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常常如此,麵對攤開的文件、散亂的衣櫥,該打的電話、該飛齣去的郵件,卻隻是發呆。直至在天黑之前徹底抓狂,伴隨片刻歡愉而來的,是堆積如山的任務,於是心情加倍沮喪,從現在起,跟隨50種方法的指引,拒絕拖延,馬上行動起來。
當你在讀談判寶典的時候,彆人已經在去見客戶的路上瞭;當你在看減肥書的時候,彆人已經齣門跑步瞭。雖然攝取知識可以讓行動更高效,可是不早點邁齣第一步,什麼都是徒勞。為什麼明明知道事情必須做,卻總是不願意行動呢?不行動,你就永遠沒有改變!其實做事的關鍵就在於跨齣第一步。《再見,拖延癥:不行動就永遠沒有改變(雙色)》從心理學層麵為你剖析瞭50種遲遲不前的錯誤心理,並提齣瞭相應的對策,讓你馬上行動起來,甩掉拖延癥。
佐佐木正悟,風靡亞洲的日本心靈勵誌暢銷書作傢,以輕鬆活潑、簡單實用的文風著稱。代錶作《再見,拖延癥》《告彆三分鍾熱度》《iPhone資訊整理術》等。
01 不要對未來的自己期望過高
02 想到就盡快做
03 不要留戀現狀
04 扔掉舒適度
05 常懷危機感
06 要有前瞻性
07 警惕整閤性思維
08 把事情分解開來
09 不能眼高手低目標過於遠大
10 不要僅滿足於紙上談兵
11 設定好目標的誘因
12 不要堆攢下太多的東西
13 不要太計較結果,先做做看
14 減少失敗的風險
15 切不可漫無目的
16 做好嚴謹的計劃
17 摒棄“維持現狀”的傾嚮
18 說齣你的想法
19 利用“旁觀者效應”督促自己
20 想想你的初衷
21 勿從空白狀態開始
22 先“做好準備”
23 進入“待命”的狀態
24 拒絕完美主義
25 善於利用模闆
26 如實告知進展狀況
27設好時間限定
28 身心保有餘力
29 切不可鼓勁過頭
30 留神“偏好逆轉”現象
31 專心做一件事
32 專心一緻
33 下定決心
34 整理桌麵理清思路
35 要明白好多事能夠輕易完成
36 展現自信的狀態
37 定好工作量,適度而行
38 彆一口氣就把事情做完
39 即使沒有截止期限也要馬上行動
40 不找藉口
41 掌握反饋信息
42 時刻暗示自己能夠“馬上行動”
43 不妨來點音樂
44 保持樂觀
45 發現事情本身的價值
46 預見到對自身最大的損失
47 讓事情轉變成話題
48 為什麼不能做到馬上行動?
49 做好打算
50 變成習慣
逆轉命運者的共同點
他們是什麼人?
是讀很多方法論、商業經的人?不對。
是整天參加研討會,培訓班的人?也不是。
那些能夠改變人生,轉變自己命運的人,都是“行動派”。
改變自己的人生,所謂“立馬行動”的達人。
有人做事立竿見影,是因為他比彆人更早地付諸行動。
當你還在拜讀生意經的時候,彆人已經在去交易所的路上瞭……
當你還在研究減肥妙招的時候,彆人已經齣門跑步瞭……
改變自己,從行動開始。
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當然不是不好。把握竅門,更加效率地處理事務,也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不論掌握多少知識,知道多少竅門而不邁齣行動的第一步,什麼都是徒勞。
如果你掌握瞭知識與竅門,再付諸實踐,那麼就會看到彆人和你的差距瞭。
你所欠缺的,就是那關鍵的第一步。僅僅是這樣。
本書深入分析瞭“拖延癥”的錯誤心裏,為總是在不知不覺中遲遲不前的你準備瞭50種“立即變成行動派”的方法。
且本書不單單隻是傳遞“動起來”、“去吧,踏齣行動的第一步”這樣一些正能量的信息,而是打心底裏深入,傳遞正能量的同時,整理齣一套方法,讓你順利地,完全地變成一個“行動派”。
佐佐木正悟
2010年2月2日
最近我的生活狀態一直處於一種低頻震動中,做什麼都提不起勁,尤其是在工作上,總是感覺被無形的牆壁擋住,明明知道要做什麼,就是邁不開腿。朋友推薦瞭這本書,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買瞭迴來。這本書的排版和字體選擇非常考究,雙色印刷帶來的視覺體驗真的很舒服,不那麼枯燥。我最欣賞的是它對“為什麼會拖延”的解構,它沒有把我們塑造成一個“失敗者”的形象,而是把拖延視為一種應對壓力和不確定性的防禦機製。這讓我開始以一種更寬容的態度看待自己過去的那些“不作為”。書中提到的“未來自我與現在自我的衝突”理論,讓我茅塞頓開。我過去總想著未來的我能更厲害,所以現在的我就能休息。這本書則巧妙地拉近瞭“未來我”和“現在我”的距離,讓人意識到今天的每一個小小的努力,都是對未來自己的投資。這種將宏大目標拆解到日常微小行動中的方法論,對我來說是實實在在的“救命稻草”。它不隻是一本理論書,更像是一本實用的工具箱。
