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不确定状况下的判断:启发式和偏差 [Judgment Under Uncertainty:Heuristics and Biases]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不确定状况下的判断:启发式和偏差 [Judgment Under Uncertainty:Heuristics and Biase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美] 保罗·斯洛维奇(Paul Slovic),[美] 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 编,方文 等 译
图书标签:
  • 行为经济学
  • 认知偏差
  • 决策学
  • 心理学
  • 启发式
  • 风险评估
  • 诺贝尔经济学奖
  • 丹尼尔·卡尼曼
  • 判断与决策
  • 经济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69330
版次:1
商品编码:1117217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
外文名称:Judgment Under Uncertainty:Heuristics and Biases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49###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我们所作的许多决策,无论是琐细的还是极其重要的,均取决于事件的显著可能性,如遵守承诺、一个企业的成功或对一项行动的反应。但由于我们通常缺乏适当的模型去计算此类事件的概率,对它们的估计就必然是主观的和直觉性的。
  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境,其中包括几个或多或少相互独立的阶段,而一个成功的结果(outcome),依赖于在每一个阶段都能够独立地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一个例子是在旅途的各个阶段选择交通方式。类似的困境,出现在职业、管理、政治和军事生活中,也通常出现在通信网络里。

内容简介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不确定状况下的判断:启发式和偏差》是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的代表作,被誉为“不确定状况下的判断”研究领域的圣经。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不确定状况下的判断:启发式和偏差》含有35篇经典论文,分成10个部分,汇集了有关判断和推理研究的经典作品,基本囊括了目前所有关于判断研究领域的文献,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不确定状况下的判断:启发式和偏差》所代表的有关判断的研究综合了各个相关领域的成果:临床预测、统计预测、有关主观概率的研究、有关因果归因和常人心理解释的研究,以及心理学中有关推理启发式和策略的研究等。

作者简介

  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具有以色列与美国双重国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普林斯顿大学心理系教授。2002年,他同乔治·梅森大学的弗农·史密斯(Vernon Smith)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卡尼曼的突出贡献在于“把心理学成果与经济学研究有效结合,从而解释了人类在不确定条件下如何进行判断”。卡尼曼最重要的成果是关于不确定状况下人类判断、推理和决策的研究,他证明了人类的决策行为如何系统性地偏离标准经济理论所预测的结果。目前他从事行为经济学和积极心理学尤其是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保罗·斯洛维奇(Paul Slovic),1938年出生于芝加哥,1959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心理学学士学位,又分别于1962年和1964年在密歇根大学获得心理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现在是俄勒冈大学心理系教授和俄勒冈决策研究中心主任。他在人类判断和决策、风险感知、评估和沟通等领域有卓越的贡献。
  
  阿莫斯·特沃斯基(Arnos Tversky),1937-1996,以色列人,曾任职于希伯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他一生获得过多个奖项,发表了120多篇论文,其中15篇发表在最权威的心理学期刊《心理学评论》(PsychologicaI Review)上,这个记录超过其他任何单个作者在这本刊物上所发表的文章数量。他与人合作编撰有1 0本著作。他的卓越成就引起了哲学家、经济学家、统计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和逻辑理论家等的广泛关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部分 引论
第1章 不确定状况下的判断:启发式和偏差

第二部分 代表性
第2章 小数律的信念
第3章 主观概率:代表性判断
第4章 论预测心理学
第5章 对代表性的研究
第6章 有关代表性的判断和依据代表性的判断

第三部分 因果性和归因
第7章 普通的归纳:信息不必然使人知情
第8章 不确定状况下的判断中的因果图式
第9章 归因过程中的缺陷:错误的社会评估的起源和维持
第10章 基率的证据式影响

第四部分 便利性
第11章 便利性:用于频率和概率判断的启发式
第12章 便利性和归因中的自我中心偏差
第13章 社会知觉和互动中的便利性偏差
第14章 模拟启发式

第五部分 共变和控制
第15章 非正式的共变评估:基于数据的判断与基于理论的判断的比较
第16章 控制的错觉
第17章 测验结果的随意性
第18章 临床医学中的概率推理:问题及机遇
第19章 从经验中学习与决策中的次优规则

第六部分 过分的信心
第20章 在个案研究的判断中的过分信心
第21章 关于概率评估训练的进展报告
第22章 概率的校准:从当前的状况(1977)到1980
第23章 致那些注定要研究过去的人:事后诸葛亮的启发式和偏差

第七部分 多阶段评估
第24章 序列选择中复合概率的估计
第25章 人类信息处理中的保守主义
第26章 多阶段推理中的最佳推测假设
第27章 根据回忆信息推论个人特征

第八部分 校正程序
第28章 决策中非常规线性模型的优美之处
第29章 虚构数字的生命力
第30章 直觉预测:偏差和校正程序
第31章 去偏差过程
第32章 改善归纳推理

