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NULL
内容简介
自第1版《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出版以来,《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第2版)》便成为了心理治疗师的重要参考书,是写给学生以及临床治疗师的一本极具实践性的优秀教材。
《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第2版)》第二版得到了全面的修订与更新,囊括了作者丰富的临床治疗、教学与督导经验,以及15年来认知行为疗法的研究进展。《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第2版)》以清晰的笔触、明了的语言全面地展现了认知行为疗法的重要内容,并辅以大量对话示例及明晰的图表。除此之外,关于行为激活、家庭作业、治疗关系及更多内容的介绍让本书变得更加无与伦比。无论你是一名学习认知行为治疗的学生,还是一位有经验的临床治疗师,这本书都值得从头到尾一读再读。
作者简介
Judith S.Beck,博士,是美国贝克认知行为治疗研究所主任,也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的临床心理学副教授。她著有近百篇论文和著作篇章以及若干本专著;并在美国与全球进行过数百场有关认知行为疗法的专题报告;她同时也是贝克儿童及青少年量表(Beck Youth Inventories)和人格信念问卷( Personality Belief Questionnaire)的合作研发者。Beck博士还是美国认知治疗学会的开创者之一以及前主席。
王建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精神医学主治医师。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在中国科学院和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做临床心理学博士后各两年。她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咨询与研究中心创始人,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心理学系副主任;中国第一批心理咨询与治疗督导师、创伤治疗师;主编并翻译了《变态心理学》《认知行为治疗》《肿瘤心理学》以及相关著作多部,发表中外文学术论文90余篇,培养硕博士生多年。她曾连续三年在美国学习和从事认知行为治疗,并仍在不断学习中;她在中外多个大学做}方问学者和客座教授,在多个学会与学术期刊任职。以科学家一实践家模式为宗旨,指导教学——科研——临床实践工作。除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外,她主要从事心理障碍的评估和诊断、心理咨询和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督导以及培训等;目前主要研究强迫症、延长哀伤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以及青少年常见情绪问题的发生机制和认知行为治疗十预。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NULL
目录
第一章 认知行为疗法概述
什么是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背后的理论是什么?
治疗效果的研究
贝克的认知行为疗法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治疗性会谈是什么样的?
成为认知行为治疗师
如何使用这本书
第二章 治疗概述
发展治疗关系
制订治疗计划与会谈结构
识别功能不良认知并对其做出反应
强调积极方面
在会谈之间促进认知和行为的改变(家庭作业)
第三章 认知概念化
认知模式
信念
行为与自动思维的关系
第四章 评估会谈
评估会谈的目标
评估会谈的结构
开始评估会谈
评估阶段
评估的最后部分
家人参与
介绍患者给你的印象
设定治疗初期目标并介绍你的治疗计划
治疗期望
设计首次认知概念化和治疗计划
第五章 首次会谈的结构
首次会谈的目标和结构
设置议程
心境检查
获取患者的最新信息
讨论诊断
确认问题和设置目标
教育患者了解认知模式
问题讨论或行为激活
结束会谈的总结和安排家庭作业
反馈
第六章 行为激活
活动减少的概念化
缺乏掌控感或愉悦感的概念化
用活动图表评估预测的准确性
第七章 第二次及之后的会谈:结构和形式
第八章 将治疗会谈结构化时遇到的问题
第九章 识别自动思维
第十章 确认情绪
第十一章 评价自动思维
第十二章 应对自动思维
第十三章 识别并矫正中间信念
第十四章 识别并矫正核心信念
第十五章 其他认知和行为技术
第十六章 意象
第十七章 家庭作业
第十八章 结束治疗和预防复发
第十九章 计划治疗
第二十章 治疗中的问题
第二十一章 认知行为治疗师的进步
附录A 认知个案记录
附录B 认知行为疗法的资源
附录C 认知治疗评定量表
精彩书摘
将近治疗结束时,患者自己应该能够倾向于识别他们的歪曲思维,设计自己的家庭作业,以及总结会谈。
另一个逐渐的转移是从单独强调自动思维转向既关注自动思维又关注潜在根本的信念(详见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当治疗进入到最后阶段,还有另一个转移:准备结束和预防复发(见第十八章)。
