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教程:柳公权玄秘塔碑习字帖

中国书法教程:柳公权玄秘塔碑习字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路振平 著
图书标签:
  • 书法
  • 柳公权
  • 玄秘塔碑
  • 习字帖
  • 楷书
  • 书法教程
  • 字帖
  • 书法临摹
  • 书法练习
  • 书法入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4033308
版次:1
商品编码:1114441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书法教程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8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学习书法,临习碑帖是登堂入室的必由之路。可是上下几千年,碑帖数万种,究竟从何学起,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纵观书法名家的成才之路,有两点是必须引起注意的。一,他们都是临古代碑帖,很少学当代书家的字。第二,古代碑帖中,他们又非常注重临习名家、大家的名帖。为此,我们以古代名家有名的原帖为主,编写了《中国书法教程》。
《中国书法教程》选用历代楷书、行书等字体的名家碑帖,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名帖的方方面面,所以既适用于中小学生及初级书法爱好者自学之用,也是各种形式书法培训班的好教材。
《柳公权玄秘塔碑习字贴》是以柳公权楷书《玄秘塔碑》为主要蓝本编写的。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裴休撰,柳公权书并篆额,邵建和、邵建初镌字,会昌元年(841)12月立,现存陕西西安碑林。全碑高368厘米,宽130厘米,楷书,28行,每行54字。美中不足的是,碑下半截每行磨灭二字,即使旧拓也无法窥其全貌。柳体以骨力清劲见长,这个特点,在《玄秘塔碑》中表现得更突出。从整体看,瘦不露骨,沉着挺拔,气象雍容,神气清爽。结体方而略长,呈左欹之势,精严紧敛,端庄俊丽,集欧体之方与颜体之圆,顿挫有力,撇画锐利,捺笔粗重,细微之中极富变化。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执笔
第二节 临摹
第三节 用笔方法

第二章 笔画
第一节 基本笔画
1.横画
2.竖画
3.撇画
4.捺画
5.点画
6.钩画
7.折画
第二节 变化笔画
1.横画
2.竖画
3.撇画
4.捺画
5.钩画
6.点画
7.挑点
8.折画
第三节 主笔笔画
1.突出横画
2.突出竖画
3.突出撇画
4.突出捺画
第四节 中心笔画
1.实心法
2.虚心法

第三章 部首写法
第一节 字头字底的写法
1.字头写法
2.字底写法
第二节 左右偏旁的写法
1.左偏旁
2.右偏旁
第三节 包围部首的写法
1.两面包围
2.三面包围
3.四面包围

第四章 结构搭配
第一节 独体字的结构搭配
1.重心稳定
2.横平竖直
3.间隔均匀
4.斜度相等
第二节 上下结构的比例搭配
1.以上盖下
2.以下载上
3.上下契合
4.上宽下窄
5.上窄下宽
6.上大下小
7.上小下大
第三节 上中下结构的比例搭配
1.中窄上下宽
2.中宽上下窄
3.下宽上中窄
第四节 左右结构的比例搭配
1.左右相等
2.左右穿插
3.左疏右密
4.左密右疏
5.左窄右宽
6.左宽右窄
7.左短右长
8.左长右短
9.左高右低
第五节 左中右结构的比例搭配
1.中宽左右窄
2.左宽中右窄
3.右宽左中窄
第六节 包围结构的比例搭配
1.两面包围
2.三面包围
3.四面包围

第五章 结构布势
第一节 疏、密、大、小字形的布势
第二节 长、短、宽、窄字形的布势
第三节 连、重、并、堆字形的布势
第四节 偏、正、复、同字形的布势
第五节 向、背、孤、单字形的布势

