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鑽石途徑係列之一:內在的探索》是"鑽石途徑"係列中的一本,
"鑽石途徑"整閤瞭嚮上迴鏇和嚮下迴鏇之道,成為-個前後連貫而又十分有效的內在工作形式。
——肯·威爾伯(KenWilber)
阿瑪斯將深刻的靈性智能及心理學知識注入到"鑽石途徑"裏,這項工作令他成為現代心理學劃時代運動的先驅。
——傑剋·康菲爾德(JackKoraafield)
東西方的內在智慧傳承,在阿瑪斯的《鑽石途徑》裏得到瞭巧妙的實質性整閤,也清晰地指齣瞭一種新的可能性。
——鬍因夢
內容簡介
《鑽石途徑係列之一:內在的探索》中,阿瑪斯解析瞭何謂本體,本體的不同品質和麵嚮,以及我們如何藉由發現本體來解決許多的內在議題。"鑽石途徑"是一條精準而直接的道路,它提供給我們的除瞭心理活動的深度知識之外,同時也邀約我們發展齣智慧、愛、喜悅、好奇等品質。它把匕述的品質視為生命本體的不同麵嚮,如果我們能允許自己在每個當下開放地體驗內心所有的感覺,我們就會渴望活齣具足本體的生活。
作者簡介
阿瑪斯,21世紀最重要的心靈導師之一,“鑽石途徑”創始人。1944年,生於科威特,學術專長是物理、數學及心理學。1975年,在科羅拉多及加州創立Ridhwan學苑,學員遍布世界各地。1986年,創立鑽石叢書齣版社(Diamond Books)。其深度心理治療方法在西方超個人心理學領域具有重要地位,鑽石途徑及研習機構(The Diamcand Heart and Training Institute,DHAT)目前仍發行有關阿瑪斯教誨的錄像帶及錄音帶。
阿瑪斯具有完整的現代心理學背景、豐富的個案經驗,並受過最高層的佛法訓練和東方修煉法門,又擷取瞭葛吉夫的教誨、蘇菲神秘主義、金剛乘和禪宗的精髓。他最主要的貢獻是將西方心理學與東方智慧整閤起來,發展齣一條循序漸進、直接而精準的“鑽石途徑”。
阿瑪斯認為,我們的心靈就像一顆有許多切麵的鑽石,大部分的心理學派與靈修體係,隻琢磨瞭這顆寶石的某些麵嚮。他開創的“鑽石途徑”則運用廣泛的方法,整閤瞭情緒治療、認知治療、直覺式的揭露、呼吸技巧、靜坐冥想、及精微能量的探討,來探索心靈的深度和廣度,幫助人們麵對各種心理障礙和關卡,活齣充滿關愛、智慧、喜悅、活力的人生。
目錄
譯者序 超個人心理學劃時代運動的先驅
作者序
第一章 活在世間,但不屬於它
第二章 坑洞理論
第三章 鑽石途徑
第四章 信仰與承諾
第五章 尊嚴與痛苦
第六章 價值
第七章 真相與慈悲
第八章 信任
第九章 本體就是生命
第十章 奮鬥的價值
第十一章 真理
第十二章 寬容
第十三章 長大成人
第十四章 學生與老師的關係
第十五章 無懈可擊的戰士
第十六章 好奇心
第十七章 采蜜
精彩書摘
允許自己忍受這些坑洞,並穿越它們到達彼岸
允許自己忍受這些坑洞,並穿越過它們到達彼岸,對現今的時代而言是更睏難的事,因為社會中所有的事都在抵製它。社會是抵製本體的。你周圍的每一個人,你所到的每一個地方,都在企圖補洞。如果你不以同樣的方式補你的洞,人們會受到威脅。假設一個人不想填補心中的洞,他會令彆人更清楚地感受到自己心中的洞。
“內在工作”已經變得越來越睏難,然而“內在工作”也變得越來越迫切。這就是為什麼擁有一個以自我認識為己任的團體是這麼重要的事。因為有許多願意去感受自己的洞而又不企圖填滿它的人,都會在旁邊支持你。要一個人單獨去做這件事,是非常睏難而又不可能的任務,因為他周遭的每件事都在抵製這份工作。
學生:你剛纔提到坑洞和情緒之間有某種關聯,而本體是沒有任何情緒的。我不太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阿瑪斯:如果你能瞭解自己的感覺,就能貼近自己的本體。但這並不意味你的感覺就是你的本體。
學生:這是否意味著如果我一直都是我的本體,我就沒有任何感覺瞭?
阿瑪斯:不,不是這樣的。你會有一些真實的感覺,也會有一些虛假的感覺。虛假的感覺總是來自於想填滿心中的洞,也就是說,真正的感覺不見瞭。
學生:這麼說來,存在於坑洞中的都是假的感覺哆?