当计划一次个别的会谈时,你要注意治疗所处的阶段,同时继续使用对患者的概念化来指导治疗,并在会谈前注意到一些潜在的议程项目。当患者在对他们的情绪进行报告,简洁地对一周进行回顾,以及指定议程主题时,你在脑中要对本次会谈系统地制订具体目标。例如在第三次会谈中,我对萨莉的目标(但不是对所有的抑郁患者都有必要)是以一种结构化的方式开始教导她评估自己的自动思维,并继续安排娱乐活动。在第四次会谈,我的目标是帮助萨莉对于寻找兼职这个事情进行问题解决,并继续对她的功能不良思维做出反应。我继续设法将我的目标和萨莉的议程项目进行整合。因此在对她带人治疗的情境进行工作的背景下,我教给她问题解决和认知重建的技能。在一次治疗会谈中,解决问题和帮助患者对思维做出反应这两者的结合,一般可以使新手治疗师有足够的时间对议程中的两个问题情境进行深入的讨论。而对于有经验的治疗师而言则常常可以涉及更多情境。
为了改进你的个案概念化,跟进治疗会谈中涉及的内容,以及计划之后的会谈,你需要在会谈中做记录(见图7.4),并获取一份患者笔记的副本。记录讨论的问题,功能不良的思维和信念(逐字地,以及患者最初对它们的相信程度),会谈中进行的干预,最新重建的想法和信念(以及患者对它们的相信程度),布置的家庭作业,以及之后会谈议程的主题是很有用的。即使是有经验的治疗师也很难不做笔记而把所有这些重要的内容完全记住。
……
前言/序言
过去的20年,认知行为疗法走过了令人兴奋的阶段。随着新的研究发展,认知行为疗法成为治疗许多精神障碍的选择。这不仅由于它能够迅速降低患者的痛苦并帮助他们进一步缓解,也因为它可以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状态。作为非盈利组织,认知行为治疗贝克研究所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要为费城和全球的健康和精神健康专家提供最专业和高水平的培训。但是,通过工作坊和培训项目的形式接触这种心理治疗是远远不够的。在过去的25年培训了成千上万的人之后,我仍然觉得人们需要一个基础手册。有了这本手册,如果他们想要掌握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原则和实践,他们就可以反复地查阅。
这本书将面向健康和精神健康领域内的广大读者,包括那些以前从未接触过认知行为疗法的人以及那些经验丰富但仍想提升自己技能的人。本书的内容包括:如何从认知的角度概念化患者的问题,制订治疗计划,使用各种各样的技术,评估治疗的有效性,以及具体说明治疗会谈中出现的问题。为了尽可能地简化内容,在全书中我只选择了一位患者作为例子(其名字和识别特征已做出更改)。萨莉在许多方面是一位理想的患者,她的治疗也清晰地阐明了对于非复杂性、单次发作的抑郁症的“标准”认知行为治疗。虽然这里描述的治疗是针对伴有焦虑特质的抑郁症的简明个案,但其中的技术同样适用于有着各式各样问题的患者。我们在本书中也提供了其他障碍的相关资料,以便读者能够学习如何恰当地调整自己的治疗。
本书第一版已发行了20多种语言的版本,我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反馈,并把大部分反馈都融合在新版里。我增加了关于评估和行为激活的新材料,认知治疗评定量表(在许多研究和培训项目中用于测量治疗师的能力水平),以及认知个案记录(来自认知治疗学会提供的模板,作为接受资格认证的必备条件)。我也更强调治疗关系、引导发现和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激发和使用患者的力量、资源以及家庭作业的整合。我一直受到自己临床实践、教学和督导,该领域的研究和出版物,以及与同学和同事讨论的引导。这些人中,既有新手也有专家,来自许多不同国家,擅长认知行为疗法的不同方面和处理许多不同的障碍。
没有认知疗法之父阿伦·贝克的奠基性工作,这本书是无法完成的。同时,阿伦,贝克也是我的父亲——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治疗师、实践家和普通人。我也从每一位督导师、接受督导的人以及我治疗讨的患者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感谢所有人。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更厉害的人》 引言 在这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提升自我,实现更卓越的人生。然而,许多人发现自己常常陷入瓶颈,努力付出却收效甚微,甚至感到迷茫和焦虑。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突破现状?又该如何才能真正踏上精进之路,成为那个更强大、更有效的自己?《精进:如何成为一个更厉害的人》这本书,正是为所有渴望成长、追求卓越的读者量身打造的一份深度指南。它并非提供速成的“鸡汤”,而是以严谨的逻辑、丰富的案例和 actionable 的建议,系统性地解析了个人成长背后的核心原理,并指引我们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论,从而在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层面实现质的飞跃。 核心内容解析 本书的核心在于,它将“精进”理解为一种系统性的个人成长过程,它不仅仅是努力,更是一种智慧的策略和高效的执行。作者深入剖析了阻碍个人成长的常见误区,并提供了突破这些误区的关键路径。 第一部分:认知升级——打破成长壁垒 在开始任何实质性的改变之前,认知是基石。《精进》首先强调了认知模式对个人成长的决定性影响。 认识“学习误区”与“成长型思维”: 许多人在学习中陷入“舒适区”,满足于浅层理解,而不敢挑战难题。本书引导读者识别并纠正“固定型思维”,拥抱“成长型思维”,理解能力和智力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和坚持不断提升的。这要求我们从根本上改变对失败的看法——将失败视为学习的机会,而非能力的否定。 