第九部分 风险知觉
第十部分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精彩书摘

  为了检验这个观点,我们在耶鲁大学请了大批的男生在星期天的下午4点及晚上10点填写心境量表。心境量表由魏斯曼等(Wessman et al.,1966)所设计的量表中的项目所构成,但主要专注于其中的欣快感一忧郁感(euphoria-disphoria)因素。此外,我们还要求他们在晚上10点填写一份问卷,报告他们当天的学习和社交活动,以及他们借以发泄不快情绪事件的次数,如大叫或者哭泣。最后,还要求被试从文件夹中取出一叠卡通画并评价它们的有趣程度。
  经过这些最初的星期天预先测试,把被试分成三组,每组18人。第一个组是控制组,被试仅被告知调查者正在研究星期天的心境模式,需要他们在下个星期天填写与上个星期天相同的材料。对于第二组被试,星期天抑郁综合征被详细地加以讲解,并给他们看一些伪造的统计资料,以说明这种抑郁症在大学生中的广泛存在。被试被告知耶鲁学生中有92%都报告说至少偶尔有过这样的情绪,而65%的学生则在大多数星期天都有同样的体验。而第三组被试,被给予和第二组相同的共识性信息,但附加对此现象的理论解释。研究者告诉他们星期天抑郁是由一种在星期天发生的“唤醒冲突”(arousal clash)造成的:平日里的唤醒状态在周六达到高潮,而到了星期天,则坠入谷底;而这种唤醒缺乏则经常就被解释为,或者转化为抑郁。
  ……

前言/序言

  本书所代表的有关判断研究的路径,其源头是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所发展的三条研究线索:由米尔(Paul Meehl)所开创的有关临床预测和统计预测的比较;由爱德华兹(Ward Edwards)导入心理学而体现在贝叶斯范式(Bayesian paradigm)中的有关主观概率的研究;由西蒙(Herbert Simon)提供规划并由布鲁纳(Jerome Bruner)提供例证的有关推理启发式和策略的研究。我们的文集也代表了判断研究和另一种心理研究在近期的汇合:由海德(Fritz Heider)作为先驱的有关因果归因和常人心理解释的研究。
  米尔的经典著作出版于1954年。他在总结大量证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在预测显著的行为标准时,有关线索的简单线性组合,优于专家的直觉判断。这项研究持久的理智遗产,以及与之相随的激烈论争,也许并不是临床医生在临床预测的工作中表现不佳的明证,正如米尔所指出的,这些工作并非他们所长。相反,它是在预测任务中人们成功的客观记录和他们对其表现性质的主观信念之间存在实质性偏离的明证。这个结论,并不仅仅局限于临床医生或临床预测:人对自己如何推理以及推理的成效的印象,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也许因为临床判断的学生经常用自己和朋友作为研究对象或被试,他们对错误和偏差的解释,往往是认知性的,而不是心理动力学的:是错觉而不是幻觉,作为错误和偏差的模板。
  ……