第六章 作品创作
第一节 布局规律
第二节 作品要素
第三节 作品幅式

附 集字作品范例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一本名为《中国书法教程:柳公权玄秘塔碑习字帖》的其他书法教程的图书简介。这份简介将专注于介绍柳公权以外的书法流派或技巧,内容详实,力求自然流畅。 --- 《中国历代名碑楷书精选与技法探析》 图书简介 本书旨在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一套系统、深入、全面且兼具实践指导意义的楷书学习范本。我们深知楷书作为汉字书法的基石,其重要性无可替代。不同于专注于单一碑帖的习练,本书采取“集大成”的编纂思路,汇集了中国书法史上最具代表性和艺术价值的楷书碑帖,通过精选范本、细致的技法剖析与系统的学习路径规划,帮助习书者建立起开阔的书法视野,并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 第一部分:楷书体系的溯源与概述 本卷首先对中国楷书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从汉魏的隶变,到钟繇、王羲之的“楷模”确立,直至唐代的鼎盛,再到宋元明清的演变,我们力求清晰地勾勒出楷书艺术的演进轨迹。重点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楷书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及其核心美学追求,为读者理解后续的碑帖选择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六朝碑刻:雄强与古朴的对话 楷书艺术的早期形态,尤其以六朝时期的墓志和造像题记为代表,展现出一种浑厚、自然、不拘泥于法度的古拙之美。本书精选了以下几大体系的代表性碑刻,进行深入的字帖展示与笔法讲解: 1. 北魏楷书的雄健之风: 选取《始平公造像记》《龙门二十品》中的精品,解析其方笔的运用、拙朴的结字和强烈的金石气息。重点探讨“刀法入笔”的特点,即如何在毛笔书写中模拟金石入刻的力度与转折。 2. 南北朝的过渡与融合: 分析《郑道昭题名》等作品,探讨南帖与北碑在笔法、结构上的互相影响,以及如何处理魏碑中常见的“蚕头燕尾”与圆润笔法的平衡。 第三部分:唐楷的规范与气象——“颜欧虞褚”的立体教学 唐代楷书是后世学习楷书的必由之路,形成了严谨、法度森严的艺术高峰。本书不再是单一模仿,而是采用对比分析的方式,将“颜、欧、虞、褚”四大家进行系统性的拆解教学: 1. 颜真卿(颜体): 以《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为核心。深度解析颜体的“丰腴雄浑”是如何通过“横画重按、竖画挺拔”来实现的。着重讲解其“外拓”的笔法特点,以及在结构上“内密外疏”的章法布局。 2. 欧阳询(欧体): 以《九成宫醴泉铭》为主体。剖析欧体的“险劲瘦硬”和“法度森严”。重点分析其间架结构中的“三十六法”,特别是对欹侧关系、点画之间的呼应与避让的精微之处,指导读者如何掌握其“黄金分割”般的精确结构。 3. 虞世南(虞体): 以《孔子庙堂碑》为例。阐述虞体的“温润平和”之美,学习其“外柔内刚”的用笔,如何通过圆转的笔法达到含蓄内敛的艺术效果,是学习楷书如何达到“雅正”境界的典范。 4. 褚遂良(褚体): 选取《同州三藏圣教序》等。讲解褚体的“秀逸灵动”,这是唐楷中独树一帜的流美风格。着重探讨其笔画的提按顿挫,以及如何在线条中融入行书的韵味,使楷书不板滞。 第四部分:宋元明清的变革与探索 楷书在唐代达到规范的顶峰后,宋元明清的大家们开始寻求突破与个性化表达。本书将引导读者超越“唐法”,认识楷书的多元面貌: 1. 宋代尚意楷书: 以苏轼、黄庭坚的楷书为例,分析“意胜于法”的书写理念,学习如何在遵守楷书基本形态的同时,注入行书的笔意和个人情怀。 2. 明代晋唐融合: 重点解析文徵明、祝允明等吴门书家的楷书特点,如何将“二王”的笔法融入规范的楷书之中,实现“瘦劲”与“温雅”的统一。 3. 清代碑学复兴的影响: 探讨清代碑学兴起对楷书的影响,特别是赵之谦、何绍基等人在楷书创作中对北碑笔意和金石入笔的借鉴与创新。 第五部分:习书方法论与疑难解答 本书的实践指导部分尤为详尽,它不是简单地提供范字,而是提供一套可操作的训练体系: 基础功训练模块: 针对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挑、折)设计了专项练习,并配有放大图例,精确指出起笔、行笔、收笔的力度变化。 结构布局解析(以“三点透视法”为例): 针对楷书的“疏密得当”和“重心稳定”两大核心问题,提供了一套量化分析框架,帮助读者理解如何平衡字内空间的分配。 通病与矫正: 针对初学者常见的“笔画虚弱”“结构歪斜”“墨色平板”等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反向练习法”和“对比观察法”,确保练习卓有成效。 通过对中国楷书这一宏大体系的系统梳理和重点突破,本书旨在帮助学习者建立起坚实的楷书根基,不再局限于单一范本的模仿,而是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理解不同风格的精髓,最终实现从“照猫画虎”到“胸有成竹”的跨越。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我学习书法的路上,最大的困扰是“形似”之后,如何达到“神似”。很多人临摹得形体不错,但总觉得少了点“精气神”。这本书在这方面展现出了超越一般字帖的价值。它引入了一些关于书法美学的探讨,虽然篇幅不多,但字字珠玑,点醒了我对书法意境的理解。作者巧妙地将“气”的概念融入到笔画的连贯性描述中,让我明白,书法的美不仅仅在于结构的美,更在于气韵的流动。当我尝试按照书中的指引,去体会笔画间的内在联系,将气息贯通于一笔之中时,我发现我写出的字仿佛“活”了起来。它不再是孤立的符号,而是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这本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它引导你从表象深入到内在精神层面。对于那些已经掌握基础、渴望在书法艺术上更进一步的朋友,我强烈推荐这本书,因为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审美高度和精神导向,能让你真正体会到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书法爱好者,我对市面上充斥的各种“速成”教程深感厌倦,真正能沉下心来研究古人法帖的作品才是硬通货。这本字帖给我的惊喜在于它的深度和广度。它并非只是简单地提供范本让你描摹,而是深入挖掘了所选碑帖的“内在精神”。阅读其中的导读部分,你会发现作者对碑帖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及其书法思想有着独到的见解。这种文化层面的铺垫,使得临帖不再是一项机械的重复劳动,而变成了一种与古人对话、继承文脉的过程。每当你对着字帖下笔时,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作者所描绘的“笔断意连”、“力透纸背”的境界。而且,它的版式设计非常人性化,留白得当,既保证了临摹的空间,又不至于显得拥挤杂乱。有些字帖为了塞入更多的内容,字体排布得密密麻麻,让人一看就心生畏惧,而这本则做到了雅致与实用性的完美平衡。它更像是一部带有深度解读的“碑帖研究手册”,而非单纯的练习工具,这对于追求境界提升的练习者来说,价值不可估量。

