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译丛·教材系列·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从青年到老年(第4版)》是在美国及世界各地被广泛使用的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科书,是发展心理学教学非常专业的教材之一,同时也是发展心理学研究领域引用率极高的著作。作者劳拉·E·伯克既是美国一位颇有影响的心理学家,也是儿童事业的积极活动者。《心理学译丛·教材系列·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从青年到老年(第4版)》是《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第4版)》后半部分的内容。它以真人真事为例,把生理与心理发展知识和理论融为一体,对个体的成年早期、中年期、老年期以及死亡临终加以详细介绍。特别是对老年期、衰老、临终、死亡、丧亲的阐述,则会使中国读者耳目一新,并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人们对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沉思。很新的研究成果、鲜活的图文资料、简练流畅的表达风格,使本书将理论性、科学性和人文关怀融为一体。它既可以作为我国大学心理系的教学与学习参考书,也可以作为各种培训教材。而对于绝大多数不太懂专业心理学的普通读者,尤其是处于人生拐点的青年朋友以及关注生命健康的中老年朋友,它也有重要的阅读和参考价值。
劳拉·E·伯克 (Laura E. Berk) ,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心理系的著名教授,她在该校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人的发展”课程达30多年之久。她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心理学学士学位,后在芝加哥大学获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曾是康奈尔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大学和南澳大学的访问学者。
伯克的研究领域涉及学校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个人言语的发展等。其论著曾在多种学术刊物发表,如《儿童发展》(Child Development)、《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等,并曾给《今日心理学》(Psychology Today)以及《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杂志撰写多篇稿件。
陈会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际行为发展研究会执行委员会顾问兼中国地区协调员,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现任国务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专家支持系统特聘专家,《亚洲与太平洋语言与听觉杂志》编委,香港《幼儿学报》编委。
成年早期
第1章 成年早期的生理与认知发展
前言 一个渐进的过渡:成年初显期
第一部分 生理发展
一、生物学老化已经在成年早期开始
二、身体变化
三、健康与健身
第二部分 认知发展
一、思维结构的变化
二、专长和创造力
三、大学生活
四、职业选择
本章要点
重要术语和概念
第2章 成年早期的情绪与社会性发展
一、埃里克森的理论:亲密对孤独
二、成人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其他理论
三、亲密关系
四、家庭生活周期
五、成人生活方式的多样性
六、职业发展
本章要点
重要术语和概念
中年期
第3章 中年期的生理与认知发展
第一部分 生理发展
一、身体变化
二、健康与健身
三、适应中年期的生理挑战
第二部分 认知发展
一、心理能力的变化
二、信息加工
三、职业生活与认知发展
四、成年学习者:在中年做学生
本章要点
重要术语和概念
第4章 中年期的情绪与社会性发展
一、埃里克森的理论:繁衍对停滞
二、中年期心理发展的其他理论
三、自我概念和人格的稳定性与变化性
四、中年期的人际关系
五、职业生活
本章要点
重要术语和概念
老年期
第5章 老年期的生理与认知发展
第一部分 生理发展
一、期望寿命
二、身体变化
三、健康、健身与能力缺失
第二部分 认知发展
一、记忆
二、语言加工
三、问题解决
四、智慧
五、认知变化的相关因素
六、认知干预
七、终生学习
本章要点
重要术语和概念
第6章 老年期的情绪与社会性发展
一、埃里克森的理论:自我完整对绝望
二、有关老年期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其他理论
三、自我概念和人格的稳定性与变化性
四、心理健康的个体差异
五、社会学理论的变化
六、老年期的关系
七、退休与休闲活动
八、成功的晚年
本章要点
重要术语和概念
生命结束
第7章 死亡、临终与丧亲
一、人是怎么死的
二、对死亡的认识和态度
三、临终者的思维与情感
四、死亡地点
五、死的权利
六、丧亲:如何应对亲人死亡
七、死亡教育
本章要点
重要术语和概念
术语解释
参考文献