行为经济学经典:不确定性中的决策艺术 在信息碎片化、选择爆炸的现代社会,每个人都身处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海洋。从日常琐事到重大决策,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判断与选择。然而,我们的大脑并非一台完美的理性计算器,它在处理复杂信息时,往往依赖一些“捷径”——启发式思维。这些启发式工具在大多数情况下效率惊人,使我们得以在瞬息万变的现实中快速做出反应。但同时,它们也可能将我们引向系统性的偏差,导致判断失误。 《不确定状况下的判断:启发式和偏差》并非一本枯燥的理论教科书,而是一次引人入胜的探索之旅,它深入剖析了人类决策的内在机制。本书汇聚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等一批顶尖学者的开创性研究成果,他们通过一系列精巧的实验和深刻的洞察,揭示了我们思维深处的运作方式。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我们并非总能如自己所愿那样理性地思考,而是在许多情况下,受到一系列心理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可预测的偏差。 认知捷径的智慧与陷阱 本书的核心内容,在于系统性地阐述了人类在不确定性环境下所依赖的几种关键的启发式方法。这些启发式方法,就好比我们大脑的“思维工具箱”,在面对海量信息和复杂情况时,帮助我们简化问题,快速得出结论。 代表性启发法 (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 当我们评估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时,我们常常会将其与我们心中的某个“典型”或“原型”进行比较。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穿着朴素、戴着眼镜、热爱阅读的人时,我们很容易就认为他是一名图书管理员,而不是一位推销员,即使后者的人数比例可能远高于前者。这种方法使我们能够快速识别熟悉的事物,但它也会让我们忽视基础概率,从而产生关于概率判断的错误。书中会详细探讨这种启发式如何影响我们对人、事件以及概率的判断,例如,它会让我们过分关注样本的代表性,而忽略了样本量的大小,从而得出看似合理但统计上不可靠的结论。 可得性启发法 (Availability Heuristic): 我们倾向于高估那些更容易在我们脑海中浮现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生动、近期发生或者引起强烈情感共鸣的事件,往往更容易被我们回忆起来,因此我们会认为它们发生的频率更高。例如,在看到媒体大量报道飞机失事的消息后,人们可能会对乘坐飞机的恐惧感增加,尽管从统计数据来看,飞机旅行仍然是相当安全的交通方式。本书会通过生动的例子,说明这种启发式如何在我们估算风险、判断事件发生的频率时发挥作用,以及它如何被媒体的叙事方式所操纵,导致我们对某些风险的感知与其真实发生的概率严重脱节。 锚定和调整启发法 (Anchoring and Adjustment Heuristic): 在进行数值估计时,我们常常会从一个初始的、可能任意的数值(锚点)出发,然后根据其他信息进行调整。然而,这种调整往往是不充分的,即使锚点本身与问题无关,它仍然可能对我们的最终判断产生显著影响。例如,在拍卖中,第一个出价往往会成为后续出价的锚点。书中会深入解析这种启发式在谈判、估价、甚至法律判决中的应用,揭示它如何影响我们的决策,即使我们自认为是在进行独立思考。 系统性偏差的具象化 在阐述了这些启发式方法之后,本书进一步揭示了这些思维捷径如何导致一系列系统性的认知偏差。这些偏差并非由于智力低下或信息不足,而是人类认知结构的必然产物。 沉没成本谬误 (Sunk Cost Fallacy): 一旦我们在某项事业上投入了时间和金钱,就很难轻易放弃,即使继续下去的成本远高于潜在的收益。我们常常会因为不愿承认过去的损失,而继续投入更多,就像“破罐子破摔”一样。书中会分析这种心理是如何影响个人投资、企业管理甚至人际关系的,以及如何打破这种非理性的惯性。 确认偏差 (Confirmation Bias): 我们倾向于寻找、解释和回忆那些支持我们原有信念的信息,而忽略那些与我们观点相悖的证据。这种偏差使我们在固守已有观点时变得更加坚定,即使这些观点可能是错误的。本书会探讨确认偏差如何在我们吸收信息、形成判断的过程中悄然发生,以及它如何阻碍我们对新信息的开放态度。 事后诸葛亮效应 (Hindsight Bias): 在事件发生后,我们往往会觉得“我早就知道会这样”,仿佛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回顾性的偏差,让我们低估了事件发生时的不确定性,并可能导致对决策者在当时情境下所面临的真正困难的低估。书中会剖析这种偏差如何影响我们对他人的评价,以及如何影响我们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 过度自信 (Overconfidence): 我们往往会高估自己的知识、能力和判断的准确性。这种过度自信会让我们冒险,忽视潜在的风险,并可能导致我们在执行计划时犯下代价高昂的错误。本书将深入研究过度自信的根源,以及它如何在个人和组织的决策中体现出来。 框架效应 (Framing Effect): 同一个信息,通过不同的表述方式呈现,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例如,描述为“90%的人能够存活”的治疗方案,会比“10%的人会死亡”的方案更容易被接受。书中会展示这种效应如何被广泛应用于市场营销、医疗决策和政策宣传中,以及它如何操纵我们的选择。 小数定律 (Law of Small Numbers): 我们往往会从少数几个样本中得出普遍性的结论,期望小样本也能展现出与大样本相似的统计特性。例如,一次成功的创业经历,就可能让我们认为自己掌握了成功的秘诀,并忽视了许多其他因素。本书会解释这种直觉性的谬误,以及它如何导致我们对随机性产生误解。 行为经济学的颠覆性力量 《不确定状况下的判断:启发式和偏差》的出现,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提出了挑战。传统经济学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经济人(Homo Economicus),能够最大化自己的效用。然而,本书的研究表明,人类的决策过程远比这复杂得多,充满了非理性的因素。 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开创性工作,为行为经济学这门新兴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行为经济学将心理学的方法和发现引入经济学研究,试图更真实地理解和预测人类的经济行为。这本书不仅是对人类认知过程的一次深刻揭示,更是对如何做出更明智决策的实践指南。 为何阅读这本书? 阅读《不确定状况下的判断:启发式和偏差》,你将获得: 1. 深刻的自我认知: 了解自己的思维盲点和潜在的认知陷阱,从而更有意识地进行思考和判断。 2. 提升决策质量: 学习识别和规避常见的判断偏差,做出更明智、更有效的决策,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职业发展。 3. 理解他人行为: 洞察他人决策中的非理性因素,从而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人际互动。 4. 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培养对信息和观点的审慎态度,不轻易被表象所迷惑。 5. 认识行为经济学: 了解这门改变我们理解经济世界和人类行为的学科的开创性思想。 这本书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生动的案例以及深刻的洞察力,成为了理解人类决策和认知偏见的必读之作。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如何更智慧地生活、如何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航行的指南。通过探索这些思维的“捷径”和“陷阱”,我们能够一步步地逼近更准确的判断,做出更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并在复杂的世界中游刃有余。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人是如何做决定的这个问题感到着迷。从日常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到人生中的重大选择,我们似乎总是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依赖某种直觉或经验来做出判断。这本书的题目“不确定状况下的判断”正是触及了这个核心。我很好奇,那些看似“灵光一闪”的决定,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心理机制?“启发式”这个词听起来就很有趣,它意味着我们的大脑并不是每次都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而是采取了一些“走捷径”的方式。但这也就引出了“偏差”的问题,这些“捷径”是否也会让我们误入歧途?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解释这些启发式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们可能导致哪些常见的认知偏差。比如,我们为什么会高估自己的能力?为什么会更关注那些容易想到的信息?这本书的书名,就像一个侦探小说,吸引我想要去解开大脑决策的谜团。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不确定状况下的判断”,直击我内心深处对生活常态的洞察。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未知和变数的时代,任何一个决定都可能被突如其来的情况所改变。而“启发式和偏差”更是精妙地捕捉到了我们大脑在应对这种不确定性时所采取的策略和可能出现的误区。我一直对人类认知过程的奥秘感到好奇,特别是那些解释我们为何会犯错的心理学原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意味着这本书承载着重量级的学术思想和深入的研究成果。我期待它能够为我揭示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直觉”或“经验”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们在何种情况下会成为误导我们的“偏差”。这本书的书名,就像一个引人入胜的谜题,吸引着我去探寻大脑在处理复杂决策时的深层机制。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就像是对我生活的一次深刻概括。作为一个常常需要做选择的人,我深切体会到“不确定性”是如何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选择职业,到规划未来,再到日常的消费决策,无一不伴随着信息的匮乏和对未来的担忧。“启发式和偏差”这两个词,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觉得,我们并非总是理性的“经济人”,很多时候,我们的决定受到情感、习惯甚至情绪的影响。这本书的作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这足以证明其理论的严谨性和重要性。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帮助我理解,我们是如何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进行判断的,以及这些判断过程中有哪些普遍存在的“偏差”。我希望它能像一面镜子,照出我思维中的盲点,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可能存在的认知陷阱,从而做出更明智的选择。这本书的书名,仿佛一封邀请函,邀请我探索自我认知的边界。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就足以吸引我了。“不确定状况下的判断”,这简直就是我们生活常态的精确写照。想想看,有多少决定是建立在完全信息之上的?几乎没有。我们每天都在与信息的不完整、未来的未知搏斗,试图做出“最佳”的选择。这本书的副标题“启发式和偏差”更是点睛之笔,它直接触及了我们大脑处理复杂信息时的“捷径”和可能出现的“陷阱”。我一直对心理学和经济学交叉的领域非常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解释为什么我们有时会做出看似不理智决定的理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荣誉更是为这本书增添了光彩,这意味着它背后有着深刻的研究和严谨的论证。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那些隐藏在我们思维深处的规律,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决策过程,甚至能够有所改进。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而是能够通过生动的例子和深入浅出的分析,让我们这些普通读者也能有所启发,学到一些实用的认知工具。这本书的书名,像是一扇通往内心世界的门,而“启发式和偏差”则是开启这扇门的钥匙。