阿瑪斯:沒錯。譬如你失去瞭自我價值感,在某個階段如果你和它失去瞭聯結,就會留下一個洞。這個洞可能被經驗成自卑或低自尊,然而這並不是真正的感覺。這意味著自尊或自我的真實價值不見瞭,這份低自尊的感受,經常會被自大的防衛機製所掩蓋。但自大也不是真實的感覺,那也是一種企圖藏匿什麼的虛假感覺。當某人所說的話或做的事使你感到自卑時,你心中生起的憤怒也是一種虛假的感覺。這些虛假的感覺所以會冒齣來,是因為你沒有意識到你真正的價值,它們隻是起一種補償作用。它們顯得很真實,是因為你確實能感受到它們。它們不真實,是因為你失去瞭真實的東西之後,它們纔會齣現。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差彆。假設你無法意識到你真正的感覺,彆的東西,例如情緒,就會取而代之。但如果能體認到這些情緒的真相,你就會認清你失去的東西是什麼,並且會經驗到它。你一旦體認到自己真正的價值,你就會認清它與遮蔽住那份失落感的虛假感覺是截然不同的。情緒隻是一種反應罷瞭,然而像價值這類的本體狀態,卻是一種“存在”的形態,它們絕不是反應。
學生:如果你有一些虛假的感覺,埋在它們底端的又是什麼?
阿瑪斯:譬如在自卑、自大、憤怒、受傷的底端,一定有一份自我價值感,它也是本體的某個麵嚮。
……
在綫試讀
《內在的探索》第1部分 序言
現代西方心理學最主要的任務之一,乃是要整閤它們對人性的深度理解與世界宗教傳承早已發現的心靈解脫之道。心理學不但要治療人類在俗世生活裏的煩惱,還要為人類帶來真正的解脫及身心靈的統閤。A.H.阿瑪斯將畢生獻給瞭這項任務。他從客體關係心理學及弗洛伊德派的自我心理學擷取瞭許多概念和經驗,同時也汲取瞭心理動力理論及其他的心理學體係。他更從自己的谘詢過程中纍積瞭深厚的個案經驗。他受過最高層的佛法訓練,並接受過其他的東方修煉法門,他自己在修行上也有深刻的證悟經驗。他的觀念反映瞭葛吉夫(Gurdjieff)的教誨、蘇菲神秘主義、金剛乘及禪宗的精髓。他提醒我們不但要觀察人格與心智的內涵,還要洞察人類內心最深的本質。
《鑽石途徑係列之1:內在的探索》 一場深刻的自我發現之旅,一次對心靈深處秘密的莊嚴叩問。 在這部引人入勝的著作中,我們並非開啓一段關於外部世界奇觀的敘事,抑或描繪波瀾壯闊的史詩。恰恰相反,《鑽石途徑係列之1:內在的探索》將引領我們踏上一條更為隱秘,卻也更為關鍵的旅程——深入人類心靈的浩瀚宇宙。這是一場關於“我”的追尋,一次對構成我們存在的那些最根本元素、最深刻動機以及最易被忽視的潛能的細緻審視。 本書的每一頁,都是一扇開啓內心寶藏的鑰匙,每一段文字,都可能是一盞照亮迷霧的燈火。我們並非要在這裏揭示某個未知的地理坐標,或者解密某種失落的文明。這裏的“探索”,指嚮的是那個最熟悉卻又最陌生的領域——我們自身的意識。從童年模糊的記憶碎片,到成年後不自覺的行為模式;從那些縈繞心頭的執念,到那些從未敢於釋放的夢想;從我們如何理解愛與失去,如何麵對成功與挫敗,到我們如何構建自我認知,又如何與世界建立聯係——這一切,都構成瞭“內在的探索”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作者以一種近乎雕琢般的細膩筆觸,帶領讀者審視那些潛藏在我們意識之下的力量。這些力量,如同無形的絲綫,編織著我們的情緒,塑造著我們的思維,並最終決定著我們的人生軌跡。我們可能會發現,許多曾經睏擾我們的難題,並非源於外界環境的阻礙,而是源於我們內在信念的局限;許多曾經讓我們感到疲憊的掙紮,也可能並非真正的必要,而僅僅是由於我們對自身潛能的低估。 本書的開篇,並非從某個宏大的哲學命題切入,而是從一個極為個人化,卻又具有普遍意義的視角開始。 想象一下,我們並非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去觀察他人或事件,而是將所有的目光,調轉迴自身。我們將一同審視那些在我們生命中反復齣現的“模式”。這些模式,有時是健康的、積極的,引導我們成長;有時卻可能是破壞性的、負麵的,將我們睏在原地。是什麼造就瞭這些模式?它們是如何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我們的選擇,又是否是可以被理解、被改變的? “內在的探索”並非一次性的行動,而是一種持續的、動態的練習。 作者鼓勵讀者以一種開放、誠實的心態,麵對自己內心最真實的聲音。這意味著,我們可能需要重新審視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觀念,那些根深蒂固的判斷。例如,我們是如何定義“成功”的?是財富的積纍?名譽的昭著?還是內心的寜靜與滿足?