这本书的逻辑构建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采用了一种非常线性的时间轴结构,但巧妙地在各个阶段之间设置了平滑的过渡,使得读者可以清晰地追踪一个人的心智和社会性是如何随着时间推移而演变的。我特别喜欢它对“代际影响”的处理方式,它没有把不同年龄阶段视为孤立的单元,而是用一个家庭系统或社会群体的视角来贯穿始终,比如祖父母对孙辈的影响,以及成年子女如何反过来支持年迈的父母,这种相互作用的视角,极大地丰富了我对“发展”这个概念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关于“我”的成长,更是关于“我们”的互动网络。唯一的遗憾是,书中对社会变迁,比如数字技术对当代青年社会化过程的颠覆性影响,着墨不多,似乎更侧重于相对稳定的发展规律,对于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背景的适应性讨论略显不足,可能需要读者自行结合时事来补充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素雅,米白色的背景上印着简洁的字体,透着一股学术的严谨感。我是在图书馆里偶然翻到的,当时正对着一堆厚重的专业书感到头晕目眩,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却让人眼前一亮,感觉没有那么枯燥。内容上,虽然我之前对发展心理学了解不多,但翻阅目录时,发现它对不同年龄段的描述划分得非常清晰,从早期的探索到后期的回顾,脉络非常清晰。尤其是关于“中年危机”那一章的引言,几句话就抓住了那种复杂的情绪,让我忍不住想深入了解更多。作者的语言风格似乎非常注重实证研究,很多观点都有明确的数据支撑,这一点对于希望打下坚实理论基础的学习者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加分项。我特别期待它在描述文化差异对个体发展影响的部分,希望能看到更具全球视野的分析,而不是局限于单一的西方视角。整体感觉,这本书的定位非常精准,就是面向那些想系统学习、深入研究发展心理学核心知识的严肃读者。
评分作为一名非心理学专业背景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既权威又不会让人望而却步的入门读物。这本书成功地平衡了学术深度和可读性。它的图表和插图制作得非常精良,很多复杂的概念,比如认知发展阶段的转换,通过精心设计的流程图一下子就清晰了。我注意到它在讨论老年阶段时,不仅仅关注衰退,还花了很多篇幅来探讨“积极老龄化”和“智慧的积累”,这种正向心理学的视角让人读后感到非常振奋,打破了对晚年生活的刻板印象。不同于一些晦涩的学术著作,这本书的行文风格虽然严谨,但充满了对人类生命历程的好奇与尊重。唯一让我略感困扰的是,某些专业术语的解释,虽然在脚注里有所说明,但如果能更早、更系统地在正文开头进行定义,对于初次接触这些概念的读者会更加友好,可以减少反复查阅的麻烦。
评分拿到手里沉甸甸的,能感受到出版社在装帧上的用心,纸张的质感很好,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刺眼。阅读体验上,我最欣赏的是它对理论模型的介绍方式。很多教科书往往直接堆砌概念,让人感到晦涩难懂,但这本在引入每一个核心理论时,都会先用一个生动的案例或者一个经典的实验来铺垫,让理论像是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的,而不是生硬地灌输。比如它讲述依恋理论时,穿插了几个不同情境下的观察记录,一下子就让人对“安全依恋”和“不安全依恋”有了直观的认识。不过,我个人认为在某些前沿领域,比如神经科学与心理发展交叉的部分,内容可以再深入一些,目前给我的感觉还是偏向传统行为观察的描述,对现代脑成像技术所揭示的机制提及较少,略显保守。但这也许是为了保持教材的普适性和经典性吧,毕竟有些高深的细节可能超出入门读者的接受范围。
评分我阅读这本发展心理学教材的目的是想更好地理解家庭教育中的几个核心问题。这本书提供的框架非常坚实可靠。它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养方式差异进行了细致的对比分析,让我意识到“标准”的教养模式并不存在,每一种选择背后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和历史根源。我尤其欣赏它对“身份认同”这一主题的深入探讨,从青少年期的探索到成年期的确立,再到老年期的整合,这条线索贯穿始终,显示了身份构建的持续性和复杂性。作者在阐述理论时,很少使用过于强硬的断言,而是倾向于用“研究表明”、“一些学者认为”这样的措辞,保持了一种科学研究应有的谦逊和开放性。如果说有什么期待,那就是希望它能增加一些关于适应特殊发展需求人群的案例研究,比如在处理学习障碍或情感障碍时的发展轨迹,这会让教材的应用价值更加全面和人性化。
评分好大一本书,看小土推荐过来买的,感觉是很学术的一本书,希望能看看
评分很大的一本书,慢慢研读吧。
评分书手感不错,有质感,希望静心读完。
评分很快就到……一直买买买买买买买买买买买买买买买买买买……
评分我一点不漂亮,可能你也一样;我从没考过第一名,可能你也一样;我唱歌走音画画不及格800米没达标,可能你也一样;我曾经加班没有加班费替老板背黑锅,可能你也一样;我曾被男朋友骗钱还被他甩了,可能你也一样;我减肥从未成功吃素无法坚持,可能你也一样;那么我今天还没被打倒,可能你也一样。
评分物美价廉,一直在这里购买
评分这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在孕期看的。
评分不错嘛,又买书了,好开心。
评分很专业,一直从京东买书,发货超快,支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