评分

作为一个金融从业者,我深知在市场中,“不确定性”是我们必须时刻面对的对手。每一次的投资决策,每一次的风险评估,都笼罩在未知的迷雾之中。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诺贝尔奖得主的研究,本身就代表着其理论的权威性和前沿性。我特别好奇“启发式”在这个领域的具体应用,以及它如何影响到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是那些所谓的“经验法则”在起作用?还是我们大脑在快速决策时,不可避免地会采纳一些简化模型?而“偏差”更是让我警醒,市场中是否存在着系统性的认知错误,导致群体行为的非理性?如果这本书能帮助我识别这些偏差,从而在投资中规避风险,甚至抓住那些被市场情绪掩盖的真正机会,那它的价值将是不可估量的。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些心理学的洞察,能否为我在复杂多变的金融世界中,提供更清晰的视角和更稳健的判断依据。这本书的书名,仿佛一个投资者的“圣经”,指引着如何在风险的海洋中航行。

评分

书是正品,很喜欢

评分

好书,值得一看,不看会吃亏

评分

放在公司让大家一起阅读阅读挺好的

评分

嗯商品还不错紫薯布丁活动划算

评分

书本质量不错,很喜欢!

评分

完全是旧书……质量太让人寒心了

评分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体验

评分

不能错过的好书,推荐

评分

放在公司让大家一起阅读阅读挺好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