区分“低效勤奋”与“高效专注”: 很多人误以为投入时间越多,产出就越大,却忽视了效率的重要性。本书剖析了“低效勤奋”的陷阱,例如同时处理多项任务、沉迷于琐碎事务、缺乏计划等,并提出“高效专注”的策略,强调识别最重要的事情,并投入高质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这涉及到如何辨别任务的优先级,如何屏蔽干扰,以及如何进入“心流”状态以最大化工作效率。 建立“目标导向”的行动框架: 缺乏清晰的目标是行动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本书强调了设定SMART(具体、可衡量、可达成、相关、有时限)目标的重要性,并进一步阐述了如何将宏大目标分解为可执行的小步骤,以及如何通过定期的回顾和调整来确保行动始终朝着目标前进。 第二部分:核心能力构建——打造你的成长引擎 在认知得到提升后,本书着力于构建支撑个人成长的一系列核心能力。 深度学习与知识体系构建: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根本目的。本书超越了死记硬背,提倡“深度学习”,即理解知识的底层逻辑、内在联系,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认知体系。这包括了学习的多种策略,如费曼技巧(以自己的话向别人解释)、概念图、间隔重复记忆法等。同时,它也强调如何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知识网络,形成强大的信息处理和应用能力。 批判性思维与信息辨别: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辨别真伪、独立思考的能力尤为重要。本书教授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信息进行质疑、分析、评估,不盲从权威,不轻信谣言,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这包括识别逻辑谬误、评估信息来源的可信度、理解不同观点的局限性等。 高效沟通与人际赋能: 个人能力的发挥离不开与他人的协作。本书将沟通视为一种核心能力,强调清晰、准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善于倾听和理解他人。它也探讨了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建立信任、解决冲突、发挥影响力,从而构建积极的人际关系网络,为个人成长提供支持。 问题解决与决策能力: 面对复杂的问题,能够有效地分析、定位根源并找到解决方案是成功的关键。本书提供了结构化的方法来分析问题,例如“鱼骨图”、“SWOT分析”等,并指导读者如何进行有效的决策,权衡利弊,并承担决策的责任。 第三部分:实践与迭代——让精进成为一种习惯 理论的学习最终需要转化为行动,并形成持续的习惯。 时间管理与精力管理: 在效率的基础上,本书更加强调“精力管理”的重要性。它指出,仅仅管理时间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管理好我们宝贵的精力。这包括识别自己的精力高峰和低谷,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以及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维持充沛的精力。 复盘与反思机制: 持续的成长离不开定期的复盘和反思。本书提供了有效的复盘方法,帮助读者回顾行动过程,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并制定改进计划。这种“迭代式”的进步,是实现长期精进的驱动力。 打造“成长社群”与“导师机制”: 独行者易孤,同行者能远。本书鼓励读者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组建学习社群,互相激励,共同进步。同时,它也强调了寻求导师的价值,通过与经验丰富的人交流,获得指导和启发,加速成长。 拥抱不确定性与长期主义: 精进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充满着未知和挑战。本书传递了“长期主义”的理念,鼓励读者保持耐心和韧性,不被短期的挫折所击倒,坚持不懈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同时,它也教导我们如何拥抱不确定性,将其视为成长的机会。 总结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更厉害的人》是一本集理论深度、实践指导和思想启迪于一体的成长宝典。它并非提供一个单一的解决方案,而是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思维模式和行动框架,帮助读者在认知的升级、核心能力的构建以及实践的迭代中,逐步实现“精进”。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我们明白,真正的强大并非来自于天赋异禀,而是来自于持续不断的学习、深刻的反思、智慧的策略和坚定的执行。阅读本书,你将获得一套强大的内心工具和外在方法,让你能够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高效地行动,并最终成为那个自己想要成为的,更厉害的人。它引导我们从“知其然”走向“知其所以然”,从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创造价值,开启一段充满可能性的自我超越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