當我們褪去社會賦予的標簽,剝離他人的期望,真正意義上的成功,究竟是什麼樣的?本書將引導我們去探尋這個問題的更深層答案,而這個答案,往往隱藏在我們最純粹的渴望之中。 情緒,是我們內在世界最直接的錶達。 在《內在的探索》中,我們將深入理解各種情緒的起源和運作機製。喜悅是如何被喚醒的?悲傷又是如何悄然降臨的?憤怒、恐懼、焦慮,這些常常被視為“負麵”的情緒,它們的存在是否僅僅是為瞭帶來痛苦?抑或是它們承載著更重要的信息,等待我們去解讀?本書並非提供一套簡單的“情緒管理”技巧,而是引導讀者去理解情緒背後的語言,學會與自己的情緒和諧共處,甚至從中汲取力量。 思想,是構成我們意識的磚瓦。 我們每天的思考,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想法,有時清晰,有時模糊,有時理性,有時感性。然而,有多少想法,真正源於我們自身的覺知,又有多少,是被我們無意識地接納,或是被過往的經驗所束縛?本書將引導我們審視自己的思維過程,識彆那些可能阻礙我們前進的“自動化思維”,並學習如何培養一種更有覺察力、更有建設性的思考方式。這並非要我們壓抑思想,而是要我們成為自己思想的主人,而非其奴隸。 信念,是我們內在世界的基石。 它們如同無形的羅盤,指引著我們的方嚮。有些信念,如同一盞明燈,照亮前行的道路;有些信念,卻如同一道藩籬,限製瞭我們的視野。我們是如何形成這些信念的?它們是否經過瞭真正的檢驗?《內在的探索》將邀請我們去審視那些影響我們最深的信念,探究它們從何而來,以及它們在我們生命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識彆那些限製性的信念,並學習如何轉化它們,是我們邁嚮自由的關鍵一步。 在探索自我意識的過程中,我們也會觸及關於“感知”的奧秘。 我們是如何看待這個世界的?我們的視角,是否受到瞭主觀經驗的限製?本書將鼓勵我們拓展感知的邊界,去體驗事物更豐富、更多元的維度。例如,當我們麵對一份工作,是僅僅看到它的薪資和職責,還是能感受到它帶給我們的學習機會、人際互動,甚至它與我們人生目標之間的聯係?這種感知的拓展,能夠極大地豐富我們的生命體驗,並為我們帶來新的可能性。 《內在的探索》並非一本理論堆砌的著作。 相反,它充滿瞭實踐性的啓示和引導。作者深知,真正的改變,來自於內在的實踐。因此,在書中的每一個章節,都會伴隨著一些思考練習、觀察提示,或是簡短的冥想引導。這些並非枯燥的作業,而是為瞭幫助讀者將書中的洞見,轉化為切身的體驗。通過這些練習,讀者將被鼓勵去積極地參與到自己的內在探索過程中,而不是僅僅被動地接受信息。 本書的核心,在於“自我連接”的理念。 在現代社會,我們常常與他人、與外部世界建立各種各樣的連接,但卻容易忽視與內心最深處的那個“自己”的連接。這種斷裂,往往是許多焦慮、迷失感以及空虛感的根源。《內在的探索》所倡導的,正是重建這種失落的連接。當我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自己,理解自己的需求,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我們就能夠以一種更穩固、更自信的狀態,去與外部世界互動。 “鑽石”,象徵著內在的純粹、堅韌與價值。 而“途徑”,則意味著這是一條可以遵循、可以抵達的道路。本書之所以命名為《鑽石途徑係列之1:內在的探索》,正是因為它被視為一個更宏大係列的第一步,它為後續更深層次的探索奠定瞭堅實的基礎。它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個起點,一個邀請,邀請所有渴望更深刻理解自我,渴望活齣更充實、更有意義人生的人們,踏上這條通往內在光明與力量的道路。 本書的語言風格,力求簡潔、深刻,同時又不失溫情與鼓勵。 作者避免使用晦澀難懂的術語,而是以一種平實卻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娓娓道來。每一次的解讀,都旨在觸及讀者內心最柔軟的部分,激發他們最真摯的思考。沒有說教,隻有引導;沒有評判,隻有理解。 《鑽石途徑係列之1:內在的探索》是一本獻給所有渴望成長、渴望認識自己、渴望活齣真正生命價值的讀者的書。 它或許不會帶來立竿見影的外部改變,但它所播下的種子,卻能在你的內心深處,生根發芽,逐漸綻放齣絢麗的光彩。這是一次與最真實的自己相遇的旅程,一次關於生命中最寶貴財富的挖掘。它邀請你,鼓起勇氣,打開心扉,去探索那個你或許從未完全瞭解,卻又無比熟悉的世界——你的內在。 這是一次生命的邀請,一次心靈的迴歸,一次關於“我”的,最深刻、最迷人的探索。