评分

这本字帖简直是书法初学者的福音!我一直对楷书情有独钟,尤其欣赏那种端庄大气、骨力遒劲的风格,但自己临摹起来总是不得要领。尝试过好几本字帖后,我偶然发现了这本。首先,从装帧上看,它非常考究,纸张厚实挺括,不像有些字帖用几次就皱巴巴的,感觉很耐用。内页的影印件清晰度极高,每一个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都看得一清二楚,这一点对于观察和模仿至关重要。书中的范例选得特别用心,并非简单地复制碑帖,而是针对不同难度和侧重点进行了编排。初级阶段,侧重于基础笔画的拆解和组合,讲解非常细致,像是有一位耐心的老师在旁边手把手指导,让我这个“笨手笨脚”的人也能迅速掌握入门的诀窍。对于那些总觉得自己的字“松散无力”的朋友,这本书无疑提供了扎实的根基。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结构时所用的比喻,生动形象,让人一下子就能领悟到字体的重心和气韵所在,而不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自从开始练习这本书,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控笔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写出来的字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有了“立足之地”。

评分

我是一个对细节有着近乎偏执要求的人,买任何学习材料都要反复对比。这本字帖在细节处理上,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比如,在讲解某个特定字的多个版本时,它会用放大镜的效果图,清晰地对比出不同笔画在力度和角度上的细微差别。这种对比教学法,对于追求精准度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我注意到,有些字帖的墨迹打印出来后,会出现“灰蒙蒙”的感觉,像是隔了一层纱,这极大地影响了对“墨分五色”的感知。而这本字帖的印制质量,完美复刻了原碑帖的干湿浓淡、飞白与润笔之间的对比,让人在临摹时能够真切感受到笔锋在纸上运行的微妙变化。此外,它的装订方式也很特别,可以完全平铺展开,甚至可以折叠成扇形,完全不会影响到中间的装订线,这在练习大字或进行临摹对比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种对学习体验的关注,体现了出版方的专业和用心,绝非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的跟风之作可比拟。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提升一下工作邮件的书写质量,希望能够显得更加专业和有诚意。说实话,一开始我对它能否在短时间内帮我达到目的持怀疑态度,毕竟书法是需要长期积累的。然而,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完全打破了我的预期。它没有一开始就让人去啃那些结构复杂、笔画繁多的字,而是非常巧妙地从最基本的“横、竖、撇、捺”入手,并用极其直观的图示来解释如何“藏锋”与“出锋”。这种循序渐进的设置,极大地降低了入门的心理门槛。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间架结构”的讲解,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它没有停留在“左小右大”这种笼统的说法上,而是详细分析了不同偏旁部首之间的呼应关系、重心位置的微调如何影响整个字体的稳固性。我坚持每天抽出半小时练习,仅仅两周时间,我写出来的字就明显“立得住”了,不再东倒西歪。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它教你的不仅仅是“怎么写”,更是“为什么这样写”,这种内在逻辑的建立,才是真正能带走的东西。

评分

不错的商品,商家服务我十分满意! 不错的商品,商家服务我十分满意! 不错的商品,商家服务我十分满意!

评分

京东分拣货物真心细!这本字帖放在箱子里尺寸不合适,单独用文件袋包装了,赞一个?!

评分

很好,,,,,,,,,,,,,,,,,,,,,,

评分

书非常好,质量好,一直相信京东。

评分

给学生们买的教材。

评分

书本治疗不错,满意。

评分

挺好,有一本皮皱褶了,还有一本没看清,选了两本重复了

评分

包装和运输都没有问题,感觉书内容还不错,适合初学初练。

评分

宝贝终于买到手,非常满意,很清晰字很大,质量肯定,快递很及时,隔天就到。愉快的购书。点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