評分我是一個視覺敏感型學習者,對於內容呈現的要求很高。這本書的雙色印刷真的讓我眼前一亮,它有效地區分瞭核心概念和輔助說明,使得信息傳遞的效率大大提高,閱讀節奏感也更好。我通常閱讀嚴肅題材時容易走神,但這本書的結構設計,每一章都有明確的“行動清單”,像一個個小小的裏程碑,讓人有種不斷在“打怪升級”的感覺。它沒有強迫你一下子顛覆所有習慣,而是鼓勵漸進式的、可持續的改變。更重要的是,它討論瞭拖延背後的“身份認同”問題,即我們潛意識裏是否認為自己“就是個拖拉的人”。這本書引導我重新定義自己,從“我是一個拖延者”轉變為“我正在學習更有效率地處理任務”。這種身份標簽的重塑,比單純的技巧學習要深刻和持久得多。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直太抓人眼球瞭,那種撞色的設計,一下子就吸引瞭我的目光。我一直是個挺矛盾的人,一方麵渴望效率和改變,另一方麵又習慣性地把很多事情拖到最後一刻。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其實沒抱太大希望,總覺得這類“自我提升”的書籍,說教多於實操。然而,剛翻開目錄,我就意識到這本可能不太一樣。作者的切入點非常細膩,不是一味地指責“你為什麼這麼懶”,而是深入探討瞭拖延背後的心理機製。比如,關於“完美主義陷阱”的那一章,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常常因為害怕做不好,所以乾脆就不開始。這本書提供瞭一些非常具體的小步驟來打破這種僵局,比如“五分鍾法則”,聽起來簡單,但執行起來確實能讓人跨齣第一步。而且,書裏的語言風格非常親切,一點也不高高在上,讀起來就像一個很有經驗的朋友在跟你推心置腹地聊天,讓人感到被理解和支持,而不是被評判。這對於一個正在與自身惰性搏鬥的人來說,簡直是巨大的精神慰藉。我特彆喜歡它強調的“行動導嚮”,而不是空洞的口號。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非常“人性化”的解決方案,而不是一套冰冷的KPI指標。我最欣賞的是,它沒有販賣“一夜暴富”或“立刻成為超人”的虛幻期望。相反,它強調的是過程的價值和麵對挫摺的韌性。它教會我如何與自己的“內在批評傢”和解,這個批評傢往往是導緻我們不敢開始的真正元凶。書裏關於如何處理“模糊任務”的建議特彆實用,我過去常常因為任務描述不夠精確而卡住,這本書提供瞭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來給自己“寫說明書”。它的語言風格帶著一種微妙的幽默感,讓你在感到被觸動的同時,又不會覺得過於沉重。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對“拖延”這個詞的態度都變瞭,它不再是一個令人羞愧的標簽,而是一個需要被理解和優化的係統漏洞。這本書真的幫我構建瞭一個更堅固的“開始”的心理堡壘。
評分說實話,市麵上的時間管理、效率提升的書我已經看瞭不少,很多都是換湯不換藥的陳詞濫調。但這一本,在處理情緒和行動之間的關係上,顯得尤為深刻。它的邏輯鏈條非常清晰:情緒産生認知偏差,認知偏差導緻行為停滯,行為停滯固化為拖延習慣。作者很擅長用生活化的例子來佐證觀點,讀起來毫無閱讀障礙。我記得有一段描述那種“明知故犯”的愧疚感,那種感覺被精準捕捉,讓我瞬間對作者産生瞭極大的信任。這本書不是讓你變成一個永不犯錯的機器,而是教你如何在犯錯後,以最小的阻力重新迴到正軌。它提供的“抗拖延儀式感”設計也非常巧妙,不是那種繁瑣復雜的流程,而是幾件簡單到你不好意思拒絕的小事,但它們産生的心理暗示作用卻是巨大的。對於我這種“儀式感驅動型”的人來說,這簡直是醍醐灌頂的指引。
評分實用 某看看
評分還沒開始看,但是一直都想買這本書,終於買到手瞭,一定要好好看看其中奧妙,嘻嘻
評分等待有些漫長,但值得等待!
評分光說不練假把式,知道和做是兩條平行綫
評分東西看起來不錯,安裝方便,性價比很高
評分書很好,快遞也很有效率
評分高爾基先生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還能帶給你許多重要的好處。
評分內容不錯,通俗易懂,可讀性強
評分書不太厚,拿到就讀瞭近一半。內容不錯,就是後麵的插圖印刷有點差,總體還是可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