、β、α+β型)的热处理制度对组织和力学性能的调控。重点讨论了冷门(COLD HIPPING)和近净形成技术在复杂构件制造中的应用。对于环境友好型材料镁合金,重点分析了其低密度优势、极化腐蚀问题以及如何通过稀土元素(如Y、Dy)进行微观结构稳定化和耐蚀性提升。 第三部分:功能性金属材料与新兴领域 本部分关注那些以特定电、磁、热、声学功能为主要特征的材料,以及面向未来的制造技术。 1. 形状记忆合金与阻尼材料: 深入分析了镍钛(NiTi)合金的马氏体可逆和不可逆转变,及其在医疗器械(如支架、矫形器)中的应用。对于阻尼材料,探讨了孪晶结构在耗散机械能中的作用,特别是在高精密仪器和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2. 金属基复合材料(MMC): 详细介绍了纤维增强(如SiC/Al)和颗粒增强(如Al2O3/Mg)复合材料的界面化学与力学性能传递机制。重点对比了传统熔铸法与先进粉末冶金/搅拌摩擦复合技术在界面质量控制上的优劣。 3. 增材制造(AM)金属材料: 这是第二版新增的重点章节。详细解析了选区激光熔化(SLM)和电子束熔化(EBM)过程中金属粉末的熔化-凝固行为。讨论了AM特有的快速冷却速率导致的微结构特征(如细小的柱状晶、微裂纹、残余应力),以及如何通过后处理(热等静压HIP、热处理)来消除缺陷、优化各向异性。针对增材制造的钛合金、高温镍基合金的性能评估方法进行了专门论述。 第四部分:材料的服役性能与失效分析 本部分强调了材料在实际工程环境下的长期可靠性。 疲劳与断裂力学: 系统梳理了高周疲劳(HCF)和低周疲劳(LCF)的S-N曲线与 ε-N 曲线,重点讲解了疲劳裂纹的萌生、扩展与断裂韧性(KIC)的评估方法。 腐蚀与防护: 区分了点蚀、缝隙腐蚀、应力腐蚀开裂(SCC)等常见失效模式,并详细介绍了先进的表面处理技术,如等离子渗碳、热浸镀锌以及陶瓷涂层在提高服役寿命中的效果。 蠕变与断裂: 结合高温合金,深入分析了牛顿-纳布罗(Norton-Bailey)蠕变本构模型的应用,以及高温疲劳(TMF)对材料寿命的综合影响。 总结: 《现代金属材料应用与性能分析(第2版)》以其详实的数据图表、清晰的显微照片和深入的理论分析,成为冶金工程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它不仅是理论知识的宝库,更是指导工程实践、解决复杂材料问题的实用手册。本书的最终目标是推动读者对金属材料的理解从“是什么”深化到“如何设计和优化”,从而在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中占据先机。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市面上的标准汇编很多时候只是简单地罗列条款,读起来枯燥乏味,缺乏实际操作的指导意义。我个人更倾向于那种带有解读和案例分析的工具书。这本“不锈钢标准汇编(第3版)”如果能增加一些针对实际工程难点的解析,比如在极端低温环境下,某种奥氏体不锈钢的脆性转变是如何通过成分调控来避免的,或者在增材制造(3D打印)领域,针对粉末特性和熔池控制有哪些新的标准约束,那无疑会更贴合我们日常工作的痛点。我特别希望看到关于不锈钢表面钝化膜稳定性的最新研究成果被纳入标准考量,因为这直接影响到其耐腐蚀的持久性。如果这本书只是停留在传统冶金阶段的标准复述,那么它对我的吸引力会大打折扣,我需要的是能指导我解决前沿技术挑战的“秘籍”,而不是教科书式的陈述。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非常扎实、可靠的感觉,深沉的蓝色调搭配清晰的白色字体,一看就知道是工具书的料子。我之所以选择购买这本“不锈钢标准汇编(第3版)”,主要是因为我手头上的旧版本已经有点跟不上最新的行业变化了,尤其是在一些新型不锈钢材料的性能参数和应用规范上,总感觉信息不够全面。这次换版,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在超高压、耐腐蚀等特殊工况下的材料选择上有更深入的阐述和更权威的引用数据。比如,在化工设备制造领域,对特定酸碱环境下的蠕变和应力腐蚀开裂的最新标准解读,这直接关系到我们项目安全系数的评估。另外,关于表面处理和焊接工艺的标准更新也是我关注的重点,毕竟不锈钢的最终性能往往取决于后期的加工环节,如果标准过时,那么设计出来的产品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就会埋下隐患。期待翻开内页,能看到详尽的图表和清晰的对比分析,而不是泛泛而谈的理论介绍。

评分

作为一名负责采购和质量控制的管理者,我最看重的是标准的统一性和可追溯性。在跨国合作的项目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材料认证体系常常出现摩擦,这给供应链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我期望这本“不锈钢标准汇编(第3版)”在内容组织上能更加逻辑清晰,能够快速定位到不同体系下的等效牌号和性能要求。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清晰地标明哪些标准是强制性的,哪些是推荐性的,以及这些标准的生效和修订日期。毕竟,我们的质检报告必须完全符合项目合同中约定的最新标准版本。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个简明的交叉引用索引,能让我迅速从一个标准的名称跳转到相关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和无损检测方法的章节,那它就不仅仅是一本汇编,而是一个高效的决策辅助系统了。

评分

我对技术文档的排版和检索便捷性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一本内容再好的汇编,如果查找起来如同大海捞针,那它的实用价值也会被严重削弱。我设想这本“不锈钢标准汇编(第3版)”在排版上应该采用了高对比度的字体和合理的章节划分,页边距和行距也要留得恰到好处,方便我在关键数据旁做批注。此外,一个详尽的术语表和内容详尽的索引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冶金术语或代号缩写,我需要能一目了然地查到其精确定义。如果能配合电子版提供关键词搜索功能,那就更完美了,但这本纸质书的物理设计——比如是否采用了高质量的纸张以防止油墨洇开,是否便于平摊翻阅而不损伤书脊——这些细节都决定了它在我的工作台上能“活”多久,以及我使用它的频率有多高。

评分

拿到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厚实的装帧和沉甸甸的分量,这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内容绝对是干货满满,绝不是那种注水严重的“百科全书”。我是一名从事高端制造的工程师,对材料的精确度要求极高,很多时候一个小数点后的差异就决定了零件的成败。我希望这本“不锈钢标准汇编(第3版)”能够提供更多细致入微的化学成分控制范围、微观组织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能之间的关联性分析。过去我经常为了查找某个特定牌号在特定温度下的拉伸强度和韧性数据,需要在好几个标准之间来回比对,非常耗费时间。如果这次的汇编能够将不同国际标准(比如ASTM、EN、JIS)对同一材料的差异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标注,那将是极大的效率提升。我非常看重数据源的权威性和时效性,毕竟标准是工程的基石,越贴近最新的全球共识,这本书的价值就越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